摘 要:化學是一門集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課程,問題教學法已經(jīng)被證明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模式。結(jié)合教學實踐,從多個方面闡述了問題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問題教學;初中化學教學;設計原則;應用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問題教學,就是指教師在特定場景、特定條件和特定環(huán)境下,以化學教材內(nèi)容為依據(jù),以學生需求為導向,設計一條“設疑—思考—解決—掌握”的學習主線,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問題與知識的沖突、碰撞,激發(fā)主動思考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意識,鍛煉學生將化學知識與日常實際結(jié)合的能力,并從中獲得情感體驗。筆者結(jié)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對問題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談幾點認識。
一、因材施教,把握問題教學的設計原則
學生剛剛接觸到化學知識時,對化學現(xiàn)象、化學實驗等表象知識興趣很大,但是對化學術語、定義、原理不做深入了解,不注重挖掘化學的內(nèi)在事實,更不具備通過事物現(xiàn)象進行化學分析的能力,對化學的整體認識比較膚淺,沒有形成正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為此,教師在實施問題教學時,應注意把握問題設計的原則。
1.注重問題設計的探究性
問題教學的目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心理,使其產(chǎn)生深入學習、主動參與的意識。教師應對化學教材內(nèi)容及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程度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充分挖掘蘊含豐富探究價值的化學知識作為問題設計的基本素材,并使其成為學生進行深入系統(tǒng)學習的有效載體。注重問題設計的探究性,能幫助學生填補已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空白,及時調(diào)整學習節(jié)奏和學習步伐,完成積極學習、主動思考的有效構建。
2.注重問題設計的層次感
由于學生化學基礎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也存在差異,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應注重平衡化學教材的系統(tǒng)性和學生認知水平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注重把握問題的深度和寬度,采取由淺入深、由難到易的階梯式問題引導,做到深淺適宜,張弛有度;另一方面,應充分考慮問題的可實施性,盡量使問題在課堂內(nèi)得到有效解決,充分發(fā)揮問題教學的課堂價值。避免有的問題抽象籠統(tǒng),讓學生不知所措,無從下手;有的問題脫離實際,失去課堂教學的意義。
二、開辟多種途徑,保證問題教學的有效運用
1.創(chuàng)建問題場景應與化學實驗有機結(jié)合
化學實驗是化學知識的直觀體現(xiàn),它以生動、活潑、新穎的形態(tài),將化學符號、化學定義、化學原理等化學知識具體化,讓學生通過感官體驗對化學信息進行吸收接納。通過化學實驗進行問題場景設計,不但能增加化學知識的趣味性,還可以利用強烈的視覺沖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始終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
在講“由多種物質(zhì)組成的空氣”時,空氣組成的知識是學生的“盲點”,因此,在這節(jié)課上,我模擬了一個空氣形成的問題場景,通過實驗,讓學生感受科學探索的全過程,激活學生的化學思維。課前問題:你對空氣的認識是通過什么渠道得來的?你知道怎樣捕捉到空氣嗎?學生進行交流發(fā)言,形成課堂問題;通過多媒體進行《拉瓦錫的實驗》動畫播放,提出問題:拉瓦錫實驗的原理和條件是什么?同時進行實驗準備,對實驗儀器、實驗過程介紹講解;通過實驗,讓學生解決以下問題: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占多少?紅磷在集氣瓶中的燃燒,消耗了什么氣體?集氣瓶中剩余的是什么氣體?通過實驗觀察和科學推斷,學生確定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最后,我對學生的結(jié)論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上臺進行實際操作和反復驗證,讓他們親自體驗化學實驗的樂趣。
2.進行問題設計要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化學以各種形態(tài)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大到衛(wèi)星發(fā)射,小到柴米油鹽,它影響著社會的發(fā)展,也主宰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在學習化學初始,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從日常實際中發(fā)現(xiàn)化學現(xiàn)象、積累化學經(jīng)驗、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利用化學知識揭開事物的本相,加深他們對化學的理解。
講“奇妙的二氧化碳”時,我問學生:同學們都愛喝汽水,那么,你們知道汽水是怎樣制成的嗎?平常最愛吃的油條,為什么炸出來膨松酥脆?滅火器的泡沫是怎么來的?讓學生帶著問題與自己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展開想象進行分析;講到“酸和堿的反應”時,我將一些生活小常識、解決問題的小方法與化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你們知識哪些解酒的方法?為什么用酸性水果或醋來解酒有一定效果?水壺里的水垢有沒有好的辦法進行清潔?將白醋放到壺里煮沸就能快速清潔水垢,這是什么原理?學生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感受到了化學的神奇性與實用性,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擅用“生活化”的化學語言,如用食鹽代替“氯化鈉”,用醋代替“醋酸”,用小蘇打代替“碳酸氫鈉”等等,便于學生理解。
初中化學是學生對化學進行認知的起始階段,在面對“化學”這門學科學生感到一片空白、一無所知時,對全新知識的好奇和對未知事物的渴望成為他們深入學習化學的“催化劑”。中學生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著探究的心理,尋求事物本相,了解事物的真正意義,是他們這個階段的孩子最想通過書本、課堂、教師等多種渠道獲取的知識信息。作為初中化學教師,應該牢牢把握學生的這種求知心理,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合理運用“問題”教學新模式,幫助學生完成發(fā)現(xiàn)化學、了解化學和運用化學的系統(tǒng)認知。
參考文獻:
史美娟.初中化學“問題教學”初探[J].化學教與學,2011(5):24-25.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新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