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9月13—17日,第2屆北京科學嘉年華主場活動成功舉辦。在為期5天的活動中,中小學生、教師、科普工作者以及社區(qū)公眾踴躍到場參觀,累計觀眾達到5.6萬人次。本屆科學嘉年華主場活動異彩紛呈,主要呈現(xiàn)三大特色:
科普展項的互動性更加突出
本屆活動中互動性科普項目的比例超過85%。不論是模擬航空駕駛、數(shù)字4D影院、云技術(shù)通訊體驗、新能源電動汽車、虛擬智慧旅游以及與青少年科技教育緊密結(jié)合的KNEX模型構(gòu)建、飛機模型制作、通用技術(shù)工作坊、環(huán)境教育大擂臺、智能機器鼠表演等,都為公眾帶來全方位的科學體驗,科學傳播與教育、娛樂、時尚緊密結(jié)合,煥發(fā)出格外的魅力。
國際科普組織為北京科普活動帶來新鮮血液
本屆活動中,共有12個國家(地區(qū))和港澳的20個科普組織帶來51項互動科普項目。愛丁堡國際科學節(jié)的造泥實驗、德國科學日的物理玩具、新加坡科學節(jié)的視覺迷蹤、美國北卡科學節(jié)的聲學與光學實驗都吸引了眾多觀眾。在愛丁堡國際科學節(jié)的造泥實驗區(qū)里,每天都站滿了排隊等候的小朋友,10名來自北京高校的志愿者身穿白色工作服與國際科普工作者一起,指導孩子們一起動手實驗。孩子們在一些白色的粉末中,不斷加入各種試劑,最終變成了各種顏色的膠質(zhì)“泥土”,現(xiàn)場不斷發(fā)出“哇哇”的驚嘆聲,孩子們在這種眼見為實的親身實驗中學到了化學變化的基本原理。
科普傳播的形式更加多元
本屆活動中的互動科普展覽、科學秀表演、科學游戲、科普圖書等多種形式,吸引了公眾的眼球,今年的主場活動,首次引進澳大利亞、南非的科學秀表演。其中,來自西澳大利亞科技館的科學秀表演極具震撼力。只見她們在臺上擺滿一堆各式各樣的化學器皿,一會兒表演液氮如何將物體冷縮,一會兒手持噴槍,讓觀眾領(lǐng)略光與火的變化,更有跌宕起伏的背景音樂營造活力的氛圍。來自南非尤里祖爾科學中心的科學實驗表演者,身穿印有南非國旗的服裝,帶領(lǐng)公眾一起分享聲音的科學。表演者通過形形色色的樂器,讓大家了解聲音是如何發(fā)出的,以及音樂與噪音的區(qū)別,并通過電子屏幕顯示聲波的圖形,讓大家“看”到聲音。
5天的開放活動吸引了大量熱情的觀眾,各個展臺前都能見到排隊等候的觀眾。帶學生來參觀的老師感慨地說:“第一次參加這樣的科普活動,同學們非常開心,希望今后有機會能夠多參加這樣的活動。”新加坡科學中心的工作人員說:“北京的孩子很懂禮貌,我們送給他們小制作,他們都對我們說謝謝,而且他們很聰明,學習東西很快?!?br/> (北京科技教育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