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逢俊繪畫的天賦極高,對筆墨的感覺超乎常人,故作畫有股激情,這激情就來自于其內(nèi)在的需要。但任何一位天才畫家并不都是憑天賦作畫,因為繪畫還需要涵養(yǎng),需要理解,需要品味,才能達到一個境界。不少人論周逢俊的畫,總得意于他的詩,以為他的畫富有詩情。不錯,周逢俊善賦詩填詞,那般詩情總浸潤著他的筆墨,進入他的繪畫世界。然而,詩各有性情,因人而異。周逢俊的詩與畫,其總體特征是什么?——“典雅、清麗、疏寒、凄美”(周逢俊《松韻堂訪談錄》)。也許他的詩詞有婉約的一面,但他的畫在溫潤之外,更見內(nèi)在的張力,呈現(xiàn)出高品位有節(jié)制卻又自由放松恣意曠達的氣度。詩性的荒野,是周逢俊繪畫的一種品性,也是一種審美態(tài)度,無論他畫山水還是畫花鳥。
荒野,是文人的一種自然想像,與田園的概念不同,其不在于耕閑獨醉或采菊東籬下,也不在意那炊煙裊裊、阡陌縱橫或牧歌唱晚、泛舟湖上的生活景象,而是拋離了一切現(xiàn)實訴求,鐘情自然,依戀自然,并頂禮崇拜,完全展示著大自然的魅力。這里的自然對周逢俊意味著什么?是他故鄉(xiāng)的銀屏山還是他客居的黃山七十二峰?無論何者,其蒼茫峻拔,神奇莫測,始終貫穿如一。周逢俊自言其家山蔚藍深秀,“峰羅巨侈,翠迭宏衍”(《周逢俊·自序》),生成之意象無分南北。言下之意,其山水意象貫通南北,崇高與浪漫不斷交織,相互演繹。中國古代山水畫始自魏晉六朝,如宗炳,即“眷念廬、衡,契闊荊、巫?!保ā懂嬌剿颉罚┒@些江南名山,是否就成為古代山水畫家最初的視覺對象與審美情結(jié)?昔日顧愷之從會稽還,嘆其山川之美,曰:“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蒸籠其上,若云興霞蔚?!保▌⒘x慶《世說新語》)明代吳承恩寫唐僧西行之路,依然如此想像——“萬壑爭流,千巖競秀。鳥啼人不見,花落樹尤香?!保ā段饔斡洝返?7回)有山,讓水徘徊其間;有樹,讓人逍遙其側(cè)。不僅大地山川的南北問題在此綜合了,筆墨丹青中的山水與花鳥的問題也在此綜合了。周逢俊也很講究這種綜合,他的山水畫總讓人見到茂密的森林與突兀的山巖,總讓人看到陡峭險峻的氣象與綿延幽深的意境,總讓人感受到一種禪意。密密林間,有著一絲絲過隙山風。云嵐?jié)u起,山體峻拔險峭,人跡罕見。在這荒幽無人之境,一切都在恣意地生長,無為而無所不為。這意味著什么?或者說,這些圖像背后隱含著怎樣的心理狀態(tài)及創(chuàng)作動機?對主體而言,有疏離感,即遠離現(xiàn)代文明,躲避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造與破壞,重新面對荒野,尋求原始的神秘的及恢弘并蒼涼的自然景觀,尋求一種自然力。周逢俊似乎要借助這自然力喚起他內(nèi)心的表達欲望,批判人類社會對自然的干預及對自由的限制。
自然與自由的心理狀態(tài),誰不向往?可又有誰能真正達到?周逢俊的人是自由的,他的畫是自由的,他畫中的山水也充滿著自由獨立的精神,而這精神又是在一片蠻荒之境中展開,充滿詩的韻致及其幽遠散淡的氣息。在古代,面對荒野,文人們的態(tài)度是“悠游”,即寄望山水,擴展自己的生活空間與人生境界,與天地相往來。故其“披圖幽對,坐究四荒,不違天勵之,獨應無人之野?!保ㄗ诒懂嬌剿颉罚┻@種審美態(tài)度將山水精神化了,其特征一是深邃,二是宏大,三是神圣,而在筆墨的庇護下,種種詩意與詩境悄然轉(zhuǎn)換為詩性,滲透到形象的方方面面。對周逢俊而言,他不僅“悠游”于山水,而且“悠游”于人生,將人生詩意化,將藝術(shù)神圣化。
我見周逢俊,一襲唐裝,下巴留著一束胡子;頭微微昂起,眼中閃爍著靈光,有點咄咄逼人。這是他迎接四方。他性情豁達,才具不拘,讀過不少書,也寫過不少舊體詩詞。這一切都成了他做藝術(shù)的先決條件,并涵養(yǎng)著他的筆墨生涯。
周逢俊的畫以山水為主,即便畫花鳥,他也以山水對待,青藤、八大是其所愛。究其因,亦不過荒寒二字?;暮?,勾連了他的山水畫與花鳥畫,同時也勾連了他的筆墨意趣。周逢俊說,他的畫取宋人構(gòu)架及元明清人的筆墨。所謂宋畫架構(gòu),我以為指的是五代北宋時期的繪畫,無論是花鳥畫還是山水畫,均能從大處著眼,細處入手,寫實性較強,如黃居或崔白及其他畫院畫家,又如巨然、范寬或李成、郭熙的山水畫,其氣局頗大,生機勃勃,筆墨間未見荒寒蕭索之象。及至元代倪瓚、王蒙、吳鎮(zhèn),其山水意象方見冷峻、隱逸、閑淡,蕭瑟而荒寒。而黃公望“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深中坐,意態(tài)忽忽,人莫測其所為?!保ɡ钊杖A《六研齋筆記》)這是荒野中懷有禪心的人之存在狀態(tài),聆聽天籟,故其筆意,一能在散落處做生活,二能在不經(jīng)意間做湊理,“其用古也,全以己意化之?!保ā赌咸锂嫲稀罚┻@一境界為元以后文人所推崇,即通過一種特定的筆墨關系疏離現(xiàn)實,變化神明,尋求古雅,“荒野”之意趣也隨著文人的隱逸生活而呈現(xiàn)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也隨著筆墨范式而成一審美類型。至明代陳繼儒,曰:“文人之畫不在蹊徑而在筆墨”(《盛京故宮書畫錄》),談的也就是繪畫中的形質(zhì)關系,強調(diào)質(zhì)勝于形,在意于筆之蒼勁,而不在意于丘壑之奇。我以為,周逢俊正是從這一點領悟宋元繪畫之變,并找到其藝術(shù)上的突破口,在傳統(tǒng)問題上占據(jù)上風,獨領風騷。
他的山水畫打開了他那花鳥畫的氣象格局,而他的花鳥畫又打開了他那山水畫的筆墨意蘊。最主要的是他的筆墨意蘊提升了他的繪畫品質(zhì),并獲得一種蒼茫蕭索的荒野意趣。如《谷自幽風凈》(2010年)、《縱野蕭散圖》(2011年),雖畫花鳥,卻見山林;如《錦堂春慢》(2010年)、《怪石扶松》(2010年),雖畫庭院,卻寂寞傷懷,幽境一片。寫意性的筆墨極具韻味,而這韻味又是周逢俊所欣賞并深有體悟及闡發(fā),以為其有“風姿”,具“幽玄”之趣。故他的水墨世界意象連連,氣韻迭起,比之宋畫要滋潤,比之元畫要大氣,較之當代的水墨畫壇。又有一股荒野的古雅氣息,體現(xiàn)了他的想像的純粹性。他的畫,說是一種自然景觀,卻在自然界中無法尋覓;說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卻又依托著客觀的圖像。故他的畫,能穿越時空,追求一種永恒的價值。他的繪畫價值既不在于寫實,也不在于寫意,而在于他的想像,是想像力創(chuàng)造了他筆下的山山水水,締造了他的山水精神,盡管其中不乏程式,但他善于變化,依靠想像調(diào)整各種關系,形式組合能力特別強,意境十分突出,如《神農(nóng)架清秋》(2005年)、《夢里家山又一秋》(2007年)、《夢回銀屏山》(2011年)等。他在歷史與自然中尋求神秘,并沉溺于自我營造的一種理想狀態(tài)。
畫家周逢俊,詩人周逢俊。他有一種開張的氣度,將他對世界的所有理解訴諸筆墨,“向山月,一彎似我,冷峻孤輝?!保ㄖ芊昕 兑怆y忘·燕山亭歸飲》)這就是當代的周逢俊,非古非今,特立獨行。他繪畫的當代性,就在于對古典傳統(tǒng)的向往中,就在于對筆墨世界的逆向性轉(zhuǎn)換中。
2012年6月6日
周逢俊,別名星一、與清,齋號松韻堂,莊房別館主人?,F(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首屆國畫高研班導師,北京人文大學兼職教授,周逢俊美術(shù)館館長,京華水墨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創(chuàng)研部主任,北京國畫藝術(shù)家協(xié)會副會長,山水畫創(chuàng)研室主任,北京漢韻堂文化藝術(shù)交流中心藝術(shù)總監(jiān),燕堂門下。
出版有《周逢俊水墨作品集》(海南美術(shù)出版社)、《周逢俊畫集》(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周逢俊作品精選》(天津楊柳青出版社)、《周逢俊國畫精品集》(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周逢俊作品選集》(中國書店)、《中國當代山水十家》(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國畫精粹十二家》(上海朵云軒)、《馮遠·周逢俊作品合集》 (上海世博會)、《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周逢俊山水卷》(迎2011法蘭克福書展系列叢書)。
作品被眾多機構(gòu)及個人收藏,其中《唐人詩意》由臺灣山美術(shù)館典藏,作品《家在青山綠水間》由北京大學收藏,作品《滿園春盛圖》由人民大會堂收藏,另有兩幅作品被中南海收藏。
主要活動
1998年 《唐人詩意》參加由文化部,李可染藝術(shù)基金會主辦的
“98中國國際美術(shù)年”當代中國山水畫,風景油畫展
1999年 《曙光》入選全國第九屆美展
1999年 《原上秋風》入選全國第二屆中國花鳥畫展獲優(yōu)秀獎
2001年 《唐人詩意》參加中國文化部、中國美協(xié)舉辦的“慶祝建
黨八十周年全國美術(shù)作品展”獲優(yōu)秀獎(最高獎)
2003年 《煙山云樹》參加全國第二屆中國畫大展獲優(yōu)秀獎
2004年 作品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
2005年 參加中國畫研究院舉辦中國山水畫,風景油畫對比展
2007年 中國教育臺播出《周逢俊藝術(shù)與鄉(xiāng)情》
2007年 中央電視臺播出介紹周逢俊的藝術(shù)專題片
2011年 擔任中國首屆繪畫模特大賽任評委
2011年 參加最具實力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濟南)
個展及聯(lián)展
1997年 在中國美術(shù)館舉辦“周逢俊現(xiàn)代水墨山水作品展”
1998年 在中國美術(shù)館舉辦“驗證實力。中國畫家五人展”
2002年 赴美國洛杉磯舉辦畫展
2002年 在亞明藝術(shù)館舉行“周逢俊國畫作品匯報展”
2005年 中國畫研究院龍瑞工作室《帖近文脈》山水畫全國巡回展
2008年 周逢俊國畫作品2008年全國巡回展
2007年 太和書畫院舉辦個展
2009年 煙臺畫院舉辦個展
2011年 中國畫名家四條屏作品邀請展
2011年 “秋風大雅”中國畫家6人展
2011年 宋莊國畫院首屆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