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增的山水師黃子久家法,與清初奉為正宗的“四王”畫派屬于同宗,然他的“名山勝景,必確有其處”,同當(dāng)時的摹古風(fēng)尚又截然不同。惜其山水真跡沒有流傳下來,我們無法欣賞他的山水畫意境?!痘闯切沤皲洝愤€說他繪鴨“是應(yīng)酬俗下”,此話未免有些偏激,殊不知這正是他真實情感的流露,反映出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據(jù)段朝端《淮人書目小傳》載:世人將他的麻鴨畫和邊壽民的蘆雁畫及朱的牧牛畫并列,稱為“淮產(chǎn)三絕”。
《春水雙鴨圖》扇,現(xiàn)藏江蘇省淮安市博物館。此扇寫碧水一泓,水草一叢,兩只麻鴨,曲頸揮掌,游戲水中。此圖以草書作畫,運(yùn)筆如急風(fēng)驟雨,一氣呵成,任意揮灑卻法度十足。筆墨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一種動勢,顯示了陽春三月,天朗氣清,春江水暖,鳧鴨爭游。特別是所寫麻鴨,那圓圓的眼睛、有力的曲頸、翹著的尾巴,都具有裝飾趣味且神完氣足。畫家非常熟悉麻鴨的“飲啄飛止”,熟悉江淮一帶的風(fēng)土人情和民間生活,故所寫物象都生氣勃勃。畫上題句云:“甫里先生墨,吾久亦愛之。傳神翩以至,如此碧闌時?!贝恕案锵壬奔刺拼膶W(xué)家陸龜年。落款為“甲戌夏后四日,為敘翁先生雅鑒,素石張增寫于淮陰客舍?!贝恕凹仔纭睘榍寮螒c十九年(1814年),下鈐“張增”赤文印,“素石”白文印。
《荷塘雙鴨圖》,現(xiàn)藏江蘇省淮安市博物館,此圖所寫荷葉、蓮蓬、紅蓼、溪水等簡約有致,生機(jī)勃勃。畫面中央的兩只麻鴨,一只昂首啄咀紅蓼,一只縮頸似在休息。一靜一動,巧妙配合。此圖用重墨染出的的尾部翹羽,彎曲有致,頗有裝飾效果。特別是
hn4/L5ArzuxGiwlBROhS5Rt62ysXHo4dq6NqIf1J1gM=鴨身上濕漉漉的羽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給人有剛出水的感覺。
此圖雖寫秋荷,但絲毫無衰敗之感,使之與紅蓼相互呼應(yīng),富有藝術(shù)效果。畫上題詩云:“蓮子青青蓮葉黃,白蘋紅蓼滿池塘。家鳧飲喋橫秋宣,不羨征鴻得稻蒼?!甭淇顬椤凹壮狡咴滤厥瘡堅霭耸幸徊㈩}。”下鈐“張增畫印”白文印、“素石道人”赤文印。此“甲辰”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此時作者已81歲,故而畫風(fēng)老辣,蒼勁有力,自然生動,遒逸奔放。
張增的生卒年月不詳,以至于眾說紛紜,謬誤流布。如有的把他當(dāng)作乾隆年間人士,但這幅《荷塘雙鴨圖》上有明確紀(jì)年,又有作者時年“八十有一”的題記,據(jù)此可以推算其出生年份,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依據(jù)。經(jīng)推算得知,張增應(yīng)是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而卒于道光末年或咸豐初年的某個年頭。一生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嘉慶道光年間是其書畫創(chuàng)作最旺盛的時候。
《淮城信今錄》講其“四十歲來吾邑”,由此說來,張增早年出游京師,在京客居成親王府。于嘉慶早年離京,后到淮安定居。在淮安以賣畫為生,有時也疊石造林和盆景制作。他在淮一共生活了40多年,歷經(jīng)嘉慶道光二朝。張增的畫大都以高郵湖水鄉(xiāng)為素材,描繪了江淮一帶美麗景色,在麻鴨圖上取得出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