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平 周 海 徐 冰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北京 100050
近年來隨著影像技術(shù)的發(fā)展,多層螺旋CT臨床應用較多,其主要優(yōu)勢在于快速容積掃描和高分辨率,以及后期圖像重建,因此在不少疾病的診斷中,多層螺旋CT動脈血管成像(CTA)甚至優(yōu)于傳統(tǒng)的血管造影(DSA)[1]。但是多層螺旋CT的掃描速度加快,需要加快對比劑注射速率或增大劑量,容易導致對比劑外滲,并有增加腎損害的危險性。本文筆者采用高濃度、低劑量對比劑,探討該方法在CTA血管顯像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行腹部多層螺旋CT動脈血管成像的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35~68歲,平均(55.2±10.5)歲?;颊唠S機分為研究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54.3±11.6)歲;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55.7±10.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檢查方法 采用GE 64層螺旋CT,全部患者檢查前6 h禁食,檢查前30 min可飲用清水500 mL左右,首先進行腹部平掃,參數(shù)為電流115 mA,電壓120 kV,掃描層厚0.5 mm,掃描范圍為膈頂?shù)谨膭用}分叉的部位,成像平掃約10 s后完成;然后經(jīng)肘靜脈注射對比劑,研究組注射370 mgI/mL對比劑60 mL+生理鹽水30 mL,對照組注射300 mgI/mL對比劑100 mL+生理鹽水30 mL。注射速率為4 mL/s,采用自動跟蹤技術(shù),肘靜脈注射12 s后開始低劑量掃描,動脈內(nèi)對比劑濃度為100 HU時觸發(fā)掃描。后期GE AW4.4工作站進行圖像處理及血管重建。
1.2.2 圖像質(zhì)量評價 記錄全部患者各動脈的CT值。由高年資影像醫(yī)師進行圖像質(zhì)量的評價,其中腎動脈分級顯示評分為1~4分,分別對應成像顯示腎動脈1~4級分支。動脈血管成像質(zhì)量評分為1~3分,以動脈清晰,邊緣光滑為3分;動脈基本清晰,邊緣模糊,但可以診斷為2分;動脈顯示不清,無法診斷為1分。
數(shù)據(jù)輸入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種造影方法均能清晰顯示腹主動脈及其分支動脈(包括肝總動脈、脾動脈、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雙腎動脈及分支),動脈光滑,邊緣清晰(圖1、2),其中對照組可顯示腎動脈3級血管分支(圖3),而采用高濃度對比劑的研究組可顯示腎動脈4級分支(圖2),兩組腎動脈顯示分級評分及血管顯示質(zhì)量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圖1 常規(guī)濃度對比劑腹部CTA成像
圖2 高濃度對比劑腹部CTA成像
圖3 常規(guī)濃度對比劑腹部CTA成像
表1 兩組腎動脈血管分級及動脈成像質(zhì)量比較(±s,分)
表1 兩組腎動脈血管分級及動脈成像質(zhì)量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顯示腎動脈分級評分 動脈成像質(zhì)量評分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30 30 3.05±0.41 3.87±0.30 4.169<0.05 2.96±0.23 2.04±0.45 3.472<0.05
兩組動脈內(nèi)對比劑濃度比較,研究組各動脈內(nèi)對比劑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動脈內(nèi)對比劑濃度比較(±s,HU)
表2 兩組動脈內(nèi)對比劑濃度比較(±s,HU)
組別 腹主動脈 肝總動脈 雙腎動脈 腹腔干 脾動脈 腸系膜上動脈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351.6±32.5 260.4±15.8 24.416<0.01 352.3±35.8 263.5±14.7 26.382<0.01 350.7±36.2 267.8±13.6 29.629<0.01 357.4±32.7 266.9±15.2 23.168<0.01 359.8±30.5 263.1±14.6 21.743<0.01 359.2±33.1 264.3±13.8 22.387<0.01
螺旋CT不僅掃描速度快,而且掃描層厚較薄,可以達0.5 mm,因此其圖像顯示的清晰度和診斷的準確性大大提高[2]。目前應用螺旋CT進行CTA,在診斷多數(shù)血管疾病方面與傳統(tǒng)的DSA并無太大差異,并且CTA對患者創(chuàng)傷較小,有明顯的臨床優(yōu)勢。由于CTA掃描必須在對比劑通過血管的過程中完成,但是多層螺旋CT的掃描速度加快,使對比劑注入的時間縮短,而血管內(nèi)對比劑的濃度直接決定掃描成像的效果[3]。因此,臨床多采用加大對比劑注射速率的方法獲得良好的掃描效果,但是如果注射速率過大會引起對比劑外滲等不良反應,對比劑量過多會增加腎臟功能的危險性。因此合理提高對比劑的濃度,進而增加血管內(nèi)碘的含量,也成為一種可行的對比劑注射方法[4]。
對比劑的注射方式是影響CTA成像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主要包括對比劑濃度、注射速率[5]。本文研究組采用高濃度對比劑后,腹主動脈及分支動脈的增強,CT值明顯高于常規(guī)對照組,并且對照組顯示腎動脈3級血管分支,而采用高濃度對比劑的研究組可顯示腎動脈4級血管分支,研究組顯示腎動脈血管分級評分及動脈成像質(zhì)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梢姼邼舛葘Ρ葎┛傮w動脈成像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濃度對比劑。
多層螺旋CT掃描時間短,這也提示在多層螺旋CTA時可以減少對比劑的使用量,原則就是血管內(nèi)對比劑濃度達到峰值后,對比劑總量可以使峰值持續(xù)至掃描完成[6]。但是多層螺旋CT尤其是64層CT,掃描速度極快,基本等同于對比劑在血管內(nèi)的循環(huán)速度,因此只需保證掃描點追隨區(qū)域的峰值即可,而其余的對比劑量可以以等量的生理鹽水代替,既減少了對比劑的使用量,又減低的發(fā)生對比劑不良反應的可能性。本文采用370 mgI/mL對比劑60 mL+生理鹽水30 mL,成像效果良好滿足診斷需要,較傳統(tǒng)100~120 mL對比劑明顯減少,但腹主動脈及其分支的強化水平較好,各動脈細節(jié)顯示清晰,滿足了診斷需要,值得應用。
[1]崔敏毅,李子平,馮仕庭,等.64層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顯像中的初步應用[J].廣東醫(yī)學,2006,27(5):628-629.
[2]王界斌,王敏君,肖香佐,等.64層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病變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學(江西),2009,10(7):86-88.
[3]陳青華,王洪波,柳澄,等.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的應用進展[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2005,28(1):78-82.
[4]曹麗珍,李坤成,杜祥穎,等.低劑量對比劑聯(lián)合生理鹽水在64層螺旋CT頭頸血管成像中的應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7,41(8):821-824.
[5]陳文華,黃慶娟,徐青.多層螺旋CT腹腔動脈成像的臨床應用研究[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25(3):197-200.
[6]Haage P,Schmitz RT,Hubner D,et al.Reduction of contrast Material dose and Artifacts by a Saline Flush Using a Double-power Injector in Helical CT of the Thorax[J].AJR,2000,174(4):1049-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