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店標 付媛 譯
國外議會評介
當代英國議會立法概覽[1](下)
□李店標 付媛 譯
議會代表我們審議所有法案,對那些符合公眾利益的法案才獲準成為新的法律。議會將對其認為不符合我們利益的法案進行否決。政府法案是不可能完全被否決的,因為政府通常依靠其在平民院中的多數(shù)席位的支持。沒有平民院的支持,貴族院只能延緩法案而不能進行否決,因此大部分政府法案都能成功變成議會法律。如果法案的某些內(nèi)容被認為不可接受,一院或兩院將堅持作出更改(修正案)。在成為議會法律之前,政府法案必須在議會經(jīng)歷若干階段,每一階段都有其明確的目的。大部分階段都被稱為讀會,因為在法律印刷之前,議員們獲知法案內(nèi)容的唯一途徑就是聽取在議事廳內(nèi)法案的朗讀。今天每個議員都可以有法案的打印副本,它也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向公眾提供。
一讀(讓議員知道法案)。這是法案提交議會的階段。一讀僅僅是讓議員知道他們將要討論什么法案的一種方式。偶爾在一讀時法案還沒有被起草出來。出于這種原因,加上議會必須允許法案被打印出來,虛擬法案將會被用于一讀。議會此時無需知道法案的實際內(nèi)容,因為這一階段不存在辯論。大臣通常會要求其他大臣在法案上署名,以示他們支持法案。一讀之后,宣布確定的二讀日期,但在那一階段的具體時間并不明確。按照議會傳統(tǒng),“明天”通常被確認,因為這是可能進行下一階段的最早一天。法案要真正進行辯論可能要經(jīng)過好幾周的時間。
法案一讀那天,大臣坐在擺放虛擬法案桌子旁邊的前座上。桌旁的一位文職人員讀出法案標題,大臣點頭。政府法案的一讀不存在表決,所以法案自動進入下一階段。一旦法案以此種方式通過一讀就可以被打印出來,讓議員在重要的二讀階段之前就有機會閱讀法案和作出他們的決定。法案說明和法案一同被印刷出來,盡管這些說明并不總是立即可以利用。
二讀(介紹法案的目的)。通常在一讀和二讀之間至少要持續(xù)兩周的時間。這對法案而言,是第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此時由大臣負責對法案的主要目的進行介紹。部長也可以回答任何有關(guān)法案的一般性問題。初級大臣就可以很好地負責法案的二讀,因為內(nèi)閣大臣不可能親自使他或她所在部門的所有法案在議會獲得通過。只有平民院投票通過,法案才能進入稱為委員會階段的下一階段。
委員會階段(審議細節(jié))。委員會階段是對法案的全部細節(jié)進行第一次審查。大部分政府法案由15~50個議員組成的公法案委員會進行審議。這些委員會的成員往往根據(jù)平民院各黨派席位的大致比例來確定。至少有一名來自政府部門負責法案的大臣在委員會中面對來自各主要反對派的前座發(fā)言人。每個法案都有一個獨立的委員會進行審議。往往那些對法案主題特別感興趣的議員會被選擇擔任委員會成員。
法案被送到委員會有很多原因。首先在細節(jié)討論上,15~50個議員要比646個議員更好。委員會成員所坐的小房間要比平民院議事廳有更好的討論氛圍。議事廳辯論受一套嚴格規(guī)則的約束。許多辯論程序僅僅持續(xù)幾個小時,因為平民院時間有限,它不可能就一部法案進行數(shù)周的討論。然而,有時為了對一部法案的細節(jié)進行更好地審議則需要數(shù)月之久。委員會將在一周內(nèi)的數(shù)個時間段審議法案,通常利用周二和周四的時間進行。
委員會程序比平民院辯論要靈活許多。例如,在平民院反對方議員通常只允許在辯論中發(fā)言一次。在委員會,他們可暢所欲言,這使得審議法案的細節(jié)變得更為容易。因此,大部分政府法案在二讀之后都被送往公法案委員會。
在委員會階段,議員首次被允許提出修改或修正的建議。也許他們想刪除某些字句,抑或增加某些內(nèi)容。成員通常會在他們提出修改建議之前發(fā)出通知,以使其他委員會成員有機會對建議進行思考。
在議事大廳,議員對修正案通過呼聲或分門表決的形式進行投票。當出現(xiàn)平局時,主席將使用決定票,盡管按照慣例他或她不能發(fā)表個人觀點,但主席必須按照既定的原則從事行為。然而,修正案常常不能走到投票階段就被議員撤回。
有時議員會對他們通過提出問題引起大臣的注意而得意,并會很樂意接受大臣的答復。有些修正案被撤回是因為提出建議的議員認識到他或她不可能獲勝,所以寧愿撤回而不愿在投票中失敗。有時大臣會說他或她將進一步考慮,在報告階段進行答復。
有時在全院委員會,如議事大廳內(nèi)會遇到具有憲政意義的法案或急需通過的法案,那時所有委員會成員都可發(fā)表意見。
綜上所述,水利水電工程是一項復雜系統(tǒng)化的項目,河道深基坑施工屬于安全隱患較多的項目,所在水利項目建設(shè)中,切實做好河道深基坑安全管理是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做到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河道深基坑所面臨的安全隱患是可以消除在搖籃之中的,也是可以避免的。
報告階段(全院進一步的審議和修改)。委員會階段之后,必須向平民院告知發(fā)生了什么,因為通常只有少數(shù)議員參與了委員會會議。如果存在修正案,法案將在報告階段之前被打印出來,以使議員看到修改與法案整體是否相符。議員可根據(jù)自己的意愿提出進一步的修改。如果法案在全院委員會被審議并無修正,那么報告階段就不是必需的。
三讀(對法案整體的審查)。這為平民院重新審議法案整體、所有修正案和決定其下一步議程提供了機會。法案在此階段不得進行修改,要么接受要么反對。通常法案的報告和三讀階段是同時進行的。
每年開始于貴族院的法案占所有法案中相當大一部分,有時是因為法案涉及技術(shù)問題而不是政治問題,而且為了保證議會兩院之間立法數(shù)量上的均衡。在官方文件中,法案標題后面的字母“H L”代表著它開始于貴族院。
按照慣例,貴族院并不會對涉及政府綱領(lǐng)(競選承諾)的立法事項加以否決。在貴族院否決平民院法案的情況下,平民院也會在下一屆議會會期內(nèi)將相同的法案提交議會,這時貴族院別無選擇,只能接受。這種情況僅發(fā)生過四次,均在1949年和2006年之間,即貴族院否決的1991年的戰(zhàn)爭罪法案、1998年的歐洲議會選舉法案、2000年的性犯罪法案(修正案)和2004年的狩獵法案。
貴族院能夠否決的唯一類型的法案是允許平民院在五年之外擴大議會。例如,這將使貴族院制止獲得平民院控制權(quán)的獨裁者。貴族院不能對貨幣法案進行修改(盡管它可以使貨幣法案推遲一個月)。一般認為,由公眾選舉而產(chǎn)生的平民院才能夠?qū)ω斦马椬鞒鰶Q定,如人們支付稅額的多少。
一讀。和在平民院一樣,這是介紹階段,由貴族院相應(yīng)部門的大臣對法案作出介紹。貴族院的各部門都有一位大臣代表其利益在辯論中進行發(fā)言和答復。
二讀。在平民院,二讀是對法案的主要目的進行解釋。在貴族院也是如此。
報告階段。報告階段的目的是將委員會的決定向全院進行報告。這也為貴族院審議法案和進行其他修改提供了另一個機會。
三讀。這是貴族院對法案進行整體審議的最后一次機會。這為萬一存在前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供安全保障。和平民院報告階段后的三讀要經(jīng)歷許多天不同,貴族院如果發(fā)現(xiàn)有必要,進一步的修改將在此階段作出。在女王進行君主簽準之前,這往往是法案的最后一個階段。
貴族院修改法案會怎樣?平民院會對貴族院對法案的任何一處修改進行審議。貴族院對法案的修正案必須由議會秘書長和貴族院高級文員送回平民院。
平民院通常會接受貴族院大部分不存在爭議的修正案。但有時,平民院會不同意貴族院的修正案。這種情況發(fā)生時,平民院會向貴族院遞交便條解釋原因。法案會這樣來回多次直到達成一致意見,這個過程稱為“乒乓”。如果兩院不能達成妥協(xié),平民院將會最終在下一年提出此法案。貴族院知道他們不能在連續(xù)兩個會期內(nèi)對平民院通過的法案進行反對,貴族院通常會在第一次進行妥協(xié),以避免平民院再次提案引起的麻煩。
一旦議會兩院通過了法案,法案就必須送交女王進行君主簽準。君主簽準已經(jīng)有了500年的歷史,女王應(yīng)當親自簽署所有的法案。她必須親自在貴族院用諾曼法語宣布她贊同法案或希望否決法案。自16世紀以來還沒有君主親自簽署法案。在1707年,安妮女王成為最后一個否決法案的君主;在18 54年,維多利亞女王則成為最后一個親自簽署法案的君主。
現(xiàn)在女王簽準法律的方式有兩種。通常她發(fā)布英皇制誥,允許兩院的議長宣布女王已經(jīng)進行了君主簽準。另一種方法是每年進行一次君主簽準,往往在會期結(jié)束之時。女王簽署的文件叫做委任狀,即命令稱為皇家專員的特定貴族前往貴族院并讓兩院議員知道法案已經(jīng)進行了君主簽準。
通過委任狀形式的君主簽準儀式和開幕大典是不同的。黑杖禮儀官和皇家使者前往平民院并建議平民院議員前往貴族院聽取議會秘書長朗讀君主簽準,議會秘書長通常坐在貴族院席位上。所有議員背對欄桿站在貴族院后方。代表女王的皇家專員坐在披有長袍的王座前。除非急需將法案變成議會法律,否則將要等待其他一些法案也到此階段。然后他們將統(tǒng)一對法案進行君主簽準。女王往往知道將贊同哪些法案,因為她在簽署英皇制誥或皇家委任狀時擁有所涉及法案的清單。她不會在作出君主簽準之前朗讀所有的法案內(nèi)容,因為她知道議會兩院已經(jīng)對法案進行了仔細的審議。在任何情況下,女王都會知道重要法案的內(nèi)容,因為她全面讀過了所有官方文件。她每周都會會見首相以討論事務(wù),重要的法案會在他們的一些會議中被提及。
一旦法案獲得君主簽準就變成了議會法律。法案在議會走完所有階段可能要經(jīng)歷幾個月的時間,當有迫切需要時,法案會在幾天內(nèi)甚至幾個小時內(nèi)獲得通過。
法律何時生效?即使法案經(jīng)過君主簽準,其也可能不會立即生效。例如1928年的復活節(jié)法雖然在70年前就經(jīng)過了君主簽準,但至今仍未生效。大多數(shù)法律是立即生效的。有些法律在生效前需要發(fā)布一個叫做生效命令的特殊命令,因為通常受到新法律影響的人們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yīng)變化的形勢。
注釋:
[1]本文根據(jù)英國議會網(wǎng)站資料翻譯,原文名為《M a k i n ga La w》,資料來源:h t t p://w w w.p a r l i a m e n t.u k/d o c u m e n t s/e d u c a t i o n/ o n l i n e-r e s o u r c e s/p r i n t e d-r e s o u r c e s/m a k i n g_l a w s.p d f.
(譯者單位:大慶師范學院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