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江蘇省如皋市文廣傳媒集團,如皋 226500)
目前一般新聞單位新聞采訪所使用的大多數(shù)屬于DV格式攝像機。這種攝像機使用1/4英寸盒式磁帶,帶基薄,只有7μm厚。記錄磁跡窄,例如DVCPRO磁跡為18μm,DVCAM為15μm。磁鼓轉速為9000/分,每幀畫面記錄12條磁跡,每個磁頭各記錄6條磁跡,對于這樣高密謀記錄的數(shù)字攝像,需要高精度的走帶系統(tǒng)和伺服系統(tǒng)來保證。
DV攝像機在使用中系統(tǒng)常遇到磁頭阻塞、PF告警。我們知道錄像機之所以能記錄和重放信號,是因為磁頭上有縫隙,有縫隙就有磁阻,當磁頭接觸磁帶時,由于縫隙間磁阻的存在,磁力線就會穿過磁帶在磁粉層上留下剩磁。DV磁頭的縫隙很窄,很容易被磁帶上掉落的磁粉的灰塵所沾上而阻塞,因此,保證DV磁帶不受損傷非常重要。
潮濕特別在南方地區(qū)對DV攝像機及磁帶的影響較大。潮濕會使磁帶粘連磁頭,不但會損壞磁帶也會損壞機械部件和磁鼓。一般錄像機都在磁鼓附近裝有濕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是一個正濕度系數(shù)電阻,濕度越大電阻越大,相對濕度在10%以下,電阻在2K以下,濕度達50%,電阻可達20K左右。濕度告警電路檢測電阻一般設計在30-33K左右。當環(huán)境濕度使?jié)衩綦娮柽_至這一值時,告警指示燈亮,磁鼓高速旋轉,主要是增加與空氣摩擦,使磁鼓表面水汽快速蒸發(fā)掉。經(jīng)測定告警濕度一般為60-65%。
當濕度告警時,記錄單元會停止一切功能,這時并不會出現(xiàn)問題。我們最需要注意的是濕度上升并未達到告警界線,這時如不采取措施會損壞磁帶。當我們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濕度大,如雨天、霧天,或在室外拍攝后突然轉至溫差大的空調間拍攝,這時我們可打開攝像機電源預熱5~10分鐘,再插入磁帶。攝像機的DE、DC轉換器就在記錄單元帶倉旁邊。DE、DC轉換器溫度較高,它會使磁鼓周圍濕度下降。開機5~10分鐘再插入磁帶就可以正常工作。另外,在雨天拍攝,攝像機需要套上防雨罩,以防水汽進入機器內部。
攝像機不用時存放的地方必須有防濕措施,尤其在南方應裝有去濕機。不注意防潮還會使鏡頭霉變,鏡頭霉點影響畫面質量。攝像機在可變?yōu)V色片組前還裝有一塊濾色和調整后焦的鏡片組,由于CCD對紅光靈敏度高,濾色片組裝有青色濾片,它對藍和綠光容易通過而衰減紅光。其他夾在青色片兩邊的是調整后焦的。SONY公司的這種鏡片在濕度大時粘在鏡片上的膠會慢慢溶進鏡片之間,使攝像機的圖像分辨力嚴重下降必須更換。
然而,磁帶的保存也不能過于干燥,過分干燥會使磁帶變脆變形。由于DV走帶張力只有10克左右,磁帶變形后所磁鼓不能平整接觸會使記錄重放誤碼增大。特別是磁帶邊緣變形,會使伺服失去鎖定令所記錄的圖像無法使用。
盡量不要在灰塵太多的地方和電磁場過強的場所拍攝,灰塵過大會影響攝像機的使用壽命,電磁場過強會影響攝像機電路正常工作,出現(xiàn)畫面斜紋的干擾現(xiàn)象,如出現(xiàn)斜紋干擾要停機重啟并遠離高磁場所。
拍攝時插入磁帶,拍攝結束后應取出磁帶。有些攝像記者還未到拍攝地點就插入磁帶,扛著攝像機就走。在一個地方拍攝結束到下一個拍攝點途中也不取出磁帶,這是十分有害的。我們知道,攝像機只有打開電源才能裝入磁帶,裝入磁帶后,機器即進入全加載狀態(tài)。此時關掉電源,而磁帶仍處于加載狀態(tài),但磁帶因為沒有張力控制而松弛。在運動狀態(tài)下,磁帶容易滑出導桿而受傷,這樣即增加了記錄和重放的誤碼,又增加了因磁帶損傷掉粉而增加阻塞磁頭的幾率。
磁頭阻塞是隨機的,阻塞較輕的磁帶走幾秒可能把臟東西摩擦掉,記錄重放恢復正常。阻塞嚴重時,必須是專用清洗帶重放5秒左右即可,建議新聞攝像記者應每人配一盤清潔帶,以備急時所需。對于四磁頭的攝像機,如松下AJ—D系列攝像機,兩個磁頭用于錄放,兩個磁頭用于重放,在攝像過程中如因磁頭阻塞而錄上圖像,重放磁頭隨即檢查出,會立即發(fā)出RF告警。但對于兩磁頭的攝像機,如SONY DSR系列攝像機,錄放都是1個磁頭,對記錄的圖像是否被正常錄上當時不知道,此時按一下記錄暫停鍵,此時磁帶回轉幾秒,記錄單元處于重放狀態(tài),如果因磁頭阻塞而未錄上信號,立即發(fā)出RF告警。對于這種兩磁頭攝像機,如遇到重大新聞拍攝,第一個鏡頭不要記錄太長,記錄3-4秒后及時按下暫停鍵檢查,避免因磁頭阻塞導致重要關鍵鏡頭未被錄上。
由于設備少,不少縣市電視臺的記者在新聞采訪后直接用數(shù)字攝像機,通過DV1394連接向非編上載進行新聞編輯,這是可行的。但必須注意的是,機房設備機殼必須有良好的接地,尤其是非編外殼如果沒有接地,將有100伏左右感應交流電,用測電筆測量,測電筆氖燈為紅色。DV接口允許熱拔熱插,但無法抵抗非編機殼上的感應交流電,攝像機DV編碼驅動芯片被燒壞經(jīng)常發(fā)生。由于需要重寫各種數(shù)據(jù),更換主板必須到專業(yè)維修站,非常麻煩。
每次完成新聞拍攝采訪后要及時對攝像機進行清潔保養(yǎng)。鏡頭上的灰塵要用駝毛刷進行清潔,如果長期不清潔,灰塵進入光圈環(huán)和變焦環(huán),將會使光圈和變焦反應變得緩慢僵硬。鏡片的灰塵應用擦鏡紙或麂皮慢慢地擦拭,絕對不允許手接觸鏡片。只有保養(yǎng)好鏡頭才會有好的圖像解析力。對于攝像機身上的灰塵可用柔軟綢布擦拭。
我們前面介紹過新聞采訪攝像機由于使用環(huán)境多變,會使記錄系統(tǒng)的走帶路徑發(fā)生變化,它導致磁帶在別的錄像機重放會出現(xiàn)誤碼增加,嚴重時會出現(xiàn)馬賽克。編輯錄像機面板上有綠黃紅三個指示類。新聞采訪的磁帶在編輯機上重放,如果一直是綠燈,說明攝像機走帶正常,如果出現(xiàn)黃燈亮,有時還出現(xiàn)紅燈亮,說明攝像機記錄磁帶不具互換性,要進行互換性調整。
錄像走帶系統(tǒng)有很多導桿,但影響互換性是加載靠磁鼓兩邊的兩根導桿。從磁帶進入磁鼓側稱之為入口導桿,磁帶離開磁鼓側的導桿為出口導桿。導桿高度變化即使只有2-3μm也會引起誤碼率大幅度提高。入口導桿變化模擬錄像機表現(xiàn)為畫面上部有噪波,而數(shù)字機表現(xiàn)為左邊有馬賽克,同時聲音有斷續(xù)。出口導桿高度變化,模擬錄像機表現(xiàn)為下部有噪波,數(shù)字機圖像右邊有馬賽克,同時時間碼有斷續(xù)。攝像機導桿調整需要重放測試帶,沒有測試帶,可在正常的編輯機上錄上10分鐘左右的彩條信號替代測試帶。測量RF放大器輸出RF色度波形。調整需專業(yè)工具,如沒有也可自制,找一個平口螺絲刀,口寬應大于6mm,在中間用銼刀開一個1.5mm左右的方口即可。
每次調整幅度不得大于1/8圈,可通過邊調邊看示波儀的波形,調整到越平直越好,反復進行可得到最佳波形。
打開機殼,最好拆下帶倉,完全暴露出機芯。用麂皮沾上無水酒精對各個導桿進行擦拭,特別是加載導軌。導軌上有灰塵,長期不清潔會使加載不到位,這種現(xiàn)象危害性極大。如果加載不到位,預示著磁帶在磁鼓上的包容角變化,即磁跡長度變化,可能漏掉部分數(shù)據(jù)記錄不上磁帶,這樣的磁帶記錄信號在攝像機上重放也不能得到完整圖像。擦拭機芯時千萬要小心,不能碰到磁鼓,以免磁鼓損傷。
攝像機的保養(yǎng)和維護是保證攝像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前提,以上是攝像記者時常遇到又往往易被忽視的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使用習慣和保養(yǎng)意識,正確應對高濕度天氣和正確處理RF告警,不僅可以避免出現(xiàn)一些新聞采訪遺憾,而且可以保證拍攝出高質量的電視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