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qū)農(nóng)業(yè)局·277400
桃小食心蟲,簡稱桃小,又名鉆心蟲等。為世界性害蟲,我國大部分棗區(qū)都有發(fā)生,北方棗區(qū)發(fā)生較嚴重,是棗、蘋果、桃、杏和山楂等多種果樹的主要蛀果害蟲。為害嚴重的棗園,蟲果率高達90%以上。被害棗果提前變紅,過早脫落,果內(nèi)堆積蟲糞,不能食用,失去利用價值。
桃小食心蟲屬鱗翅目,蛀果蛾科。在北方棗區(qū)一年發(fā)生l~2代。以老熟幼蟲在樹干周圍土壤內(nèi)越冬,4~7 cm深土層中分布較多。成蟲灰白色,體長5~8 mm,翅展13~18 mm,雌蛾比雄蛾稍大。卵橢圓形,初產(chǎn)出時為淡紅色,后變?yōu)樯罴t色。幼蟲肥胖,初齡幼蟲為黃白色,老齡幼蟲為桃紅色,體長13~16 mm。蛹紡錘形,長6~8 mm,羽化時灰褐色。桃小食心蟲的繭分冬繭和夏繭兩種。冬繭扁圓形,直徑5 mm左右,質(zhì)地較硬,老熟幼蟲在繭內(nèi)越冬。夏繭長13 mm左右,絲質(zhì)較薄,質(zhì)地較軟,粘有土粒,幼蟲在繭內(nèi)化蛹。
越冬幼蟲在翌年6月份日均氣溫達20℃左右、土壤含水量達10%以上時出土。出土時期受雨情制約,雨期早則出土也早。6~7月份,每逢下雨后,便出現(xiàn)幼蟲出土高峰。水地棗園比旱地棗園為害嚴重。成蟲無趨光性和趨化性,但趨異性強??捎锰倚⌒哉T劑誘殺或測報。幼蟲出土后,在地面做繭化蛹,10 d后羽化。成蟲有避光性,白天潛伏,夜間活動,交尾產(chǎn)卵。卵多產(chǎn)在葉背面和果實梗洼處,每只雌蛾產(chǎn)卵50粒左右,多者達200粒以上。卵期7 d左右。幼蟲孵化后,在果面爬行后蛀果為害。一條幼蟲只為害一果,無轉果為害習性。蛀果幼蟲繞果核串食,將蟲糞留在果內(nèi)。幼蟲18 d左右老熟,隨果落地,1~2 d后脫果做繭化蛹,10 d左右羽化為成蟲。成蟲產(chǎn)卵,孵化第2代幼蟲蛀果為害。9月份,幼蟲老熟,大部落地做繭越冬,小部分隨果實帶入晾曬場地、烤房或庫房。
2.1 抑制幼蟲出土 5月份桃小食心蟲幼蟲出土前,在樹干周圍1 m內(nèi)覆蓋地膜,可阻止幼蟲出土,并兼有保墑效果。
2.2 夏季摘拾蟲果 從7月下旬開始,每4~5 d撿一次地面落果和摘除樹上的蟲果,予以集中處理,以消滅果內(nèi)的害蟲。
2.3 噴施藥劑防治 根據(jù)預報,適時進行藥物防治。北方棗區(qū)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噴藥,常用藥劑30%桃小靈乳油2000~2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4000倍液,或5%來福靈乳油2000倍液等噴霧。
2.4 生物防治 噴滅幼脲3號膠懸劑1500~2000倍液,或 BT乳劑100~200倍液,或釋放赤眼蜂 3次,隔5 d噴1次,每株放有效蜂1300~2000頭。
2.5 施性誘劑誘殺 用桃小性誘劑和滅蛾器誘殺成蟲。從6月份開始,每667 m2棗園,在樹冠外圍距地面1.5 m處掛一個誘捕器;每4~6 hm2棗園,在距棗樹地面2 m處掛一個滅蛾器,除直接誘殺雄蛾外,也可作蟲情測報用,為適時進行防治提供依據(jù)。誘蛾高峰期后1周左右,是樹上防治桃小食心蟲的最佳時期。
2.6 消滅越冬幼蟲 秋末冬初翻樹盤,將樹干周圍表土撒揚地面,以便寒冬時凍死部分越冬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