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學軍
語境視角下電視體育解說再思考*
武學軍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076)
隨著大眾傳媒的發(fā)展,電視與體育結合形成了體育的電視化存在,對于電視體育比賽轉播、制作以及解說的研究顯得尤其重要。著力從語境角度,探討電視體育解說的內涵、功能以及語言表達方式在傳播學和語言學意義上的獨特性,以期對體育解說播音實踐有所啟發(fā)。
有聲語言;體育解說;語境;電視
電視這一傳播媒介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成為傳媒界的強勢力量,電視與體育的結合使不能親自參加體育活動、不能現場觀看體育比賽的人群通過觀賞體育電視而獲得身心的愉悅,從而實現體育的休閑娛樂功能,使體育以媒介化的存在形式進入大眾的審美視野。在電視語境下,體育解說語言體現出了傳播學和語言學意義上的獨特性。而以往的研究更注重從解說語言表達方式和功能的角度對體育解說進行界定。例如:
宋世雄認為,電視實況轉播解說是由評說運動風格和技藝、敘述賽況、講解規(guī)則和知識、介紹背景材料等幾個部分組成的。[1]
張玲玲在對中國體育解說歷史進行回顧與梳理的《中國體育解說的歷史及發(fā)展趨勢》一文中如此總結:“體育解說是對轉播、直播的比賽進行的現場報道及說明,是對比賽規(guī)則、比賽進程、勝負情況所做的解釋和評價”。[2]
王群和徐力對電視體育解說是這樣定義的:“以電視為媒介,依靠畫面語言和有聲語言對體育活動進行敘述、介紹、講解、評論和烘托的應用語言藝術?!保?]這一表述已經關注了電視媒介的存在。
本文以傳播學的視野,從語境的角度,對電視體育解說進行進一步考察,揭示體育解說的內涵、功能以及語言表達的獨特性,以期對體育解說實踐提供可操作性的原則和思考。
電視媒介是通過聲畫結合的方式傳遞信息的,同時訴諸受眾的視覺和聽覺。電視體育是媒介技術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對于電視體育而言,圖像和聲音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沒有解說的有聲語言,圖像毫無生氣,觀眾看了不明所以。沒有比賽現場環(huán)境中的各種音響,包括吶喊加油聲、喇叭吹奏聲等等現實世界的各種音響的傳遞,觀眾沒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沒有循環(huán)的字幕信息傳遞比分,不同時間打開電視的觀眾就不能即時地知道比賽雙方、比分、比賽的時間等客觀信息。
在電視語境下體育比賽以語言和非語言符號共同構成,即圖像、解說、音響以及字幕等元素組成。訴諸聽覺的聲音和訴諸視覺的圖像共同構成了電視體育的傳播符號,體育解說是電視體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語境是指語言符號的使用環(huán)境,語言學中將語境分為文化語境、情景語境以及言語本身的上下文語境。
在探討廣播電視語言的時候,李佐豐先生引入了“協同語境”這一概念:“它是說者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非語言符號,這種符號對于語言的表述有重要的協同作用?!保?]那么,電視媒介傳播中伴隨語言表意的非語言符號都可視為“協同語境”。傳遞體育信息的圖像、音響(現場同期聲)便成為體育解說語言的協同語境,與解說這一有聲語言共同完成體育賽事的媒介傳播,構成“屏幕語言”,即“在電子技術的基礎上產生的、以聽為主、兼及視覺的符號系統?!保?]
因此,電視體育解說的實質就是電視媒介語境中形成的屏幕語言的有聲部分。電視體育解說作為比賽現場的有聲語言,它不同于日常的口語語體和書面語體。日常的口語交流可以聽其聲知其義,其物質形式是語音。書面語體可以看其字知其義,其物質形式是文字或者說構成文字的筆畫等符號。根據電視體育解說轉寫的文本我們讀之不通,其義晦澀;聽其聲音,意義斷續(xù),不明所以。它必須借助于協同語境——與解說語言共時存在的圖像、音響以及屬于上下文語境的字幕。例如賀煒在英德比賽中的解說:
克洛澤
施魏因斯泰格
托馬斯·穆勒
厄齊爾
如果沒有畫面的協同,我們聽到的只是毫無聯系的幾個人名。
所以,我們要強調的是:解說是電視體育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不是游離于體育比賽之外可有可無的,它與體育比賽畫面一起實現了體育的電視化生存方式。離開電視語境,離開圖像、聲音(解說語音)、音響、字幕等電子信號孤立地就解說文本談體育解說顯得片面并且消隱了電視體育解說的語境因素。
根據沃爾特·李普曼的“擬態(tài)環(huán)境理論”,通過電視媒介,我們得到這樣的體育傳播圖式:
在這一圖式中,電視媒介的實質是視覺和聽覺的電子信號,體育解說既屬于電視媒介的符號構成又屬于媒介輸出產品“電視體育”的物質構成。通過觀看“電視體育”,受眾對體育了解、認識和體驗,從而最終形成受眾心中的體育圖景。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再來看“電視體育解說”這一概念的內涵:
(1)它是電視這一特定傳播媒介環(huán)境中形成的屏幕語言,需要與圖像、文字(字幕)以及其它音響等符號共同完成對體育比賽的信息傳遞,實現電視編播與廣大受眾的交流。
(2)它是對現實體育重構的擬態(tài)行為,是電視體育重構行為中聲音(語言)的組成部分。
(3)它是對電視體育比賽實況的解讀與傳播行為,是對擬態(tài)體育圖景的再度傳播與語言構擬。
根據上文對體育解說內涵的探討,我們來重新認識電視體育解說承擔的功能。
第一,作為屏幕語言,體育解說要注意電視這一語境因素,恰當處理聲畫關系。
體育解說作為屏幕語言,是場性電視語言中“聲”的構成部分,因此,要合理安排與“畫”之間的關系,共同構成比賽合理的時空場。對于體育比賽而言,解說的“聲”是因比賽進行的“畫”產生的,“聲”要配合“畫”。換言之,“解說”通過對轉播畫面的描述、解釋、補充、評價、預測與“畫”共同完成對比賽動態(tài)進程的傳遞。
就一般電視創(chuàng)作而言,聲畫關系有三種基本模式:聲畫合一、聲畫分立和聲畫對立。聲畫對立是聲與畫在內容表達上的相反相成,體育解說中一般不存在與畫面相反的描述和解釋。因此對于體育解說,通常是聲畫合一的描述或者聲畫分立的解釋與評價。聲畫合一適宜于客觀描述,解說員抓住比賽的瞬間進行快速的傳達,觀眾看到的和聽到的內容是相同的,聲音強化了畫面的含義。但是,如果把握不好時機,每個畫面都重復講解必然會導致觀眾反感,因此要注意適當留白??匆韵聞⒔ê暝谀戏鞘澜绫囊欢谓庹f,因沒有適當留白,降低了解說的審美價值。
11號桑塔納開場之后顯得很活躍。哈維,巴拉圭隊在中場組織起嚴密的防守,正像他們主教練所說那樣我們要用防守來消磨對手的銳氣。同時呢對手一定會在進攻的時候留下一些空擋,他們會犯一些錯誤。只要我們抓住機會我們就有可能擊敗這個強大的對手。
XX拿球交給托雷斯,托雷斯的傳球被阻截。巴拉圭隊拿球的是2號貝隆,卡多佐頭球蹭了一下再交給前面的18號巴爾德斯。巴爾德斯不急于進攻,哈維把球斷掉,回傳門將。
這是一段連續(xù)性的解說,沒有停頓,我們根據語義將之分為兩個小段。第一段中,猜測性的語句過多,不停點評;第二段中,觀眾通過畫面可以了然于胸的信息也在重復解說。這樣的解說方式導致觀眾缺乏自己思考的空間,降低體育解說的感官舒適度,降低觀眾對體育解說的審美評價。
聲畫分立更多時候是某一場景轉瞬即逝之后對動作、球員、球技、判罰等所做的解釋、說明、評價和預測。例如:
來看看剛才蘭帕德的射門,打在了穆勒的胸口,應該也是打到了穆勒的手臂,不過這個球穆勒的手臂是收在身體的范圍內在保護自己的胸口,所以這種球一般是不會吹點球的,不會吹手球的。(段暄)
在蘭帕德射門之后,解說員適時地解釋并預測裁判的判罰。
因為體育比賽節(jié)奏相對較快,單位時間內動作和場景較之于一般的新聞事實而言,變化更快。所以,電視體育解說聲與畫的粘合度較高。比賽進程的快速變化不容許解說滯后,因此體育解說從始至終都要重視電視這一語境的存在,作為屏幕語言,需要協同語境的參與,恰當處理聲畫關系,在合適的時機進行合適的信息傳遞。
第二,作為擬態(tài)行為,體育解說是電視體育中聲音(語言)的組成部分,承擔著有聲語言的特點和功能。
(1)它體現著播音行為的藝術創(chuàng)作功能。
李曉華先生在《播音主持工作專業(yè)評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文有這樣的論述:“好的播音主持能夠展現語言的音美、意美、情美,使語言進入民族化、風格化、意境美、韻律美的境界,發(fā)揮出大眾傳播言事省人、言理服人、言情感人的精妙作用,使語言創(chuàng)作主體和接收主體都獲得審美愉悅”[6]體育解說屬于播音主持的范疇,但解說員相較于一般的主持人而言更具特殊性。體育解說員出鏡較少甚至沒有,在傳情達意的手段上沒有肢體語言的參與,單純靠聲音的變化來表達。因此,體育解說作為有聲語言的表達藝術,在解說播講的音聲傳達上需要注意“情”“氣”“聲”的控制。內在的情感調動氣息的變化,外化為聲音的輕重、虛實、快慢、長短、抑揚、疏密等不同的特點,產生抑揚頓挫的韻律美。對于充滿激情和活力的體育運動而言,更需要充沛的情感去激發(fā)受眾內心的熱情,更需要用充滿變化的語言傳遞體育帶來的生命律動。解說員的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傾向通過聲音得以傳遞,引起受眾的共鳴和認同,從而實現媒介與受眾的良好互動。
(2)烘托氛圍、構建賽場真實性,合理運用副語言。
電視體育是擬態(tài)的體育,電視體育需要調動所有元素最大可能地模擬現實的體育。而電視的受眾是彼此之間沒有聯系和交流的廣大的、單一的觀眾,這一特點決定了受眾對賽場氛圍感受的需要、情緒宣泄的需要、情感認同和交流的需要。在這個意義上,解說不僅僅是比賽與觀眾的橋梁也是觀眾與觀眾之間產生認同的橋梁。
體育解說對比賽是非得失的評價如果與觀眾的想法吻合,觀眾便會得到認同,產生交流的暢快,情緒得以釋放。同時,解說員也需要以多變的語氣語調喝彩叫好、遺憾懊惱,營造真實的賽場氛圍,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感同身受,激發(fā)起強烈的參與熱情,更有興味地觀看比賽。
對于鮮有出鏡的體育解說員而言,不能依靠肢體和表情的變化,解說副語言的表現主要是聲音的變化上,也就是語調、語速、重音、停頓以及表意的功能性發(fā)聲。諸如:特殊的語音停歇、各種感嘆的聲音、笑聲、叫喊聲、歡呼聲等等伴隨的語音特征。
在這里,我們強調的是從有聲語言的角度對之進行觀照,合理的調動有聲語言的各種表達方式。第三,作為傳播行為,體育解說承擔著對電視體育圖景的再度構擬與解讀。
(1)對電視體育的再度構擬,實現編播與大眾的交流。
體育解說是一種傳播行為,它屬于體育電視傳播的一部分。體育電視是現實體育的電視化表現。電視體育對現實體育的模擬,第一層面是訴諸視覺符號的圖像和訴諸聽覺符號的音響,這兩點已經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電視體育與現實體育的接近。第二層面是運用語言符號對傳播圖像和音響進行再度表達。也就是說,圖像、音響的攝錄轉播角度和頻度等是對現實信息的第一重傳遞。語言是對轉播圖像和音響的第二重傳遞。第一重傳遞已經是根據傳播媒體的審美和價值判斷進行過濾和改造后的“現實體育”,第二重傳遞是對電視體育圖景的語言表達。而這一點,在現實中得到了印證,體育解說員可以在比賽現場解說也可以在演播室進行解說,他們所依據的不是比賽現場的全部,而是顯示器的轉播畫面。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體育解說作為傳播行為,它所傳播的不是真實的體育,而是擬態(tài)的電視體育圖景。
語言是存在于時間流動中的線性結構,而體育事實則是存在于生活中的占有時空的場性結構,體育解說便是用線性的語言符號反映場性存在的體育事實。那么,要實現這個目的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語言構建體育事件的時空,即廣播解說語言的構成;一種是語言和圖像相結合,二者互為補充,各有側重,共同構建體育事件的時空,即為電視解說的語言構成。
那么,作為傳播行為,體育解說歸根結底是要實現一定的傳播效果,即借由一定的傳播媒介、通過相應的傳播方式將特定信息傳遞給受眾,從而實現受眾與媒介編播的交流。這一點,與功能主義語言學對語言交際功能的認識有著邏輯上的契合之處。以韓禮德為代表的功能主義語言學認為語言是一種行為(language as behavior),它要發(fā)揮一定的功能。他把語言無限復雜的功能概括為三個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也就是說,話語(語篇功能)反映客觀世界和內心世界(概念功能),同時實現交際意圖(人際功能)。[7]所以,將體育解說這一傳播行為納入功能語法的視野下,就是體育解說話語通過電視媒體傳遞體育事實與人們對體育事實的心理認知,實現電視媒介與廣大單一受眾的交際目的。
(2)對電視體育的再度解讀,恰當把握描述、解釋和闡釋的語言邏輯。
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并不是一個“獨立自足”的系統,人的語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認知和思維能力的一部分,兩者密不可分。那么,語言的表達方式反映了人對外在世界的認知過程和規(guī)律。一場體育比賽的解說事實上是解說員立足于傳播媒體對該比賽認知情況的語言表達。作為大眾傳播,解說員的認知要符合一般認知規(guī)律,但是認知水平要高于普通受眾才會獲得認同并收到良好的傳播效果。因此,解說就是對比賽的解讀,它遵循認知規(guī)律,分為以下三個層面:
一是客觀描述賽場事實——description,即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描述的事實觀眾通過觀看圖像也能了然于胸。
如:巴拉圭隊剛才是在中場控球,傳球的是他們的16號球員李維羅斯。(劉建宏)
二是在描述的基礎上進行解釋說明——explanation,也就是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對眼前之景進行合理地說明和補充,將觀眾看不見的事實化為語言信息傳遞出來。
例如:
馬泰森牢牢地把球拿住,馬泰森由于是在四分之一決賽,在對巴西隊那場比賽當中賽前熱身的時候意外的受傷,所以缺席了那場比賽。除了那場之外,他也是打滿了其他的比賽,今天也是出現在了首發(fā)。(段暄)
該例中“馬泰森牢牢地把球拿住”,便是客觀描述賽場事實,這一場景誰都看得見。后面的部分,便不是觀眾至少不是所有觀眾能夠了解知曉的情況,解說員用語言恰當地表達出來,這便是對客觀事實的補充說明和解釋。
在解說中雙方戰(zhàn)略戰(zhàn)術、排兵布陣、球隊歷史、趣聞軼事等等,均屬于解釋說明的部分。
三是在描述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闡釋——interpretation,也就是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價值判斷進行一定的邏輯推理和認識評價。在第二和第三個層面都要調動知識儲備,都不是觀眾直接感知到的事實和場景,但二者的不同在于:解釋說明的內容是客觀事實,闡釋評價的內容需要解說員進行價值判斷和邏輯推理,然后對場上情況作出合理預測和恰當評價。
例如:
又是皮克的漂亮的鏟斷。連續(xù)地三腳傳遞,皮克范圍很大的這種轉移,落點稍微差了一點。(劉建宏)
“皮克鏟斷”是事實,“漂亮的鏟斷”是對這個動作的評價。“落點稍微差了點”,就是解說員根據自身對球技的理解作出的一種評判。再如:
今天的比賽開始之后呢,巴拉圭隊并不是馬上就投入到防守當中,反而是在中前場加強了拼搶,看來也是準備一個搶開局的戰(zhàn)略,先試探性地進攻一下,然后呢,再根據場上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劉建宏)
“看來也是準備一個搶開局的戰(zhàn)略,先試探性地進攻一下,然后呢,再根據場上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顯然是根據知識經驗對接下來比賽戰(zhàn)術進行的推測。
所以,解說一場比賽要有描述、解釋、說明、評論、預測等不同的層面才符合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才能夠幫助觀眾理解比賽、滿足受眾的認知需要。
總之,電視體育解說是電視語境下有聲語言藝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電視體育圖景的語言構建過程,是體育比賽實況的解讀和傳播過程,需要解說員從語境視角、從表達層面、從傳播途徑去思考解說的模式與方法。
[1]鄒望梅,張德勝.論體育解說的邏輯層次[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4):121
[2]張玲玲.中國體育解說的歷史及發(fā)展趨勢[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1999(2):14
[3]王群,徐力.電視體育解說[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5
[4][5]李佐豐.屏幕語體——與口語體、書面語體并立的第三種語體[J].現代傳媒,2009(3):57-64
[6]李曉華.播音主持工作專業(yè)評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現代傳播,2006(6):114
[7]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zhàn)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2008:43
Rethink Commentating on TV Sports from the Context Perspective
WU xue-jun
(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76,China)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media,TV combined with sports formed the existence of TV sports,the research of TV sports competition broadcast,making and explaining is especially important.This paper focuses on contextual perspective,probes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V sports commentating,function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way in communication and linguistic sense of uniqueness,aiming to inspire the broadcast practice of sports commentator.
Sound lingustic;sports commentating;context;TV
G80
A
1007-323X(2012)02-0043-04
2011-12-11
武學軍(1972-),女,河北人,副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在讀
研究方向:廣播電視語言
廣州體育學院科研項目,項目編號YB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