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元錫
(海南師范大學 教務處,海南 ???571158)
普通高中科學領域模塊課程開設的調查研究
廖元錫
(海南師范大學 教務處,海南 ???571158)
調查了普通高中科學領域模塊設置、實際開設情況和影響因素,分析得出考試大綱是影響學校模塊課程開設的主要因素,考什么教什么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課程選擇性沒有得到落實.為此提出了強化學業(yè)水平考試功能、分層分類設計高考考試科目以及高中多樣化辦學等建議.
高中;科學領域;模塊課程
為落實高中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理念,普通高中物理、化學、生物課程由若干模塊構成,分為必修、選修兩類,其中選修內容又有不同的系列,分別側重于科學與社會、科學與技術等.將教學內容設置成模塊“有利于解決學校教學科目設置相對穩(wěn)定與現(xiàn)代科學迅猛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便于適時調整課程內容;有利于學校充分利用現(xiàn)有場地、設備等資源,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為學校有特色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有利于學校靈活安排課程,學生自主選擇并及時調整課程,形成有個性的課程修習計劃”[1].然而,選修課在我國雖看起來十分重視,但實際上又往往被邊緣化.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有必要加強對模塊課程內容、模塊課程實施的研究.本文側重對我國高中科學領域的模塊選修課程實施進行調查和研究.
研究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主要調查目的是了解模塊選修課程開設情況,有哪些因素影響模塊課程實施.調查對象是普通高中及其在校的高二年級學生,針對學校的問卷發(fā)放給實驗區(qū)不同層次普通高中教導處或教研室,由教導主任或教研室主任填寫,調查主要內容是學校對模塊課程設置的認識和2009屆高中生科學領域模塊課程開設情況.按省分類選擇不同的調查學校,然后分省對問卷中的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比較,形成結論.調查學校的問卷發(fā)放給先行課改的海南、廣東、山東、及2007、2008年進入課改的安徽、浙江等省156所學校.共回收問卷151份,回收率96.79%.對存有疑問的問卷還進行了回訪,例如有的問卷對選修模塊物理1-1、物理1-2與必修模塊物理1和物理2未加區(qū)分;有的將“實驗化學”與“化學實驗基礎”誤混,回訪對此進行了澄清,最后確認有效問卷145份.調查學校分布情況是海南46所,山東24所、江蘇14所、安徽32所、廣東15所、浙江14所.城市學校78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67所.訪談法的訪談對象是高中教師、教研員,訪談問題是普通高中選修模塊課程開設情況及其依據(jù).學生問卷發(fā)放3500份,收回問卷3352份,有效問卷3275份,其中由城市中學學生填寫的2077份,鄉(xiāng)鎮(zhèn)中學學生填寫的1198份.
2.1 模塊課程設置的認識
課程實施受課程本身、對課程的認識、課程實施的組織領導、教師培訓等因素影響[2].調查了解到,本輪新課程作為國家政策推進之后,學校和老師對新課程設置模塊的認同程度是影響其實施的首要因素,學校作為課程的組織者,還對教師的認識產生附加影響.其次是課程設置本身的合理性問題、模塊內容的分割和組織,另外就是課程實施的外部因素影響.我國普通高中及學生對模塊課程的認同調查結果如下表1、表2.
表1 學校對模塊課程設置的總體認識Tab.1School’s overview of the modul course
表2 高中生對模塊課程的認同程度Tab.2Students’s overview of the modul course
總體上看,普通高中是支持模塊課程設置的,認同和基本認同的比例共達88.62%.從訪談記錄中歸納出認同的主要理由有:考慮了學生差異,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權,讓學生根據(jù)個人的興趣選學不同的模塊課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發(fā)展學生特長,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相對減輕學生的負擔.有利于學校根據(jù)本校及學生實際設計課程組合,形成辦學或課程特色.
在學生問卷中,對模塊課程認同的調查設置了4個選項:認同、基本認同、不認同和不能判斷,考慮到高中學生對課程的認知能力不如老師,有的學生還沒有接觸到模塊教材,也不可能象教師那樣有培訓經歷,故增加“不能判斷”選項.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在校學生認同和基本認同模塊課程設置的比例是72.93%(見表1).理由主要是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需要選學相應的模塊,可以集中精力、揚長避短,有些模塊知識是他們比較喜歡學習的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使自己集中精力專攻于某些知識點.學生認同的主要理由是高考考試成績.
2.2 理科模塊課程開設的實際情況
普通高中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科模塊課程實際開設的情況調查結果見表3、表4.
表3 理科科學領域模塊課程開設情況統(tǒng)計Tab.3 Statistics of science module course in science department
從以上數(shù)據(jù)中可以得出幾點結論:1)理科生所學的模塊相對集中,例如物理課程集中在3系列,其中3-1、3-2幾乎全選,化學和生物學科中“化學與生活、生物與社會”模塊很少開設,被選模塊比較集中.2)模塊課程由學校確定,學生沒有選課的自由.
結果顯示:對物理學科而言,被調查到的學校均開設必考的3-1和3-2模塊,而3-3、3-4和3-5是有選擇性的開出,選開3-4、3-5的學校比選3-3的學校相對要多一些.對理科生開出物理1、2系列模塊課程只有安徽、浙江和廣東省的少數(shù)學校.對化學學科而言,考試大綱規(guī)定必考的“化學反應原理”模塊均被開出,考試大綱不考的“化學與生活”和“實驗化學”模塊很少開設,“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是學校有選擇開設的,其中選開“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的學校要少得多.對生物學科,海南省、山東省和江蘇省所有的學校理科均沒有開設“生物科學與社會”模塊.生物技術實踐和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由學校選擇開設,其中選擇“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的要多于“生物技術與實踐”.
表4 各省科學領域模塊課程開出情況統(tǒng)計Tab.4 Statistics of science module course in different provinces in science field
國家高考考試大綱規(guī)定考試科目、考試模塊及每一模塊的考試內容.各省結合實際對國家考試大綱做附加說明.
對物理學科,國家考試大綱規(guī)定必考模塊數(shù)是4個,選考模塊數(shù)是4個.海南、江蘇、山東等省考綱說明對選考模塊做了補充規(guī)定,物理必考模塊是4個,備選的選修模塊數(shù)是3個,從3個選修模塊選考2個,總共考試模塊數(shù)是6個.浙江、安徽無選考模塊,考試模塊數(shù)分別是6個和5個.廣東規(guī)定的必考模塊5個,備選的模塊數(shù)是2個,從2個選修模塊選考1個,總共考試模塊數(shù)是6個.調查發(fā)現(xiàn)考試大綱對考試模塊的限定影響學校選修模塊開設,平均來講,有70.34%的學??季V規(guī)定考多少模塊,學校就開設多少模塊.在選考的模塊范圍內,模塊內容知識點的多少、內容難度是學校選開的依據(jù),也就是學生高考考試成績的好壞是學校選開的根據(jù).廣東省“理科基礎”考試中物理選考內容是物理2-1或物理3-1,有的學校選開了物理2-1,浙江省自由選考模塊是物理3-3或物理1-2,有的學校選開了物理1-2.2009年,安徽省考試大綱說明公布較晚,有的學校為了保險起見就多開了幾個模塊.
對化學、生物學科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得出與物理學科相同的結論.
根據(jù)以上調查結果,為了落實選擇性,充分發(fā)揮普通高中模塊課程的功能,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1)改變目前普通高中只用高考成績評價教學質量現(xiàn)狀,提升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地位,從教育“出口”質量來考查學校辦學規(guī)范,使學業(yè)水平考試真正發(fā)揮檢查普通高中是否按照新課程標準開設課程,評價教育教學水平的功能.考試范圍應包含高中課程標準中設置的所有模塊,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參加其中部分科目和模塊的考試,彰顯選修模塊的功能,使學生的學業(yè)水平考試的選修與高考的選修內容、與學生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要求形成對接.
(2)高考方案要適應時代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分層次、分學科設置考試科目和考試形式.在保證國家課程的實施和高中畢業(yè)水平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統(tǒng)一考試基礎上,高考方案應考慮不同發(fā)展水平學生的需要,考試科目分成不同層次的考試科目群組,按照不同的專業(yè)組合設置考試科目、考試模塊組合,選考范圍覆蓋高中課程標準所涉及的所有模塊[3].
(3)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發(fā)展與改革規(guī)劃綱要”的要求,實踐高中多樣化、分層次辦學,全國高中不能只為了高考的需要,不同層次的高中首先按照國家高中畢業(yè)的基本要求開設課程,使得國家高中課程標準能充分實施.然后突出自己的特色,或重理論、或重實踐、或重技術,或辦綜合高中.模塊課程開設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和個性化需要,讓所有的學生,不論其基礎如何,不論其在哪一領域發(fā)展,在其受教育的專業(yè)獲得基本知識,并具有進入社會所需要的文化知識、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習慣,培養(yǎng)高中生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養(yǎng),而不只是追求升大學的比率.
(4)建議高中課程設置、教學安排2+1分段.前兩年學習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后一年學習高考課程或與職業(yè)有關的課程,普通高中在適應學生的高考需要之外,為了適應其他取向的學生需要,與職業(yè)高中、中職、技校或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合作,職業(yè)課程學習在職業(yè)學校完成,少數(shù)學生2年高中學習后可直接參加社會實踐,然后回校辦理畢業(yè)手續(xù).這樣在2年內要求學習國家課程,可以消除高考方案、考試大綱過早的影響,在1的階段學生或參加高考課程復習,或學習職業(yè)技術課程,或學習短期培訓課程,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落實新課程倡導的選擇性.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2]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3]馮生堯.論高中課程與高考招生專業(yè)分化的必要性[J].全球教育展望,2011(1):43-49.
[4]廖元錫.新課程高考方案及考試大綱對高中科學領域模塊課程實施的影響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Investig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ule Courses in the General High Schools
LIAO Yuanxi
(Academic affairs office,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l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about the elective courses of science,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its implementation were investigated.We find that the NODEB is the main factor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decides the general high school teaching.So the selec?tive courses have not been implemented.Therefore,we suggest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 of academic examination,in?creasing elective subjects and test form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and also requiring diversification of general high school.
General high school;Science;Module course
G 423.02
A
1674-4942(2012)01-0115-04
2011-10-22
海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研究(QJH115130)
畢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