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林 秦紀強
(安徽科技學院 體育部,安徽 鳳陽 233100)
試析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體育價值最大化
徐家林 秦紀強
(安徽科技學院 體育部,安徽 鳳陽 233100)
實踐應用能力是應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來源于實踐又作用于實踐,對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有著深厚的基礎和優(yōu)勢。最大化開發(fā)和利用體育的功能與價值,就是要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夯實體育工作基礎,突出體育育人特點。
應用型人才;體育;價值最大化;實踐應用能力
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面向行業(yè)確立的人才培養(yǎng)定位,實踐應用能力突出是應用型人才的核心特征。然而,應用型本科院校一般是由地方院校轉型產生,在轉型期間其人才培養(yǎng)模式依舊依附地方院校辦學模式,其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辦學優(yōu)勢還沒有彰顯出來。體育作為教育的一種手段,因為具有眾多的功能,一直是教育的組要組成部分。筆者以為,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體育還可以發(fā)揮更大的價值。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國在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高等教育體系,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是改變人才結構層次、加快地方經濟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應用型人才的內涵為:“厚基礎、寬口徑、善創(chuàng)新、高素質”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高級應用人才,其最主要的能力特征表現(xiàn)為:具有極強應用、實踐性的能力,極強的工作崗位適應能力,不斷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和能力及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和健全的心理品質特征[1]。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決定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體系,圍繞應用型人才的內涵和最主要的能力特征,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如:“2+2”、“3+1”等,目的是進一步強化實踐能力培養(yǎng),從時間上保證實習實訓的有效實施;二是構建創(chuàng)新教學實驗機制,保證了學生實踐學習能力的不斷加強;三是重新構建學科梯隊,突出人才培養(yǎng)的順序,強化“厚基礎”的實踐能力??梢?,無論應用型人才體系如何構建,其核心目標始終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因此,體育價值最大化必須圍繞“實踐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核心目標。
馬克思指出:“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講,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fā)展人的唯一方法。”[2]這一論斷精辟地闡述了體育在培養(yǎng)人的全面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尤其是體育在對人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方面。體育來源于實踐,又作用于實踐,這與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理念一脈相承:“實踐到理論”、“實踐先于理論”、“實踐多于理論”,正是這種以實踐應用能力為核心的培養(yǎng)理念使得應用型人才在“實踐能力”培訓方面需要更多的手段和方式。體育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應變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精神等,而所有這些能力正是應用型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在應用型本科教學體系中,體育雖然僅是育人手段之一,但是體育對于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實踐應用能力確實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為,體育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深厚的育人基礎。多年來,體育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方面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最大化發(fā)揮體育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實踐應用能力應該結合學校體育課程模式、課余訓練與競賽、校園體育文化等眾多途徑進行。
在高等學校體育的功能與價值集中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育人、科研和社會服務,其中育人是其核心價值。在應用型本科院校,體育的核心價值就是要為培養(yǎng)和選拔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服務。
3.1明確培養(yǎng)目標
能否最大化挖掘體育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的價值,關鍵是看體育工作的定位是否準確合理,能否從人才培養(yǎng)層面定位服務角色。體育工作首先要立足于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才能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加準確的將其定位在“以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為首要職責的核心目標上。在實際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體育既不能脫離“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實際去定位,也不能把目標定位的過高或過低;既要充分發(fā)揮體育的育人功能,也不能夸大或降低體育育人價值。只有準確合理的定位了體育的目標,才能確立標準,分析、選擇和實施具體方案,并通過反饋不斷修正,從而更好地發(fā)揮體育功能和價值。
3.2深化課程改革
最大化發(fā)揮體育價值去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實踐應用能力,必須以體育課程為抓手,深化體育課程改革。因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課程體系結構方面一般沿襲一般本科院校的課程體育構建,其具體現(xiàn)狀體現(xiàn)為:辦學基礎薄弱、辦學定位不準、人才培養(yǎng)模式單一、教師素質和能力提高問題突出、教材問題凸顯等等。體育現(xiàn)狀亦是如此,基本停留在原有工作基礎上:授課模式單一、授課時間集中、體育教學計劃已經不能融入到學校整體實踐教學體系中:過于獨立的體育課程模式與靈活機動的應用型教學體系產生了一系列矛盾。2010年9月,由安徽省14所應用型本科院校聯(lián)盟的分管校長和教務處長組成的研討團,召開了安徽省應用型本科高校聯(lián)盟專業(yè)建設研討會和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機制的構建與創(chuàng)新論壇[3]。會議達成的一致共識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當務之急是深化課程改革,應重新建構新型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因此,深化體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3.3強化師資建設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影響教學效果最重要的變量。最大化挖掘體育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的價值,必須僅僅抓住“教師”這個環(huán)節(jié),強化體育師資建設。從體育行政部門角度來說,體育師資建設要有方向性和目標性,確立方向和目標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和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相結合。從體育教師隊伍的學源結構、學歷結構、專業(yè)方向、性別結構、年齡結構等方面去構建體育師資團隊:一方面有目的和選擇性的引進新的師資,補充隊伍;另一方面,對原有師資隊伍進行專項業(yè)務拓展,職稱、學歷提高,不斷發(fā)展師資綜合能力。從教育教學角度出發(fā),一方面要加強教師隊伍的教科研能力,堅持教科研指導教育教學;另一方面要長期堅持體育教師術科鍛煉,不斷鉆研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控制和教學評價等體育教學的基本業(yè)務[4]。
3.4提升體育文化
在當前文化大繁榮的背景下,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已經成為研究熱點。一方面,提升高校體育文化要樹標桿。從管理學角度審視,高校體育文化具有非營利性組織的文化特征,它需要不斷強化體育元素的“有形信條”,形成校園內的強勢文化,才能獲得持續(xù)發(fā)展。最顯著的作用來自于學校有影響力的體育比賽,體育明星和體育建筑,他們呈現(xiàn)出顯著的體育個性特征,對體育文化的發(fā)展和提升起到“龍頭”作用。另一方面,提升高校體育文化要夯基礎。體育是一種文化精神,是一種育人的手段,提升體育文化內涵,必須孕育良好的體育環(huán)境。體育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競賽和校內體育社團活動等,它們都是營造體育環(huán)境的基本工具,提升高校體育文化必須扎實推進這些基本工作。
[1] 錢國英.馬建榮,林怡. 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定位與教學組織設計——浙江萬里學院的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0(1):84-86.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30.
[3] 姚文均. 安徽省應用型本科高校聯(lián)盟專業(yè)建設研討會在我校舉行[EB/OL].http://www.ahstu.edu.cn/news/n5/201010/18726.shtml,2010-10-18.
[4] 周雯艷. 體育課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 宜春學院學報,2008(6):172-173,183.
MaximizetheValueofP.E.toPlayinAppliedTalentsCultivationSystem
Xu Jialin, Qin Jiqiang
(Dept. of P. 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Anhui,China)
The abilitie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the core competencies about applied talents. Physical education has alway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f education, it comes from practices and effects on practices, and it has a perfect foundation and advantag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It is important for P.E to develop and use the maximum functionalities and values in the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and highlight the features of P.E.
Applied talents; physical education; maximize value; abilitie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G807.01
A
1672-1365(2012)04-0023-02
2012-02-25;
2012-04-03
安徽科技學院重點教研課題“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背景下的體育課程改革與實踐”(X2010019)。
徐家林(1973-)男,安徽鳳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