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麗
(張家界市人民醫(yī)院,湖南 張家界 427000)
子宮肌瘤、肌腺瘤是影響婦女健康的常見病,當前常見的治療方法就是開腹全子宮切除術和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開腹全子宮切除術是經典手術術式[1]。而開腹內鏡將光亮引入人體的各個“角落”,外科醫(yī)師的視覺更加寬闊,腹腔鏡手術可以說是外科技術的一場革命。近些年來,在婦科領域逐漸引入的微創(chuàng)理念,使得傳統(tǒng)婦科疾病的治療有了很大改變,在婦產科中微創(chuàng)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由于腹腔鏡下手術后取得的效果不僅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相同,且該手術還具有損傷小、出血少、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為此,在臨床上腹腔鏡下手術得以迅速推廣。于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腹腔鏡子宮全切除術62例和傳統(tǒng)開腹全子宮切除術70例,將兩組進行臨床效果分析對比,現(xiàn)報道如下。
對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婦科住院的因子宮良性疾病而需要行子宮全切除的患者共132例。其中,62例為腹腔鏡子宮全切除術(觀察組),同期70例為行經腹子宮全切除術(對照組)。其中52例為子宮腺肌癥,70例為子宮肌瘤,3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12例子宮肌瘤合并子宮腺肌癥,13例有盆腔手術史。兩組患者均無心、肺、肝、腎等疾病。對兩組病例的年齡、身高、體質量、孕產次、子宮大小、既往手術史及病種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1 麻醉和體位
觀察組采用氣管插管全麻,對照組采用聯(lián)合麻醉,使用心電進行持續(xù)監(jiān)護。觀察組采用膀胱截石位,取臀高頭低位,對照組采用平臥位。
1.2.3 術前準備
所有患者術前常規(guī)陰道沖洗3d,術前常規(guī)灌腸、禁食、留置導尿、備皮等。
1.2.4 手術方式
觀察組:常規(guī)置入型號合適的導尿管及杯狀子宮操縱器。在臍孔上緣將皮膚橫行切開1cm,用氣腹針進行穿刺形成氣腹(注意氣腹壓力要在12~14 mmHg之間)。置入10 mm Trocar及30°的腹腔鏡。在腹腔鏡監(jiān)視下于下腹兩側麥氏點及反麥氏點、恥骨聯(lián)合上緣向左旁開3cm各取一5mm切口,分別置入一5mm Trocar,置入雙極電凝鉗鉗夾,以將左側子宮圓韌帶、卵巢固有韌帶及輸卵管峽部及卵巢固有韌帶切斷,同理將右側左側子宮圓韌帶、卵巢固有韌帶及輸卵管峽部及卵巢固有韌帶切斷。將腹膜剪開反折,并下推膀胱至宮頸口下方,用雙極電凝鉗鉗夾將子宮動靜脈、主韌帶及骶韌帶切斷,用單極電鉤在近宮頸外口處,沿子宮壁邊緣環(huán)形將陰道壁切開,游離子宮后,為避免氣腹泄漏,要將子宮拉入陰道內,經陰道將子宮取出,在鏡下采用0號可吸收微喬線將陰道前后壁及前后腹膜進行連續(xù)縫合,關閉陰道殘端。
對照組:開腹后用鉗夾對雙側宮角進行提拉,手術操作方法與文獻相同[1]。
1.2.5 觀察
對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鎮(zhèn)痛例數(shù)、術中并發(fā)癥、術后體溫等進行觀察。
SPSS1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采用t檢驗,平均值以(±s)表示。P<0.05,具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手術情況:觀察組62例中均順利完成手術,沒有中轉開腹現(xiàn)象,6例有盆腔粘連。對照組70例中均順利完成手術,有8例盆腔黏連者。
比較兩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鎮(zhèn)痛及切口甲級愈合率,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均P<0. 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比較(±s)
注:各組計算P<0.05
切口甲級愈合(n)觀察組 60.6±20.7 25.2±11.8 23.5±6.1 5.7±0.8 6 62對照組 151.2±49.1 36.9±12.6 30.8±9.3 10.2±1.1 41 63組別 出血量(mL)排氣時間(h)下床時間(h)住院時間(d)鎮(zhèn)痛例數(shù)(n)
子宮切除術是婦科中一種常見的手術,在腹部手術中占第三位[2]。自1989年美國Reich施行了國外首例腹腔鏡子宮切除后,我國上海長征醫(yī)院婦科主治醫(yī)師劉彥于1993年開展國內首例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在近些年來,作為內鏡手術重要組成部分的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已在國內相繼開展,并成為外科革命的先鋒[3]。
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的優(yōu)點如下:該手術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并發(fā)癥少、住院時間短,在不開腹的情況下其同樣能實現(xiàn)治療疾病的目的,同時還使得腹壁正常完整性得到較大限度地保證,減少了腹部手術后瘢痕的形成,術中并發(fā)癥少,且術野不用暴露在空氣中,加上對攝像系統(tǒng)的利用,較之傳統(tǒng)手術,其手術野暴露充分,切開、結扎和止血等主要是依靠電凝刀,尤其是超聲刀的應用而得以實現(xiàn),出血少,盆、腹腔也不易受到干擾,相對穩(wěn)定的內環(huán)境,相對開腹手術,患者受到的創(chuàng)傷小,胃腸道功能恢復也較快,而這些是開腹手術有的特點,與國內報道相符[4]。雖然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具有如上那么多優(yōu)點,但其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如果患者子宮過大,從陰道取出較為困難,如果旋切取出,大體標本形態(tài)就不能保留。加上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的平均住院費用相比開腹全子宮切除術,前者明顯高于后者,費用增加的原因在于腹腔鏡手術器械、材料價格昂貴,或是術者操作不夠熟練致使延長了手術時間、增加了麻醉費用[5]。
此外,腹腔鏡全子宮切除手術醫(yī)師一定要具有較為豐富的剖腹手術經驗、陰式手術經驗,以及具備充分的解剖知識,同時,還要有過腹腔鏡的培訓。這樣才能確保在手術中,不會受醫(yī)師的手術技巧和經驗所限制[6],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得手術創(chuàng)傷和并發(fā)癥最大限度的減少??傊骨荤R全子宮切除術因其具有損傷小、出血少、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隨著腹腔鏡手術技術和手術器械的不斷提高和改進,其將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并成為子宮切除較為理想的一種主要術式[7]。
[1]傅才英.婦產科手術學[M].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155-234.
[2]李光儀,陳露詩,黃浩,等.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1163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3):184-186.
[3]方成華.婦科腹腔鏡的臨床應用及護理[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07,2(5):460-431.
[4]金鳳斌,韓麗萍,尤俊嶺,等.腹腔鏡與開腹全子宮切除術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6,19(10):623.
[5]黃曉燕,方素華,王敏珍,等.不同途徑子宮全切除術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10):652.
[6]王中潔,張燕.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58例分析[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07,2(4):289-290.
[7]姚書忠.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的應用[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7,7(4):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