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糖尿病明顯增加了心血管病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其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非糖尿患者群的2~4倍[1]。其冠心病的病死率增加了2~5倍,尤其是失去性激素保護效應(yīng)的女性[2]。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致病原因歸因于許多直接或間接依賴糖尿病的不同因素。直接依賴糖尿病的因素有:微血管和大血管病變,內(nèi)皮細胞和血小板功能失調(diào),凝血功能異常,局部和全身的炎癥反應(yīng)等。間接依賴糖尿病的因素有:高血壓,血脂異常,隱匿性缺血和更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本研究觀察銀丹心腦通軟膠囊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流變學的影響,以探討活血化瘀中藥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高黏血癥的臨床治療。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門診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診斷標準為:至少一支心外膜下血管狹窄≥50%[3]。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按1999年WHO推薦的暫行使用標準:空腹血糖≥7.0 mmol/L;OGTT2 h血糖≥11.1 mmol/L;隨機血糖≥11.1 mmol/L。有糖尿病癥狀加上上述任一項可以診斷,無糖尿病癥狀必須有非同日兩次血糖異常才能診斷。排除標準:合并血液疾病、惡性腫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其他影響血流變學指標的因素;長期服用抗凝劑。根據(jù)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52~75歲,平均(58.6±9.2)歲;對照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52~78歲,平均(59.3±9.4)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并發(fā)癥或合并癥、心功能分級、藥物治療種類等方面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冠心病、糖尿病藥物,包括阿司匹林、硝酸酯、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ACEI)、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調(diào)脂藥及降糖藥。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加服銀丹心腦通軟膠囊(貴州百靈企業(yè)集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家準字Z20027144,產(chǎn)品批號:20101128)4粒/次,3次/d,療程4周。兩組均不得加服其他中成藥物。
1.3 觀察指標 用藥前后化驗患者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經(jīng)過4周的治療,治療組全血黏度、全血還原黏度、血黏度及紅細胞比容顯著下降(P<0.05),而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升高(P<0.05),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無明顯變化。詳見表1。
表1 兩組用藥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用藥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
2型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nèi)分泌疾病,慢性并發(fā)癥遍及全身的大血管、微血管和周圍神經(jīng)。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血流變學改變、凝血機制失調(diào)、血小板功能異常、胰島素和兒茶酚胺等激素水平異常等等,直接或間接參與大血管病變與微血管病變。高黏血癥可使心排血量減少,外周阻力增加,也是導(dǎo)致動脈粥樣硬化以及與之有關(guān)的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銀丹心腦通軟膠囊是運用現(xiàn)代先進制藥技術(shù)和工藝,通過改良劑型、精制加工而成的具有民族醫(yī)藥特點的苗族藥。由銀杏葉、丹參、燈盞細辛、三七、大蒜、絞股藍、山楂、冰片等藥物組成。在血流變學方面能顯著降低全血低切、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高切還原黏度,而且具有抗凝和促纖溶作用,通過抑制紅細胞聚集能力、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最終改善血黏度。從而控制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故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
[1]趙曉娟.2型糖尿病的降脂治療策略與評價.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4,2:136-138.
[2]Laakso M,Lehto S.Epidemiology of macr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Diabetes Rev,1997,5:394-315.
[3]陳明,高煒,朱國英,等.冠心病合并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冠脈造影特點.中華內(nèi)科雜志,1999,38(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