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吉
(湖北省谷城縣中醫(yī)院,湖北 谷城 441700)
構音障礙是純口語語音障礙,谷城縣中醫(yī)院采用中藥口服、穴位針刺、功能鍛煉相結合的方法治療中風后構音障礙,探討針刺治療中風后構音障礙的最佳穴位組合?,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谷城縣中醫(yī)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腦梗死恢復期患者80例,中風前語言正常,中風后出現(xiàn)構音障礙,吐詞不清,發(fā)音不準,但可以閱讀書報,聽懂他人講話,中醫(yī)辨證均為氣虛、血瘀、腎虛。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 52~72歲,平均 65.20歲,病程 3~7個月,平均5.30個月。對照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50~74歲,平均63.60歲,病程3~8個月,平均5.60個月。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口服補陽還五湯合地黃飲子:生黃芪30~60 g,當歸尾、生地黃、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茯苓、麥冬、巴戟天、山茱萸肉、肉蓯蓉、石菖蒲、遠志各10 g,生姜3片、大棗5枚。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功能鍛煉:采用小學教材練習漢語拼音發(fā)音,矯正讀音和口型,一口氣盡可能長地發(fā)音,過渡到一口氣發(fā)2個或3個韻母。從a到z,反復練習,掌握后再練習疊音詞,如“天天”、“好好”等,由簡單到復雜,每日1次,每次1 h。治療組取穴以腦、心為主要治療對象,取啞門、廉泉、通里、百會、四神聰、風府針刺以醒腦開竅,取水溝、豐隆化痰開竅,涌泉補腎,內關通心開竅。對照組以局部取穴和脾胃經(jīng)為主,取啞門、廉泉、金津、玉液、地倉、頰車、足三里、豐隆、太白、太沖、陰陵泉[1]。四肢的穴位每次只取1側;電針平補平瀉,(電針儀型號G6805、G9805,電流強度在感覺閾和痛閾之間、電壓30 V、疏密波),每次30 min,開始5 d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以利長期治療。共觀察2個月。
1.3 觀察指標 發(fā)音是否清晰,拼讀是否準確,語調語速與發(fā)病前是否一致。
1.4 療效標準 采用自擬標準。治愈:發(fā)音準確、響亮,語調語速與發(fā)病前基本一致。顯效:能說簡單語言,復雜語言仍不清晰。有效:較治療前口語有所進展。無效:與治療前無差別。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處理。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構音障礙多見于上、下運動神經(jīng)元病變所致的球麻痹、小腦病變、帕金森病,以及神經(jīng)肌肉病變,如重癥肌無力、肌營養(yǎng)不良癥[2]。臨床上許多中風患者經(jīng)過治療和康復訓練,肢體運動功能可明顯恢復,但構音障礙不易恢復,需要更長時間。
中醫(yī)學認為,氣虛、血瘀、腎虛是部分中風患者的病因病機,針對這部分患者,采用補氣活血、益腎充腦的治法,有一定療效。補陽還五湯功能補氣活血通絡,主治氣虛血瘀之中風;地黃飲子功能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用于喑痱證。二方合用,對氣虛、血瘀、腎虛之中風后遺癥甚為相合。功能鍛煉可加強舌肌鍛煉,有助于肌肉協(xié)調,并能反饋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治療組之針刺,意在刺激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百會、四神聰在頭部,為醒腦開竅之要穴;腎者水臟,主骨生髓充腦,補腎即可補腦,故選腎經(jīng)原穴涌泉穴;風府為督脈之穴,可入腦通腦,亦用之;心主神明,與語言關系密切,心氣實則譫語,心氣虛則鄭聲,故選心經(jīng)之通里、心包經(jīng)之內關,通心開竅。對照組則以局部穴和肝經(jīng)、脾經(jīng)穴位為主,局部穴位啞門、廉泉、金津、玉液、地倉、頰車可通行口腔周圍經(jīng)絡,促進肌肉協(xié)調;肝主筋,脾主肌肉,故選肝經(jīng)之太沖、陰陵泉,脾經(jīng)之太白、豐隆,胃經(jīng)之足三里、頰車、地倉,以使筋肉經(jīng)絡通暢。
觀察顯示,兩組治療均有一定效果,但刺激腦、心、腎者療效優(yōu)于肝、脾和局部穴位者??烧J為中風患者構音障礙與腦、心、腎關系密切,提示針灸治療此病應以腦、心、腎為主。
[1]孫國杰.針灸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3:234-235.
[2]王維治.神經(jīng)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