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紅
隨著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深入,如何讓課堂教學高效成為十分迫切的課題。所謂的高效就是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得到正面的提升。那么,該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呢?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興趣
波利亞說過數學教育“應給學生發(fā)現事物的機會”。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不會自然涌現,它取決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依據課型與知識的不同而有所選擇,創(chuàng)設聯系實際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從真實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例如:《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這一課,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很多,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我采用日出與地平線的五種位置(多媒體呈現運動變化的過程)引入,鼓勵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使學生非常直觀地認識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與公共點的個數之間存在著對應關系,這樣加深了學生對定義本身的理解,同時又可以提高學生對定義形成過程掌握,也讓學生體會到身邊有數學,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人人都離不開數學,人人都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便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
二、引導質疑,激活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苯虒W中我們要善于激疑,使學生感到看問題要思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處于主動地位,自覺地思考去探索、去發(fā)現,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更能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和獨創(chuàng)精神。教師在教學中要提出具有啟發(fā)性、探索性、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思維將會處于活躍積極的狀態(tài),從而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
如:人教版《作軸對稱圖形》中探究,要在燃氣管道l上修一個泵站分別向A、B兩鎮(zhèn)供氣,泵站修在管道什么地方,可使使用的輸氣管線最短。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幾分鐘,再讓學生小組合作,可能與什么有關?“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馬上圍繞目標展開猜想,讓學生揭示本題依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已知直線l及同側兩點A、B,要在l上一點P,使PA+PB最短,利用軸對稱性來解決,這是一個基本數學模型,在實際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同時鼓勵學生學會生疑,這是良好思維習慣形成的起始,也是培養(yǎng)學生美思、樂思的前提,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發(fā)明千千萬,疑點在一問?!笔紫?,教師必須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提問題的課堂情境,營造一種讓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去探索、猜想、發(fā)現,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
如在講“切線長定理”的應用時,讓學生說出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三邊,我猜出內切圓的半徑,讓學生覺得奇怪,老師怎么算這么快,這樣激起學生的疑問,感覺到直角三角形的內切圓與三邊之間存在某種關系,也就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積極性,變“要我思”為“我要思”。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
三、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會學”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币蚨诮虒W中要特別重視學法指導,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多角度開放性地思考問題。
如:在教學《關于原點對稱的點的坐標》一課,我現設計了三個問題,1.P(2,3)關于y軸對稱點的坐標是什么?2.P(2,3)關于x軸對稱點的坐標是什么?3.想一想成軸對稱的兩個對稱點坐標有規(guī)律,那么成中心對稱的兩個對稱點從坐標之間又有什么聯系?讓學生探究,學生自己作圖、觀察、猜想、探索得出結論,通過類比,讓學生意識到特殊圖形關系可能蘊藏著特殊的數量關系。為后續(xù)的學習積累活動經驗和策略指導,同時也形成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索為主線,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感。參與學習活動的能力會不斷得到提高,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從學會到“會學”。
四、注重反思,提高能力
有效反思是對所學內容的鞏固與延伸,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個好的反思習慣,可以積累起研究的經驗,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獨立解題,我們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反思習慣。
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①反思預習內容,能內化基礎知識。②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可以認識到自己的思維過程與老師和其他同學思維過程的差距。③反思研究過程所涉及的解題新方法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④反思自己對研究問題所涉及的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⑤反思解題過程中欠考慮的地方,為今后的解題提供一些經驗。通過反思,我們進一步理解知識之間的內涵與外延,促使知識間的同化和遷移,提高學生嚴密的推理能力。最終形成數學知識、數學理想解題技巧等綜合能力的提高。
愛因斯坦認為“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比绻覀兠恳晃唤處熣n前精心設計,課上精心組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學有所獲”,多創(chuàng)設情境,多提供機會,樂于放手,這樣課堂教學一定會更生動,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