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國電影《國王的演講》通過敘述的形式,講述了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由于口吃而接受語言治療師的治療,最終克服語言困難的故事。此片獲得了第八十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電影導演、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四項獎項,也獲得了世界各界人士的喜愛與好評。雖然電影主要講述了當時英國王室的日常生活,但是電影中許多語言修辭與幽默對白不但讓觀眾記憶深刻,而且刻畫了生動的角色形象。本文從語用學角度剖析這部電影的修辭語言特征以及人物的話語幽默現(xiàn)象,以期對電影語言的鑒賞與劇本創(chuàng)作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 《國王的演講》; 英國王室語言修辭;話語幽默;語用學
電影《國王的演講》在第八十三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一舉奪下了最佳影片、最佳電影導演、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四項獎項。電影講述了艾伯特王子,也就是后來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自己由于口吃嚴重,所以不能在眾多國民面前去順暢地發(fā)表自己的演說,隨后他的妻子伊麗莎白帶他去找到了英國最好的語言醫(yī)生羅格·萊恩那爾。他從懷疑到愿意接受羅格的幫助,并且開始積極配合治療,逐漸克服了自己在語言方面的障礙,樹立起對國民演講的自信心。如果一部電影沒有語言那么就缺乏了生命力,可以說電影語言是電影重要的表現(xiàn)途徑。電影《國王的演講》通過巧妙的語言修辭,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幽默和機智特征。通過對影片人物的交際對白開展語用分析,依據會話中的合作原則和交際過程的順應原則來解析其幽默話語的生成機制,能讓更多的觀眾深入了解與體味到這部電影在塑造角色中的語言方面的特色。
一、電影幽默對白中合作原則的運用
曾經美國的哲學家格瑞斯認為,人們在所有的語言交流活動中為了能夠實現(xiàn)想要達到的目的,就要讓說話的人與聽話的人之間具有一定的默契,也就是說兩者都應當遵循的原則,他認為這種獨特的原則是兩者交流會話的合作原則(Cooperatieve Principle,簡稱CP)。而為了能夠保證兩者談話交流過程中的順利進行,那么兩者交談就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
(一)電影幽默對白中的數量準則
我們所說的數量準則(Quantity Maxim)指的是交流者需要將自己要表達的內容達到詳細的程度,而不能讓自己所說的話超過詳細的程度或者不足。交流中,過多或過少地提供所需信息,都會被認為有悖數量準則。事實上,人們在交流中常常巧妙地打破數量準則,使語言效果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甚至產生幽默的效果。
《國王的演講》中,艾伯特第一次與羅格醫(yī)生見面的時候,醫(yī)生認為多數口吃嚴重的患者都曾經在童年時內心受到過創(chuàng)傷,因此他想讓艾伯特去談談自己腦海中對童年的回憶。然而由于艾伯特自身的特殊身份,所以他難以去對外人談起自己小時候的陰影,所以他十分生氣,因此對羅格說:
Lionel:Whyre you here then?
Bertie:Because I always stammer!
Lionel:You have some temper.
Bertie:I have many shortcomings,this is not the only one.
從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王子在回答羅格的問題中,不但承認了自己的脾氣不好,還表明除了這些,自己還具有許多其他缺點??墒牵覀儗Π氐淖猿靶袨楦惺艿降氖撬愿竦目蓯叟c幽默。因為艾伯特不但回答了羅格的問題,還為他提供了別的信息,違背了我們所說的數量準則,進而產生了詼諧的幽默效果。由于艾伯特貴為王子,所以一般是難以承認自己內心的陰影與缺點的,更不用說把自己的缺點承認給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但是他卻因為羅格一個簡單的問題就回答出了自己許多的缺點,并且沒有抵觸對方的問題,這樣讓觀眾們可以感受到王子的可愛性格,也因此讓人忍俊不禁。
(二)電影幽默對白中的質量準則
我們所指的質量準則(Quanlity Maxim),是交流者不能在交流過程中說一些不夠真實的內容,或者不要說自己缺乏證據的話。
在艾伯特和自己妻子伊麗莎白第一次去羅格診療室之前,伊麗莎白向艾伯特介紹了羅格醫(yī)生的大致情況。此時的艾伯特很抵觸別人給他介紹各種治療口吃的地方,并且表現(xiàn)出對自己治好口吃沒有信心。而伊麗莎白雖然并不了解羅格的治療水平,卻依然贊揚羅格醫(yī)生與其高超的醫(yī)術,因此產生了下面的幽默對話:
Queen Elizabet:He strongly recommended him.
Bertie:Oh,dear,perhaps hes a Bolshevik.
王子知道自己妻子的想法,他也明白眼前的醫(yī)生并不是妻子說的布爾什維克,但是依然故意說他是,這讓兩人的對話違反了我們對話的質量準則。但是根據對話的質量準則,是故意說羅格醫(yī)生是布爾什維克的,這種帶有玩笑與諷刺似的話語能夠讓對話產生調侃式的幽默。許多時候人們都會由于主觀心情而出現(xiàn)這種違反質量準則的對話,并不是由于自己不知情而說錯,而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情緒、觀點或達到某種目的。
(三)電影幽默對白中的關系準則
關系準則(Relation Maxim)是指在交際中,交談者說話要十分貼切并且上下文有關聯(lián)。如果毫無關聯(lián),會讓對方不理解說的是什么,因此會覺得莫名其妙。
我們看到艾伯特與羅格第一次談話中,羅格醫(yī)生就已經意識到來的患者是王子,所以他顯得有些緊張,也不知道怎么與這位口吃患者交流,所以他想讓艾伯特來講個笑話進而舒緩一下兩人的尷尬氣氛,所以有了下面幽默的對白:
Lionel:Can you tell me a joke?
Bertie: The computation time is not my strong suit.
我們都知道,對于皇族身份的王子來說,講讓人捧腹的笑話肯定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艾伯特不想給羅格講,但是又沒有直接拒絕羅格,用的是與羅格醫(yī)生提的問題不相關的答案來拒絕了羅格的問題,這就違反了我們所說的關系準則,進而產生了一種類似冷笑話的語言幽默。
二、電影幽默對白中順應原則行為的運用
順應原則是比利時Verschueren在著作Understanding Pragmatics(《語用學新解》,1999)中提出的。在制造幽默中,語言的變異性是其基礎,而當幽默制造者不順應發(fā)話者預期的心理因素,導致雙向的順應失敗,有時也恰恰正是幽默產生的原因。
在《國王的演講》中,在艾伯特接受羅格醫(yī)生的訓練中,羅格醫(yī)生逐漸發(fā)現(xiàn)王子說臟字的時候不會口吃,所以他采取了特殊的方法來訓練王子,也就是引導王子說著臟話來演講。
Lionel: Know the f-word,try it.
Bertie:F…Fornication(通奸)?Fornication?
這個幽默效果產生原因打破了順應原則,電影中,原本按照正常的思路,觀眾們聯(lián)想到的是fuck這個詞,可是,Bbertie卻說出了fornication,與觀眾的順應思路產生反差,所以達到了幽默的效果。我們都知道,在英語中f-word指的是fuck這個詞語,而羅格醫(yī)生問艾伯特f-word是什么意思的時候,并不是說羅格醫(yī)生并不知道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而是想要艾伯特說出來fuck這個英文詞語。然而醫(yī)生說出來的疑問句已經不具有原有的疑問功能,反而具有強制性的祈使作用。我們可以理解為,羅格醫(yī)生這種順應語言行為是為了能夠讓艾伯特說出來fuck這個詞語,但是艾伯特身為皇族人士,并不能直接說出來fuck這個詞語,因此他說出Fornication這個讓羅格與觀眾都感到十分意外的詞語。
三、電影幽默對白中預設原則的運用
預設原則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國著名哲學家弗雷格(1892)提出來的。隨后英國語言學家繼承與發(fā)展了他提出的理論,指出了交流中詞語并沒有指向任何的物體,而當交流者說話的時候,讓被動接受語用的人來識別事物,從而讓詞語有了指代的意思。例如有人問Can I look at your Chomsky?回答者說Sure,its over there.這時候交流雙方都知道Chomsky指的是書名而不是人名。一般運用指代詞語的時候,發(fā)話人會假設接受者知道自己想要指代的對象是誰,兩人在交流過程中會將重要的信息設置在雙方共享的假設中,而發(fā)話人假設對方明白的語言信息就是預設。雖然兩人交流的信息是在雙方共同假設的基礎上,但是有些對話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
1:
Queen Elizabet:My husband must be conducted in public speaking.
Lionel:Perhaps:He is not competent for.
Queen Elizabet:He cant.
2:
Lionel:He can give me a personal information,I will be a frank appraisal.Then we can cure.You can bring your husband go to the courtyard.
Queen Elizabet:Doctor,Excuse me.I do not have a “hubby”.We dont “pop”.And We never talk about private life.
以上兩段對話都是來自羅格醫(yī)生錯誤的預設,第一個對話是伊麗莎白第一次來找羅格醫(yī)生,對他介紹了艾伯特的狀況。她表示出了自己的丈夫的口吃癥狀但是一定要對別人做公開的演講,而羅格建議艾伯特換一個崗位。但是伊麗莎白堅決地否定,但是又不能直接說出來王子的身份。在第二段對話中,為了緩和下氣氛,醫(yī)生想讓伊麗莎白帶著艾伯特去院子里轉轉。然而如果醫(yī)生知道眼前的是王子與王妃,肯定就不會用這種語氣對王妃說話了,因此在這種預設的原則下構成了讓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效果。
四、結 語
電影《國王的演講》中頗具魅力的語言運用對影片中人物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從語言特征來研究與分析電影,能夠讓觀眾們體會到角色在語言設計中的魅力與特色之處,能夠讓人們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在語言設計上的獨特之處。電影對語言原則的遵守或違反在不同語境中可用來表情達意,并且語言幽默能夠幫助電影塑造出生動的電影人物形象,構建出符合電影內容的氛圍,幫助電影提高感染力。因此我們在未來的電影創(chuàng)作中也要從語用的角度來設計人物對白的修辭與幽默,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程雨民.格賴斯的“會話含義”與有關的討論[J].當代語言學,1983(01).
[2] 昊文.《國王的演講》中的科學與謬論[J].科學大觀園,2011(08).
[3] 姍遲.《國王的演講》贏得多倫多影展大獎[J].大眾電影,2010(20).
[4] 楊紫薇.我們都需要這樣的勇氣和毅力——《國王的演講》觀后感[J].才智,2011(09).
[5] 趙春雷.來自《國王的演講》的啟示[J].世界科學,2011(04).
[6] 朱淑華.從《國王的演講》看奧斯卡的“皇室情結”[J].電影文學,2011(13).
[7] 任義.威尼斯與多倫多:兩個只能活一個?[J].電影世界,2011(09).
[8] 王明德.演技成就《國王的演講》[J].大眾電影,2011(06).
[9] 田力.用“精神分析”看電影——淺談電影藝術中觀影主體的審美心理[J].齊魯藝苑,2004(04).
[作者簡介] 陳茜(1989— ),女,浙江金華人,中國礦業(yè)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2011級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