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蘭
《白蛇傳》是我國最優(yōu)秀的大型神話劇之一,幾乎全國各大、小劇種都擁有各自的版本,每個不同的劇種演出時,大多是各有特色。作為優(yōu)秀經(jīng)典傳統(tǒng)劇目,《白蛇傳》傳頌著經(jīng)久不衰的愛情傳奇。
《白蛇傳》的故事,在江蘇的各地方劇種都曾搬演過全劇或相關折子戲。揚劇《白蛇傳》是揚劇華派創(chuàng)始人華素琴老師的代表作之一,自從50年代省揚劇團成立之初全劇首演過后,在揚劇觀眾中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許多膾炙人口的唱段,不僅為揚劇戲迷們所熱愛,也是揚劇演員的必修唱段。然而,《白蛇傳》全劇已有50多年未曾在南京舞臺上演。2011年,江蘇省揚劇團復排華派名劇《白蛇傳》,我有幸擔當了該劇的服裝設計。
雖說對《白蛇傳》的劇情并不陌生,但真正要進入創(chuàng)作階段僅憑對故事的了解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我覺得我所面臨的“挑戰(zhàn)”是如何讓這美麗傳說中的主人翁更加“美麗”,更為貼近劇情、貼近人物。熟讀劇本后,我對劇情的發(fā)展脈絡和人物心理節(jié)奏做了分析,初步形成了我對該劇服裝的設計與運用的構想?!栋咨邆鳌穭≈腥宋锏膫鹘y(tǒng)的裝扮,已形成了一定之規(guī)和觀眾的認同度,我必須在尊重傳統(tǒng)的基礎上使她更“美麗”。
首先要使自己的設計理念有一個清晰的定位,那就是在尊重傳統(tǒng)的基礎上局部出新,在細微之處下功夫。在了解了整個舞美設計方案和每一場燈光的基本色調(diào)后,我對該劇的傳統(tǒng)服飾進行分析研究。確立了使之既不脫離傳統(tǒng)又達到了出新目的的效果。如第一場“游湖”中,女主人翁白素貞懷著對人間美好生活的憧憬,從峨眉山不遠千里來到西湖,傳統(tǒng)服飾是白繡花披、百褶裙,人物顯得端莊淡雅。我給白素貞的設計是,一件粉紅內(nèi)襯,外加一層超薄白紗。此時的粉紅不僅是美麗的象征,更映襯出主人翁此時此景此境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愛情向往。在一幅美麗的西湖大畫面中,一葉輕舟蕩漾在湖面上,遠遠看去真可謂“萬綠叢中一點紅”,何等美哉!飄逸的白紗,行動之間,婉如天仙下凡;粉紅內(nèi)襯凸顯女主人的心境……
二是從細微入手,讓服裝更具裝飾化。當然這種裝飾不是單純的追求美,必須符合人物和規(guī)定情景。在“斷橋”一場中的白素貞,我設計在“腰包裙”的底邊繡了一圈小花,它的圖案和“對襟披”的圖案是相對應的。當裙子展開時像一只憂傷的蝴蝶,更加襯托出此時的白素貞凄涼和無助。再就是“斗篷”在傳統(tǒng)戲劇服裝中是常用的服裝,無論什么行當在規(guī)定情境下都可以應用。集合我對劇情的理解,此次在“白”劇中我為白素貞設計了長、中、短三款“斗篷”,結合元服裝的色彩,以白色為基調(diào),分別應用在“水斗”、“合缽”、“毀塔”三場戲中。
“水斗”一場中“短斗篷”的運用,更顯主人翁為追求自由、愛情和幸福而戰(zhàn)的決心,此時的白素貞尤顯得英姿颯爽;“合缽”一場中白素貞初為人母,終因產(chǎn)后體力不支,終被法海所擒。一件“中斗篷”的運用,不僅交代了特定的情景,對演員的表演和情節(jié)交代,起到了幫助作用,同時有意無意間對觀眾理解劇情也給予了很好交代和提示;為揚劇觀眾津津樂道的是《白蛇傳》有一個“大團圓”的美好結局,這也正好迎合了最廣大觀眾的審美情趣和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劇中修煉成功的“青蛇”搬來天兵天將,轟倒“雷峰塔”,使壓在塔下十余年的白素貞重見天日,正義終于戰(zhàn)勝邪惡,歷經(jīng)磨難的白素貞最終夫妻得以團圓,母子得以相見。此時我給白素貞又設計了一款“長斗篷”。當“雷峰塔”轟然倒下,從廢墟中慢慢升起的是裹著一襲白底粉花大斗篷女主人翁,此時的她在舞臺光影效果的映襯下,亭亭玉立,雖飽經(jīng)風霜,仍光彩照人。此時,加上舞臺服裝對粉色的再次運用,與第一場“游湖”相呼應,給人以好事多磨、邪不壓正,以及愛情美麗、生活美滿的象征和寓意。
使我感到欣慰的是“白”劇的服裝設計,得到導演和觀眾普遍認可。通過對“白”劇人物服裝設計運用的實踐,讓我體會到了“藝海無涯勤作舟”的深刻內(nèi)涵,我理解的“勤”就在于勤奮、勤思、勤于實踐。在今后的藝術道路上只有更加勤奮的學習,勇于實踐,不斷攀登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