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冬》是穆旦晚年最重要的詩作,它有原稿和修改稿兩個版本,學界對此聚訟紛紜。穆旦一生很少寫評論文章,建國后主要從事翻譯工作,他的詩學觀一直存在諸多謎團。但是他在為我們留下八卷譯作的同時,也寫下了珍貴的譯者序或譯后記等,這些不僅是研究穆旦晚年詩學思想的重要史料,也是我們理解《冬》的可靠依據(jù)。
關鍵詞:穆旦 《冬》 譯后記
《冬》寫于1976年12月,是穆旦臨終前寫的最后一首詩。該詩共四章,六十四行。原稿中“人生本來是一個嚴酷的冬天”等句子后都修改過,因此有原稿和修改稿兩個版本。穆旦對《冬》的修改學界尤為關注。不少論者從穆旦晚年的悲苦處境或荒原意識等視角來闡釋這首詩,認為《冬》原稿悲觀,修改稿樂觀,穆旦修改此詩有違初衷。事實是否如此,我們還是要深入到穆旦晚年詩學追求的內核中去。
對于為什么要修改《冬》,穆旦在1976年12月9日寫給杜運燮的信中說得十分清楚:“你反對最后的迭句,我想了多時,修改如下……這樣你看是不是減少了‘悲’調?其實我原意是要寫冬之樂趣,你當然也看出這點。不過樂趣是畫在嚴酷的背景上。所以如此,也表明越是冬,越看到生命可珍之美。不想被你結論為太悲。這當然不太公平?,F(xiàn)在改以上四句,也許更使原意明顯些?!雹?這段文字情感是真誠的,意圖也是清楚的:不想被人結論為太悲??墒侵钡浇裉?,它仍避免不了這樣的命運。穆旦建國后為我們留下了八卷譯作,并寫下了珍貴的譯者序或譯后記等,它們是研究穆旦晚年詩學思想的重要史料,也是我們理解《冬》的可靠依據(jù)。筆者擬通過“譯者序”“譯后記”和具體的文本分析來重新解讀《冬》。
在《〈濟慈詩選〉譯者序》中,穆旦這樣贊嘆濟慈:“因為他所追求美和美感,不在于神秘主義的、飄渺的境界(如柯爾律治),不在過去或另一個世界里,而就在現(xiàn)實現(xiàn)象中。他從熱愛現(xiàn)在、熱愛生活出發(fā),他所歌頌的美感是具體的、真實的,因此有其相當健康的一面。他善于從瞬息萬變的現(xiàn)實世界掌握并突現(xiàn)其優(yōu)美的一面,正因為這‘優(yōu)美’的好景不常,它就更為優(yōu)美,更值得人以感官去盡情宴饗——濟慈的詩在探索這樣一種生活感受上達到了藝術的高峰?!雹?該文對濟慈的名詩《希臘古甕頌》《夜鶯頌》和敘事詩杰作《圣亞尼節(jié)的前夕》的評價對我們理解《冬》極具啟示性:“在后期的《希臘古甕頌》中,這種感受已經(jīng)不單純是藝術陶醉,而是滲透著現(xiàn)實感。同樣,在《夜鶯頌》中,詩人一面歌頌夜鶯所生活的世界,一面不斷想到人間;這使他既喜悅于‘永恒的美’,又感到現(xiàn)實的痛苦重壓;這兩種情緒的沖突貫穿了全詩。這說明詩人的創(chuàng)作已經(jīng)達到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接壤的階段了。他的敘事詩杰作《圣亞尼節(jié)的前夕》是另一個例子。在這里,像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樣年輕而美麗的愛情故事,在充滿敵視的背景中進行。詩人使我們看到,一方面,年輕的戀人如何熱烈地追求光明與溫暖,另一方面,又不時地指出那個粗暴、冷酷、酗酒的世界的存在,它隨時都可以把這美麗的愛情像肥皂泡一樣地戳破。‘美’和‘現(xiàn)實’挨得太近了,……它的結尾既不是悲劇,也不是快樂的收場。詩人告訴我們,在遠古,有一對年輕的戀人終于逃進了嚴冬的風雪之中,如此而已。這故事本身就像是對‘美’的一支贊歌,悠悠然盤旋在半空,令人神往不已?!雹圻@段文字可以說是穆旦晚年詩學追求的夫子自道。他把冬之樂趣畫在嚴酷的背景上與濟慈把美寫在殘酷的現(xiàn)實背景上的詩學追求是一致的,他們都在探索這樣一種生活感受上而達到了藝術的高峰。下面我們就結合具體的文本來分析。
《冬》有四章,每一章自成一種境界。
第一章第一節(jié)原稿中這樣寫道:“我愛在淡淡的太陽短命的日子,/臨窗把喜愛的工作靜靜做完;/才到下午四點,便又冷又昏黃,/我將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人生本來是一個嚴酷的冬天?!毙薷母鍖⒛┚涓某闪恕岸嗝纯欤松训絿揽岬亩臁?。詩人如實地描寫了冷而昏黃的冬日午后這單純枯淡的一刻,驀然地遠眺,詩人想到了什么。要真正說清楚這其中蘊涵著的詩學的奧秘,我們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丘特切夫。穆旦在《〈丘特切夫詩選〉譯后記〉》曾這樣評價:“在他和自然景物的某一瞬息的共感中,他往往刻繪出了人的精神的精微而崇高的境界?!雹?所謂“某一瞬息的共感”落實到具體的詩藝指的就是丘特切夫所獨有的“把自然現(xiàn)象和心靈狀態(tài)完全對稱或融合”的藝術手法。在該文中穆旦分析說:“在普希金的詩歌里,事物是按其本質區(qū)分而被描寫的。當普希金寫出‘海浪’這個詞時,他的意思就是指自然間的海水;可是在丘特切夫筆下,‘大海的波浪’(見《哦,我的大海的波浪呀》)就不止是自然現(xiàn)象,同時又是人的心靈?!@撕托撵`仿佛被剖解,被還原,變成彼此互通的物質?!蹦碌?jù)此認為,“丘特切夫在語言和形象的使用上,由于不承認事物之間的界限而享有無限的自由;他常??梢栽谠姷那榫成线M行無窮的轉化,……這樣,一首詩歌就可能有無窮的情調,和極為變幻莫測的境界?!雹?穆旦以丘特切夫的《海駒》為例加以說明。他說,該詩初看時,是在寫一匹真正的馬:“駿馬啊,我愛看你的奔跑,/那么驕傲,又那么有力,/ 你揚起厚厚的鬃毛……/不顧一切地沖向岸邊,/一路發(fā)出歡快的嘶鳴;/聽,你的蹄子一碰到石巖,/就變?yōu)樗?,飛向半空!”但讀到結尾一句話,“才突然扭轉了過去的全部印象,發(fā)現(xiàn)它竟是描寫海浪的”。穆旦評價說,“原來被看做平凡的寫實的語言,這時就變?yōu)榉浅T娨獾牧?,寫實和象征這兩種境界同時并存,互相轉化?!覀冞€看到,它不僅僅是描寫馬和海浪而已,并且還在描寫更高的境界——人的心靈,人的性格。加入這一個因素以后,再讀一遍,我們就會不僅想到馬和海浪,還想到一個熱烈生活的奮不顧身的人,他朝著自己的理想沖去,直沖到——就變?yōu)樗?,飛向半空!……”穆旦感嘆道:“啊,這時我們的感覺和前一遍讀時又是多么不同!如果僅僅當做描寫馬或海浪,讀至這一句話,能感到奮力的歡樂和輕松;但若是當作描寫人的心靈來看呢,心靈碰到現(xiàn)實(石巖)而粉碎為水花,那就是悲劇,是只能令人感到沉重的。由此看來,這一首詩寫出了多少情境,多么繁復的感覺啊!”⑥應該說,《冬》的復雜也在于此。它寫出的正是這樣一種自然與心靈無界限的合一,并相互轉化的悲喜相依的生命感。驀然遠眺,暖而昏黃的冬日的午后,甜美而明凈;同時詩人也預感到了死亡,這冬日午后短暫的溫暖如同詩人內心“還燒著一點火”,也將隨生命的終止而熄滅,這時的心情又是沉重的。正是由于自然與心靈的無界限的合一,同一種形象——冬日午后寫出了不同的情境和繁復的感覺,這其中的詩學奧秘正是穆旦所說“由于不承認事物之間的界限而享有無限的自由”,因而“可以在詩的情境上進行無窮的轉化”。換言之,穆旦說《冬》的原意是要把冬之樂趣畫在嚴酷的背景上,而為了實現(xiàn)這一意圖,他取法的正是丘特切夫“把自然現(xiàn)象和心靈狀態(tài)完全對稱或融合”這一詩學路徑,而這可能就是《冬》引起爭論的原因吧。
第二節(jié)原稿:“我愛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獨自憑吊已埋葬的火熱一年,/看著冰凍的小河還在冰下面流,/似乎宣告生命是多么可留戀:/人生本來是一個嚴酷的冬天?!毙薷母鍖⒛﹥删涓臑椋骸安恢驼Z著什么,只是聽不見。/呵,生命也跳動在嚴酷的冬天?!蹦鞘且黄胀ǖ亩赵?,冰凍的小河在冰下面流,那汩汩流淌的聲音如同詩人的生命在嚴冬發(fā)出的喃喃低語,自然現(xiàn)象和心靈狀態(tài)完全對稱或融合的藝術手法寫出的是詩人對生命運行不息和自然間永恒的美的感受,“呵,生命也跳動在嚴酷的冬天”,詩人的生命也如同流動的小河匯入了自然歷史無限的進程中,并借此而獲得一種超越性的存在。
第三節(jié)原稿:“我愛在冬晚圍著溫暖的爐火,/和兩三昔日的好友會心閑談,/聽著北風吹得門窗沙沙地響,/而我們回憶著快樂無憂的往年:/人生本來是一個嚴酷的冬天?!逼渲小叭松緛硎且粋€嚴酷的冬天”的本意應該是“越是冬,越看到生命可珍之美”,穆旦只是因為不想被人“結論為太悲”,而將其改為:“人生的樂趣也在嚴酷的冬天”,既不是對原作的“閹割”,亦不是如一些評論家所說是表現(xiàn)強烈的“消極”“虛無”色彩。
第四節(jié)原稿:“我愛在雪花飄飛的不眠之夜/把已死去或尚存的親人珍念,/當茫茫白雪鋪下遺忘的世界,/我愿意感情的熱流溢于心間:/人生本來是一個嚴酷的冬天。”修改稿中最后一句自然而然地修改為:“來溫暖人生的這嚴酷的冬天”,這的確是達到了“使原意更為明顯的效果”。冬季帶給人一種浪漫的情愫,作者盡情地讓它流露出來。這是生命在嚴冬所煥發(fā)出的徹悟與感傷,歲暮的飄零,都變?yōu)槿碎g更深的相愛。有論者提出了疑問,即“為什么原作會在這樣一種人生樂趣之后,加上一句‘人生本來是一個嚴酷的冬天’呢?”他說如果不是“原初文本的重大破綻”的話,問題在于“我愛”二字上,“我愛”說明這意愿只是一種“奢望”和“想象”,“近乎《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火柴光焰中幻現(xiàn)的情境”⑦。于是“冬之樂趣”的主旨仍透露出悲涼和絕望的意味。這自有一番道理,不過我們比照穆旦對濟慈的一段評價會有更深的領悟:“但是另一方面,他也企圖以自然、藝術和感官的享受構成一幅快樂的生活圖畫,而將這想象的感官世界置于現(xiàn)實世界之上。他仿佛說,現(xiàn)實世界是悲慘的、丑陋的,這是它不值得注視的一面;可是還有美和美感在,讓我們去追求這種快樂吧,因為這是更高的真實?!@并不是他的思想的全貌。他是有矛盾的。早在1861年寫‘睡與詩’時,他已認識到,如果不理解社會的疾苦,就無法達到詩的最高境界。所以他說:我必須舍棄它們去尋找/更崇高的生活,從而看到/人心的痛苦和沖突。”穆旦惋惜地說:“可惜的是,詩人短促的生命使他來不及實現(xiàn)他的這個描寫‘人心的痛苦和沖突’的愿心?!雹鄰闹形覀兛梢钥闯觯碌┲栽谌松臉啡ぶ蠹由稀叭松緛硎且粋€嚴酷的冬天”,恰是因為他既不想把“想象的感官世界置于現(xiàn)實世界之上”,也不想用現(xiàn)實的殘酷來否定想象的世界,而是要把樂趣和美畫在嚴酷的現(xiàn)實的背景上,即在真正理解社會疾苦的基礎上,達到“詩的最高境界”。
接下來的第二、三章由浪漫的想象急轉直下,回到歷史和現(xiàn)實意識上來,出現(xiàn)了具體的生活場景,其內容正是描寫現(xiàn)實的嚴酷和詩人內心的痛苦與沖突,而這正是濟慈因“短促的生命”而來不及實現(xiàn)的一種境界。無奈這些內容又成為判定《冬》是“悲觀的”鐵證:“寒冷,寒冷,盡量束縛了手腳,/潺潺的小河用冰封住口舌……//年輕的靈魂裹進老年的硬殼,/仿佛我們穿著厚厚的棉襖?!本o承第二章末尾兩句,詩人描寫了“裹進老年的硬殼”之后的“我”內心的痛苦與沖突:“你大概已停止了分贈愛情,/把書信寫了一半就住手,/望望窗外,天氣是如此蕭殺,/因為冬天是感情的劊子手。//你把夏季的禮品拿出來,/無論是蜂蜜,是果品,是酒,/然后坐在爐前慢慢品嘗,/因為冬天已經(jīng)使心靈枯瘦。//你拿一本小說躺在床上,/在另一個幻象世界周游,/它使你感嘆,或使你向往,/因為冬天封住了你的門口?!庇姓撜哒J為這兩章延續(xù)著、擴展著悲哀的主旋律,它與修改后的樂觀明朗不符。但我們若回到把樂趣和美寫在嚴酷的背景上這一全局的眼光和詩學立場上,復雜的問題似乎變得簡單了。
《冬》的第四章由抒寫自我轉到原野上普通馬車夫在冬天的生活:“在馬房隔壁的小土屋里,/風吹著窗紙沙沙響動”,馬車夫們“高高低低圍著火坐下,/有的添木柴,有的在烘干,/有的用他粗而短的指頭/把煙絲倒在紙里卷成煙。//一壺水滾沸,白色的水霧/彌漫在煙氣繚繞的小屋,/吃著,哼著小曲,還談著/枯燥的草原上的枯燥的事物”。一切都是現(xiàn)實自在的,你看不到主體感情色調的渲染。雖然“北風在電線上朝他們呼喚,/原野的道路還一望無際”,詩歌最后也寫到“幾條暖和的身子走出屋,/又迎面撲進寒冷的空氣”,但這對小土屋里生活的描寫并沒有影響,詩人如實地描寫了這平凡的時刻,正如穆旦評價丘切特夫的《“初秋有一段奇異的時節(jié)”》一詩時所寫:“盡管知道農民將要忍受‘冬天的風暴’,但他依然能‘如實寫出它的美’,而‘不是把它作為一個戲劇的關頭’”來寫,它體現(xiàn)的是一種“現(xiàn)實主義精神”⑨。濟慈的《圣亞尼節(jié)的前夕》的結尾與《冬》之末章都是一曲“美的贊歌”,嚴酷惡劣的環(huán)境和簡單溫貧的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真相。正因為生之艱辛,安寧的生活尤其值得珍視。在《〈朗費羅詩選〉譯后記》中,穆旦盛贊道:朗費羅寫的有些詩,“盡管有很多時候滲透著悲觀的、感傷的、消極的因素,但從我們所選譯的詩來看,朗費羅仍舊有其情緒光明的一面,那里表現(xiàn)著堅韌不拔、愛生活、愛勞動、愛青春、愛兒童與日常生活的溫暖等?!切┫蛟娨笊羁趟枷氲娜?,竟錯將這些可貴的東西排除在詩的思想之外,因此就看不出而抹殺了朗費羅的詩的思想。人有時需要反抗壓迫,需要斗爭;但他也必須有幸福而快樂的日常生活的時候。在這種時候,我們認為,朗費羅的詩理應是不該被人忘記的文學遺產?!雹?/p>
我們是否也如穆旦所說陷入一種主導性和習慣性的詮釋模式:向詩要求深刻思想,竟錯將一些可貴的東西排除在詩的思想之外?穆旦要把樂趣畫在嚴酷背景上的真誠表白和對原稿所作的修改,為什么竟一再被理解為“違心”、“閹割”、“宮刑”?盡管“冬天已經(jīng)使心靈枯瘦”,但“我愿意感情的熱流溢于心間”的深情告白表明:即使在嚴酷的冬天,詩人對親人的愛也不會泯滅。我們仿佛看見那尚未熄滅的火焰,斑斑點點的灼炭,閃閃爍爍地散播在吞蝕一切的黑暗中。
① 穆旦:《穆旦詩文集》(第2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47頁。
②③⑧ 穆旦:《穆旦譯文集》(第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66頁,第367頁,第365—366頁。
④⑤⑥⑨ 穆旦:《蛇的誘惑》,珠海出版社1997年版,第203頁,第216頁,第216—217頁,第203頁。
⑦ 王攸欣:《穆旦晚年處境與荒原意識——以〈冬〉為中心的考察》,《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7年第1期。
⑩ 穆旦:《穆旦譯文集》(第8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95頁。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Y201018900)
作 者:周 鋒,博士,浙江樹人大學人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現(xiàn)當代文學。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