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修解,蒙定水
(廣西中醫(yī)學院附屬瑞康醫(yī)院老年病區(qū),廣西 南寧530011)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ê喎Q肺心?。┦抢夏耆顺R姴≈?,屬祖國醫(yī)學“肺脹”、“喘證”范疇,為虛實夾雜之證,虛以肺腎兩臟為主,實為痰瘀互結為標。筆者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藥,觀察其療效及對患者肺功能的影響作用,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選64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均為廣西中醫(yī)學院附屬瑞康醫(yī)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病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齡58~86歲,平均年齡(67.85±3.39)歲,病程(8.35±1.95)a;合并單純低氧血癥者13例,合并低氧血癥及二氧化碳潴留者20例。對照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齡60~84歲,平均年齡(68.76±4.05)歲;病程(8.63±1.82)a,合并單純低氧血癥者12例,低氧血癥并二氧化碳潴留者19例。2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1997年我國修訂的慢性肺心病的診斷標準:(1)患者有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他胸肺疾病或肺血管病變病史;(2)肺動脈瓣區(qū)第二心音亢進、劍突下心音增強、頸靜脈怒張、肝大壓痛、肝頸靜脈反流征陽性、下肢水腫及體靜脈壓升高等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現(xiàn);(3)心電圖、X線胸片、超聲心動圖、心電向量圖有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肥厚、擴大的征象。排除伴有嚴重原發(fā)性心血管病變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以及接受其它相關治療,可能影響觀察指標者。
1.3 觀察指標 采用德國MS-DIFFUSION耶格(Jaeger)肺功能儀,檢測患者肺功能,檢測項目包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FVC)、用力呼氣峰流量(PEF)、最大通氣量(MVV)。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抗感染、祛痰、糾正酸堿水電解質(zhì)紊亂及必要的支持治療,治療期間不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抗凝藥物。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活血通脈方治療(生地12 g,當歸10 g,桃仁10 g,紅花6 g,赤芍10 g,川芎10 g,丹參12 g,柴胡10 g,甘草6 g,每天1劑,水煎服,14 d為1療程)。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0軟件,數(shù)據(jù)以(±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χ2檢驗。
2.1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制定。顯效:安靜狀態(tài)下咳嗽、呼吸困難及紫紺消失或明顯減輕,水腫消退,肺部濕羅音消失或明顯減少,心律失常消失或明顯好轉(zhuǎn),心功能提高2級;血氣及肺功能明顯改善;有效:上述癥狀、體征好轉(zhuǎn)或部分好轉(zhuǎn),心功能提高1級;血氣及肺功能部分改善;無效:治療前后病情無變化或加重。血氣及肺功能不改善或惡化。
2.2 治療結果
2.2.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2.2.2 2 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測定值比較(-x±s)
2.2.3 2 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測定值比較(-x±s)
慢性肺心病往往病程長,病勢纏綿,中醫(yī)認為其日久不愈,不僅損傷肺腎之氣,而且勢必導致瘀滯而成氣血瘀滯之證,筆者認為主要為兩方面,一是肺主氣,具有調(diào)節(jié)全身氣制,推動血液運行的作用,故云:“氣為血帥”,“諸氣者,皆屬于肺”。另一方面,肺是血液進行氣體交換之場所,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完成,主要賴于肺司呼吸及宣發(fā)肅降以及心氣推血運行的功能。當各種原因?qū)е路喂δ苁С:蛽p傷心氣,均可使心肺不能推動血液循環(huán),影響血液進行氣體交換,致血液瘀滯。因此,活血化瘀法應貫穿疾病治療始終,使瘀滯得去,新血得生。誠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云:“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之”。
活血通脈方由丹參、當歸、生地、桃仁、紅花、赤芍、川芎、柴胡、甘草組成,組方體現(xiàn)中醫(yī)活血化瘀基本治療思想,其中丹參、赤芍、川芎活血化瘀,丹參味苦性微寒,有活血祛瘀,寧心安神等作用,赤芍味苦性微寒,有散瘀止痛作用。川芎味苦性平,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功用,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絡生新作用?,F(xiàn)代藥理研究認為,丹參能直接擴張肺血管,增加毛細血管網(wǎng)開放數(shù)目,糾正血栓素A2/前列腺素(TX-A2/PGI2)比例失調(diào),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凝集,疏通微循環(huán),加快血流,增加心腎供血、供氧,有利于利尿,降低右心負荷,可有效防治肺動脈高壓。赤芍具有溶解血栓,擴張血管,降低肺動脈壓力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右心功能和血流變性,提高氧分壓,使臨床瘀血體征顯著改善,松馳肺血管平滑肌、支氣管平滑肌,減輕呼吸道阻塞[2]。赤芍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炎性因子形成作用[3]。紅花能提高纖維蛋白溶解酶活性,川芎能提高呼吸中樞及心血管中樞興奮性[4]。
目前,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不少研究把改善肺循環(huán)、降低肺動脈高壓、改善血流變學作用作為制定療效的相關指標[5~6]。筆者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也與此相吻合。
[1]王凈凈,龍俊杰 .中醫(y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32~336.
[2]王崢濤,梁光義 .中藥化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9:139.
[3]王旨洲,雷一莉,殷景文 .活血化瘀法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加重期50例[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33(5):34~35.
[4]王錦鴻,陳仁壽 .臨床實用中藥辭典[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334~369.
[5]耑冰,林硯銘,胡天成 .新制六安煎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血流變學及肺動脈高壓的影響[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7,19(4):373~374.
[6]裴占須 .活血化瘀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臨床應用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1,26(6):1153~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