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仁發(fā) 梅映雪 陳應先
辣椒因營養(yǎng)豐富,具有幫助消化,使人增進食欲的功效,而成為大眾普遍喜愛的蔬菜。辣椒在湄潭以春播為主,為獲高產(chǎn),需采用營養(yǎng)塊育苗、施足底肥、高廂起壟、覆蓋地膜、規(guī)范移栽控制栽培密度和防治病蟲害等有效措施。
辣椒是茄科植物,因果皮中含有辣椒素(C16H27NO3)而有芬芳的辛辣味,其果實營養(yǎng)豐富,還可幫助消化,使人增進食欲且能入藥,因而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成為一種大眾化蔬菜。辣椒青熟果可炒食、泡菜,老熟的紅果可鹽腌、制醬,干燥后可制成辣椒干或碾成辣椒粉。我國的辣椒干和辣椒粉遠銷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國家。湄潭縣位于貴州高原北部,地處大婁山南麓,烏江北岸,在名城遵義東南側。地處東經(jīng)107°,北緯27°~28°,非常適宜辣椒栽培,近年來湄潭辣椒栽培面積逐年擴大,辣椒產(chǎn)業(yè)已成為湄潭縣農(nóng)民經(jīng)濟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現(xiàn)將湄潭辣椒高產(chǎn)栽培技術規(guī)程介紹如下。
湄潭辣椒主要有指形椒,如湄潭果蔬站選育的常規(guī)品種“香辣湄江”、進口的韓椒、泰椒等。該類型果形較小、辣味十足、香味較差、干鮮兩用,青果綠色,熟果鮮紅色,因品種和栽培技術的差異,株高在55~75 cm,鮮椒單果質量 2.6~4.4 g,果長 4.6~6.3 cm,分枝數(shù) 7~15個,平均單株結果數(shù)58~126個,植株生長勢強,中晚熟,綜合抗性強。
圓形椒,如湄潭果蔬站選育的常規(guī)品種“湄江明珠”。作泡椒用,鮮銷為主,株高80 cm左右,果實圓形,青果綠色,熟果鮮紅色,果面光滑,鮮椒單果質量 7~8 g,干椒單果質量 1.8 g,果長 2.8 cm 左右,平均單株結果數(shù)27個,分枝數(shù)6個,中熟,綜合抗性強,辣味較強、香味較好。
錐形椒(遵椒系列、遵辣系列),干鮮兩用椒,“老干媽”干制油辣椒制品的主要原料,株高70~80 cm,果形為圓錐形,青果綠色,熟果鮮紅色,果面光滑,鮮椒單果質量4~5 g。干椒色澤鮮紅,單果質量1~1.7 g,果長 4.6~6.7 cm,平均單株結果數(shù)為 37 個,分枝數(shù)7~8個。中熟,綜合抗性強,辣味較弱、香味極佳。
另有部分菜椒系列,分類上屬牛角椒、羊角椒、線椒等,也屬干鮮兩用型,品種有辛香801、辛香8號、韓國“超霸”、“二荊條”等,近年也均以鮮銷為主,占湄潭縣辣椒種植面積的10%。其他椒類,比如野山椒等類型,占湄潭縣辣椒種植面積的5%。
研究表明,雖然冬播的辣椒苗生長健壯,開花結果早,早期產(chǎn)量高,但苗期管理費工。根據(jù)辣椒的生物學特性和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在海拔800 m左右的地區(qū)以春播為主,2月中旬至3月中旬播種為宜。
播種時先將種子放入55℃的溫水中,同時順時針攪拌,待水溫降至30℃時停止攪拌,浸泡6~12 h,再放入多菌靈1 000倍液中浸泡30 min進行消毒,后置于25~30℃的環(huán)境中進行催芽,待70%露白后即可播種。
營養(yǎng)育苗是辣椒高產(chǎn)的關鍵。目前采用的漂浮育苗及營養(yǎng)杯、袋、球育苗均能獲得壯苗,但成本高。而苗床撒播育苗雖然簡單易行、成本也低,但存在難育壯苗、定植后緩苗慢、成活率低等缺點。故高產(chǎn)栽培中多以營養(yǎng)塊育苗。湄潭辣椒育苗多在2月中旬播種,苗床生長期在60余天,要求稀秧壯苗,故營養(yǎng)塊以5 cm×5 cm為宜,常規(guī)品種每穴2粒,雜交品種每穴1粒。667 m2大田需12 m2左右的苗床,每1 m2施腐熟豬牛糞10 kg、25%復合肥或過磷酸鈣0.25 kg,混合施于廂面,耙細床土后壓實,劃成營養(yǎng)小塊。栽667 m2大田雜交品種需種量20~30 g,常規(guī)品種需80~100 g。播種后用細泥蓋種,地膜覆蓋床土后起拱加蓋新膜。
苗床管理主要注重保持膜內溫度,不使辣椒幼苗受凍害,3月以前海拔800 m左右的地區(qū)一般沒有高溫天氣,不易燒苗,但當子葉出土后應揭掉內膜,長期陰雨條件下應每隔2~3天揭膜兩頭通風換氣2~3 h,同時注意排濕。植株具2片真葉后防治辣椒猝倒病、根腐病,根據(jù)藥效試驗,以甲霜·噁霉靈6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較好。移栽前1周揭膜煉苗。
施足底肥是辣椒高產(chǎn)的基礎,特別是地膜覆蓋的田塊后期施肥困難。為了防止后期脫肥,一定要施足底肥,同時要選擇優(yōu)質長效復合肥。667 m2施腐熟農(nóng)家肥1 500~2 000 kg,復合肥或生物菌肥70~100 kg,硫酸鉀 5~10 kg。按 1.3~1.4 m 開廂,廂內中心開溝(1溝)或中線兩側溝(2溝),將肥料撒施于溝內,兩邊覆土進行起壟,壟高20 cm左右為宜,壟面寬60~70 cm。整平廂面后進行覆膜,地膜選擇寬幅90 cm的為宜,最好選擇在雨后覆膜,以減少地膜破損,覆膜在移栽前1周內進行。
辣椒屬喜溫作物,同時根系再生能力比較差,根群多分布在30 cm耕層內,生長前期怕濕,栽后怕干,所以高廂起壟及地膜覆蓋對辣椒高產(chǎn)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試驗表明,長時間的干旱后,地膜覆蓋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其營養(yǎng)生長顯著好于對照(未覆蓋地膜),產(chǎn)量也顯著提高,平均單株結果數(shù)提高17.2 個,平均 667 m2產(chǎn)量增加 144.5 kg,增產(chǎn)率10.32%(數(shù)據(jù)來源于湄潭農(nóng)業(yè)局果蔬站試驗)。
規(guī)范移栽控制密度是辣椒增產(chǎn)的有效措施,湄潭辣椒生產(chǎn)中制約產(chǎn)量的重要因素就是栽培密度。我們按1.3~1.4 m的規(guī)格起壟確定了行距,再根據(jù)品種類型確定株距以達到控制栽培密度的目的。1壟栽2行,窄行行距40~50 cm,寬行 90 cm以上,以便后期采摘。一般雜交品種按30 cm的窩距進行打孔 (可自制打孔器),栽單株,每667m2栽足3000株,常規(guī)品種栽雙株,達到每667 m2栽6 000株。
辣椒根系吸收力比番茄、茄子弱,且易產(chǎn)生肥害,同時氮肥偏多易造成落花。一般除施基肥外,定植、活棵后用過磷酸鈣(50 kg/667 m2)加豬糞水淋施提苗肥。
進行地膜覆蓋的辣椒在第一次采收前除施提苗肥外不施任何肥料,采果后也只能進行葉面噴施(一般用葉面肥或磷酸二氫鉀等速效肥料)。為保證結果正常,主莖第一朵花以下的側枝應于開花前全部摘除。地膜覆蓋的辣椒,由于底肥充足,辣椒長勢旺盛,封行后又不好進行培土,后期易倒伏,所以在初花期前要在寬行兩邊打樁拉繩攔扶,避免倒伏引起欠收。
病蟲害防治是辣椒高產(chǎn)的保障,苗期應噴藥防治小地老虎、煙青蟲、蚜蟲、猝倒病、根腐病,大田期應防治茶黃螨、炭疽病、根腐病、疫病、枯萎病、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