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淑娟 張立偉 秦博文
承德護理職業(yè)學院,河北承德 067030
參照物法實施鋪床實訓教學方法的研究
譚淑娟 張立偉 秦博文
承德護理職業(yè)學院,河北承德 067030
目的 通過參照物法實施鋪床教學方法的研究,補充和完善護理學基礎教材中此項操作內容,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提高時效,節(jié)約人力資源。 方法 設立實驗組,運用“參照物法”準備鋪床用物;設立對照組運用“觀察法”,對這兩種教學方法進行對照實驗性研究。 結果 在相同的教學時數(shù)下,實驗組學生完成正確操作的正確率為92%,對照組學生完成正確操作的正確率為76%。實驗組學生完成正確操作所用平均時間為7.24 min;對照組學生完成正確操作所用平均時間為9.96 min,同樣達到終末評價學生達成度,所用平均時間實驗組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0 min內運用“參照物法”教師對學生群體語言性指導5次,在同樣的時間內運用“觀察法”指導13次。 結論參照物法有助于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掌握,有利于教師對折疊技術的講授、示范與指導,節(jié)省人力和時間。
參照物;折疊技術;實訓;教學方法
通過查閱資料和對從事基礎護理教學的不同級別、不同職稱教師的調查和訪問,在鋪床法實施準備大單、被套折疊技術實驗課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采用以學生為主、進行觀察的教學手段,即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練習。筆者認為這種方法學生不能從教師那里學到完整的知識。往往出現(xiàn)教師示范后,學生不能立即模仿,進行有效的練習,而要經過教師反復的示范,學生才能逐步地找到規(guī)律,不利于學生的學習[1]。根據(jù)當前鋪床法教學的課時數(shù)、方法和效果以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等實際情況,有必要對現(xiàn)行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其更好地解決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此,筆者結合觀察法,對參照物法進行比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以達到節(jié)省時間及人力資源、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研究自2009年3月開設鋪床操作課,我院護理專業(yè)07級護理專業(yè)學生,8個班級,共400人。把400人按照順序編號,抽出100人。抽取方法為單純隨機抽樣,等分為100段,每段4人,再從隨機數(shù)字表上,任意指定第6行、第7、8列數(shù)字為64,向右查100個數(shù)字,依次錄于研究對象號分段下,再以4分別除各隨機數(shù)字得相應的余數(shù),確定實驗的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確定后,再隨機把100名學生分到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名單只有設計此次實驗的老師掌握),查隨機數(shù)字表,隨機指定18行、13列一個數(shù)字,無論是奇數(shù)或是偶數(shù),第一個數(shù)字為實驗組,其他為對照組。18行、13列數(shù)字為1,是奇數(shù),那么100名學生中單數(shù)為實驗組,雙數(shù)為對照組。因對照組比實驗組多出4名學生,須把對照組抽出2名學生分配到實驗組。做法是把對照組學生按順序編號01~52。等分為2段,每段26人,再從隨機數(shù)字表上任意指定第15行、23、24列數(shù)字47起向右查2個數(shù)字。這兩個數(shù)字的學生被分配到實驗組[2]。實驗場地設在基礎護理實驗室;有10套鋪床用物(床、床旁桌、床旁椅、床墊、床褥、棉被、被套、枕芯及枕套),秒表[3]。
1.2 方法
實驗組采用參照物法教授鋪床前折疊物品,對照組采用觀察法教授鋪床前折疊物品。
觀察法教學過程:示范-觀察、總結-練習。參照物法教學過程:描述-示范-記憶-練習。觀察法是授課教師根據(jù)自己的以往經驗,將用物折疊好,讓學生觀察,為什么要如此折疊,怎么樣折疊及放置才是對的,然后讓學生去分析,并理解。兩種教法的不同之處:觀察法不能用正確的語言描述操作過程,在教師示范后,學生不能馬上投入練習,因為學生不知從何入手進行操作,需要教師重復示范,從中總結規(guī)律性的內容,這樣一來,耗費在用物準備階段的時間很長,而且學生掌握折疊用物的程度也有快、有慢,學生學習的進度受到影響[4];參照物法在操作前,教師將操作順序用文字的形式寫在黑板上,給學生講解,再進行示范,然后讓學生記憶,或是現(xiàn)場一邊用語言描述操作過程,同時演示操作方法,然后讓學生記憶,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記憶幾個折疊順序,然后實地練習,幾分鐘之內學生即可掌握折疊要領,達到了知、行、意的統(tǒng)一,這樣一來,便于教師群體指導學生的操作,節(jié)省時間。參照物法折疊大單、被套法介紹:首先,設定參照物。鋪床法操作規(guī)定,操作動作的開始與結束均在病床床頭的右側(患者躺臥時右側)。因此,折疊物品也選定“床”為參照物,要求操作者站在床頭的右側[5]。甲操作員為主操作者,乙操作員配合甲折疊物品。首先設定以床作為參照物 (有無實物均可)。甲操作員站在床頭的右側,乙操作員站在床尾。甲、乙二人面對面站好,二人分別抓住大單兩角將大單正面向上縱向展開(大單上印有醫(yī)院名稱字樣時,以乙正向識別為準)。第一步左至右縱折:甲將左手握住的大單交入右手,乙將其右手的大單交入左手(乙隨著甲進行操作即可)。第二步右至左縱折:甲再將右手握住的大單交入左手,乙隨著甲折疊的方向將左手中的大單交入右手,兩次折疊邊緣均對齊。第三步返折大單頭端:甲將大單頭端向上返折20 cm。第四步床尾至床頭對折大單2次:首先乙將手中的大單交給甲,乙接著握住對折好的中縫,再次交給甲。兩次對折時折疊邊緣均對齊。被套折疊的方法介紹,第一步右至左縱折:甲將右手握住的被套交入左手,乙將其左手的被套交入右手(乙隨著甲進行操作即可)。第二步左至右縱折:甲再將左手握住的被套交入右手,乙隨著甲折疊的方向將右手中的被套交入左手,兩次折疊邊緣均對齊。第三步床尾至床頭對折被套2次:首先乙將手中的被套交給甲,乙接著握住對折好的中縫,再次交給甲。兩次對折時折疊邊緣均對齊。折疊好的大單和被套均由甲持著對折端由遠及近放妥。
2.1 兩種教學法對學生學習折疊技術的影響和分析
操作技術考核是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對其進行考核,表1為兩組別學生技能考核結果對照表。結果表明,在相同的教學時數(shù)下,實驗組學生完成正確操作的正確率為92%,對照組學生完成正確操作的正確率為76%。實驗組學生完成正確操作的正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實驗組學生完成正確操作的正確率集中優(yōu)勢好于對照組。因此,可知實驗組學生掌握折疊技術操作程度好于對照組,實驗組采用的參照物法有助于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掌握。
2.2 兩組學生完成正確操作所需時間對照分析
實驗組學生完成正確操作所用平均時間為7.24 min;對照組學生完成正確操作所用平均時間為9.96 min,同樣達到終末評價學生達成度,所用平均時間實驗組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標準差實驗組小于對照組。因此,可認為參照物法更有利于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掌握。見表2。
表1 兩組學生在相同時間內完成正確操作人數(shù)比較(人)
表2 兩組別學生完成正確操作所用平均時間表
2.3 兩種教法指導教師參與指導的次數(shù)
10 min內運用“參照物法”教師對學生群體語言性指導5次,在同樣的時間內運用“觀察法”指導13次。從此組數(shù)據(jù)結果看出,參照物法教師指導的次數(shù)少于觀察法。因此,參照物法有利于教師對折疊技術的講授、示范與指導,節(jié)省人力和時間。
鋪床是臨床最常用的一項基礎護理操作技術,也是考核臨床護士基本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護理專業(yè)教學中,基礎護理操作,鋪床列為結課考試中的必考內容,因此,在實踐教學中鋪床課顯得尤為重要,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重視。采取參照物法實施鋪床實訓教學,對100名學生一個周期的實驗性研究,實驗組學生操作的正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實驗組學生操作所用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從上述兩組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得出,參照物法應用于鋪床教學優(yōu)于慣用法,對臨床教學具有指導意義。2009年3月至今,對所有開設鋪床實驗課的班級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授課,教師及學生均受益。參照物法進行折疊物品的操作,不受場地及學生人數(shù)的限制,一位教師即可完成此項技術的講授與示范,簡單易行[6]。由此可見新教學方法效果顯著,有較高的使用效度,對教師及學生都具有明確的指導作用,可以在教學中推廣運用。參照物法是在觀察法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出來的,是對觀察法的完善和發(fā)展。但是,參照物法在某些方面還具有局限性,與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師對新方法的教授、示范能力有關,學生的參與度與配合度也嚴重影響實驗的結果。有效地組織學生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適度的刺激,有利于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1]杜秀東,王大雪.以完整法為主的跳遠技術教學方法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1998,5(9):89.
[2]楊樹勤.衛(wèi)生統(tǒng)計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55-56.
[3]劉登蕉.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3-14.
[4]鄭修霞.當代教育學理論與護理教育[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4:109-110.
[5]李曉松.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02-105.
[6]邵阿末.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90-93.
Study on the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 of making beds by reference method
TAN Shujuan ZHANG LiweiQIN Bowen
Chengde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Hebei Province,Chengde 067030,China
Objective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save human resources,use the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 of making beds by the reference method.Methods Th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aught to perform making beds by the reference method,and the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aught by the observation method.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researched.Results In the same teaching hours,the correct operation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2%and 76%separately.The average time of performing the operation correct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7.24 min and 9.96 min separately.To reach the same level of the final evaluation,the average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In 10 mins,the teacher gave all the students 5 times instru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13 times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reference can help the students to grasp the experimental content and can help the teachers to demonstrate and instruct the folding technique,save the teaching time and the human resources.
Reference;Folding technique;Training;Teaching method
G623
C
1673-7210(2012)03(a)-0141-02
2008年河北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編號:JKT 08087)。
譚淑娟(1965.6-),女,碩士研究生,副教授,護理系主任;研究方向:護理教育、護理管理。
2011-10-24 本文編輯: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