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明,葉加建,邵美英
(福建省老年醫(yī)院,福建福州350003)
急性腦梗死(ACI)致殘率高,不但給患者帶來痛苦,而且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ACI患者常伴有纖溶系統(tǒng)功能失調(diào)或障礙,易發(fā)生血液學的多種改變。為了解急性ACI患者的血漿P-選擇素水平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變化,我們應用ELISA法對58例ACI患者治療前后進行血漿P-選擇素水平檢測,同時測定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探討P-選擇素和血小板聚集功能與ACI的關系,以及P-選擇素與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相關性。
①急性ACI組:58例急性ACI患者均為本院2008年2月~2008年12月在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患者。其中男45例,女13例,平均年齡在64±7歲,均由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經(jīng)臨床明確診斷的急性腦梗死病人。②正常對照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均為我院體檢中心經(jīng)健康體檢合格的正常人,無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也無內(nèi)分泌疾病或其它慢性疾病,近期未曾服用任何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藥物。
用塑料注射器抽取肘靜脈血(空腹)6ml,平分于兩個標準塑料試管中,分別以109mmol/L枸櫞酸鈉1∶9抗凝。用來檢測P-選擇素的標本,平衡后置TDL-5A離心機內(nèi)3000轉(zhuǎn)/min離心15min,直接吸取上層血漿進行檢測。用來檢測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標本,先置室溫一段時間,讓紅細胞自然沉降,吸取上層的富血小板血漿于標準塑料管內(nèi)備用,然后將標本置TDL-5A離心機內(nèi)3000轉(zhuǎn)/min離心15min制備貧血小板血漿,準備完畢后再行檢測。
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法測定血漿P-選擇素濃度,酶免試劑盒由上海太陽生物技術公司提供,酶標儀為美國 BIO-RAD 550型,測定波長為405mm,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
儀器采用北京普利生公司提供的LBY-NJ2型血液凝聚儀,誘導劑為 40μM的二磷酸腺苷(ADP)、15mM的花生四烯酸(AA),由北京普利生公司提供。檢測方法為比濁法,操作嚴格按儀器操作說明書進行。
急性ACI患者血漿P-選擇素水平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兩者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表1 兩組血漿P-選擇素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檢測結果(s)
表1 兩組血漿P-選擇素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檢測結果(s)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
30 9.89±2.66 42.10±4.76 48.40±4.58急性ACI組 58 26.75±4.87* 76.21±5.98* 80.85±4.96誘導劑正常對照組組 別 n P-選擇素(ng/L)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誘導劑 AA*
急性ACI患者治療后(住院治療7d)血漿P-選擇素水平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與治療前相比均有顯著性降低(P<0.01),但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均仍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血漿P-選擇素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檢測結果(s)
表2 治療前后血漿P-選擇素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檢測結果(s)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與治療前比較,▲P<0.01
誘導劑正常對照組組 別 n P-選擇素(ng/L)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誘導劑 AA 30 9.89±2.66 42.10±4.76 48.40±4.58 ACI治療前 58 26.75±4.87* 76.21±5.98* 80.85±4.96*ACI治療后 58 16.82±4.07*▲ 58.22±4.27*▲ 60.22±4.37*▲
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急性ACI患者治療前的血漿P-選擇素水平與ADP誘導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A誘導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P<0.01)。
急性ACI是一種血小板血栓性的腦血管病。動脈粥樣硬化(AS)和血栓形成是ACI發(fā)生、發(fā)展的主要原因,血小板的活化和炎癥反應在ACI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P-選擇素存在于靜息的血小板膜表面,介導細胞與細胞、細胞與基質(zhì)間黏附作用,參與炎癥、AS和血栓形成[1]。P-選擇素是一種分子量為14000的黏附蛋白,當血小板活化時,а-顆粒與胞漿膜結合,P-選擇素顯露于胞漿膜表面,并隨著血小板的破壞釋放入血,另有部分血小板質(zhì)膜上的P-選擇素脫落至血漿中,成為血漿中P-選擇素的來源。因此血漿內(nèi)P-選擇素是血小板活化的最特異的分子標志物[2],常用以表達血小板的活化程度。研究表明[3],P-選擇素不僅對血小板黏附起作用,而且對血小板的聚集也具有重要作用?;罨腜-選擇素使血小板與中性粒細胞相互激活,活化的中性粒細胞通過釋放Cathepsin G和彈力酶誘發(fā)血小板活化和促進血小板聚集。在血栓形成中,血小板尚通過對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而放大其血栓形成的作用。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參與血栓形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血小板活化的標志之一。
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ACI患者血漿P-選擇素水平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治療后(住院治療7d)血漿P-選擇素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與治療前相比均有顯著性降低,但仍高于對照組;ACI患者血漿P-選擇素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呈明顯的正相關。說明急性ACI患者體內(nèi)血小板處于高度活化狀態(tài);治療后仍顯著高于對照組,可能是ACI患者發(fā)病7d時血小板的活化不能完全被抑制,仍處于功能活躍狀態(tài),還需要一定時間的抗血小板活性藥物進行持續(xù)性抗栓治療;通過對急性ACI組與對照組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檢測對照,說明急性腦梗時血小板不僅被高度活化,活化的血小板促進了血小板發(fā)生黏附、聚集,使聚集功能大大增強,兩者呈平行正相關,具有啟動血栓形成并使已形成的血栓繼續(xù)擴大化,這是急性ACI發(fā)生的重要病理基礎。
研究提示,急性ACI患者血漿中存在著P-選擇素的高水平表達現(xiàn)象,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強,應及時選用抗血小板活性藥物進行持續(xù)性抗栓治療,并適當配合降纖、抗纖溶藥物治療,防止血栓的進一步擴大化。同步測定血漿P-選擇素和血小板聚集,不僅可以了解血小板的釋放功能,還可以了解其聚集功能,具有互補作用。因此,通過檢測血漿P-選擇素和血小板聚集的變化,可作為ACI患者病情判定以及治療效果觀察的指標,對了解病情及觀察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
[1]董德平,錢開成,于銀坤.糖尿病患者P-選擇素檢測的臨床意義[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2000,15(3):165
[2]Abela GS,Huang R,Ma H,et al.Laser-light scattering,a new method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platelet activation in circulation fluid [J].Lab Clin Med,2003,141(1):50
[3]Merten M,Thiagarajan P.P-selectin expresion on platelets determines size and stability of platelet aggregates[J].Circulation,2005,102(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