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英 黃九梅 滕建
北京化工大學:抓住機遇 創(chuàng)新服務
文/趙英 黃九梅 滕建
北京化工大學是最早接入Internet和從事信息化建設的高校之一。北京化工大學信息中心(原國際網絡中心)成立于1994年,中心堅持“服務為宗旨,技術做支撐,管理是保障,創(chuàng)新謀發(fā)展”的工作理念和作風,為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笆晃濉逼陂g,北京化工大學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飛速的發(fā)展,完成了校園網三期、數字化校園、校園卡服務和決策支持平臺、“化工云計算”平臺等項目的建設,實現了下一代互聯網IPv6和無線網絡的全面覆蓋。
作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北京化工大學經過50多年的建設,已經發(fā)展成為理科基礎堅實,工科實力雄厚,文、法、管、經濟學科富有特色的多學科重點大學,形成了從本科生教育到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動站以及留學生教育等多層次人才培養(yǎng)格局。
1994年北京化工大學信息中心(原國際網絡中心)成立,同年6月與日本東京理科大學進行Internet項目合作,正式連接Internet,是我國最早接入Internet的高校之一。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專程參觀指導工作。
“十一五”期間,北京化工大學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上跨越到一個新的階段。2009年北京化工大學榮獲北京市教委頒發(fā)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10年信息中心獲得北京化工大學“示范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和“黨支部工作創(chuàng)新成果獎一等獎”稱號。
信息中心致力于通過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在深入落實科學實踐發(fā)展觀的同時,積極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和發(fā)展,堅持“服務為宗旨,技術做支撐,管理是保障,創(chuàng)新謀發(fā)展”的工作理念和作風,在如下幾個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本著“一切為了學校發(fā)展、一切為了全校師生”的理念,“十一五”期間,信息中心在學校領導和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實施了校園網三期建設、數字化校園、校園一卡通、“化工云計算”優(yōu)勢學科平臺等多項信息化建設項目。實現了從單純的網絡服務到信息服務和決策支持服務的過渡。為了進一步提升信息服務水平,構建了從中心領導層到后臺技術支持中心、前臺信息服務大廳、學生技術支持隊伍的多級服務組織框架體系。新落成的信息中心服務大廳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專業(yè)服務和技術支持。后臺技術服務中心,不僅為學校各個信息系統(tǒng)提供運行保障,而且還為學校的各級領導提供決策支持信息服務。
信息中心一直以為全校師生提供“滿意服務”為工作目標,在提升業(yè)務能力的同時,積極提高人員的政治素質,樹立服務意識,在繁瑣的日常工作中,既做到熱情、誠懇,又力求周到、細致,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沒有先進的技術,就沒有教育的信息化和現代化。信息中心一直站在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前沿,是一支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設隊伍。在“十一五”期間實施的信息化建設項目有:
(1)數字化校園建設
2009年,在北京化工大學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我校正式啟動數字化校園建設項目。已投入運行的系統(tǒng)包括:信息標準建設、統(tǒng)一身份認證平臺、統(tǒng)一信息門戶平臺、公共數據庫平臺、應用系統(tǒng)集成、綜合信息服務系統(tǒng)、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人事管理系統(tǒng)、迎新和離校系統(tǒng)、網站群管理系統(tǒng)、移動校務系統(tǒng)、校園決策分析平臺等,為學校管理的信息化和現代化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數據共享和應用平臺。
(2)校園卡信息服務和決策支持平臺
校園卡信息服務和決策支持平臺是我校整合資源、改進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加強精細化管理、促進綜合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是我?,F代化程度、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該系統(tǒng)不僅具有就餐、超市、就醫(yī)、門禁、圖書借閱、洗浴、上機、教務管理、自助繳費等基本校園卡服務功能,而且還能夠為各級領導和部門提供決策支持服務。目前該系統(tǒng)實現了與數字化校園統(tǒng)一數據標準、統(tǒng)一身份認證的完美融合。開放型的體系結構確保了各類校園應用系統(tǒng)的輕松接入,滿足了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更高要求。
(3)化工云計算平臺
北京化工大學非常重視IT基礎設施的建設,積極推進優(yōu)勢學科平臺“化工云計算”平臺的建設。該平臺承擔了40多項包括國家863、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杰青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縱向項目,對我校前沿科學技術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該平臺共有152個計算節(jié)點(每個計算節(jié)點有12個計算核,24G內存)和2臺GPU服務器,其中64個節(jié)點是通過Infiniband無阻塞連接,更好地支持節(jié)點間并行計算,實現大規(guī)模并行運算;現有計算能力的理論浮點計算峰值20.42Tflops;存儲能力是21T。
“云計算平臺”的建設對提升我校整體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不同學科之間學術交流和學科交叉,整合科研和教學資源,形成有特色的學術研究方向,造就優(yōu)秀的學術團隊,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創(chuàng)造了條件。
(4)IPv6下一代互聯網絡建設
學校參加了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 示范網絡高校駐地網建設。采用獨立光纖鏈路以1Gbps 速率接入CNGICERNET2 北京大學核心節(jié)點。建立和完成了基于IPv6的網絡電視和視頻點播網站,提供30多套電視節(jié)目。同時完成了基于IPv6的黨建視頻網站建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宣傳平臺。信息中心將進一步開展IPv6技術研究和應用的開發(fā),完善基于IPv6的時間同步系統(tǒng)和“化工云計算平臺”的建設。
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信息中心的技術層次和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中心擁有正教授、博士生導師1人,副高職稱4人,具有博士學位4人,博士生2人。我們將繼續(xù)豐富和完善學科發(fā)展支撐平臺和領導決策支持平臺,以更高的水平和要求為學校的發(fā)展做貢獻。
教育信息化不單純是技術問題,其管理水平直接決定了信息化項目建設的成敗。為了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統(tǒng)籌和協(xié)調學校的各種資源,學校成立了以一把手為組長的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由校長辦公室牽頭的信息化辦公室,信息中心為執(zhí)行機構。
“十一五”期間,信息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管理辦法,為順暢、規(guī)范的運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同時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信息化建設在管理機制、隊伍建設、資金投入上都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
為了進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設的協(xié)調和管理能力,信息中心完成了從院級中心向校級中心的過渡。校園一卡通建設其應用范疇從傳統(tǒng)的食堂消費擴展到多個應用領域,如:學生補助發(fā)放、四六級外語考試繳費、公交卡繳費、學生注冊系統(tǒng)、迎新離校系統(tǒng)和選舉投票系統(tǒng)等。該系統(tǒng)的應用推廣,產生了重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整個信息化應用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信息中心圍繞教育信息化不斷發(fā)展的需要,建立相應的人才建設與培訓機制,同時凝聚具有較高專業(yè)技術水平、政治思想過硬、熱愛教育信息技術事業(yè)、業(yè)務素質較高、穩(wěn)定的教育信息化專業(yè)團隊。確保我校信息化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全面提升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
“十一五”期間,建立了學校為主體的多元化的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機制,鼓勵社會投資。如:校園一卡通建設的投資來自于北京銀行,校園無線覆蓋的投資來自于中國電信。目前已經逐步形成了穩(wěn)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渠道,為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開了一個好頭。
信息中心確立了完整、系統(tǒng)、科學的信息化發(fā)展觀,一直以創(chuàng)新作為信息化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動力。在數字化校園、校園一卡通等項目上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許多應用實現了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的過渡。
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上,通過優(yōu)化數據資源,消除了過去的數據孤島,構建了統(tǒng)一的、權威的數據中心共享平臺。完成了基于該平臺的教師主頁自動生成系統(tǒng),其重要的學術貢獻和教學成果均來自于該平臺。獨立開發(fā)的學校投票通用平臺系統(tǒng)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校領導能夠實時了解投票狀況。
在校園一卡通基礎上,構建了校園卡信息服務和決策支持平臺,拓展了一卡通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實現了學生四六級外語考試自助繳費、公交卡自助繳費、校園網自助繳費,完全改變了傳統(tǒng)的現金繳費方式,節(jié)約了大量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用戶可以通過網絡、圈存機和語音電話自助查詢數據流水信息,采用系統(tǒng)工具分析自己的消費行為和趨向,追蹤自己在學校的出操、吃飯、消費、圖書館學習、實驗室實習的各類信息。同時各級領導部門能夠采用該平臺充分了解學生的各類消費行為、食堂菜價信息、貧困生消費信息等,為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決策提供可信的圖表和分析信息。
下一步,在十二五規(guī)劃和教育信息化十年規(guī)劃的方針指導下,我校信息中心將更好地抓住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機遇,以創(chuàng)新思想進一步提升我校的信息化建設水平和用戶服務質量,為學校的各級領導、部門、全體師生提供滿意服務。信息中心將繼續(xù)以科學實踐發(fā)展觀為主導,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理論和方法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進一步加強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教育資源、教學資源、軟件和硬件平臺建設,以教育信息化來推進教育現代化,為國家、教育部和北京化工大學的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出臺下一代互聯網“十二五”發(fā)展目標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等部委3月29日聯合印發(fā)下一代互聯網“十二五”發(fā)展建設的意見,公布其發(fā)展目標以及發(fā)展路線圖和時間表。
“十二五”期間,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5%以上,推動實現三網融合,IPv6寬帶接入用戶數超過2500萬,實現IPv4和IPv6主流業(yè)務互通,IPv6地址獲取量充分滿足用戶需求。
另外,“十二五”期間,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理論研究、軟件研發(fā)、設備制造、應用服務等領域實現高端突破,業(yè)務應用和終端設備對網絡的支持能力顯著提高,推動形成系統(tǒng)的標準體系。建成較為完善的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網絡與信息安全水平顯著提升。
網絡單位信息流量綜合能耗下降40%以上,網絡設備制造產業(yè)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下一代互聯網研究機構和骨干企業(yè),新增就業(yè)崗位超過300萬個,進一步增強對消費、投資、出口的拉動作用以及對信息產業(yè)、高技術服務業(yè)、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發(fā)展改革委等部門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基本建成世界先進水平的網絡基礎設施,完成向下一代互聯網的平滑演進過渡,進一步提高互聯網普及率,大幅縮小數字鴻溝,基本掌握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實現中國互聯網的跨越發(fā)展。
陜西師范大學打造西部地區(qū)最大校園無線網
日前,陜西師范大學全新的校園無線網絡部署完成,可為全校5萬余名師生提供快速、穩(wěn)定的網絡接入服務。陜西師范大學校園無線網已成為目前西部地區(qū)最大的校園WLAN,學校共安裝了超過1200臺Ruckus ZoneFlex 802.11g和802.11n接入點,從而實現校園無線環(huán)境完全覆蓋。
學校校園網公共運行設備近千臺,注冊上網用戶2萬余人。日益增加的數據流量和教育資源需求,以及隨時隨地接入網絡、獲取信息的需要,使陜西師范大學認識到構建一個更為自由的校園無線環(huán)境的重要性。陜西師范大學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郁偉生介紹說:“學校一直在不斷提升校園網絡的規(guī)模和性能。近幾年來,隨著支持Wi-Fi功能的智能終端迅速普及,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為代表的智能移動設備大量涌入校園,原有校園無線網絡已經難以提供廣泛、穩(wěn)定的覆蓋?!庇魝ドf:“對于廣大師生而言,其移動網絡接入的時間與方式都不固定,既有可能是在宿舍、教室、圖書館,也有可能是在戶外。針對這一點,通常需要鋪設以太網線到各個接入點,進而才能建立起無線局域網(WLAN)。這對我們如此大的校園規(guī)模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原本規(guī)劃的接入點規(guī)模在1 5 0 0臺左右,但采用Ruckus產品,最終只安裝了1200臺,比原計劃整整減少了300臺,節(jié)省了資金。同時,學校網絡中心現有10人,承擔著全校教學、科研、后勤、家屬區(qū)、學生區(qū)的校園網接入、運行和維護工作,新的接入點可以提供廣泛覆蓋和可管理性,不僅滿足了廣大教職員工的接入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網絡中心的工作負擔?!?/p>
惠普發(fā)布首款27英寸屏幕一體工作站
2012年3月27日,惠普在北京召開“超凡之作 力量之源”2012惠普工作站新品發(fā)布會,正式宣布在中國推出其首款一體式工作站HP Z1。與此同時,全新一代Z系列工作站也一起亮相,包括旗艦機型HP Z820、中端機型HP Z620以及入門機型HP Z420工作站?;萜杖蚋笨偛谩⑿畔a品集團亞太及日本地區(qū)市場部總經理蕭振義表示:惠普在全球擁有全面的端到端的商業(yè)計算解決方案組合,而惠普工作站更是在全球持續(xù)保持了市場份額領先?!?/p>
據了解,HP Z1一體式工作站不同于消費類的一體機,可以支持英特爾酷睿i 3-2120和英特爾至強E3-1245、E3-1280系列處理器,最高可擁有4個處理內核;提供了32GB ECC內存,SATA 和SSD的任意組合,支持英特爾核芯顯卡、NVIDIA Quadro低、中、高端3D顯卡。HP Z1采用了開放式設計支持免工具拆卸,用戶可以在無需任何工具的情況下打開后蓋更換或添加配件,而模塊化的設計讓后期的維護、升級更加方便。對于辦公空間有限的用戶,例如中小型的設計工作室,機箱和顯示器的一體化為用戶提供了更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在滿足專業(yè)需求的同時,HP Z1還配備了SRS Premium Sound高保真度音頻和2百萬像素高清網絡攝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