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依,蔣曉蓮
實習中期護生人文關懷能力與同理心的相關性研究
楊 依,蔣曉蓮
[目的]探討實習中期護生人文關懷能力與同理心水平,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及影響人文關懷能力的因素,為改進臨床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實習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提供參考資料。[方法]采用實習護生人文關懷能力評價量表(HCANU)、Jefferson同理心量表-中文版(JSE-CV)對98名實習中期護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果]實習中期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及同理心總體處于中上等水平,得分分別為(70.17±8.04)分和(105.86±13.41)分;其中,同理心與人文關懷能力總分及灌輸信念和希望、人道及利他價值觀、提供良好環(huán)境、促進情感交流4個維度呈正相關(P<0.01),且表現(xiàn)出較強的預測能力(P<0.05)。[結論]提高實習護生的同理心、改善實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職業(yè)價值感等可有效提高其人文關懷能力,為建立人文關懷能力的臨床培養(yǎng)路徑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護生;實習中期;人文關懷能力;同理心;影響因素
人文關懷作為關懷領域的獨特分支,強調(diào)對個體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發(fā)展的關注及對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1],更突出了現(xiàn)代護理的內(nèi)涵,即以整體人的觀念對病人進行身心全方位照護。我國衛(wèi)生部在《中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5年—2010年)》中提出,“要加強護士隊伍建設,將人文關懷融入護理工作中,營造關心病人、愛護病人、尊重病人、幫助病人的氛圍”[2]。作為護理本科生必備的素質——人文關懷能力可以幫助其認識和把握病人的患病體驗,提供更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3]。黃弋冰[4]建立的護理人文關懷模型顯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進行人文關懷的基礎。而多數(shù)學者認為,在治療性人際關系建立的過程中,同理心是重要促成因素[5],即當護士站在病人的立場,設身處地地去體會病人心理過程并將所感受到的與病人分享時,良好的人際關系即可建立,進而提升人文關懷能力。但目前尚缺乏研究證實同理心與人文關懷能力的直接相關關系,本研究旨在調(diào)查實習護生人文關懷能力與同理心的關系及其他相關因素,為護理教育者采用合適的臨床教學方法提高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提供理論依據(jù)。對108名處于實習中期的護生進行調(diào)查研究,因該期護生多已克服對臨床的恐懼心理,能全身心投入到病人照護中,比較真實地反映同理心及人文關懷能力水平?,F(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以方便抽樣法選取108名在我院實習的護理專業(yè)大學生,調(diào)查安排在第5個實習月,此時護生處于整個實習階段的中期。納入標準:①實習期為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全日制護生;②學歷為本科及以下;③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者。
1.2 方法
1.2.1 調(diào)查工具及方法 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問卷包括一般資料問卷、實習護生人文關懷能力評價量表(HCANU)[4]和Jefferson同理心量表-中文版(JSECV)[6]。①一般資料問卷為研究者參閱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自行設定,包括實習護生的年齡、性別、學歷、是否為獨生子女、與母親關系、對實習環(huán)境的評價,對從事職業(yè)的滿意度等;②HCANU為黃弋冰[4]研制而成,用于評價國內(nèi)實習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共45個條目,包括灌輸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人道及利他價值觀、科學解決健康問題、協(xié)助滿足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環(huán)境、促進情感交流、幫助解除困難8個維度;回答從“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為5級,正性條目賦值為“4分、3分、2分、1分、0分”,負性條目則反向賦值,總量表采用百分制計分,得分范圍為0分~100分,條目均分為0.0分~2.2分。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Cronbach’sα為0.904,內(nèi)容效度為0.960。③JSE-CV為馬莉[6]根據(jù)美國護理專家Mohammadreza Hojat制定的Jefferson同理心量表(JSE)修訂而成,用于測量醫(yī)學相關專業(yè)人員的同理心水平。該量表共包含20個條目,采用Linkert 7分制,回答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為7級,正性條目賦值為“1分、2分、3分、4分、5分、6分、7分”,負性條目則反向賦值,總分為20分~140分。該量表Cronbach’sα為0.797。
1.2.2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一般資料 共發(fā)放問卷108份,回收有效問卷98份,有效回收率為90.74%。其中男生14人(14.29%),女生84人(85.71%);年齡19歲~24歲(21.18歲± 1.11歲);學歷:本科55人(56.12%),???3人(43.88%);獨生子女:是34人(34.69%),否64人(65.31%);與母親關系:疏遠9人(9.18%),親密89人(90.82%);對實習環(huán)境的評價:非常不滿意0人,不滿意27人(27.55%),滿意49人(50%),非常滿意22人(22.45%);對職業(yè)滿意度評價:非常不滿意5人(5.10%),不滿意27人(27.55%),滿意60人(61.22%),非常滿意6人(6.12%)。
2.2 實習中期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和同理心現(xiàn)狀 實習中期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總分為70.17分±8.04分,處于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得分范圍(0分~100分)的中上等水平。由于各維度條目不同,為避免得分受影響,各維度取條目均分,其中排在前4位的是人道及利他價值觀(1.72分±0.94分)、健康教育(1.71分± 0.92分)、促進情感交流(1.70分±0.88分)、灌輸信念和希望(1.62分±0.85分);所有條目中得分最低的一項是幫助病人解除困難(1.35分±0.59分);同理心總分是105.86分±13.41分,條目均分為5.29分±1.87分,提示實習中期護生的同理心處于中上等水平。其中排在前4位的條目是理解病人的身體語言很重要(6.05分±0.97分)、情緒對疾病治療有作用(6.03分±1.28分)、同理心是一個重要的治療性因素(5.89分± 1.24分)、護士的幽默感對疾病治療有作用(5.88分±1.21分);所有條目中得分最低的一項是我會嘗試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5.35分±1.34分)。
2.3 實習中期護生人文關懷能力與同理心的相關性分析 經(jīng)Spearman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實習中期護生的同理心水平與人文關懷能力總分及灌輸信念和希望、人道及利他價值觀、提供良好環(huán)境、促進情感交流4個維度呈正相關(P<0.01),即人文關懷總體水平、灌輸信念和希望、人道及利他價值觀、提供良好環(huán)境、促進情感交流的能力隨同理心水平的升高而有所提升。見表1。
表1 人文關懷能力與同理心的相關性研究
2.4 實習中期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見表2)
表2 實習中期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根據(jù)相關理論和研究結果[7,8]確定人文關懷能力的影響因素,通過繪制散點圖觀察變量間的趨勢后,以表1中與同理心呈顯著正相關的人文關懷能力總分、灌輸信念和希望、人道及利他價值觀、提供良好環(huán)境、促進情感交流4個維度為應變量,將同理心、年齡、性別、學歷、是否為獨生子女、與母親關系、對實習環(huán)境的評價、對職業(yè)的滿意度作為自變量一次性納入多元回歸方程進行回歸分析。表2列出進入回歸方程的各影響因素,其中,同理心可單獨解釋人文關懷能力總變異的28.8%。
3.1 實習中期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尤其是操作性人文關懷活動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處于實習中期護生的實習重點已從最初了解并適應臨床工作環(huán)境轉向為病人提供直接護理服務,且有研究顯示在實習前8個月(即實習初期和中期),護生的關愛行為隨時間的推移而迅速增強,因此實習中期是體現(xiàn)和培養(yǎng)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最佳時機。本研究顯示,實習中期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得分為70.17分±8.04分,處于中上等水平,略低于黃弋冰等[4,9]的調(diào)查結果,其中得分較高的4個維度中,僅健康教育一項屬于操作性關懷活動,其余3項均歸屬人文關懷態(tài)度,如人道及利他價值觀、灌輸信念和希望,而得分最低的維度是幫助病人解除困難,說明實習護生目前已形成一定的人文關懷意識,能嘗試從情感層面對病人進行護理干預,但在滿足病人具體需求方面仍有欠缺。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目前學校開展的關懷相關課程如護理禮儀、護理心理學、人際溝通等多強調(diào)情感關懷的重要性,注重對護生人文價值觀的提升,而忽視了對病人基本需求的關注;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實習期間的護生尚未被充分授權進行自主操作,且礙于自己學生身份和缺乏自信,多傾向進行口頭健康宣教或心理指導,而怯于采用操作性人文關懷,如進行病室環(huán)境管理等,臨床經(jīng)驗不足等因素也會影響其用科學的方法解決病人健康問題,從而影響人文關懷能力的有效提升。提示,在今后的關懷教育中應做到:①加強對操作性關懷行為的教育,指導護生識別病人健康問題和生理需求,并及時采用有效的護理手段進行干預;②增加以體驗式教學為主的專業(yè)技術培訓,如心理劇、角色扮演、經(jīng)驗傳授、傾聽訓練等;③授權護生獨立進行部分非侵入性操作以增強自信心,激發(fā)其主動進行操作性人文關懷的動機,如對病室環(huán)境進行管理、協(xié)助病人與醫(yī)生進行溝通等。李惠玲等[10]運用社會學習理論,提倡對實習中期的護生重點進行人文底蘊的培養(yǎng),即通過豐富和強化人文知識來強化其人文關懷能力。
3.2 推進同理心教育,增強護生人文關懷能力 同理心是一個多維結構的概念,其中,道德上的同理心是在利他主義力量激勵下進行的;情感上的同理心是一種能夠理解他人內(nèi)心感受的能力;行為上的同理心則是在理解他人感受后的行為傳遞過程[11],與人文關懷能力中的人道及利他價值觀、促進情感交流及其他5個操作性人文關懷維度(如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健康教育)相吻合,本研究也顯示,同理心與人文關懷能力總分、灌輸信念和希望、人道及利他價值觀、促進情感交流及提供良好環(huán)境4個維度呈正相關(P<0.01),且進入回歸方程,顯示其較強的預測能力(P<0.05),因此加強護生同理心教育勢必影響其人文關懷能力的提升。本研究顯示,實習中期護生的同理心總分為105.86分±13.41分,在得分范圍中屬于中上等水平,與馬莉[6]的研究結果一致,其中得分最高的前4項主要集中在對同理心重要性的認可上,如認為理解病人的身體語言很重要、認為同理心是重要的治療手段等,但在將病人內(nèi)心感受同化為自身體驗方面仍有缺陷,主要表現(xiàn)為不能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刻意避免自己受病人及家屬情感的影響等,這說明雖然多數(shù)護生能夠認識到同理心對病人疾病康復的重要性,但缺乏實際操作的動機和行為。這一方面可能與臨床護理環(huán)境中時間的限制、缺乏同理心操作指導和示范、同理心尚未納入護生的考核標準及有限的人生閱歷有關;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實習前期,護生往往抱有極大的工作熱情積極體驗病人內(nèi)心感受,但隨著感受到的負面情緒日益積累,護生在實習中后期容易出現(xiàn)同理心疲乏[12]。如何在培養(yǎng)護生同理心的同時避免受病人負面情緒的過度影響是目前同理心教育的重點,這就要求:①加強傳統(tǒng)課程指導,普及同理心基礎知識;②強化護生的感受性訓練,提高對病人的敏感度,如開放感官、適時表達自己的感受等,讓病人感到被尊重和理解;③重視對護生的心理輔導,避免產(chǎn)生同理心疲乏而影響自身健康。另外,Shattell[13]通過組織學生與病人或家屬進行訪談并轉錄談話內(nèi)容,隨后在小組討論中進行分享和解釋的方法對護生進行同理心教育并取得良好效果。
3.3 營造和諧環(huán)境,樹立正確職業(yè)價值觀,培養(yǎng)護生人文關懷能力 表2顯示,灌輸信念和希望、人道及利他價值觀、提供良好環(huán)境3個維度除受同理心影響外,還受到實習環(huán)境、職業(yè)滿意度及與母親關系等因素的影響。關懷行為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在環(huán)境與教育的相互作用下,通過自身不斷實踐和學習逐步形成與發(fā)展起來的,對實習護生影響最大的是臨床環(huán)境,包括帶教老師、臨床醫(yī)護人員、病人等,其中帶教老師的關懷示范行為在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培養(yǎng)上起到主要作用[14],但由于護生臨床經(jīng)驗不足及一定的工作權限,其對教師示范的人文關懷行為中接受程度最大的是口頭鼓勵性關懷,如幫助病人看到治療的希望、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等;另外,臨床教師對護生本身的關懷形式多表現(xiàn)為信心的灌輸,而被關懷的體驗決定關懷實踐的動機和形式,因此多數(shù)護生在“灌輸信念和希望”方面表現(xiàn)出較強能力,這就解釋了為何實習環(huán)境是“灌輸信念和希望”維度的預測因子。態(tài)度是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職業(yè)價值觀及工作滿意度高的護生對臨床實習的積極性也高,從而對病人表現(xiàn)出較強的關懷行為,研究表明,利他及人道主義行為是評價個體職業(yè)價值觀和滿意度的重要因子[15,16]。因此,護生對職業(yè)的滿意度將直接影響利他及人道主義水平,如能夠站在病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這就提示臨床帶教老師在帶教過程中,應增強關懷意識,尊重護生的個性,給予熱情、悉心的指導,為其營造和諧的實習環(huán)境;同時幫助護生了解專業(yè)發(fā)展的特性及自身特點,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以降低專業(yè)工作中的阻力,從而提高專業(yè)認同感及工作滿意度,使其在充分感受和理解關懷含義的基礎上為病人提供最佳照護。另外,研究顯示護生與母親的關系會影響其提供良好環(huán)境的能力。馬芳等[17]認為,子女在母親的影響下能夠發(fā)展一種重視人際關系的個性心理和認知方法,并能更容易體會到良好生活環(huán)境的重要性,從而有意識地為病人提供良好的病室環(huán)境。
實習中期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受同理心影響較大,了解兩者關系及其他影響因素,可以幫助臨床護理教育者采取針對性措施促進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及同理心的提升,最終形成人文關懷臨床教育路徑,不僅進一步深化了優(yōu)質護理的內(nèi)涵,還為今后的人文關懷教育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jù)。但因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且研究對象僅限于實習中期的護生,研究結果是否適用于各階段的實習護生尚需要進一步驗證和探討。
[1]趙桂鳳,趙慶華.護理學專業(yè)人文關懷教育研究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8):114-115.
[2]卞龍艷.護理教學中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0,8(8C):2234-2235.
[3]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R].Washington DC:AACN,1998:1.
[4]黃弋冰.護理專業(yè)大學生人文關懷能力評價的實證研究[D].福州:福建醫(yī)科大學,2007:1.
[6]馬莉.中文版Jefferson同理心量表編制及護理人員同理心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D].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2009:1.
[7]孫鐘,陳紅.護理關懷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79-81.
[8]Simmons PR,Cavanaugh S.Relationships among childhood parental care, professional school climate,and nursing student caring ability[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1996,12(6):373-381.
[9]鞏瑩,張瑞麗,李慧娟.護生人文關懷能力與感知臨床護理教師關懷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報,2011,18(6B):5-7.
[10]李惠玲,毛莉芬,童淑萍,等.軟性環(huán)境對高職實習護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與熏陶[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3):212-213.
[11]Morse JM,Anderson G,Bottorff JL,etal.Exploring empathy:A conceptual fit for nursing practice[J].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1992,24(4):273-280.
[12]沈潔,姜安麗.醫(yī)護人員同情心疲乏研究現(xiàn)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939-941.
[13]Shattell MM.Engaging students and faculty with diverse first-person experiences:Use of an interpretive research group[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7,46(12):572-575.
[14]Rafii F,Oskouie F,Nikravesh M.Caring behaviors of burn nurse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J].Burns,2007,33(3):299-305.
[15]Olfson M,Mechanic D,Hansell S,etal.Predicting medication noncompliance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among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Psychiatr Serv,2000,51(2):216-222.
[16]佟術艷.美國高等護理教育標準[J].護理研究,2000,14(4):183-184.
[17]馬芳,朱丹.護理本科生關愛能力影響因素調(diào)查分析[J].護理研究,2007,21(1C):212-214.
Study on correlation between humanistic caring ability and empathy of nursing students in mid-term of clinical practice
Yang Yi,Jiang Xiaolian
(Nursing College of Huaxi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Sichuan 610041 China)
Objective:To probe into humanistic caring ability and empathy level of nursing students in mid-term of clinical practice,and def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umanistic caring ability,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improving clinical teaching methods and further enhancing humanistic caring ability of nursing intern.Methods:A total of 98 nursing students in mid-term of clinical practice were evaluated with HCANU and JSE-CV.Results:The humanistic caring ability and empathy level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were upper-level,the scores were respective(70.17±8.04)and(105.86±13.41);the total score of humanistic caring ability and empathy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our dimensions including instill faith and hope,humanitarian and altruistic values,providing a good environment,and promoting the exchange of feelings(P<0.01),and showed strong predictive ability(P<0.05).Conclusion:To improve nursing students’empathy,improve the practice environment and cultivate a sense of professional valu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umanistic caring ability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linical training path of humanistic caring abitity.
nursing students;mid-tern of practice;humanistic caring ability;empathy;influencing factors
G642.44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2.34.007
1009-6493(2012)12A-3185-04
楊依,護士,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610041,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護理學院;蔣曉蓮(通訊作者)單位:610041,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護理學院。
2012-02-13;
2012-11-19)(本文編輯 孫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