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尼克松可能是美國歷史上
最憤世嫉俗的總統(tǒng),他憎恨的范圍之廣令人驚詫。傳記作者斯蒂芬?阿姆布諾斯寫道,尼克松憎恨的對象包括自由派編輯和記者、新聞廣播員(如沃爾特?克朗凱和丹?拉瑟),非裔美國人和社會工作者,官僚主義者和有權勢的商人,還憎恨所有除南方以外的民主黨人、所有俄亥俄河以東和波托馬克河以北的共和黨人、整個“美國領導階級”、他內(nèi)閣的大多數(shù)成員?!懊麊沃L令人驚訝,”阿姆布諾斯寫道,“尼克松憎恨他們”。對尼克松來說,憎恨是他一生的特點,從他在加利福尼亞厭惡他早期的對手開始,他明顯地對對手撒謊。他所取得的成就也沒有減少他的憎恨。1972年大選獲勝當晚,尼克松告訴親近的人,大選之后他希望每一個行政部門的人都辭職?!澳銈兂鼍职桑鼍职?,你們的任務完成了、結束了、完蛋了?!彼@樣預示他們的前景。
但是,他的憎恨并沒有轉化成理念和政治上的一致,他的特點就是天生的機會主義,甚至不惜漏洞百出、自相矛盾。他先收買共和黨,后來又利用和貶低它。他依賴大政府,而同時又公開抨擊它。他八面玲瓏,和艾森豪威爾的溫和派共和黨人交好,也和追隨洛克菲勒的自由派塔夫脫建立聯(lián)盟,后來又巴結戈德華特保守派和南方的民主黨人。起先,他從道德上譴責共產(chǎn)主義,后來又轉向熱切地緩和與中國和蘇聯(lián)的關系。
這些極大的自我矛盾,還有心懷厭惡、惡毒地攻擊每一個和他打交道的人,反映了他行動和性格上的混亂,也反映了他心理上和政治分析上存在的問題。尼克松作為領袖是如此人格分裂,只有他的機會主義是前后呼應的,他在野心與私利需要的時候扮演一個又一個不同的角色。
尼克松自己最鐘愛的角色是哪一個呢?可能是策劃選舉勝利的政治戰(zhàn)略家。他是一個出色的選舉分析家,對城市選舉中哪怕是最小的細節(jié)都具有驚人的記憶力。和以往的總統(tǒng)一樣,他也看重民意測驗,但卻超越民意測驗本身。在哈德曼的牢牢控制下,他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公共輿論。他組織聰明的年輕職員在公共輿論分析方面接受培訓,并允許他們接觸經(jīng)白宮授權的復雜的民意調查。尼克松不僅收獲頗豐,而且他還收藏這些分析結果,拒絕和共和黨國家委員會、副總統(tǒng)斯皮羅?阿格紐,乃至他自己的白宮政治家分享。這些數(shù)據(jù)是他個人競選的武器。
【水門事件】
在1972年的美國總統(tǒng)大選中,為了取得民主黨內(nèi)部競選策略的情報,1972年6月17日,以共和黨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顧問為首的五人闖入位于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總部,在安裝竊聽器并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事件發(fā)生后尼克松曾一度極力掩蓋事實,但在隨后的調查中,尼克松政府中的許多人被陸續(xù)揭發(fā)出來,并直接牽涉尼克松本人,從而引發(fā)了嚴重的憲法危機。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將于次日辭職,從而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