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愛 畢存箭 楊俊敏 王志輝
(1.大同大學 體育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2.新疆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團委 學校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喀什地區(qū)維吾爾族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
薛建愛1畢存箭2楊俊敏2王志輝3
(1.大同大學 體育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2.新疆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團委 學校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通過對喀什地區(qū)維吾爾族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了解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為促進維吾爾族中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理論依據。
維吾爾族;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研究
青少年時期是一生中變化較大的時期,特別是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的青少年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的變化都是巨大的,這種變化使他們產生了許多困惑,更容易體驗到個性心理上的沖突與挫折,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造成負面影響[1]。本文旨在了解喀什地區(qū)維吾爾族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干預措施,促進維吾爾族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1.1研究對象
隨機整群抽取了喀什地區(qū)的喀什市、疏附縣、葉城縣城鄉(xiāng)6所中學的初中、高中學生954人為調查對象。最終收回有效問卷828份,有效率86.79%,其中男生423人,女生405人;城市學生364人,農村學生464人;初中生438人,高中生390人;獨生子女386人,非獨生子女442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作為測量工具,并加入部分人口統(tǒng)計學的基本題目[2]。采取隨機進入教室,對教室內維吾爾族學生發(fā)放問卷,并指導學生填寫問卷。填寫問卷要求被調查者不受他人影響,不受時間限制,盡可能快速回答問題,回答完畢后立即回收問卷。為盡量減少學生的顧慮,不要求填寫學生的姓名,以提高測量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根據國內使用標準,以各癥狀因子均值分≥3分為有明顯心理問題的標準來劃分[3]。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錄入及分析[4]。
2.1維吾爾族中學生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較
由表1可知,喀什地區(qū)維吾爾族中學男、女生相比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等因子上差異均有不同程度的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或Plt;0.01),其他癥狀因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城鄉(xiāng)中學生相比較,SCL-90各項因子均由不同程度的顯著性差異(Plt;0.05或Plt;0.01)。初、高中生除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癥狀因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外(Pgt;0.05),其他各因子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1)。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維吾爾族中學生在軀體化、敵對、精神病性、其他因子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其他各癥狀因子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1)。
表1 喀什地區(qū)維吾爾族中學生不同人群SCL-90各癥狀因子平均數及標準差一覽表(M±SD)
注:* Plt;0.05;** Plt;0.01
2.2心理癥狀檢出率
在調查的有效問卷中,具有一項或一項以上癥狀因子均值分≥3分的學生人數為17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21.26%,表明維吾爾族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比較嚴重。由表2可知,單項癥狀因子均值分≥3分的依次為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敵對、抑郁、偏執(zhí)、焦慮、恐怖等,本研究結果與張敏、丁樹榮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5-8]。
表2 喀什地區(qū)維吾爾族中學生SCL-90因子均值分≥3分學生的檢出率(N=828)
研究顯示,在SCL-90因子均值分≥3分的176名維吾爾族中學生中,男生60人,占男生總數的14.18%,心理癥狀主要表現為強迫、人際關系敏感、偏執(zhí)等;女生116人,占女生總數的28.64%,心理癥狀主要表現為抑郁、焦慮、人際關系敏感等,男、女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74,Plt;0.01)。家庭居住在城市的58人,占城市學生總數的15.93%,心理癥狀主要表現為強迫、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敵對等;家庭居住在鄉(xiāng)村的118人,占農村學生總數的25.43%,心理癥狀主要是人際關系敏感、強迫、敵對、偏執(zhí)等,兩組學生的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3,Plt;0.01)。初中生75人,占初中學生總數的17.12%,主要心理癥狀為強迫、焦慮、人際關系敏感、敵對等;高中生101人,占高中學生總數的25.90%,主要心理癥狀是強迫、敵對、人際關系敏感等,初、高中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4,Plt;0.01)。獨生子女64人,占獨生子女總數的16.58%,心理癥狀主要表現為人際關系敏感、強迫、敵對、偏執(zhí)等;非獨生子女112人,占非獨生子女學生總數的25.34%,心理癥狀主要表現為強迫、敵對、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等,兩組學生的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1.43,Plt;0.01)。
受我國東西部、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平衡及教育體制、傳統(tǒng)思想觀念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特別是西部地區(qū)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資料顯示,國內有10%~30%甚至更高比例的中學生存在各種不同程度心理問題[9]。本研究結果顯示喀什地區(qū)維吾爾族女生心理問題檢出率顯著高于男生,尤其是抑郁、焦慮、恐怖等因子上平均得分顯著高于男生。筆者認為這與男女生理、心理的成長和發(fā)育的不同特點有關,另外中國傳統(tǒng)男女養(yǎng)育觀念的不同也是導致本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次調查中具有一項或一項以上癥狀因子均值分≥3分的學生人數為17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21.26%,說明喀什地區(qū)維吾爾族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已具有普遍性。國外研究顯示,中學生的精神緊張因素主要與家庭狀況、對社會支持的滿意程度、父母教養(yǎng)方式、正負性生活事件的影響密切相關。因此,家長、社會、學校等方面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喀什地區(qū)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城市學生,這一結果與劉敏嵐等研究結果一致。另外馮曉黎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經濟收入水平低的學生更易產生敵對、人際關系緊張、抑郁等,這進一步說明了喀什地區(qū)城鄉(xiāng)差距較大也是造成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差異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喀什地區(qū)教育長期比較落后,雖然近年來取得了較大的發(fā)展,但同東部地區(qū)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教學設備欠缺、師資力量薄弱都是困擾當地教育發(fā)展的主要因素。調查顯示,喀什地區(qū)中學教師合格率僅為43.56%,不少教師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手段單一,學生在校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加之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升學率,家長追求的是考上大學,以便為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而對素質教育缺乏真正的理解,缺乏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調查還發(fā)現僅有32.21%的教師能夠認識到孤僻不合群的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只有41.76%的教師認為“接受別人,善與人處”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有83.47%的教師不能區(qū)分心理問題與品德問題,將兩者混為一談。因此,要想改變喀什地區(qū)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首先要從改變師資水平開始,加強繼續(xù)教育培訓的力度。
學校方面一是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學生素質教育的軌道中,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對維吾爾族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是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既要借鑒發(fā)達地區(qū)的相關經驗又要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突出實效。三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采取針對措施,堅持全體與個別相結合,預防與發(fā)展相結合的原則。四是學校應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及現狀,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個體間的心理差異,做到因材施教。五是通過活躍校園文化生活、完善教育措施,為學生盡可能地營造一個活潑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教育部門還應通過“國培計劃”、定期考核等途徑提高師資水平。研究證明,家長、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家長也應積極與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并建立良好融洽的家庭成員關系,形成積極的家庭環(huán)境,使孩子健康發(fā)展。
[1] 王極盛.青年心理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8.
[2] 張力為.體育科學常用心理量表評定手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19-21.
[3]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31-55.
[4] 張文彤.SPSS統(tǒng)計分析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90-298.
[5] 張敏,王振勇.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15(4):226-228.
[6] 丁樹榮,王穎,張世勇,等.河北省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華衛(wèi)生監(jiān)督與健康雜志,2003,2(2):7-9.
[7] 王海蓮,武麗杰,孫彩虹,等.哈爾濱市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自殺態(tài)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27(6):487-489.
[8] 廖建英,馬迎教,鄧樹嵩,等.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5,(21)9:1040-1041.
[9] 王極盛,李焰,赫爾實.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及其標準化[J].社會心理科學,1997,46(4):15-20.
TheAnalysisandResearchofKashgarPrefectureUyghurMiddleSchoolStudents’MentalHealth
Xue Jian’ai1,Bi Cunjian2,Yang Junmin2,Wang Zhihui3
(1.P.E. Institut of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037009,Shangxi;2.P.E. Institut of Xinjiang University,Urumchi 830054,Xinjiang 3.Vouth League Committee of Xinjiang,Urumqi 830002,xinjiang)
Through investigating Kashgar Prefecture uygha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we can know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e,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se students’ health and grauing. By the way,it can provide some theories of this issue.
Uyghur nationality;middle school students;mental nealth;research
G804.85
A
1672-1365(2012)04-0096-03
2012-03-20;
2012-05-01
新疆師范大學研究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20111117);新疆多民族體質健康與評價實驗室,新疆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中心資助項目(dmztz201104)。
薛建愛(1976-),男,山西大同人,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