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雙, 丁 淼, 關麗杰
(沈陽化工大學制藥與生物工程學院,遼寧沈陽 110142)
L-抗壞血酸(即維生素C,VC)為水溶性維生素,其作為酸性藥劑、還原劑、抗氧化劑、漂白劑以及化學反應物、食品和飲料中的穩(wěn)定劑[1]被廣泛使用.臨床上主要用于防治壞血病和傳染病,促進創(chuàng)傷愈合,是作為輔助治療的保健藥品.在化妝品中可作為還原劑、紫外線吸收劑和黑色素形成抑制劑.但L-抗壞血酸還原性強,極不穩(wěn)定,極易被熱和氧化劑破壞,尤其是光、重金屬和熒光物質能促進其氧化[2],使其在應用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如何增強穩(wěn)定性是其應用時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近期,人們致力于L-抗壞血酸的衍生物研究,試圖找出既具有L-抗壞血酸的作用,又具有高穩(wěn)定性的衍生物.2-氧-α-D-吡喃型葡萄糖基抗壞血酸(AA-2G)是由日本林原生物化學研究所與岡山大學藥學系共同發(fā)現(xiàn)的,其具有更高的穩(wěn)定性及抗氧化性,同時更易于吸收和利用[3-6].AA-2G的化學合成十分困難,而采用糖基轉移酶,如α-葡萄糖苷酶、環(huán)麥芽糊精聚糖轉移酶等[7],可將糖及供體的D-吡喃型葡萄糖基部分轉移到L-抗壞血酸的2-碳位置的羥基基團上脫水生成AA-2G,該生物轉化法是生產AA-2G可行途徑.然而迄今,我國對大量生產AA-2G的技術尚不成熟,本文對提高AA-2G合成效率的方法進行探討.
供試菌種為沈陽化工大學生物工程實驗室篩選并保藏的環(huán)麥芽糊精聚糖轉移酶產酶菌種SHⅢA,該菌種為反硝化利斯特氏菌.菌種培養(yǎng)基為:可溶性淀粉 20 g,蛋白胨 5 g,Mg2SO4·7H2O 0.1 g,K2HPO40.5 g,Na2CO32 g,蒸餾水 1 000 mL,pH 7.平板培養(yǎng)基加瓊脂7 g/L.
1.2.1 環(huán)麥芽糊精聚糖轉移酶酶活測定
菌種發(fā)酵液以4 000 r/min離心20 min,取上清液即為粗酶.取10 μL稀釋10倍的酶液,加入0.2 mol/mL甘氨酸-NaOH-NaCl緩沖液(pH8.55)0.2 mL,再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0.2%的可溶性淀粉液0.2 mL,振蕩,于40℃水浴反應10 min,立即加入0.5 mL 0.5 mol/mL醋酸溶液終止反應,然后加入3 mL質量分數(shù)為0.005%的碘液顯色,同時以蒸餾水為空白,不加酶液為對照,于700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OD值).使吸光度下降10%的酶量定義為一個酶活單位.按以下公式計算:
式中a為對照組的吸光度,b為樣品的吸光度
1.2.2 AA-2G的合成方法
在預先放好質量分數(shù)為0.2%硫脲2 mL的試管中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2%的L-抗壞血酸溶 液10 mL、質量分數(shù)為4%的 α-環(huán)糊精10 mL、發(fā)酵上清液20 mL,調節(jié)pH為6,抽真空后將試管放入恒溫搖床中,在200 r/min、上蓋錫紙、45℃條件下反應20 h.反應結束后加入1 mmol/L的 CuSO4溶液0.2 mL,以除去未反應的殘余L-抗壞血酸,100℃滅酶2 min.
1.2.3 AA-2G含量測定
標準加入法.采用稀釋適當倍數(shù)的待測反應液配制L-抗壞血酸的系列梯度濃度溶液,以此為標準溶液,于700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OD值),繪制標準曲線.
1.2.4 菌種產酶條件的優(yōu)化
菌種采用1.1中的培養(yǎng)基進行培養(yǎng),分別針對菌種培養(yǎng)的碳源、氮源、金屬離子、pH值、溫度、接種量、培養(yǎng)時間7個因素,設計單因子實驗,重復3次,培養(yǎng)后測定菌懸液中環(huán)麥芽糊精聚糖轉移酶酶活,探知最佳菌種產酶條件.碳源分別采用可溶性淀粉、糊精、葡萄糖、蔗糖、乳糖、麥芽糖、果糖,每種碳源均取20 g/L,替代1.1培養(yǎng)基中的可溶性淀粉.
氮源采用硫酸銨、氯化銨、酵母膏、蛋白胨、硝酸鉀、尿素,每種氮源的含氮量相當于5 g/L蛋白胨,替代1.1培養(yǎng)基中的蛋白胨.
在前述確定的最佳培養(yǎng)基中分別添加Ca2+、Mn2+、Co2+、Fe2+、Cu2+、Fe3+、Zn2+、Na+、K+的硝酸鹽或硫酸鹽,濃度均為0.5 mmol/L,以考察金屬離子對產酶活性的影響.
在培養(yǎng)6~96 h范圍內,間隔6 h連續(xù)測定酶活,探知最佳菌種培養(yǎng)時間.
分別設置培養(yǎng)基的 pH 為 6、7、8、9、10、11、12、13,探知最佳 pH 值.
分別設置培養(yǎng)溫度為 20、25、30、35、40、45℃,探知最佳培養(yǎng)溫度.
分別設置接種量為6%、8%、10%、12%、15%、20%進行菌株發(fā)酵,測定酶活以確定最佳培養(yǎng)條件.
1.2.5 AA-2G的合成條件優(yōu)化
產酶菌種采用1.2.4確定的最佳條件進行培養(yǎng),菌懸液離心上清液為環(huán)麥芽糊精聚糖轉移酶粗酶液,以L-抗壞血酸為底物合成AA-2G.設計單因子實驗,3次重復,考察反應溫度、糖基供體的種類、L-抗壞血酸的濃度、反應時間及底物與糖基供體的濃度比對AA-2G合成的影響.
反應溫度分別設置為 20、25、30、35、40、45℃,以確定最佳溫度.
糖基供體分別選用糊精、麥芽糖、羧甲基纖維素鈉、β-環(huán)糊精、玉米淀粉,以確定底物.
VC質量分數(shù)分別設置為2%、6%、10%、14%、18%、22%、26%,以確定最佳質量分數(shù).
在確定VC最佳質量分數(shù)基礎上,采用最佳糖基供體,設置VC與糖基供體的質量比率分別為 1∶0.5、1∶0.75、1∶1、1∶1.5、1∶2.
反應時間分別設置為 20、30、44、54、68 h.測定AA-2G的含量,探明AA-2G最佳合成條件.
2.1.1 碳源對菌種產酶活性的影響
分別采用7種碳源培養(yǎng)菌種后測定酶活,結果繪于圖1.由圖1可知:麥芽糖為碳源時酶活最高,達513 U/mL,其次為果糖和蔗糖,采用葡萄糖時酶活僅為63 U/mL.故在后續(xù)實驗中均采用麥芽糖為碳源.
圖1 碳源種類對菌種產環(huán)麥芽糊精聚糖轉移酶活性的影響Fig.1 Effect of carbon source on CGTase activity produced by the given bacteria
2.1.2 氮源對菌種產酶活性的影響
分別采用6種氮源進行菌種培養(yǎng)后測定酶活,結果繪于圖2.由圖2可知:蛋白胨為氮源時酶活最高,達1 200 U/mL,其次為硫酸銨和氯化銨,采用尿素時酶活僅為619 U/mL.故在后續(xù)實驗中均采用蛋白胨為氮源.
圖2 氮源對菌種產環(huán)麥芽糊精聚糖轉移酶活性的影響Fig.2 Effect of nitrogen source on CGTase activity produced by the given bacteria
2.1.3 金屬離子對菌種產酶活性的影響
在培養(yǎng)基中分別添加9種金屬離子進行菌種培養(yǎng)后測定酶活,結果繪于圖3.
圖3 金屬離子對菌種產環(huán)麥芽糊精聚糖轉移酶活性的影響Fig.3 Effect of metallic ion on CGTase activity produced by the given bacteria
由圖3可知:添加 Cu2+時酶活最高,達1 083 U/mL,添加Mn2+和Co2+也可獲得較高酶活,添加K+時酶活僅為398 U/mL.若培養(yǎng)基中不添加金屬離子,則酶活更低,為267 U/mL.故在后續(xù)實驗中均添加Cu2+.
2.1.4 pH值對菌種產酶活性的影響
培養(yǎng)基pH在6~13變化時的酶活結果繪于圖4.結果顯示:酶活隨pH升高而增大,當pH值為10時酶活最高,隨后降低.故在后續(xù)實驗中pH均調整為10.
圖4 pH對菌種產環(huán)麥芽糊精聚糖轉移酶活性的影響Fig.4 Effect of pH on CGTase activity produced by the given bacteria
2.1.5 培養(yǎng)溫度對菌種產酶活性的影響
培養(yǎng)溫度在20~45℃范圍內變化時的酶活結果繪于圖5.結果顯示:酶活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當溫度為35℃時酶活最高,隨后降低.故在后續(xù)實驗中培養(yǎng)溫度均為35℃.
圖5 溫度對菌種產環(huán)麥芽糊精聚糖轉移酶活性的影響Fig.5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CGTase activity produced by the given bacteria
2.1.6 接種量對菌種產酶活性的影響
由圖6可知:接種量對酶活的影響較大,當接種量為10%時,酶活最高.故后續(xù)實驗的接種量均為10%.
圖6 接種量對菌種產環(huán)麥芽糊精聚糖轉移酶活性的影響Fig.6 Effect of inoculation amount of bacteria on CGTase activity
2.1.7 培養(yǎng)時間對菌種產酶活性的影響
在6~96 h內連續(xù)測定酶活,結果繪于圖7.結果顯示:隨著培養(yǎng)時間延長,酶活逐漸增大,72 h時酶活最高,達1 080 U/mL,隨后逐漸降低.故在后續(xù)實驗中菌種的培養(yǎng)時間均為72 h.
圖7 培養(yǎng)時間對菌種產環(huán)麥芽糊精聚糖轉移酶活性的影響Fig.7 Effect of cultural time on CGTase activity produced by the given bacteria
采用上述最佳產酶條件,即麥芽糖為碳源,蛋白胨作為氮源,金屬離子為Cu2+,pH值為10,培養(yǎng)溫度為35℃,接種量為10%,培養(yǎng)微生物,進行驗證試驗.最高酶活可達1 130 U/mL.
采用2.1的最佳產酶條件培養(yǎng)菌種,獲得粗酶液,對生物轉化法合成AA-2G進行研究.
AA-2G含量的測定采用標準加入法.以AA-2G質量濃度為橫坐標,700 nm波長處的吸光度(OD值)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其為不經過原點的直線,如圖8所示.
圖8 AA-2G含量標準曲線Fig.8 The standard curve of AA-2G content
2.2.1 糖基供體種類對AA-2G合成的影響
由表1可知:β-環(huán)糊精作為糖基供體時,AA-2G的產量最高,為3.68 g/L,其次為麥芽糖,羧甲基纖維素鈉的產量最低.在后續(xù)實驗中均以β-環(huán)糊精為糖基供體.
表1 糖基供體對AA-2G合成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donors of glycosyl on AA-2G synthesis
2.2.2 VC質量分數(shù)對AA-2G合成的影響
以不同VC質量分數(shù)進行反應,當其為22%時,AA-2G的含量最高,為6.76 g/L,18%時產量也較高,而10%以下時,AA-2G產量均較低(見表2).在后續(xù)實驗中VC質量分數(shù)均采用22%.
表2 VC質量分數(shù)對AA-2G合成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VC on AA-2G synthesis
2.2.3 反應溫度對AA-2G合成的影響
合成AA-2G時的反應溫度以20℃最為適宜,產量可高達7.93 g/L,25℃和30℃時稍有降低,當反應溫度達40℃及以上時,產量急劇降低(見表3).這是由于在微生物培養(yǎng)中,酶活最高時的溫度為35℃,高溫可能引起酶活下降,從而導致AA-2G的合成減緩.在后續(xù)實驗中反應溫度均為20℃.
表3 反應溫度對AA-2G合成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AA-2G synthesis
2.2.4 反應時間對AA-2G合成的影響
表4顯示:反應時間為30 h時,AA-2G的含量最高,為7.23 g/L,再延長反應時間,產量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明顯降低.研究表明:環(huán)麥芽糊精聚糖轉移酶具有催化AA-2G生物合成的作用,也有催化逆反應即AA-2G分解的雙向作用[8],故反應時間過長,存在AA-2G逆反應發(fā)生的現(xiàn)象,引起產量降低.
表4 反應時間對AA-2G合成的影響Table 4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AA-2G synthesis
2.2.5 VC與糖基供體質量比對AA-2G合成的影響
當VC的質量分數(shù)為22%時,VC與β-環(huán)糊精的質量比為1∶1.5時,AA-2G的含量最高,為8.60 g/L(表5).
表5 VC與β-環(huán)糊精質量比對AA-2G合成的影響Table 5 Effect of ratio of VC and β-cyclodextrin on AA-2G synthesis
(1)供試菌種產環(huán)麥芽糊精聚糖轉移酶的最佳條件為:麥芽糖為碳源,蛋白胨作為氮源,金屬離子為Cu2+,pH值為10,培養(yǎng)溫度為35℃,接種量為10%,酶活性可達1 130 U/mL.該酶活值較之其它研究偏低,可能是測定方法不同所致,在合成反應中證明該酶活能滿足生產需求.
(2)生物法合成AA-2G的最佳反應條件為:反應溫度20℃,VC質量分數(shù)為22%,β-環(huán)糊精作為糖基供體且其質量分數(shù)為33%,反應時間為30 h,AA-2G的產量可高達8.60 g/L.據(jù)曹新志(2008)的研究,獲得AA-2G的產量為95.36 mg/L[8],而王鵬等(2008)為 410 mg/L[9],黃敏等(2006)為 104.21 mg/L[10],與本文測得的產量差異較大,這里不排除測定方法差異、生物異質性等因素所致,但更主要的是菌種的差異,還有轉化方法的不同,如實驗中發(fā)現(xiàn),將傳統(tǒng)的水浴鍋改進為搖床中反應,使生產率大大提高,并使高濃度底物的投加成為可能.本文中的AA-2G產率具有非常大的應用價值,值得在此基礎上繼續(xù)研究.
[1] 趙麗華,裘娟萍,黃敏,等.抗壞血酸糖類衍生物的研究進展[J].飼料工業(yè),2004,25(2):28.
[2] 王紅梅.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51.
[3] Kubota M,Tsusaki K,Higashiyama T,et al.Alphaisomaltosyl-glucosaccharide Synthase,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Use There of:US,7241606[P].2007-07-10.
[4] Mukai K,Tsusaki K,Kubota M,et al.Process for Producing 2-O-alpha-D-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EP,1553186[P].2005-07-13.
[5] Sadako N,Tsuneyuki O.Bioavailability of 2-O-α-d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 as Ascorbic Acid in Healthy Humans[J].Nutrition,2009,6(25):686-691.
[6] Ichiyama K,Mitsuzumi H,Zhong M,et al.Promotion of IL-4-and IL-5-dependent Differentiation of Anti-muprimed B Cells by Ascorbic Acid 2-glucoside[J].Immunology Letters,2009,122(2):219-226.
[7] 田輝,楊國武,徐頤玲,等.環(huán)狀糊精與環(huán)狀糊精葡萄糖基轉移酶[J].工業(yè)微生物,1995,25(2):33-38.
[8] 曹新志,明紅梅.生物合成葡萄糖基-L-抗壞血酸產酶條件及轉化條件的優(yōu)化[J].糧食與油脂,2008(5):17-20.
[9] 王鵬,李江華,陸鍵,等.生物轉化法合成葡萄糖基抗壞血酸的產酶菌株篩選及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8,34(9):53.
[10]黃敏,裘娟萍,鐘莉.酶法生產葡萄糖基維生素C的產酶條件及轉化條件優(yōu)化[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6(2):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