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新
(美國XTWO國際有限責任公司,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不論是名稱還是其內涵,BIM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的從業(yè)人員來說都是比較新的?,F(xiàn)在國內很多業(yè)內人士都知道BIM這一術語(盡管每個人對其定義或內涵可能持有不同觀點),然而5年前知道這一術語的還是極少數(shù),有機會研究、嘗試或應用就更是鳳毛麟角。但是這一誕生于西方的BIM理論體系卻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為了讓國人有更多角度來了解BIM在國外的發(fā)展,我們從多個方面來建立各種渠道,來促使信息的流通。從發(fā)表各種BIM名家的文章、著作,到各種實地的考察學習與交流機會。當我們遇到具有同樣愿望的志同道合者時,多種促進交流的方式也就應運而生。
首先,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研院)的有關領導專家與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部(住建部)的領導,于2011年6月初對北美地區(qū)進行了BIM發(fā)展與應用狀況考察。此次考察活動,由美國XTWO公司[2]安排與北美地區(qū)的多家著名BIM咨詢、BIM用戶以及軟件開發(fā)商交流。此后,由住建部牽頭,建研院主辦,美國XTWO公司協(xié)辦的“建設行業(yè)信息與管理高級培訓、考察”活動正式展開。本文首先介紹6月份考察的情況,供大家參考。今后還會繼續(xù)將后續(xù)培訓、考察的精彩內容介紹給大家。
筆者從多年前開始,就與國內朋友交流、分享BIM的應用體驗。同樣在五年前聽我介紹的人,有的近日已經是國內設計領域BIM應用的佼佼者,有的則還是在與我討論相關概念而沒有付諸實踐。在2010年的時候,我總結出那些顧慮、猶豫的企業(yè)負責人,是在沒有親眼見到“實例”的情況下,不敢下決心邁出第一步。這就使我產生一個念頭:組織那些企業(yè)的決策人或IT主管等等,建設行業(yè)的高層管理人士赴美國實地考察他們的BIM應用情況。讓他們有機會與具備多年實踐經驗的BIM用戶的相關負責人,專業(yè)組織負責人進行面對面交流。目的就是幫助他們下定決心,邁出BIM應用的第一步。當然,對于已經進行了BIM實踐的人來說,也可以與對方進行多方面的經驗交流。此時正值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對于BIM的相關研究進入特定階段,也正準備走出去看看別人都在BIM的領域做些什么?都有哪些不同的BIM軟件開發(fā)商?他們有什么樣的產品與系統(tǒng)?用戶的實踐經驗如何?相關研究機構在標準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如何?正是共同的愿望,促使“建設行業(yè)信息與管理高級培訓考察”,作為一項重要的BIM推廣活動正式向中國的相關行業(yè)推出。
2011年6 月初,建研院的有關領導與住建部的部門領導對北美地區(qū)(美國及加拿大)的一些BIM專業(yè)顧問、開發(fā)商和用戶企業(yè)進行了實地考察與交流??疾靾F一行的第一站就是于2010年剛剛舉辦了冬季運會的加拿大溫哥華。
圖1 溫哥華市區(qū)一角
BIM的理解有很多的角度,認為是過程、系統(tǒng)的,還有認為是軟件的(當然這種觀點已經很少了)。那么,看看一個好的BIM專業(yè)顧問公司是如何描述BIM的。北美BIM考察的第一站是加拿大的溫哥華,我們訪問了該國最出色的BIM顧問公司之一的SummitAEC[3]。該公司主要從事對設計、施工和業(yè)主的BIM相關業(yè)務的咨詢與培訓,他們曾經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的項目上進行了BIM的應用。他們最擅長的業(yè)務包括給給業(yè)主方提供的BIM咨詢,很多是充當項目的BIM負責人,代表業(yè)主協(xié)調設計、施工和運營方等,順利完成項目。
圖2 左圖:SummitAEC總裁羅伯特·黑門(Bob Heyman);右圖:業(yè)務部門負責人萊納女士(Geraldine Rayner)。[4]
首先由該公司總裁羅伯特·黑門(Bob Heyman)介紹了他們的服務項目以及主要業(yè)務等等。之后該公司的業(yè)務部門負責人萊納女士(Geraldine Rayner)給出了他們對于BIM的認識:
BIM是10%關于技術,而90%關于“關系”的。也就是說BIM的大部分相關工作是關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非技術,更不是軟件工具。在這一系列的“關系”中包括:建筑師與其他專業(yè)工程師之間的關系,設計師與施工人員之間的關系,施工企業(yè)與業(yè)主的關系,以及業(yè)主與運營方之間的關系等等;所有上述關系都會隨著BIM在業(yè)務程序中的引入而改變。這是BIM對建設行業(yè)最深刻的影響。
考察團成員紛紛表示:這樣的描述對于初次接觸BIM的人來說,非常有幫助。它助于我們真正、全面了解BIM所涉及的內涵。在介紹中,萊納女士還用了一系列比喻生動地描述他們的觀點。
在描述目前的設計企業(yè)與施工企業(yè)之間的關系,以及BIM的應用所帶來的影響時,萊納女士用了這樣的一系列卡通繪畫來進行比喻。她展示了幾張畫,分別來代表上述二者關系。
第一幅畫上有兩頭驢,它們被一條繩子緊緊連在一起。但它們分別向左右兩個方向使勁地拽,盡可能地想要靠近它們各自前方的一堆飼料。由于被繩子緊緊地連在一起,而且各自朝相反方向拽,所以誰也沒有吃到自己眼前的飼料。萊納女士解釋到:這幅圖生動地描述了當今建設行業(yè)中,設計與施工方的關系“各方都只顧自己的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對方的利益。導致雙方互相消耗能量,且沒有充分得到他們各自應得的利益”。
第二幅畫上面的兩頭驢走到一起,共同來分享設計方面前的一堆草料。也就是施工與設計配合,協(xié)助解決設計階段的矛盾。第三幅畫是兩頭驢吃完設計方面前的草料后,一起來到施工方面前的飼料,共同分享。這當然是,設計方充分配合施工方來解決問題。這兩幅畫的寓意是:在BIM理念的指導下,設計與施工雙方互相考慮對方的需求,共同面對與解決問題,進而共同分享成果與利益。
完成對溫哥華考察,考察團來到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Solibri公司[5]總部。在整個介紹過程中,該公司總裁喬納森.威尼(Jonathan.Widney)先生的這番話給考察團留下深刻印象。他說:BIM不是軟件,你花錢是買不來的。他進一步解釋到:
認為花錢購入了某個(或某些)軟件工具,并開始使用就是BIM,是對于BIM的認知不夠。換句話說,即使你用了BIM軟件工具,但是沒有按照BIM的原理,在你的業(yè)務過程中進行使用,那也不能算是BIM應用?;蛘哒f那達不到BIM應用得真正目的。就像用BIM工具建了一個項目的模型,過程中沒有任何信息的利用與傳遞,這樣不算是真正的BIM應用,因為很多非BIM的三維建模軟件都做得到。
圖3 考察團成員與被訪企業(yè)Solibri總裁合影,前排為王建清(住建部科技司綜合處長),后排從左至右為:楊志勇(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任)、王新(本文作者、XTWO合伙人)、喬納森·威尼、徐杰峰(建研院副院長、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和金新陽(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在BIM推廣應用上,政府能夠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充當那些角色?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的相關標準、規(guī)范都是由行業(yè)組織來主導進行的,政府部門一般只是去認定或要求執(zhí)行某些規(guī)定。除此之外,政府還能有哪些作用呢?除了人們了解的美國聯(lián)邦總務署(GSA)[6],要求所屬聯(lián)邦機構的項目均為BIM項目之外,許多州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在考察團訪問位于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附近的Turner建筑公司[7]時,該公司的BIM/VDC負責人介紹:幾年前開始,加州政府對于新建的醫(yī)療設施(醫(yī)院等)有了新的規(guī)定。在項目設計通過審批的建設過程中,任何修改(哪怕是很小的改動)都要重新進行設計審批手續(xù)。這就意味著,施工期間由于設計遺留問題要進行修改時,必須停工等待重新的設計審批結果。這當然是業(yè)主、施工方與設計方都無法接受與面對的。所以,這導致了此類項目無一例外地采用全面的虛擬設計施工(VDC)方式。應用BIM來將設計的問題全部解決,并進行完全的虛擬施工模擬,達到“萬無一失”再去送交設計審批。這樣就避免了在施工過程中的反復修改、停工等候。這何嘗不是政府在推動BIM應用上面的所作所為呢?
圖4 考察團成員與美國著名施工企業(yè)Turner的BIM負責人合影。從左至右:王新、金新陽、徐杰峰、維克多·布蘭(Turner公司南加州BIM/VDC經理)、王建清和楊志勇。[8]
如果說,建筑師和其他各專業(yè)工程師,在他們的設計過程中應用到BIM,大家都能理解。即使沒見過的人也很容易想象。但如果說政府規(guī)劃部門利用BIM來幫助他們的審查工作,似乎就是能夠去想象,但卻不知道他們如何應用。其實,政府的建筑、規(guī)劃審批部門對于BIM的應用也才剛剛開始。Solibri公司在介紹他們的產品時,專門介紹了越來越多的美國地方政府審批部門才過他們的軟件,用于對設計BIM模型的規(guī)范審核工作。
其產品可以對BIM模型進行相關規(guī)范、要求的核查,找出錯誤并給出正確的建議。他們的軟件被很多政府規(guī)劃部門選作工具,把過去的審核圖紙時間大大縮短了。過去幾十天的審核過程,現(xiàn)在幾個小時可能就解決了。
Solibri公司還介紹了,他們在與萬豪集團合作,研究BIM在酒店運營管理上的應用。由此看來,凡事與建筑設施的規(guī)劃、設計、建設和使用相關聯(lián)的部門,都有機會應用BIM來提高現(xiàn)有的工作效率或質量。
不論你是在設計領域、施工領域,還是運營維護領域工作,BIM軟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為了了解國際上到底有哪些BIM軟件在被人們使用,考察團連續(xù)與多家軟件商交流,聽取他們的介紹。除了在亞利桑那聽過Solibri的軟件介紹,考察團還在洛杉磯聽取了其它介紹。包括: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Beck-Technology公司的 Dprofile、以及歐特克(Autodesk)公司的介紹。廣泛的了解、學習,能幫助自己選擇適合的軟件工具。由于考察行程非常緊張,還有很多其它軟件商的產品沒有機會安排。但是此次考察,使建研院對于BIM考察的效果和成績感到滿意。這也就奠定了隨后開展的一系列“建設行業(yè)信息與管理高級培訓考察(BIMET)”活動的基礎。
今后,我們會持續(xù)報道相關活動的精彩內容。希望對于所有關心BIM研究、應用和推廣的人們,有所幫助。
注腳
[1]為英文“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簡寫。在其它場合有時也代表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或者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有關BIM術語的來歷詳見:杰里·萊瑟林(Jerry Laiserin),中文翻譯王新(Xin Wang),BIM的歷史(History of BIM),《建筑創(chuàng)作》2011年6月BIM專欄;146-P150。
[2]XTWO International LLC,主要從事 BIM 戰(zhàn)略咨詢、培訓,以及城市設計、建筑設計和項目開發(fā)咨詢等;http://www.xtwollc.com.
[3]SummitAEC,加拿大的一家BIM專業(yè)咨詢顧問機構。他們曾經為建筑師、施工企業(yè)、甲方等進行不同種類的BIM相關服務。
[4]圖片來自SummitAEC網(wǎng)站,最后登陸時間:2012年3月12 日,http://www.summitaec.com/ourteam.php.
[5]Solibri,Inc.,http://www.solibri.com.
[6]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of US,http://www.gsa.gov/portal/category/100000.
[7]Turner Construction Company,http://www.turnerconstruction.com/.
[8]除注明之外,本文所有圖片為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