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永生
于生活中尋找趣味
——讀于丹新著《于丹趣品人生》
□ 張永生
【書 名】《于丹趣品人生》【作 者】于丹【出 版】中信出版社【日 期】2011年10月版
悠閑的情趣與生活方式并非要讓我們閑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
5年前,于丹登上“百家講壇”講《論語》,短短一周時間就成為一位文化明星。5年后的今天,她又將“人生的幸福感”這一命題融入到新書《于丹趣品人生》里,告訴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去生活,才能漸漸地靠近幸福。
《于丹趣品人生》一書,是于丹用3年的時間潛心總結的生活細節(jié)感悟。她試圖給讀者傳達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用休閑的方式找回自己——這也是一種生活的方法。于丹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符號茶、酒、琴等元素運用到都市生活體驗中,以古人閑適的生活方式啟迪都市快節(jié)奏上班族積極尋找優(yōu)雅的生活情趣,在喧囂浮華的鬧市中找回淡定且幸福的自我。
在今天,幸福似乎變成了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費盡心機擁有了財富、名譽、權勢,卻發(fā)現自己恰恰丟掉了幸福。缺少意趣與閑情的生活方式,往往會讓我們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靈。
在這本書中,于丹講述了古代名士們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種事例告訴讀者,高品質的生活并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古代名士般的悠閑舒適的生活。于丹覺得,悠閑并不一定跟時長相關。悠閑是內心的一種發(fā)現;悠閑是一種樂趣;悠閑是生命的一個節(jié)奏。
作者于丹認為,品茶、飲酒、撫琴、領略自然都是享受生命、尋回自我的手段。當我們在山水自然、日月星辰的更迭中陶冶了性情,回到今天,我們去親山臨水一番的經歷終會幻化成一種新的能量。它讓我們的心境有所改變。即使你的生活還是過去的樣子,但你卻能在生活中發(fā)現新的趣味。的確是這樣,悠閑的情趣與生活方式并非要讓我們閑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無論我們在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偷閑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后帶著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那么,我們究竟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說:首先要找到真實的自己,弄清楚自己的一生想要追尋什么;然后用盡一生去實現自己畢生的愿望。但在追尋的過程中要適時放松自己,懂得停下來享受生活的意趣與閑情,時時觀照自己的內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靈。追尋不是過程,而恰恰是生活本身。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中哲理性的語言俯拾即是。如“豎心旁加一個‘亡’,是什么字呢?大家都知道,是‘忙碌’的‘忙’。許多人忙忙碌碌,忙得沒有時間去體味心靈中那些細微的悸動,去體會生命的美妙”;“現代人的生活,有太多太多的選擇……可是,卻喪失了許多許多東西——我們充實了大腦,卻喪失了心靈”這些精妙的語言背后是對生活通透的感悟,需要我們用心細細品味。
誠如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序中所寫的那樣: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做起來太難,可還是要從道理一點點說起。于丹用她的話語文字,在做這件事。倒退很多年,她做這件事也許會被人笑話——大教授竟做些無用的事??山裉欤鎸Σ?、酒、琴,說歷史,照當下,卻真該成為教授應做的大事。好的知識分子,應該永遠在憂心忡忡中為更好的世態(tài)人心做推動。如好的醫(yī)生,診出了病再開藥方,雖不一定藥到病除,卻盡了心力。忙與盲是當下的一種病。做些無用的事,是其中有益的一點兒藥方。于丹做這件事,做得有用,既反省自己,也提醒眾人。在這個時代的折返點上,我們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受益。當然不一定是所有的聆聽者,但哪怕是其中的十分之一,這提醒、這反省都是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