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圓圓,胡巧苗,李娜
(溫州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重癥監(jiān)護室,浙江 溫州 325000)
研究[1-2]表明,護士穿刺技術不過關是引發(fā)護患糾紛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治療及護理項目繁多,對護士的靜脈穿刺技能要求相應地就比較高。但是超常的工作強度和頻繁的技術操作容易引起護士工作疲勞和抵抗,致使工作質量下降[3-4]。為探討在高強度工作環(huán)境下,如何保持護士較高的技能水平,我院對28名ICU護士進行為期3個月的上肢肌肉關節(jié)訓練,觀察上肢肌肉關節(jié)訓練對提高護士靜脈穿刺水平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11年6-8月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我院ICU輸液室護士28名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1~40歲,平均(30.3±6.44)歲;職稱:護士14名,護師11名,主管護師3名;學歷:中專6名,大專12名,本科8名,碩士1名。均自愿參加3個月訓練。
1.2 上肢肌肉關節(jié)訓練
1.2.1 訓練時間 為期3個月,每周3次,每次15~20min。
1.2.2 訓練內容 (1)對掌訓練:鍛煉手和前臂肌肉,雙手同時或者交替握拳,數(shù)秒鐘后放松,反復20~30次,以不感到很疲勞為限;雙手舉于胸前,兩手掌面或背面相對并互相擠壓;手腕同相轉動至極限,適當用力保持,然后反方向轉動、保持,反復進行20~30次。(2)翹掌訓練:兩臂向前平舉,手掌和手指盡量上翹,與手臂呈垂直位,盡力保持手臂平舉和手掌上翹的姿勢,默數(shù)100~200次后還原,反復進行10~15次。(3)虎掌訓練:肩肘部放松,五指微屈,呈虎掌樣,掌心向前,手臂上抬平舉,勁力不松,默數(shù)50次后還原,反復做30~50次。(4)擺臂訓練:兩臂向前平舉,掌心朝下,兩手以手腕為支點,先由內向外,再由外向內慢慢擺動,各擺動10次。
1.3 評價方法
1.3.1 握力測試 使用握力計測量握力,手臂平舉不接觸任何著力點,用最大握力抓握測量器,記錄讀數(shù),連續(xù)測試3次,取3次的平均值。
1.3.2 靜脈穿刺時間及成功率 穿刺部位為左手背,觀察穿刺成功率及操作時間(從扎止血帶開始至松止血帶)。
1.3.3 穿刺疼痛程度分級 根據(jù)視覺類比量表評價患者疼痛程度[4]:0~3分為Ⅰ級;4~6分為Ⅱ級;7~10分為Ⅲ級。
1.3.4 腕指關節(jié)疲勞度 于訓練前與訓練后(3個月)進行護士腕指關節(jié)疲勞程度測評,測評時間為早班前。(1)高度疲勞:腕關節(jié)酸痛無力,抬舉困難,常有顫抖;(2)中度疲勞:腕關節(jié)稍有酸痛無力,抬舉較難,間有顫抖;(3)低度疲勞:腕關節(jié)輕微酸痛,抬舉無障礙,無顫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比表示,分別采用配對t檢驗、χ2檢驗或秩和檢驗,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訓練前后護士握力測試結果 28名護士訓練前后握力測定值分別為(34.0±4.40)及(40.6±4.88)kg,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177,P<0.01)。
2.2 訓練前后穿刺效果比較 從表1可見,訓練后護士的穿刺成功率明顯提高、操作時間明顯縮短,患者的疼痛程度明顯減輕,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
表1 訓練前后ICU護士靜脈穿刺效果的比較
2.3 訓練前后護士上肢疲勞程度的比較 從表3可見,訓練前后護士上肢疲勞程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訓練前后護士上肢疲勞程度比較[n(%)]
由于ICU患者疾病復雜、病情危重、穿刺操作項目繁多,要保證ICU穿刺操作的順利完成,不僅需要護理人員具備熟練的穿刺技能,同時也需要具有充沛的體力,其中手部肌肉關節(jié)的靈活運動更是提高靜脈穿刺技術的重要保證。護理人員長時間超常的工作強度,降低了人體機能或組織肌肉的疲勞閾限值,導致體力和能力的下降,大大影響了護理工作質量,同時也增加了損害自身健康的危害性。
3.1 上肢肌肉關節(jié)訓練可增強手部力量,提高穿刺水平 研究[5-7]證明,肌耐力可因運動刺激或經常運動而增加,經常進行肌肉關節(jié)訓練,可使肌肉產生最大張力和最高代謝率;耐力運動可增加線粒體的質和量,增粗肌纖維,提高肌肉耐力;阻力運動可提高肌肉的無氧代謝能力,增強肌肉單位時間內的爆發(fā)力,提高腕指關節(jié)的靈活性。在穿刺過程中,腕、指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力量極為重要,特別是手腕的抖動、手指的捏握作用于針尖的力量是進針速度的關鍵,而這一動作需運用肩、肘、腕、指關節(jié)的配合才能實現(xiàn)[8-9]。本研究結果顯示,28名護士在訓練3個月后握力明顯增強,靜脈穿刺成功率明顯提高,操作時間則明顯縮短,而患者疼痛程度明顯減輕,說明耐力和阻力訓練增強了護士的腕指關節(jié)肌力與肌耐力,從而提高了穿刺水平。
3.2 上肢肌肉關節(jié)訓練能有效緩解護理人員操作疲勞 ICU護士工作繁忙、工作時間長,體力勞動超負荷,容易出現(xiàn)體力透支和身體疲勞;其工作性質又決定了ICU護理人員經常需要完成各種穿刺操作項目,易引起腕指關節(jié)和肩部的勞損。體力的耗竭、手部肌肉關節(jié)的不靈活,可導致行動的遲緩,甚至影響靜脈穿刺精細動作的順利完成。因此,對ICU護士進行前臂和手部關節(jié)肌肉的肌力和耐力訓練,強化腕、指力量,不僅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而且能改善護士的手部操作性疲勞。本組28名護士經過3個月的上肢肌肉關節(jié)訓練后,有12名述中度疲勞,并無高度疲勞者,與訓練前護士腕指關節(jié)的疲勞程度相比有明顯改善。
[1]呂競.兒科急診輸液室護患糾紛原因分析及對策[J].天津護理,2005,13(6):171-172.
[2]趙諾,張黎明,王建榮,等.ICU護理人員技術水平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9,9(12):3-5.
[3]張會芝,史艷菊,吳雪.ICU護士專業(yè)培訓需求的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1):193-195.
[4]王麗珍,牛小霞,儲芳.地震救災現(xiàn)場有效提高傷員靜脈穿刺成功率的幾點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6B):7-8.
[5]姜貴云.康復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3.
[6]程寶玉,孫錫生.腕、指關節(jié)的靈活性對投籃技術的影響的實驗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5(2):93-94.
[7]朱芳裕.六功緩解腕指酸痛[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9-02-01(12).
[8]張瑞民,丁原全,胡立民,等.手指觸覺訓練有助于提高淺靜脈穿刺成功率[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4A):24-25.
[9]尹小林.減輕靜脈穿刺疼痛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B):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