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勇勝
(湖南文理學院 體育科學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構建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評價體系的新思路
廖勇勝
(湖南文理學院 體育科學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為完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評價體系,使評價能充分發(fā)揮本身的各種功能,適應未來社會對體育人才提出的要求,設想新構建了一套比較公平公正的、能全面評價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學業(yè)發(fā)展的課程評價體系.
高校;體育教育;評價體系
教育計劃中的任何課程都是基于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而設置的,那么課程教育的目標是否實現(xiàn)則需要通過評價才能夠得到證實.因此,無論教育觀念發(fā)生怎么的變化,無論實施怎樣的課程改革,評價都是必需的,體育課程當然不能例外.體育教育課程評價可借鑒普通高校課程評價理論和方法,但是對體育課程評價時應注重體育教育專業(yè)的特點.
課程是教育系統(tǒng)的核心內容,也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評價是指價值判斷的過程,是揭示人、自然、社會的價值過程,是構建價值世界的認識活動.課程評價是教育評價的一部分,主要是對教學內容和范圍進行評價,即開設各門課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效益性評價等.課程評價是課程建設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域,只有系統(tǒng)、科學的課程評價才會使課程設計更規(guī)范合理,決策更科學易行,實施更富有成效.課程評價是以一定方法、途徑對課程計劃、活動以及結果等有關問題的價值或特點作出判斷的過程.課程評價涉及許多方面,包括評價主體的目的、評價的過程與方法,有關課程的未來發(fā)展變化的影響等[1].
普通高校課程評價對體育教育課程評價的定義是:根據體育教育自身的特點,以科學方式、方法和途徑,對體育教育課程的方案、內容、活動及其社會效果等相關問題的價值或特點做出判斷的實踐活動.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二是對體育教育課程本身的評價.體育教育課程評價不僅是對教與學成果的測定,也是對整個課程開發(fā)過程中各項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的檢查.根據體育教育自身特點,它具有以下四個原則.
事實判斷是對事物進行量或質的記述,是對事物現(xiàn)狀、屬性與規(guī)律的客觀描述.它的最基本要求是客觀性,即真實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事實判斷是課程評價活動的基礎,因此評價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客觀公正,符合實際,協(xié)調評價者之間的價值觀念,最終形成教育課程客觀一致的評價.
根據認知心理學定義,學習的發(fā)生是學習者積極主動建構主觀圖式的過程.因而對體育教育課程進行評價時,唯一出發(fā)點是一切以促進學習者有效的學習為目標.所有的學習活動和資源都要與體育教學密切相關,以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以合適的教學和學習為前提.
體育教育課程評價的目的應與體育教育課程目標高度一致,對于體育教育課程評價的方法和手段必須有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而不能背離這一目標.體育教育課程的評價也應依據“指標體系中的指標集合、權集合和測量標準應完整、準確的反映目標,借助于指標體系的指揮導向作用,促進目標的實現(xiàn)”的相關性原則.
傳統(tǒng)課程評價主要限于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體育教育課程評價不僅要關注課程內容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更要注重多方面的因素.不僅要關注體育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對體育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做出評價,而且要注重體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考察,關注體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fā)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對學生個體發(fā)展獨特性的認可,給予積極評價,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體育學生多方面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需求,幫助學生悅納自己、樹立自信[2].所以既要重視課程實施的結果評價,更要重視課程實施的過程評價,把課程實施評價變?yōu)榻逃?、指導、反思和改進的過程.
體系是指若干有關事物互相聯(lián)系,互相制約而構成的一個整體.而評價體系是指由一系列反映被評價對象相互聯(lián)系的指標構成的有機整體.它包括理論、指標、方法、主體和等級等.評價體系能力求突破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現(xiàn)狀,強化評價的激勵、發(fā)展功能,淡化其區(qū)別和選拔功能,對教學提出相應建議,不斷改進教學.評價體系應把學生體能、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納入到學習成績評定范疇,并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地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技術類課程(主要包括田徑、球類、體操類等)的學習評價目標應注重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做到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3].評價既要包括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更要體現(xiàn)學生實際運用及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應在評價中占一定比例,重視評價方式的創(chuàng)新.理論考核應做到開卷與閉卷、口試與筆試相結合,實踐考核應做到規(guī)定考核內容與自選考核內容相結合.結合技術課程特點,選擇恰當?shù)目己藘热?,確定考核內容科學的百分比,使考核結果更趨合理,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效果、改進教學的目的.
評價指標是一種具體的、可測量的、行為化的評價準則.筆者根據評價的目的、要求、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在進行大量調查和論證的基礎上,參考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整合,根據技術類課程科目特點,研究初步確定了評價體系結構框架.通過對專家咨詢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最終確定了技術類課程評價體系的四個一級評價指標、二十四個二級評價指標,同時也確定了技術類課程評價指標的比重(如圖1).一級指標的前兩個指標反映了課程目標的強制性,后兩個指標則體現(xiàn)了課程目標的自由度.如果某技術課程教學時程為多學期(如專選課)教學,考核該門課程學生學業(yè)成績時,其中某個學期沒有理論考試,另三項成績比例調整為技術50%、實踐能力30%、平時20% 較為合理.在計算總成績時,各項成績相加之和達到或超過60分均為合格,改進了某一項成績不達標不予評分的評價方法.并盡量使量表具有簡明、獨立、全面、客觀等特點,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考試評價機制的激勵與導向作用.
圖1 評價指標體系框架圖
技術課程大多是集體項目,在實踐中更注重整體的配合.在技術考核中,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用抽簽的方式,在分組比賽中演練技戰(zhàn)術,考核學生對技術、戰(zhàn)術的掌握情況.這樣多人多項技術考評同時進行,既體現(xiàn)了技術運用的戰(zhàn)術特點,也動員了個體間的集體配合,同時以競賽規(guī)則為依據,有效避免了主觀評分的隨意性.對于學生能力的考核可以適當增加綜合性內容單獨組織考核,如采用面試方式,組成考核小組,根據裁判規(guī)則、技術分析、技術診斷、講解示范等問題,由學生抽簽現(xiàn)場回答,綜合其專業(yè)知識、應變能力評分.
技術類課程理論部分的考核需更加合理的考核評價方法.首先,體育教學是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各組任課教師不同,講授的理論內容也有所差異,在教學中涉及的基本知識各組也會存在不同,教師命題時可能會引起傾向性偏差.其次,由授課教師命題,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主觀避開考試內容不細講或完全不講造成漏題現(xiàn)象.另外,每年考試的試題要確?;ゲ焕淄o命題教師增加壓力和動力.為了規(guī)范理論考試,改變授課教師考核的現(xiàn)行辦法,可以實施教、考分離的模式,杜絕考試中的人為因素,保證理論考試的公平、公正.理論考試須對基本理論知識分層次、分題型、分難度、分范圍建立試題庫,考試時可從題庫中隨機抽題形成試卷,這樣既統(tǒng)一了教學內容,明確了考試范圍,規(guī)范了答題要求,又避免了考試內容和標準的隨意性.如此才能真正反映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教師的教學質量,達到考核目的.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的改革是多層次、全方位的.為了改進教學形式,提高教學質量,完成高校體教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試評價體系必將起到重要作用[4].本課程評價體系是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從考試辦法、考試制度改革為突破口而初步進行的構建,希望有助推進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的總體改革進程,尚有較多不足之處,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將逐步完善.
〔1〕林智中,馬云鵬.課程評價模式及對課程改革的啟示[J].教育研究,1997,(9):31-36.
〔2〕肖威.高師體育教育專業(yè)術科課程考核內容與辦法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6):808-809+812.
〔3〕肖波.高師體育教育專業(yè)田徑成績考核的實踐內容[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3):92-94.
〔4〕卓杰先,李志杰,蘭政,蒙軍.高專體育教育專業(yè)技術類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J].體育科技,2008,29(2):83-88.
G807.4
A
1673-260X(2012)10-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