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民
當代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實證研究
——以對286名教師的調查為例
陳會民
為了研究教師主觀幸福感的現(xiàn)狀及其與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采用總體幸福感量表(GWB)、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和一般心理健康問卷(GHQ-20)對286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積極應對、社會支持的各維度、心理健康總分與教師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心理健康與教師主觀幸福感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最大為0.633;心理健康、社會支持、消極應對對教師主觀幸福感的預測作用最大,聯(lián)合解釋幸福感42.8%的變異。
教師幸福感;心理健康;社會支持;應對方式
夸美紐斯曾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教師也往往被貼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標簽,教師更多地是扮演著別人邁向成功與幸福的階梯的角色。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在最近幾年,人們對教師自身幸福感的關注越來越多。例如,馮用軍等人對云南省大學教師整體幸福感的實證研究[1],王玲、李鐵對影響教師職業(yè)幸福感因素的探析[2],鄭紅渠等人對中學教師心理健康與主觀幸福感的研究[3],等等。而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人的全面而充分的發(fā)展,使人類獲得幸福。教師是教育事業(yè)的主要承擔者,教師的幸福感如何直接影響著我們教育的幸福,幸福的老師才會帶來幸福的課堂。
(一)研究對象
對286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中小學教師134名,高校教師152名;農村教師86名,城鎮(zhèn)教師27名,城市教師173名。
(二)測量工具
1.總體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Being Schedule,GWB)[4]。此量表通過將其內容組成6個分量表從而對幸福感的6個因子進行評分。這6個因子是: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松馳與緊張(焦慮),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為了易于操作,本研究共選取量表項目18項,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
2.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4]。由姜乾金根據Zimet等編制的領悟社會支持量表修訂而成,通過因素分析將PSSS條目分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類,PSSS含12個自評項目,每個項目采用1-7七級計分法,即分為極不同意、很不同意、稍不同意、中立、稍同意、很同意、極同意七個級別。“社會支持總分”由所有條目分累計。信效度較好。
3.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4]。由國內研究者解亞寧參照Folkman等人編制的應對方式問卷(WCQ)改編而成,此問卷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分量表)組成,包括20個條目。積極應對維度由條目1-12組成,消極應對維度由條目13-20組成。信效度良好。
4.一般健康問卷(GeneralHealth Questionnaire,GHQ一20)[5]。共20個項目,含3個分量表:GHQ一自我肯定量表,GHQ一優(yōu)郁量表,GHQ一焦慮量表,1至9題為自我肯定量表,是對心理健康積極方向的測量,得分越高表示被試自我肯定程度越高;10至15共6道題是憂郁量表;16至20共5道題是焦慮量表,這2個量表是對心理健康消極方向的測量,得分越高說明被試的憂郁、焦慮體驗越強。GHQ一20量表的20個項目分選“是”和“否”計分,“是”計1分,“否”計0分。由Goldberg編制,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李虹等人修訂,其信度(含分量表的信度)良好。
(三)數(shù)據處理
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所有數(shù)據錄入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采用皮爾遜積差相關,對社會支持各維度、心理健康、應對方式進行了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積極應對、社會支持的各維度、自我肯定、心理健康總分與教師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心理健康與教師主觀幸福感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最大為0.633。
表1 幸福感與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的相關
表2 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相關關系
2.用幸福感作因變量,以心理健康總分、社會支持總分、家庭支持、積極應對、消極應對為預測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心理健康總分、社會支持總分、消極應對進入了回歸方程,聯(lián)合解釋42.8%的變異。標準化回歸方程式為:幸福感=0.635×心理健康總分+0.147×社會支持總分-0.116×消極應對。
表3 逐步回歸分析
(一)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
1.加強對師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師范生是未來的準教師,他們的心理素質對整個教師隊伍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建議高等師范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在師范生走向工作崗位之前,對他們進行一系列科學的職業(yè)心理測試,以便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并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對于非師范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如果要從事教師這一職業(yè),就必須要參加相關的職業(yè)心理測試,并接受相關的培訓。
2.學校要為在職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學校是教師的管理機構,如果教師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學校是難辭其咎的。首先,要營造民主自由的校園管理文化,轉變領導方式,讓每一位教師敢于發(fā)出自己的心聲,并得到積極地回應。其次,學校要對教師提供心理咨詢的服務,并定期對每一位教師進行心理輔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最后,要把心理健康水平納入教師的績效考核與職稱評定,形成良性的心理生態(tài)循環(huán)機制。
(二)建立健全教師心理健康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振興民族之本。一方面,社會要給予教師充分的物質支持。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只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這些低層次的需要滿足后,個體才會產生自我實現(xiàn)等高層次的需要。另一方面,社會還要給予教師更多的精神支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讓教師這一職業(yè)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最幸福的職業(yè)。另外,還可以通過家長會、家長檔案,利用微博、網絡等現(xiàn)代通信技術,建立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聯(lián)動機制,建立起信息溝通的橋梁,從而使教師得到學生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自我肯定,增強幸福感。
(三)開辟多元化的積極應對方式,增強教師的主觀幸福感
面對同樣的問題,教師所采取的積極的或消極的、單一的或多元的應對方式都將不同程度地影響教師的主觀幸福感。積極的應對方式可以提供給教師積極的心理暗示,而多元化的應對方式則旨在拓寬積極應對方式的獲得途徑,從而增進教師的主觀幸福體驗??梢酝ㄟ^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保持自身對工作的熱情與新鮮感、發(fā)揮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挖掘教師職業(yè)的精神意義、提升職業(yè)認同感等積極的、多元化的應對方式來增強教師的主觀幸福感。
[1]馮用軍,朱華山,朱金陵.云南省大學教師整體幸福感的實證研究[J].當代教師教育,2010,(10):79-84.
[2]王玲,李鐵.淺析影響教師幸福感的原因及其提升對策[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4):99-100.
[3]鄭紅渠,劉倚玲,張慶林.中學教師心理健康與主觀幸福感研究[J].心理健康,2011,(2):23-25.
[4]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
[5]李虹,梅錦榮.測量大學生的心理問題:GHQ-20的結構及其信度和效度[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1):75-79.
責任編輯:姚旺
G645
B
1671-6531(2012)07-0026-02
本研究為2011年度河南省社科聯(lián)、河南省經團聯(lián)調研課題,課題編號:SKL-2011-468。
陳會民/河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9級教育學專業(yè)學生(河南新鄉(xiāng)45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