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兆英
隨著村級民主管理和財務公開的推行,為了及時了解和掌握這方面的信息以支持預測和決策,這就存在著信息量的不斷增加同信息采集、處理、儲存的原有手段落后的矛盾,農村會計電算化管理正是解決這一矛盾的強有力的工具。計算機具有操作簡單、運算速度快,在信息處理方面又具有精確可靠、存儲量大和邏輯判斷準確的特點。因此,利用計算機集中進行各村會計數據采集、儲存、處理和匯總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另一方面,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市場經濟發(fā)展的不斷完善,要求財會管理人員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手工記賬、算賬、報賬上,而應轉到會計數據分析研究上。實行農村會計電算化管理后,使財會管理人員從繁重的手工記賬和核算業(yè)務中解脫出來,用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監(jiān)督、檢查和分析生產經營活動,參與生產經營決策和日常管理工作,解決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為精簡鄉(xiāng)村干部,減輕農民負擔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實行農村會計電算化管理是新形勢下農村管理的需要。
(一)提高工作效率,減輕財會人員的勞動強度。實行農村財務電算化管理后,操作人員只需輸入會計憑證,記賬、匯總、核算、審核、制表等全部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大大提高了財會人員的工作效率。
(二)壓縮非生產性開支,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農村財務電算化管理系統(tǒng)對不符合規(guī)定和沒有列入審批計劃的非生產性開支設置了嚴格的控制系統(tǒng),特別是不符合要求規(guī)定的執(zhí)行費開支,計算機拒絕輸入,從而有效地杜絕了人情賬、回頭賬、變通賬以及各種不合理開支的出現,從而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三)提高農村財務公開的質量,增強了公開的透明度。實行農村財務電算化后,每月各村審計合格的會計憑證,按照統(tǒng)一要求輸入計算機,由計算機自動生成農村財務公布榜,然后由經管站蓋章后派專人到各村公開欄張貼,從而有效地杜絕了公開不真實、不及時或搞假公開等現象的發(fā)生,提高了財務公開的質量和效果。
(四)有效控制集體資產流失。由于電算化系統(tǒng)設置了自動提示,能夠及時地提出應收款項目、時間和數額,便于及時催收。同時,通過電算化系統(tǒng),對各項集體資產的變動情況一目了然,使集體資產管理體系得到更有效的管理和監(jiān)督。
(五)加強科學核算功能,提高了經濟分析能力。電算化軟件系統(tǒng)設置了財務分析功能,不僅能提供可靠的財務信息,而且能如期對各村的財務運行客觀、公正地分析評價。還可以通過軟件提供各種查詢、匯總、統(tǒng)計功能,及時查詢各種會計資料。真正實現了農村財務管理的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行農村會計電算化管理是對農村財務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變革,是對傳統(tǒng)管理手段的挑戰(zhàn),必須切實加強領導。各級黨委、政府應從戰(zhàn)略高度把農村財務電算化管理作為深化農村改革的突破口,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因為實行農村財務電算化管理,硬件設施的配置是基礎,資金籌措是前提,各級政府應從政策上給予支持,經費上合理投入,為購置電算化設施和軟件提供必要的資金保證,確保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要注重培養(yǎng)人才,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計算機應用水平。只有培養(yǎng)大批熟悉計算機知識又精通會計業(yè)務的人才,才能推動財務管理的電算化進程,提高電算化管理質量。
(三)要規(guī)范會計業(yè)務,保證電算化管理程序的合理運行。首先計算機處理會計業(yè)務是在預先編制好的程序下運行的,這些程序是嚴格按照會計制度規(guī)定設計的,所以要求會計工作必須規(guī)范化,標準化,否則無法進入程序。計算機能否輸出正確的會計信息,不僅取決于處理程序的正確與否,還取決于計算機錄入的正確與計算機記賬所要求的格式是否一致,因此要保證計算機記賬與手工記賬相互對接。
(四)要建立適應電算化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農村財務電算化管理,不僅改變了會計工作的操作方式,而且推動了會計業(yè)務的工作流程,信息數據的流轉方式、人員的組織方式等一系列變革,從而對會計管理方法、程序和管理制度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是保障電算化對傳統(tǒng)業(yè)務的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影響上人手,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即電算化操作管理制度,硬件、軟件管理制度;安全維護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及管理員、操作員、審計員崗位責任制等。真正實現農村財務管理的科學化和制度化,更好地適應農村財務管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