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萃
[摘要] 本文是在梁啟超研究新動向的啟發(fā)之下,通過對其在日期間生活及辦報活動的梳理,總結梁啟超來日之后的新聞思想,并通過與其在國內(nèi)時期新聞思想的對比,分析其新聞思想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并找出在這些變化當中,東學因素所起到的影響和發(fā)生的作用。
[關鍵詞] 梁啟超新聞思想日本
從流亡日本前期,到流亡日本十四年,梁啟超的思想經(jīng)歷了從“提倡民權”發(fā)展到“排滿以興民權”,再到“破壞以建民國”,繼而又轉回了“開明專制和約法訓證”,這期間觀點的轉折無不在其所辦報刊上有所體現(xiàn)。走出國門,在異國他鄉(xiāng)接受新思想的洗禮和熏陶,梁啟超在借道日本以西學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汲取了許多日本思想家的思想和理論。
一、“一人獨立,方能一國獨立”——福澤諭吉對梁啟超的影響
梁啟超到日本之后,讀福澤諭吉的書,深受影響,他曾在《新民叢報》第七號上,以“日本維新二偉人”為題,刊印了福澤諭吉與西鄉(xiāng)隆盛的照片,將其視為對明治維新貢獻最大的人物。
福澤諭吉提出的“獨立自尊”給梁啟超帶來的震撼更大,在他看來,中國人正是由于缺乏自尊之品格才使國家貧弱至此。他將福澤諭吉的見解加以引申,從每一國民的獨立自尊,擴展到國家之自尊,這樣,他得出了和福澤諭吉“只有一身獨立,方能一國獨立”一樣的結論,認為要自下而上地開始啟蒙工作,若想國力強盛就必須從提高國民素質(zhì)做起。這也就奠定了梁啟超辦報培育“新民”的基礎思想。
通過在日本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梁啟超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在戊戌變法中雖然倡導改革,但是還停留在“變科舉,興學?!钡恼沃贫雀母飳用嫔?。若想要中國盡快走向國富民強,那么日本所走過的道路,無疑是可以學習的成功經(jīng)驗。于是他放棄了之前在戊戌變法里所提倡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而變成從教育人民做起。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從培養(yǎng)國民之“元氣”做起,或叫“新民”。梁啟超意識到,若要使國家跨入文明階段,首先要使國民具備文明之精神,只有這樣,才會有新的制度、新的政府、乃至新的國家。基于這種認識之上,梁啟超更加重視民眾的啟蒙教育工作,以報刊為途徑,開始了他的“新民”工作。這也就不難理解《新民叢報》時期梁啟超所提出報刊具有“向導國民”這一功能的說法了,其思想淵源正是來自于福澤諭吉的文明論。
二、民權思想與自由觀——中江兆民對梁啟超的影響
早在變法之前,梁啟超就通過其師康有為接觸過中江兆民的著作。創(chuàng)辦《清議報》后,梁啟超意識到,若想要做好民眾的啟蒙工作,自己必須先擁有豐富的學識。通過日本人譯自西方的書向西方尋求真理是梁啟超的主要目的,他對明治日本有影響的學派的著作幾乎都有所注意,特別是那些受西學影響的學派思想。其中,以中江兆民為代表的法蘭西自由主義學派對梁啟超的影響應該最多,中江兆民在日本有著“東洋盧梭”的美名,他向日本社會廣泛宣傳了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和法國式的自由思想。從梁啟超發(fā)表在《清議報》和《新民叢報》上的文章數(shù)量就可以看出中江兆民對其影響之深。但是梁啟超受中江兆民影響最深的還是他的自由思想,而這種自由思想追根溯源來自盧梭,梁啟超經(jīng)由中江兆民這個中介,用他的生花妙筆將這種法國式的自由主義理論給國人,對中國的近代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在中江兆民自由觀的基礎上,梁啟超又提出了“思想自由”的概念,他認為要想成為真自由者,必須成為自己思想的主人。這種先進的觀念打破了之前梁啟超腦中封建思想的桎梏,正如他在《新民說》中將自由分為四種:政治上之自由,宗教上之自由,民族上之自由與生計上之自由。這種思想使得他逐漸偏離原有的“尊皇保王”的道路,已經(jīng)初具革命思想的萌芽。也正因此,梁啟超在接受西方新聞理念中報館是第四種權利的基礎上,提出了報館與政府是平等的地位,有監(jiān)督政府的權利。
三、“新文體”——德富蘇峰對梁啟超的影響
德富蘇峰是公認的日本明治、大正、昭和“言論界三朝元老”,而梁啟超則是近代中國的言論界驕子,兩個人都是輿論界的“執(zhí)牛耳者”。流亡日本期間,閱讀了大量日本著作的梁啟超對德富蘇峰的文章贊賞有加,說“其文雄放雋快,善以歐西文思入日本文,實為文界別開一生面者。余甚愛之。中國若有文界革命當亦不可不起點于是也?!盵1]在日本的十四年中,就文學思想方面,德富蘇峰對梁啟超的影響可謂是最大。
兩人在家庭背景、社會背景、教育程度以及初入社會時所從事的事業(yè)等方面,都存在著非常大的相似之處,這也是他們在文學思想、政治態(tài)度等方面產(chǎn)生共鳴的社會基礎。1917年德富蘇峰來中國時,一位接待他的中方官員還曾這樣對他說過:“您是日本的梁啟超,而梁啟超是中國的德富蘇峰,這是我等同人間的評價?!盵2]
德富蘇峰對梁啟超影響最大的還要數(shù)新文體?!靶挛捏w,也稱報章體,是由梁啟超確立而在當時風行的政論文體?!痹诹簡⒊魍鋈毡救曛笏l(fā)表的《新民說·論自由》中,就可以看出其此時的文風與之前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正是通過對德富蘇峰的模仿與融合而形成的。這種新文體雜以俚語、韻語以及將歐西、日本文入中文,但梁啟超并不是不加選擇的吸收日本人創(chuàng)造的漢語詞匯,而是在反復的揣摩消化之后加以吸收,這也正是梁啟超的高明之處。
梁啟超的新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梁啟超的新文體對后來的“五四”白話文運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是對傳統(tǒng)古文的猛烈沖擊,為清末民初的文體解放和改革開辟了道路。尤其是隨著這種新文體在其報刊上的廣泛使用,使中國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接受了一場思想和文字的洗禮。梁啟超的弟子吳啟昌將新文體的創(chuàng)造視為梁啟超最偉大的功績,他認為正是新文體的誕生,才使國民的閱讀程度一日千里。
正是因為“新民”、“自由主義”、“人權論”等思想的影響,流亡日本之后的梁啟超在政治思想方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他新聞思想變化的原因正是源于政治思想的變化,加上期間他一度與孫中山所帶領的革命派密切接觸并商議合作之事,思想上受到革命派的影響,所有這些都促使梁啟超原本的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的思想開始逐漸向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思想靠近。
方漢奇教授在《中國新聞事業(yè)通史》里寫道“戊戌變法前后是中國資產(chǎn)階級新聞思想初步形成的階段?!痹谶@一階段里,梁啟超新聞思想的變化對中國資產(chǎn)階級新聞思想的形成來說是一個關鍵的要素。因此,認為梁啟超是“改良派新聞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資產(chǎn)階級新聞思想的開拓者”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