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君
[摘要] 以學生良好的注意力來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為小學生日后的課堂學習奠定良好的注意力基礎, 使語文真正發(fā)揮其人文性,工具性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要適應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想辦法吸引并培養(yǎng)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有效的課堂學習中得到快樂,獲得知識。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意力培養(yǎng)
俄國著名教育家馬申斯基指出:“注意是心靈的天窗?!敝R的陽光只有通過注意這扇門才能照射進來。門開得越大,進入的東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分散,難以集中時,那么心靈的門戶就會關閉,一切有用的知識就無法進入。那么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又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呢?下面筆者以自己在頂崗支教實習期間的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與反思為依據(jù)對學生注意力培養(yǎng)做以淺析。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特點
注意力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它伴隨著感知、記憶、想像和思維等認識活動而生,又維持這些活動繼續(xù)進行。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特點有:有意注意逐漸發(fā)展,無意注意仍起作用;注意的范圍依然有限;注意的集中性和穩(wěn)定性較差;注意的分配和轉(zhuǎn)移能力較弱。[1]
因此在課堂上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生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當他正在聽課時,如果身邊有什么變化就會立刻分散他的注意力,原本聽課的注意力就轉(zhuǎn)移到了觀察身邊的事情上去了。這個階段的學生閱讀能力也相對較弱,由于注意力的范圍有限,他們讀課文時只能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讀。注意力的保持時間難以持久加之自制力較差,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控制與注意力的引導。因而在小學階段的教學當中,教師對課堂的組織管理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課堂教學中注意力培養(yǎng)的有效方法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信息的加工與交流,是學生習得知識的重要場所,因而課堂上的高效學習是最為基礎的。[2]學生只有理解、掌握了課堂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才能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深加工與自我認知,從而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知識并存儲起來。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特點,迫使教師不得不對其注意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一)重視課前三分鐘,喚起學生的注意力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痹谝还?jié)課的開始,學生的興奮點有時還停留在他們課間所從事的活動中。此時能否把學生的興奮點由“課下”引到“課上”,使他們?nèi)硇牡赝度氲奖竟?jié)課的學習中去,在 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3]
我第一次真正走上講臺是去年三月在新疆省的奇臺縣東灣鎮(zhèn)學校,做好了備課工作同時在走進教室以前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發(fā)生的事情依舊讓我措手不及,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原本打算走上講臺,微笑開始、自我介紹、學生的自我介紹……但一切都被學生瞬間的蜂擁打亂。剛進教師們,一堆學生涌向我開始嘰嘰喳喳告狀:老師,誰把誰給打了;不是,是他先動手打的,他打的他;才不是呢,是這樣的……突發(fā)的情況讓我很是無奈,緊接著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去調(diào)解這件事,事情平息以后便開始組織學生進入上課狀態(tài),維持課堂秩序。在真正準備講課時時間早已過了大半,本節(jié)課的多數(shù)內(nèi)容沒能如愿進行。
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西·索洛維契克說過:“要想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我們還是從一年級就學會做簡單的事情開始吧:身體坐正,振作起來,做好聽課準備……這樣,我們就會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的講解上?!?/p>
因此從那次以后,我吸取經(jīng)驗教訓,制訂了一個課前守則并監(jiān)督學生有效的貫徹落實。每當聽到上課鈴聲時,就由文藝委員起一首學過的歌曲,大家一起唱,在唱歌的同時準備好本節(jié)課所需的物品,課本、生字表和鉛筆盒。當歌聲響起,也就是提醒學生課間休息結束,一節(jié)課即將開始,讓他們伴隨著歌聲慢慢進入上課的準備狀態(tài)。教師也需要在預備鈴聲響起時進入教室,查看學生學習用具的準備情況,組織課堂秩序,使學生的桌面保持整潔,坐姿要正確、端正,為新課的講授做好鋪墊。避免了突發(fā)狀況的發(fā)生,不至于影響課堂教學,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開始。
(二)巧妙引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1.猜謎導入
通過自編與課文相關的謎語,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在正式開始內(nèi)容以前將學生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課堂之上。
例如在講授《荷葉圓圓》一課時,我就給學生編了一個這樣的謎語“綠綠圓傘水上漂,乘涼休息好地方”讓學生猜。同學們興趣高漲,紛紛開始動腦思考,有的同桌之間商量討論,爭猜謎底。就這樣一個謎語把學生的注意力立刻轉(zhuǎn)移到課堂上,便于教師控制課堂,也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課的題目。
2.情境導入
將課文相關的故事情節(jié)與情景有所改變的簡單再現(xiàn),將學生引入到具有特定故事情節(jié)的場景之中,轉(zhuǎn)移注意力并且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在講課文《失物招領》時,課前我拿著班里學生的一個橡皮擦,開始口述失物招領:“老師在課間撿到了一塊橡皮擦,它是黑色長方形的。同學們找一找誰的橡皮擦不見了,看看這是誰的。”就這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丟失的橡皮擦上,也通過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理解了課題“失物招領”的意思。
“同學們丟失的東西找到了,但課文中的小朋友們也丟了東西,他們找到了沒有呢?他們又丟了什么東西?我們來一起學習課文,找出答案。”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在好奇心的驅(qū)動下,在嘗試和體驗中好奇心得到滿足,從而發(fā)展了對學習的興趣與愛好。
3.提問導入
在小學階段,教師提問時學生的手臂如雨后春筍般豎起,借助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提問注意力分散的學生來警惕他提高注意力,認真聽講。該學生也會知道老師已經(jīng)注意他了,他就會認真聽課。也警醒了其他開小差的學生,立刻處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至于認真聽講的同學也會自己思考。
《棉花姑娘》一課的導入就是用提問進行的?!叭绻愀忻吧×藨撛趺崔k?”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開始思考,而個別學生卻還在想入非非,我便叫他起來回答。再次提問學生“棉花姑娘也生病了,它應該怎么辦?”學生思考、討論,引入課文。
4.討論導入
《胖乎乎的小手》一課講了蘭蘭用自己胖乎乎的小手幫爸爸拿拖鞋,幫奶奶按摩,幫媽媽做家務的故事。在上這一課時,首先我叫了兩個學生到黑板上用粉筆描出自己小手的輪廓,然后讓學生評比誰的小手是胖乎乎的。學生的注意力瞬間都轉(zhuǎn)移到了黑板上,情緒高昂的開始對比,在愉快的氛圍中開始了課文的前奏。其次,讓學生同桌之間夸夸自己的小手,說說自己的小手會做什么,從而自然地過渡到了蘭蘭胖乎乎的小手上。
(三)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
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短,自制力較差。他們的注意力最長只能堅持10 - 15 分鐘左右,大腦就會出現(xiàn)階段性疲勞。[4]
1. 利用游戲、比賽,引發(fā)學生注意力。
小學生, 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 一節(jié)課有效的注意一般能保持十幾分鐘, 且不穩(wěn)定。但這些剛從幼兒園升到小學的一年級小朋友,只要一聽到做游戲就會非常的興奮。而且他們做起游戲來,精神高度集中,就算一節(jié)課就玩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也不會感到累和枯燥。由于游戲是兒童非常喜歡的活動, 根據(jù)這個特點,我會針對教材的內(nèi)容,把游戲引入進課堂, 來不斷地調(diào)節(jié)學生的注意力。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本班學生對物品分類的概念十分模糊,為了讓學生弄清楚物品的分類并且有效的記住它們,我把相關的小游戲引入了課堂,將學生分成小組玩這些游戲。常見的游戲有“逛三園”和“蹲、蹲、蹲”,這兩個游戲讓學生明確了物品的分類,也激發(fā)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肮淙龍@”游戲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星期天逛三園,什么園?蔬菜園、水果園、動物園。緊接著學生就以開火車的形式開始說屬于其中一個園的東西,教師當裁判并記錄各小組的成績。在游戲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不僅動腦思考,一個個還會緊盯著對方小組的錯誤,只要有人說錯,他們發(fā)現(xiàn)的速度絕對比你要快得多。在游戲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是相當集中的,真正體現(xiàn)了寓教于樂。
2. 運用現(xiàn)代化媒體,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注意力。
現(xiàn)代社會日新月異,各種娛樂媒體設施更是推陳出新,因此教師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也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懂的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使學生在聽覺、視覺上有全新的感受。利用多媒體能向?qū)W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的背景音樂等特點,把學生帶入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使學生能夠積極探索,主動學習并且樂于學習。使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樣化,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與活力。
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目標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是潛移默化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僅通過單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難以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課文《畫家鄉(xiāng)》的特點就非常適合運用多媒體來講授,在課件中我采用了圖片魔方和畫軸的方式來向?qū)W生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欣賞祖國的秀美河山。由于學生是新疆的,多數(shù)見到的都是山、草原這樣的地貌,幾乎沒有見過大海,而學生又對大海充滿憧憬。因此在本課的展示中主要以展示大海的風景為主,配以海浪的聲音,實物貝殼和相關大海的影音視頻資料。
3. 教學形式要靈活多變,激發(fā)學生的注意力
低年級的學生容易產(chǎn)生“喜新厭舊”的情緒。同樣一種活動,第一次接觸會覺得十分新鮮,充滿好奇。到了第二次反應就不會那么強烈,繼續(xù)進行的動力也沒有那么強了。等到第三次的時候就會很難再提起興趣。[5]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的注意力特點,采用多樣靈活的教學形式,保持課堂的活力。
比如在朗讀課文時,不應單一的進行集體朗讀,應該融合分小組比賽讀、男女生比賽朗讀、分角色朗讀、教師示范朗讀、“小老師”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在不同的形式中反復,使學生熟悉課文內(nèi)容而不至于厭煩,多種形式之間的轉(zhuǎn)換也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良好的注意力水平需要教師付出努力培養(yǎng),來幫助學生開啟知識的天窗,發(fā)揮語文工具性、人文性的作用,使學生的注意力習慣在語文課堂上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