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
[摘要] 本文闡述了對“有效性教學”的理解, 并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教學改進方法。
[關鍵詞] 初中英語有效教學教學設計學法指導
《英語課程標準》中對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這樣解釋的: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新課改對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師更新教學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同時也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這種教與學的有效性主要是通過我們的課堂來實現(xiàn)的。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有效性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fā),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有效的基礎上,做到“減負增效”。
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做到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
在英語課堂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老師精心設計了導入新課,展示了許多與新課相關的圖片或實物,然后滿懷希望的提問、啟發(fā)學生,期待互動,進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然而,學生對老師“煞費苦心”的展示與提問并沒表現(xiàn)出特別的興趣,抑或應者寥寥。究其原因,是老師在教學設計時,關心的不是學生實際,也不是學習任務與學生認識的實際差距,只是從教材的主觀認識出發(fā),想當然的設計和組織自己的教學,使教學過程變得虛空,淺薄。
美國著名的教學設計研究專家馬杰(R. Mager)指出,任何一種教學設計都可概括為三個問題:教什么和學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學;教得怎樣和學得怎樣。英語教學設計是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對英語教學活動進行規(guī)劃的過程。包括確定教學任務、選擇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和選擇評估標準及手段四個方面。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必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從學生的問題出發(fā),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活動,以有效的教學設計促成有效的課堂學習。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們應該做到六點。
1、教學設計應關注“三維目標”的有效整合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構成“三維目標”,三者連為一體,不可分割開來。有的老師在設計時,會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如一味地把統(tǒng)一聽講變?yōu)榻y(tǒng)一操練,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反思的時間不夠,學生操練的時間過長,大腦的興奮點居高不下,容易出現(xiàn)疲倦的現(xiàn)象,由此導致對所學的新知識不能很好地理解與接受掌握,造成知識的“夾生”。的確,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授與掌握,又要關注知識的傳授過程與方法,但在這方面,教師應當學會“收”、“ 放”自如,要注意“動”、“ 靜”結合,這樣才會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又是貫穿于前兩個目標之中的,教師在為達到前兩個目標過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措施與方法就能體現(xiàn)對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
做到有效整合“三維目標”的前提和關鍵是,老師要認真、仔細地解讀《英語課程標準》和英語教材。因為對新課標及使用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是實現(xiàn)新教學理念、思想、方法和目標的基礎,我們必須深入研讀課標,按課標的要求進行教學,并深入挖掘教材,才能理清每個模塊和每個話題的編寫意圖和編排結構,做到靈活整合教材內容,抓住每個單元,每節(jié)課的重點所在。
2、教學設計應關注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指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樣、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問題意識。設疑與提問是英語教學課堂調控的常規(guī)武器,它是促進師生之間信息交流反饋,推動教學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機。對于學生來說,它還具有多種教育心理功能:既能激發(fā)學生興趣,集中學習注意力,又能誘發(fā)積極思考,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習慣,啟迪聰明智慧,還能充分訓練口頭表達能力。作為教師,可以通過設疑來檢查和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復習鞏固并能運用所學到的語言知識。
3、教學設計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 前蘇聯(lián)教育家科羅廖夫語) 興趣是教學的潛力所在,興趣的培養(yǎng)與教師的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F(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對一名教師來說,比學識更重要的在于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而民主平等的意識又是創(chuàng)設這種環(huán)境的思想基礎。所以,教師應該學著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豐富的語言教學素材,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驅動學生學習的動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全體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就能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 由“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4、教學設計應關注學習群體的差異性發(fā)展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注重過程性評價來促進學生發(fā)展。因此,我們不能也不必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在同樣的時間內達到同樣的認識、接受同樣的結論。教師在進行設計時,應充分設計不同層次活動,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以此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實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有效學習,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期待,有所收獲,每天都有進步。
5、教學設計要體現(xiàn)英語交際性原則。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課堂教學并非是“我教你學”,而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課堂教學活動是通過交際使學生認識英語,掌握英語,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認知活動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學雙方都為對方提供信息,教學就是為了促進交流,以上三個層面英語稱為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 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鑒于此,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注意設置有意義的語言情景,安排各類課堂教學活動,pair work, group work, task-based activities, role play等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和知識進行交際,為了使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盡量體現(xiàn)真實的交際,教師在設計時要創(chuàng)造“信息溝”( information gap ),使學生感到進行交際活動的必要性。
6、教學設計應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在教學中,教師喜歡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最主要的理由是它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高了語言信息的活動強度,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英語學習效率。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有利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使學生置身于一個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把聽覺和視覺都調動起來參與到語言實踐中來,多方位地感受語言的刺激,產(chǎn)生需要運用英語的激情,增加使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從被動聽講變?yōu)槿鎱⑴c到語言活動中來。
要完成一節(jié)高效的英語課教學設計并非易事,需要老師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所以在我們的新課改中,一直都強調并實行集體備課,磨課。團結就是力量,把大家的智慧集合起來,共同研究、設計好每節(jié)英語課,是我們持續(xù)建設高效課堂的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