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貴祥榮獲茅盾文學獎之后,有記者采訪了他:“請問徐先生,您獲茅盾文學獎之后有什么感想?”
徐貴祥微笑著回答:“茅盾文學獎對于我來說只是梯節(jié),而不是棗子?!?/p>
記者疑惑地問道:“此話怎講?”
他面含微笑解釋:“小時候,我家屋檐鉤子上掛著一個筐,里面裝著的棗子對我很有誘惑力。由于那掛起的筐高不可攀,我急得團團轉。后來,爸爸看出了我的心事,提醒我:‘屋檐那么高,當初我是怎樣把裝著棗子的筐掛上去的呢?’父親的話提醒了我,他是靠梯子爬上去的。我讓爸爸搬來梯子,支在墻邊,我就踏著梯節(jié)往上爬,剛爬一個梯節(jié),我的腿就抖動得很厲害,不敢邁步了。站在一旁的父親說:‘梯子的梯節(jié)不是用來擱腳的,它只是讓人們的腳在上面放上一段時間,以便讓另一只腳能夠再往上攀。’后來,我鼓足勇氣,繼續(xù)往上爬,終于得到了香甜可口的棗子。父親的那番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邊,我會銘記在心的。”
徐貴祥解釋完,記者欽佩地點頭。
面對榮譽與成就,徐貴祥巧妙地用小時候的親身經(jīng)歷來解釋獲獎后的感想:榮譽和成就只是腳下的“梯節(jié)”,是暫時放置攀爬腳步的“支點”,而并不是終點。因為追求的高度才是生命中掛起的“紅棗”,那里盛滿生命意義的香甜。
(陳平安薦自《做人與處世》)
責編: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