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輝
(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三醫(yī)院功能科,河北秦皇島,066000)
重型病毒性肝炎(簡稱重肝)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癥,其病變不但累及肝臟,還會合并包括心臟在內的多臟器損傷。重型病毒性肝炎并發(fā)心臟病變在臨床上較為多見,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為探討重型肝炎與心臟損傷的關系,本研究對近幾年本院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電圖及心肌酶學相關指標進行分析對比,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根據課題需要,對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病例進行梳理,排除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情況,并依照中華醫(yī)學會與寄生蟲病學會肝病學分會2000年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篩選出重肝患者187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145例,女42例,年齡 31~48歲,平均(40.6±8.9)歲;急性重型肝炎12例,亞急性重型肝炎46例,慢性重型肝炎129例。另隨機選取同期體檢健康者97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51例 ,女46例 ,年齡30~ 48歲 ,平均(41.2 ±8.5)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心電圖檢測儀器為GE MAC5000型12導聯(lián)同步心電圖機。心肌酶主要觀測指標為:激酸肌酶(CK)、CK 同工酶(CK-MB)、谷草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DH)及α-羧丁酸脫氫酶(α-HBDH)。采用速率法測定CK、α-HBDH、AST、LDH;用免疫抑制酶動力學方法測定CKMB。
表1 2組心電圖表現[n(%)]
187例重肝患者出現心電圖異常149例,異常率高達79.7%,對照組97例中出現心電圖異常15例,異常率為15.5%,2組異常率差異顯著(P<0.01)。異常心電圖以竇性心動過速、ST和(或)T波改變、QT間期延長、竇性心動過緩及低電壓較為多見,其中以竇性心動過速合并ST和(或)T波改變最為多見?;颊叨嘤胁煌潭鹊男幕拧⑿貝灪托那皡^(qū)不適等癥狀。觀察組各亞型患者與對照組比較,除傳導阻滯外,其余心電圖表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各亞型之間比較,除急性及亞急性重肝患者竇性心動過緩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慢性重肝外,其余心電圖表現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一般普通病毒性肝炎可有輕度的心肌酶異常,但多以AST、LDH多見,而心肌特異性酶CK及CK-MB多正常,并且患者無明顯心前區(qū)不適表現,而重肝患者的心肌酶譜多有明顯異常,各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且部分患者以CK和CK-MB升高為主。重肝組CK明顯升高的患者,其心電圖異常率明顯高于CK正常者,尤其是重肝患者出現竇速合并ST和(或)T波改變時,CK明顯高于正常水平。觀察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重肝患者心肌酶譜水平±s,U/L)
表2 重肝患者心肌酶譜水平±s,U/L)
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n CK CK-MB α-HBDH AST LDH急性重型 12 281.4±93.1** 43.2±18.3** 260.6±102.3** 201.1±15.8** 269.4±121.2**亞急性重型 46 221.2±90.5** 49.6±17.4** 255.8±158.1** 195.2±14.5** 256.4±115.6**慢性重型 129 245.1±87.3** 52.7±30.9** 282.6±106.3** 189.3±20.5** 356.2±163.3**對照組 97 91.8±64.1 17.5±9.1 197.3±80.2 12.5±2.5 186.7±84.8
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為嚴重的一型,它由2%~5%的普通肝炎發(fā)展而來,起病急、病情發(fā)展迅速,死亡率高達70%~90%,以逐漸加深的黃疸及肝、腎、心等多臟器功能衰竭為主要特征[3]。重型肝炎與普通肝炎不同,不僅引起肝臟的損害,也可引起多臟器損害,其中以心臟損害較為多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心肌損害,已得到大家共識[4],尤其是中末期肝病,如慢性重型肝炎。我國學者曾報告[5],重型肝炎尸檢時發(fā)現心臟均有不同程度損傷,其中以間質性心肌炎、心肌纖維斷裂、心肌間質水腫、出血等損害為主。分析可能的原因有:肝炎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細胞;免疫應答功能紊亂,導致心肌產生異常免疫反應,損害心肌。另外,高膽紅素血癥對心臟的傳導系統(tǒng)及心肌細胞也會造成影響[6]。重型肝炎患者因肝臟自身解毒功能的降低,體內各種毒素和代謝產物對心肌也有直接毒害作用[7]。
綜合分析187例重型肝炎患者心電圖數據,異常率(79.7%)明顯高于對照組(15.5%)。對照組以心率改變(竇性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為主要表現的占總數的46.7%(7/15),這大多是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造成,可發(fā)生于正常人。觀察組中重型肝炎患者心電圖異常以竇性心動過速、QT間期延長、ST和(或)T波改變及低電壓較為多見,以竇速合并ST和(或)T波改變最為多見。心電圖異常急性重性肝炎組發(fā)生率較高,慢性重型肝炎組和亞急性重型組發(fā)生率次之,與對照組心電圖異常率有顯著性差異。
心肌酶學檢查中,CK和CK-MB都是特異性很高的心肌酶,其活性變化與持續(xù)時間,與心肌細胞壞死程度成正相關,并不受肝功能的影響[8]。尤其是CK-MB特異性更高,是目前心肌急性損傷較敏感和可靠的指標。AST及LDH在心肌病變和肝臟病變時均可升高,特異性不強。本研究2組數據顯示,重型肝炎患者心肌酶學指標升高以CK和CK-MB較為明顯,而且心電圖異?;颊叩男募∶缸V異常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正常者,提示重型肝炎患者有心肌損害。心電圖和心肌酶譜改變的發(fā)生率越高,表明病情進展越快病情越嚴重。
[1] 胡明芬,李云麗,柏保麗,等.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損傷的臨床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1,27(12):1301.
[2] 中華醫(yī)學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
[3] 陳國春,馬春明.重型肝炎合并自發(fā)性腹膜炎85例臨床治療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8,12(7):62.
[4] 欒世玲,崔 嶸.4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心臟病變分析[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09,7(8):600.
[5] 蘇海飛,張 武,李 雄,等.重型病毒性肝炎并發(fā)心肌損傷的臨床研究[J].海南醫(yī)學,2009,20(1):48.
[6] 楊延梅,劉 丹,金介旺.重型病毒性肝炎58例并發(fā)心肌損傷的臨床觀察[J].傳染病信息,2008,21(3):174.
[7] 吳黎明,李曉東.重癥肝炎病人心電圖ST段壓低的臨床意義[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5(10):1023.
[8] 胡明芬,李云麗,柏保麗,等.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損傷的臨床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1,27(12):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