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琦,陽 林,賀紹華
(廣東工業(yè)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廣州 510006)
汽車輕量化是指在滿足汽車動力性、舒適性、安全性等基本性能不變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減少汽車質量,以改善其燃油經(jīng)濟性,減少排放,是緩解環(huán)境矛盾,實現(xiàn)現(xiàn)代汽車節(jié)能減排的重要方向。尤其對新能源汽車延長其續(xù)駛里程有著重大意義。要實現(xiàn)汽車輕量化,其基本途徑主要有以下四種:一是選擇合適的低密度材料,如鋁合金、鎂合金和鈦合金等替代鋼材料,雖然效果明顯,但是成本較高;二是選用更高強度的鋼板即高強度鋼,通過增加其強度來減小鋼板的厚度;三是采用先進的加工工藝和焊接手段,減少冗余材料、焊點等;四是采用先進的CAD/CAE軟件對汽車零部件及車身框架進行優(yōu)化設計,改善零部件結構,減少零件數(shù)量。
其中,由于高強度鋼比汽車傳統(tǒng)車用鋼材有更高的強度,且成本較輕金屬低,通過減小構件厚度實現(xiàn)輕量化,效果良好。有研究表明,當鋼板厚度分別減少0.05 mm、0.10 mm和0.15 mm時,車身減重分別為6%、12%和18%[1-2]。另外,采用先進高強度鋼,還增加了車輛的安全性,降低了噪聲和振動,提高了燃油效率。目前汽車的碰撞安全性能凡是達到U—NCAP碰撞4星或5星級水平的汽車都在一些安全件中(如A、B、C三柱和保險杠防撞梁,門防撞桿,保險杠防沖柱等)采用了熱成型技術成型的抗拉強度為1 500 MPa、屈服強度為1 200 MPa的馬氏體鋼??傮w來說,通過提高高強度鋼的應用比例,成本沒有增加多少,而加速性、安全性能卻有了較大的改善。
根據(jù)國際鋼鐵協(xié)會USL-AB項目的定義,屈服強度為210~550 MPa及抗拉強度從270~700 MPa的為高強度鋼(簡稱HSS),而屈服強度大于550 MPa及抗拉強度大于700 MPa的則稱為先進高強度鋼AHSS(也叫超高強度鋼)[3]。先進高強鋼(AHSS)主要包括雙相(DP)鋼、相變誘發(fā)塑性(TRIP)鋼、馬氏體級(M)鋼、復相(CP)鋼、熱成型(HF)鋼和孿晶誘發(fā)塑性(TWIP)鋼。
先進高強鋼(AHSS)作為多相組織鋼,含有馬氏體、貝氏體或殘余奧氏體,采用了以相變強化為主的復合強化方法,其強度與高強度鋼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加工硬化指數(shù)高,有利于提高沖撞過程中能量的吸收,所以其在減重和安全性方面具有雙重優(yōu)勢。因此,先進高強鋼成為汽車公司進行普通汽車輕量化設計的首選材料,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汽車工業(yè)。
雙相鋼又叫DP鋼(Dual Phase Steels),是一種由馬氏體或奧氏體與鐵素體基體兩相組織構成的鋼。一般將鐵素體與奧氏體相組成的鋼稱為雙相不銹鋼,而將由鐵素體與馬氏體相組成的鋼稱為雙相鋼。其顯微組織如圖1所示[3],軟質的鐵素體之間相互連續(xù),硬質的馬氏體則呈島狀分布,這種結構使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在加工變形時,應變集中在鐵素體周圍的馬氏體相上,表現(xiàn)出良好的加工硬化特性。隨著硬質馬氏體相體積分數(shù)的增加,雙相鋼的強度也隨之增強。
根據(jù)得到雙相組織的方法不同,雙相鋼可以分為熱處理雙相鋼和熱軋雙相鋼。在汽車用鋼中,熱軋雙相鋼應用比較廣泛,它是通過先將鋼坯加熱到1 200℃左右,待其完全奧氏體化后進行第一階段的軋制,單道次壓下量大于20%,第一階段壓下量大于70%,實現(xiàn)再結晶細化奧氏體晶粒;待溫到950℃以下進行第二階段的軋制,第二階段壓下量為80%左右,終軋溫度控制在800℃~850℃,低溫區(qū)軋制誘導析出抑制再結晶發(fā)生,奧氏體加工硬化可提高鐵素體相變驅動力并細化晶粒;軋后緩冷約 15 s,在鐵素體(α)和奧氏體(γ)的兩相區(qū)(α+γ)停留一定時間有α相大量析出,剩余γ相的碳濃度增加,而后采取快速冷卻至370℃以下,以防止珠光體和貝氏體相變的發(fā)生,使奧氏體組織轉化為馬氏體組織,從而得到鐵素體和馬氏體雙相組織。
由于雙相鋼中馬氏體是以島狀的形式分布在鐵素體之間,因此,DP鋼具有低屈強比、無屈服點和連續(xù)屈服、高延伸及初始硬化速率快的特性。在沖壓成型時,利于材料的均勻變形,能避免在深度拉伸和深沖壓加工時可能出現(xiàn)的局部頸縮及斷裂現(xiàn)象,從而得到大量應用。它主要應用在汽車的邊梁、側面構件、橫梁、支柱、底盤加強件、油箱支架及車體的結構件、加強件和防撞件中。
相變誘發(fā)塑性鋼即是TRIP鋼(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 Steel),它是在鐵素體的基質上嵌入殘余奧氏體,且殘余奧氏體的含量在5%左右。而硬質相的馬氏體和貝氏體的含量則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調節(jié)變化,其顯微組織如圖2所示[3]。在應力應變作用下,其結構中殘余的奧氏體向馬氏體轉變,從而誘發(fā)相變塑性,同時也提高了鋼的強度。與DP鋼不同的是,TRIP鋼的組織中還存在一定量(5%~15%)的殘余奧氏體。TRIP鋼就是通過相變誘發(fā)塑性效應使鋼板中的這些殘余奧氏體在塑性變形作用下,誘發(fā)馬氏體的生核及形成,并產(chǎn)生局部硬化,繼而變形不再集中在局部,使相變均勻擴散到整個材料,以提高鋼板的強度和可塑性,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強度和塑性的矛盾。為此,TRIP鋼體內的殘余奧氏體必須具有足夠的穩(wěn)定性,以實現(xiàn)漸進式的轉變,達到強度與塑性同步增長的目標。因此,TRIP鋼在動態(tài)拉伸過程中,其強度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加強,而其韌性不會減弱。
TRIP鋼主要用來制作汽車的擋板、底盤部件、車門沖擊梁等,例如韓國浦項已經(jīng)成功開發(fā)出的800 MPa和1 000 MPa級的TRIP鋼,其成型性能非常好,可以加工成復雜形狀的汽車部件。阿塞洛生產(chǎn)的4個(TRIP600、TRIP700、TRIP800和 TRIP1000) 冷軋品種和 1個(TRIP800)熱軋品種可用于汽車的座椅結構件、橫梁、縱梁、中后強化件、擋板和防護強化件等[4]。
馬氏體鋼簡稱M鋼(Martensitic Steel),其生產(chǎn)是在出料輥道上或連續(xù)退火線的冷卻區(qū)快速冷卻,使熱軋或退火時存在的奧氏體幾乎全部轉變成馬氏體。其微觀組織是在板條狀的馬氏體基體上分布著少量的鐵素體和/或貝氏體[3]。在多相鋼家族中,馬氏體鋼具有最高的抗拉強度,可達1 700 MPa。在受到驟冷回火后可以提高其韌性,即使在最高強度下也能提供良好的塑性。
馬氏體鋼,隨著碳含量的增加,其淬透性與強度都會得到加強,另外,錳、硅、硼、鉻、鉬、釩、鎳等元素可以通過不同的組合來提高其淬透性。由于受成型性的限制,只能用滾壓成型生產(chǎn)或沖壓形狀簡單的零件,故主要用于成型要求不高的車門防撞桿等零件代替管狀零件,減少制造成本[3]。
復相鋼即CP鋼(Complex Phase Steels)是過渡到最高抗拉強度鋼中的典型鋼種。其顯微組織是在鐵素體/貝氏體的基質上包含有少量的馬氏體、殘余奧氏體、珠光體等多種金相組織。它主要是在Mn-Cr-Si合金成分的基礎上,依靠鈦、鈮、釩等元素微合金化產(chǎn)生的晶粒細化效應和析出強化效應,并結合適當?shù)木砣」に嚩a(chǎn)。與DP鋼相比,CP鋼在同等抗拉強度(比如800 MPa)下具有更高的屈服強度,較高的吸收性能和擴孔性能。因此,特別適用于汽車的車門防撞桿、保險杠和中立柱等安全結構件[3]。
孿晶誘發(fā)塑性鋼即TWIP鋼(Twining-Induced Plasticity Steel),其含錳量高達17%~24%,因此,在室溫下就可以完全奧氏體化。由于在形變孿晶的成型過程中會誘發(fā)較大的變形量,故這種變形模式因此而得名。TWIP鋼的最大抗拉強度在1 000 MPa以上,不僅具有較高的強度,也具有較好的延展性。在孿晶形成過程中,其顯微組織變得越來越細,從而使得TWIP鋼具有較高的瞬時硬化指數(shù)(即n值)。當工程應變達到30%以上時,其n值可達0.4并保持恒定,直到總伸長率達到50%。
如圖3所示,先進高強度鋼(DP鋼、CP鋼、TRIP鋼、M鋼)隨著強度的提高,其總伸長率(塑性)下降,導致其加工成型困難。相比普通高強度鋼而言,先進高強度鋼在加工成型時,容易產(chǎn)生裂縫、回彈、表面撓曲褶皺,從而導致其尺寸和形狀精度不良,要達到理想的沖壓成型性能實屬不易。為擴大先進高強度鋼的應用范圍,提高其應用比例,許多先進的加工工藝及方法不斷地應用到汽車工業(yè)中。
1)液壓成型技術原理。液壓成型技術主要是指依靠高壓液體(水或油)作為傳力介質,代替剛性的凹?;蛲鼓#古髁显趥髁橘|的壓力作用下貼合凸?;虬寄3尚偷囊环N柔性加工工藝[5]。如圖4所示。先將管坯放入下模腔內,在液壓缸的作用下,將柱塞沖頭壓入管件兩端,使管件腔密封,然后通過沖頭內的液體通道將液體介質注入管件腔;此時,上模向下移動,與下模共同形成封閉的模腔,最后高壓泵與閥門控制液體壓力不斷增大,沖頭向內推動管件,管壁變形并逐漸與模具內壁貼緊,最終得到所需形狀的零件[6]。
2)液壓成型技術特點及其應用。液壓成型件主要為管材、板料和殼體三種。板料和殼體的成型壓力低,而普通管材液壓成型要求的介質壓力一般為400 MPa以上,故管材液壓成型又稱為內高壓成型技術。通過采用管材液壓成型技術,可以一次整體成型沿構件軸線截面有變化的空心構件,與傳統(tǒng)工藝相比[7]:
①節(jié)約材料,減輕質量。圖5所示的空心軸類內高壓成型件與機加工件相比可以減輕重量40%~50%,節(jié)約材料可達75%。
②減少了零件數(shù)量,也減少模具成本。通過液壓成型技術一次成型所需零件,沖壓成型的多個零件連接可以合成為一個單獨完整的零件。不僅提高了零件的強度與剛度,尤其是疲勞強度,而且減少了焊點和后續(xù)機加工。如散熱器支架的組成零件由17個減少到10個,而強度在垂直方向提高39%,水平方向則提高50%。
③成型零件的精度提高。成型零件的尺寸精度從原來的IT14提高到IT10。
由于先進高強度鋼與普通高強度鋼相比其強度得到提高,但總伸長率下降,導致成型困難,因此,AHSS管材液壓成型所需壓力較高,可達到600~1 000 MPa。一步成型比較困難。為提高成型精度,一般要分三步成型:首先是預彎曲,將管材彎曲成最終成型的大概形狀;其次是液壓成型;最后是修剪,主要是端部激光剪切。
目前,液壓成型技術在先進高強度鋼制零件中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結構件,例如汽車座椅骨架、側面撞擊橫梁、保險杠、發(fā)動機支架、散熱器支架、儀表板橫梁、散熱器支架和車頂橫梁等結構件。
當鋼強度超過1 000 MPa時,一些形狀復雜的零件,常規(guī)的冷沖壓工藝幾乎無法成型。因此,需要采用新型的加工工藝。而熱成型技術正是一項專門用于極高強度鋼板沖壓件的新成型技術。
1)熱成型技術原理。熱成型工藝過程:首先將常溫下強度為500~600 MPa的硼合金鋼板加熱到880℃~950℃,使之均勻奧氏體化,然后送入內部帶有冷卻系統(tǒng)的模具內沖壓成型,最后快速冷卻,將奧氏體轉變?yōu)轳R氏體,從而使沖壓件硬化,大幅度提高強度。圖6的這個過程被稱為“沖壓硬化”技術[8]。
2)熱成型技術特點及其應用。為解決先進高強度鋼強度與塑性的矛盾,可以通過將成型和強化分為兩個步驟來解決。熱成型技術正是這樣一種新工藝。為提高所得零件的尺寸精度,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需注意如下幾點:
①鋼材的選擇。并不是任何鋼材都適用熱成型技術,目前普遍采用硼鋼進行加工,主要是因為微量的硼元素可以有效提高鋼的淬透性,使零件在模具中以適當?shù)睦鋮s速度獲得所需的馬氏體組織,從而保證零件的高強度水平。
②鋼的表面鍍層。在成型過程中,由于與空氣接觸,容易導致氧化皮的產(chǎn)生。因此,必須在鋼的表面進行鍍層處理,使其具備抗高溫和耐腐蝕的能力。
③模具的選擇。在熱成型過程中,鋼板及模具都要經(jīng)過從室溫到900℃以上的溫度變化,并且模具集板料成型與冷卻淬火過程于一身,所以模具設計是熱成型技術的另一個難點。模具材料不僅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熱強度、熱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勞性能,而且要能保證成型件的尺寸精度,同時要能夠抵抗高溫板料對模具產(chǎn)生的強大熱摩擦、脫落的氧化層碎片及顆粒在高溫下對模具表面的磨損效應,并且能夠穩(wěn)定地在劇烈的冷熱交替環(huán)境下工作。另外,模具的凸凹模尺寸需要考慮到熱脹冷縮效應,才能保證成型零件的精確度。為保證模具在快速的冷熱交替過程中防止迅速冷卻導致模具開裂,可以采用模具內通過冷卻水的方式對成型后的零件進行冷卻[9-11]。
通過將強化與成型的分離,熱成型技術可以成型強度高達1 500 MPa的馬氏體鋼沖壓件,而且在高溫下成型幾乎沒有回彈,具有成型精度高、成型性能好等優(yōu)點。因此,引起業(yè)界的普遍關注并迅速成為汽車制造領域的熱門技術。
隨著先進高強度鋼成型技術的發(fā)展,克服了先進高強度鋼塑性不足、成型困難的缺點,使得先進高強度鋼在汽車輕量化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其最大的優(yōu)勢是:大幅度地提高了材料的強度,在所要求性能不變或略有提高的前提下,減薄板材構件的厚度,降低構件的質量,實現(xiàn)汽車的輕量化目標。
1)液壓成型技術適合于雙相鋼、復相鋼、TRIP鋼等多種鋼材,應用范圍比較廣泛。但是對極高強度鋼,由于所需的成型壓力增大,導致成型設備成本加大,加工工藝復雜,回彈比較大。因此,適合于強度在1 000 MPa以下的高強度鋼材。
2)熱成型技術通過將零部件成型與強化分步實現(xiàn),故對成型鋼材料的要求較低,是生產(chǎn)超高強度鋼構件的新型成型技術。目前主要使用硼鋼作為成型鋼材,通過“沖壓硬化”技術可以得到強度高達1 500 MPa的馬氏體鋼結構件。
[1]龍江啟,蘭鳳崇,陳吉清.車身輕量化與鋼鋁一體化結構新技術的研究進展[J].機械工程學報,2008,44(6):27-35.
[2]葉九龍.基于結構耐撞性的轎車保險杠材料輕量化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2):19-21.
[3]Worldsteel Association.Worldautosteel[DB/OL].[2012-03-03].http://www.worldautosteel.org/SteelBasics/Definitions/Automotive-Definitions.aspx#photos
[4]趙艷君,胡治流,李逸泰,等.汽車用高強度鋼板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J].廣西大學學報,2009,(7)
[5]PRIER Ing M.Technology of Internal High Pressure Forming[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 Forming,Stuttgart,Germany:[s.n]1999:105-121.
[6]楊兵,張衛(wèi)剛,林忠欽,等.管件液壓成型技術在汽車制造中的應用研究[J].機械設計與研究,2004,20(5):65-67.
[7]苑世劍,李洪祥,戴昆,等.輕量化結構內高壓成形技術[J].材料科學與工藝,1999,(S1):139-142.
[8]谷諍巍.單忠德.徐虹.汽車高強度鋼板沖壓件熱成型技術研究[J].模具工業(yè),2009,35(4):27-29.
[9]林建平,王立影,田浩彬,等.超高強度鋼板熱沖壓成型研究與進展[J].熱加工工藝,2008,37(21):140-144.
[10]谷諍巍,姜超,單忠德,等.超高強度鋼板沖壓件熱成型工藝[J].汽車工藝與材料,2009,(4)
[11]高云凱,高大成,余海燕,等.汽車用高強度鋼熱成型技術[J].汽車技術,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