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泉良
(湛江師范學院 文學院,廣東湛江 524048)
寫作教學中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與自主表達的弱化
楊泉良
(湛江師范學院 文學院,廣東湛江 524048)
審題訓練和自主表達訓練是寫作教學中兩個部分,由于應試制度和傳統(tǒng)觀念的原因,人們把二者截然對立起來,嚴重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在寫作教學中改變觀念,調整思路,從寫作能力形成的本質規(guī)律和要求出發(fā),對寫作教學觀念和二者在寫作訓練中的關系及地位進行調整,成為在寫作教學中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
寫作教學;審題訓練;培養(yǎng);自主表達
審題訓練是寫作教學的一項內容,它作為寫作訓練中的一般性內容,在以命題作文為主體的應試中,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關注而成為寫作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決定寫作成敗的關鍵性內容。語文課程標準雖然大力倡導自主寫作,強調減少命題作文,但事實上考試命題作文雖然有所減少,但是半命題作文及給材料作文寫作的增加,使審題能力訓練在整個寫作教學中的分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和強化。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是十分不利的。
(一)自主表達的概念及內涵
自主表達是語文新課程寫作的核心理念,是發(fā)自內心的不受外界干擾和約束的表達。自主表達體現著學生主體意識的確定和發(fā)展個性目標的張揚,對它的強調和倡導,源自傳統(tǒng)應試教育中對于寫作嚴格的規(guī)范和限制。在應試的寫作中,不僅“寫什么”通過命題的方式進行了明確而嚴格的限制,而且“怎樣寫”也在模式化的訓練中進行了規(guī)范。于是應試寫作便成為學生按照內容限制和行文規(guī)范進行操作的過程,而且為了迎合命題者的限制和規(guī)范而獲得高分,學生不惜以虛假的編造和華而不實的詩意去加以充實和豐富,使寫作呈現假、大、空的局面。在這種寫作中,學生不僅喪失了自我,而且造成了思維的混亂。自主表達就是要使異化了的寫作教學重新回到確立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正軌上來。
(二)自主表達的現實狀況
以對傳統(tǒng)應試作文進行反撥為目的的自主表達,既符合表達規(guī)律的要求,又是新課程大力倡導和積極推進的理念,本應在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教育目標逐漸成為人們認識上的共識的背景下,獲得廣泛的響應和有力的推進。事實上卻只有呼應而沒有推進,一方面是考試制度沒有發(fā)生本質的改變,作文無論是在出題的方式還是操作習慣,依舊基本維系和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觀念和做法。另一方面,教師的寫作教學狀態(tài)沒有打的改變,滯后的觀念,守舊的思想依舊主導著作文教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很少有人能夠自主表達,更少有人敢于自主表達。翻開《別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深圳出版發(fā)行集團,海天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安坤主編)看到那些自主表達真實心聲的作品以及獲得零分的遭遇,我們會深切地感受到高考是無法容納自主表達和真實心聲的,而《別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的編者將其定位于“史上最雷人的爆笑作文書”??梢?,社會對于自主表達者遭遇的冷漠。
(三)發(fā)現和表達個性話題是自主表達的關鍵
自主表達就是要表達自我真實的思想、感情、認識和態(tài)度。其關鍵就在于發(fā)現和表達個性的話題。所謂的發(fā)現是指通過自己個性的視角,在普遍的社會現象中,發(fā)現人所未見的,反映事物本質內涵的因素并以此作素材進行表達。發(fā)現能力是寫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發(fā)現就沒有個性,也就沒有自主表達。表達個性話題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對發(fā)現的富有個性的話題進行客觀的表述,本身就是一種自主表達方式;二是對于一般性話題進行有個性的表達,使其成為包含著個性的表達,兩者共同構成了自主表達的整體。因此,發(fā)現富有個性的話題和對于一般性話題進行個性表達是自主表達的關鍵。
審題能力是寫作能力的構成要素之一,過分強化審題能力的訓練會限制學生的視野,使其對于寫作能力具有關鍵性作用的發(fā)現能力遭到弱化,從而造成自主表達的落空。
(一)實際審題訓練的價值和局限
審題能力是構成寫作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閱讀能力在寫作中的應用,能夠在寫作中更準確、更集中地體現寫作要求,有效地將閱讀教學中所獲得的成果運用于寫作中來,避免寫作的枝蔓和跑題現象的發(fā)生。進行個性化審題就是審題者個性參與其中,甚至可以打破出題者的預設,獲得個性的發(fā)展,這是審題能力的價值所在。然而現實中審題能力的訓練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一方面,審題訓練改變了審題自身的開放性特點,成為一種封閉式的訓練,這種訓練的對象是具體的題目和材料。審題的結論一定要符合出題者的目的,學生在審題中不允許個性參與,因而通過審題來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大門被關死。另一方面,在出題者巨大強勢面前,學生不僅放棄了個性參與審題,而且推測出題者的意圖成為審題核心,誰的推測最接近于出題者的意圖,誰的審題能力就最強,寫作的分數就最高。可見,審題能力訓練的局限性是十分明顯的。
(二)審題能力的強化與自主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背離
審題能力被突出和強化到遠遠超出它在寫作能力培養(yǎng)中的客觀地位是應試的產物。應試制度下產生的應試教育以強調教師主體、漠視學生學習和發(fā)展需要為特征。因此,一切教學行為和評價行為都以教師的觀點和意愿為核心,要求學生服從和順應。為了適應這種狀況,在寫作中,審題訓練就得到了強化,這種狀況與語文新課程要求減少命題作文對學生思維的約束和倡導自主寫作相背離。強化審題訓練就是強化對出題者意愿的順應,就是要放棄發(fā)現,一味地推測,就要放棄個性,追求認同。語文課程標準頒布和實施后,自主寫作之所以沒有真正落實,這不能不是一個直接的原因。
(三)寫作訓練關注點的錯誤造成發(fā)現能力的弱化
自主表達的關鍵是發(fā)現能力。發(fā)現能力是透視能力與個性結合的產物,是寫作能力的核心內容。因此,按照寫作規(guī)律的要求,發(fā)現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應是寫作教學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應試制度的延續(xù),整個教學環(huán)境并沒有為充分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能力提供條件,相反,卻在不斷地強化著審題能力的訓練。翻開2001年語文課程標準頒布和實施之后歷年的全國卷和省卷的高考作文就會發(fā)現,命題作文仍然處于主導地位,這正是審題能力不但沒有弱化反而被強化的根本原因。而審題能力的強化,直接導致了發(fā)現能力的弱化,其結果造成了自主表達處于懸空狀態(tài)。
淡化審題訓練,加強自主表達在寫作教學中的落實需要作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應試制度的變革,二是在具體操作中對二者地位的重新認定。制度變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長期努力,因此我們主要從操作層面進行論述。
(一)淡化審題訓練及價值導向,注重審題后的個性設計
這里的“淡化”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與強化相對應,即減少審題訓練的時間和精力方面的投入;二是與價值導向相關即淡化或改變審題中的“標準答案”情結,在審題中不能一味地追求認同和順應,而要求學生積極的個性介入,從而凸顯審題對于個性發(fā)展的價值意義。由于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不僅在審題時追求能夠讓教師認同的“標準答案”,對于寫作設計也往往選擇容易為教師接納的模式,個性因素進入審題之后,對于“發(fā)現”內容的表達依舊選擇容易為教師接納的模式,那么它仍然不是自主表達,或不是完全的自主表達,加強自主表達必須從內容到形式進行全方位推進。
(二)強化審題能力作用,服務于自主表達的需要
審題能力實際是閱讀理解能力運用于寫作中,它有效地將閱讀和寫作連在了一起,為了進一步發(fā)揮這種審題能力對寫作的積極意義,使其不僅在審題方面發(fā)揮作用,而且在行文過程及修改中發(fā)揮作用。所謂在行文中發(fā)揮作用是在將審題進行展開敘述和論證中,運用閱讀理解以及閱讀中所形成的語感進行表達,使內容的表達連貫、通暢、富有邏輯性。在修改中發(fā)揮作用,是指運用閱讀經驗和閱讀理解對語言文字進行提煉和完善,使其具有豐富的意蘊和良好的效果。寫作中的修改是文章成文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而以閱讀理解和閱讀經驗為依據進行修改是使文章生輝的有效方式。
(三)審題與自主表達訓練在融合中的主體移位
審題訓練和自主表達訓練在寫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它們在實際寫作訓練中都被擺到了不恰當的位置,結果造成了相互之間的矛盾,影響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因此,一方面在處理兩者關系中,我們既不能強化審題訓練而漠視自主表達,也不能強調自主表達而漠視審題能力的訓練,而是要充分發(fā)揮二者互補的作用,將審題客觀化、科學化,使其包容個性,為自主理解和表達提供空間。另一方面,由于審題訓練和自主表達訓練在寫作中的不同地位,我們不能搞平均主義,應根據他們的實際地位弱化審題訓練,加強自主表達訓練,使二者在融合中實現主體移位。
寫作教學中審題訓練和自主表達訓練是構成其完整內容的兩個部分,但由于應試制度和觀念的原因,使二者截然對立起來,嚴重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改變觀念,調整思路,從寫作能力形成的本質規(guī)律和要求出發(fā),對寫作教學觀念和二者在寫作訓練中的關系及地位進行調整,應成為寫作教學中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
[1]秦訓剛,晏渝生.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秦訓剛,蔣紅森.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張從容.創(chuàng)新教育視閥下的高校寫作教學探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1,(1).
[4]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倪文錦.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潘涌.語文新課程與教學的解放[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7][美]小威廉姆·E·多爾.后現代課程觀[M].王宏宇,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The Cultivation of Analytic Ability and the Weakening of Free Expression in Writing Teaching
YANG Quan-liang
(School ofliterature,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48)
Subject-analysis training and free expression training are the two parts in writing teaching,but nowadays they are sharply set against each other as a result of the exam-oriented system and ideological reason,which seriously affectsthe students'writing ability.Therefore,changing ideasand training thoughts,adapting the writing teaching idea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analysis training and free expression training to the laws and requirements of writing ability will be the important contentsin writing teaching to carry out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writing teaching;subject-analysistraining;cultivation;free expression
G633.3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
A
1674-831X(2012)02-0032-03
2011-11-01
楊泉良(1961-),男,內蒙古通遼人,湛江師范學院教授,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責任編輯:葛春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