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刑事偵查視野下的電磁信息痕跡問題探析

    2012-08-15 00:53:58
    河南警察學院學報 2012年3期
    關鍵詞:隱私權痕跡電磁

    王 彬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

    刑事偵查視野下的電磁信息痕跡問題探析

    王 彬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

    電磁信息痕跡作為一種重要的偵查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刑事偵查,且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電磁信息痕跡有不同的種類,應用一種或綜合應用幾種電磁信息痕跡能夠直接偵破案件,或者為案件偵破提供線索,或者為串并案提供依據,或者印證其他證據的真?zhèn)尾⒎沼陬A審。但是,電磁信息痕跡的應用也可能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財產和隱私等基本權利,因此,應用過程中必須符合法治原則的要求。

    電磁信息痕跡;電磁信息痕跡的獲取;電磁信息痕跡的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電磁信息痕跡在偵查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成為各類刑事案件偵破的重要方法。但是,作為一類新的刑事偵查方法,在應用過程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電磁信息痕跡在法律層面上沒有明確規(guī)定,應用過程中法治化程度不高,甚至一些地方的偵查機關還存在濫用電磁信息痕跡的情形,其結果必然導致對公民基本權利的嚴重侵犯。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電磁信息痕跡問題進行全面探析,以規(guī)范電磁信息痕跡在偵查過程中的應用。

    一、電磁信息痕跡的概念與分類

    電磁信息痕跡,是指借助電子信息技術,以電子設備為介質,以數字信息為特征,記錄和反映在電磁信息載體上的各種反映犯罪嫌疑人及相關人員活動情況的語言、文字、圖像、數字等信息痕跡。依據電磁信息痕跡的載體不同,電磁信息痕跡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通訊電磁信息痕跡。通訊電磁信息痕跡,是指保存在電子通訊設備上的犯罪嫌疑人的或者與犯罪有關的各種通訊類電磁信息痕跡,包括固定電話和移動通訊設備信息等。如固定電話或者移動通訊設備的號碼,通話的時間、地點、次數,通話時長等信息資料;通訊工具或通訊設施中存儲的與犯罪有關的各種電磁信息痕跡等。

    第二,網絡電磁信息痕跡。網絡電磁信息痕跡,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計算機系統(tǒng)和互聯網上遺存的各種電磁信息痕跡,包括移動存儲設備(移動硬盤)、U盤、光盤、各類軟盤、磁帶、記憶卡上存儲的各種信息和QQ聊天、MSN聊天、網絡游戲存儲的各種電磁信息痕跡等。

    第三,智能卡類電磁信息痕跡。智能卡類電磁信息痕跡,是指犯罪嫌疑人存儲在或者遺留在各種智能卡內的各種電磁信息痕跡。目前,智能卡廣泛應用于金融服務、證券業(yè)務、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險、公用事業(yè)、行政管理、網絡通訊和電子商務等領域,常見的主要有銀行卡、信用卡、醫(yī)療卡、公交卡、商場購物積分卡、食堂飯卡、各種會員卡、電子門鎖卡等。

    第四,視聽電磁信息痕跡。視聽電磁信息痕跡,是指光盤、錄像帶、磁帶、微型攝像頭、視頻捕捉卡、可視電視等錄像、錄音載體存儲和記錄的與犯罪活動有關的各種電磁信息痕跡。目前,偵查中常見的視聽電磁信息痕跡主要包括閉路電視監(jiān)控錄像、數碼照相機、數碼錄像機、MP3、MD、錄音筆等存儲或者記錄的各種電磁信息痕跡。

    第五,其他電磁信息痕跡。其他電磁信息痕跡,主要是指其他一些以二進制形式存儲和表現的電子信息資源。如手持電子設備、個人數字助理(PDA)、電子記事本。這些電子設備中有地址簿、密碼、計劃任務表、電話號碼簿、文本信息、聲音信息、E -mail、書寫筆跡等電磁信息痕跡[1]。

    二、電磁信息痕跡在刑事偵查中的應用價值

    (一)利用電磁信息痕跡直接偵破案件

    刑事案件發(fā)生后,發(fā)現、確定犯罪嫌疑人就成為偵破案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現場勘查、痕跡提取與檢驗比對,可以發(fā)現犯罪嫌疑人并偵破案件。但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相關人員在案發(fā)現場留下各種電磁信息痕跡,通過電磁信息痕跡分析、比對,發(fā)現、確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身份就相對比較容易。如侵財型案件,通過查詢被害人通訊工具的使用情況,可以發(fā)現甚至直接確定犯罪嫌疑人;通過案發(fā)現場的視頻監(jiān)控錄像,結合其他電磁信息痕跡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可以發(fā)現甚至直接確定犯罪嫌疑人。例如,河南省新密市“2010·5·19”故意殺人案,偵查機關就是利用視頻監(jiān)控錄像、網絡痕跡、移動通訊信息痕跡等多種電磁信息痕跡成功偵破的。在該案偵查過程中,視頻監(jiān)控為案件偵破提供了偵查方向,通過監(jiān)控錄像固定了被害人李某被害前兩天的活動軌跡,并通過視頻監(jiān)控成功鎖定犯罪嫌疑人劉某,然后通過“大情報信息平臺”和網絡痕跡對犯罪嫌疑人劉某的活動軌跡進行定位,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劉某。在該案中,電磁信息痕跡應用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人和人之間的電磁信息痕跡的交叉,即通過現場視頻監(jiān)控錄像分析,確定被害人李某的活動軌跡與犯罪嫌疑人劉某的活動軌跡有交叉。二是人和發(fā)案區(qū)域的電磁信息痕跡的交叉,即通過現場視頻監(jiān)控錄像分析,確定案發(fā)前犯罪嫌疑人劉某在案發(fā)現場附近的多條街道上出現,具有作案嫌疑。三是不同種類的電磁信息痕跡的交叉,即在本案的抓捕環(huán)節(jié),通過犯罪嫌疑人劉某的網絡痕跡及住宿痕跡交叉,分析出其在河南省內某市一帶活動,隨即通過技術手段定位,將犯罪嫌疑人劉某抓獲。

    (二)利用電磁信息痕跡為案件偵破提供線索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fā)展的今天,人們的日?;顒訒粝赂鞣N各樣的電磁信息痕跡,而這些電磁信息痕跡有些能夠直接破案,有些能夠為破案提供線索。筆者以通訊電磁信息痕跡為例加以說明。目前,手機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幾乎人人有手機,而手機通話就會留下話單。每個話單都是與一個特定的對象相關聯的,通話記錄具有唯一性,話單信息直接表現特定對象個體的相關社會性的特征。話單由對方號碼、呼叫類型、通話日期、通話時間、通話時長、位置代碼、小區(qū)代碼等要素組成,通過對話單的模糊查詢或者話單信息分析,可以為案件偵破提供線索。例如,在綁架勒索案件中,通過對犯罪嫌疑人話單信息的分析,能夠獲取犯罪嫌疑人的職業(yè)特點、生活規(guī)律、主要活動地域、社會交往關系網等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對犯罪嫌疑人有個初步的了解,最終找到并抓獲犯罪嫌疑人。

    (三)利用電磁信息痕跡為串并案件提供依據

    電磁信息痕跡有不同的種類,即使是同一類電磁信息痕跡,也可能在不同的區(qū)域或環(huán)境條件下被復制或重復出現,電磁信息痕跡能夠為系列案件或不同地區(qū)發(fā)生的類似案件的串并提供依據。筆者以基站數據分析及其應用為例加以說明?;举Y料分析有以下功能:一是用于可疑電話及其關聯分析,即以案發(fā)時間段作為條件,通過多個案件發(fā)生的基站資料關聯分析,排查關聯案件、串案、團伙案件線索;用于可疑電話通話規(guī)律分析,即以案發(fā)時間段作為條件,通過案件發(fā)生的基站資料分析,排查突發(fā)性團伙作案線索與串并案件。二是用于可疑對象比對。分析一個特定目標對象與一個或多個案發(fā)現場之間可能存在聯系的第三人之關系,串并案件。三是外地號碼分析。通過覆蓋案發(fā)現場的一個或多個基站內所有漫游入或聯系外地電話的號碼分析,串并案件。四是“刑嫌”對象的比對。分析一批“刑嫌”對象與一個或多個案發(fā)現場可能存在的聯系,串并案件。利用卡類電磁信息痕跡也能為串并案件提供相關依據。在電信詐騙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使用同一張卡在不同的地方取款或刷卡購物,就會留下同一張卡的電磁信息痕跡,利用這種電磁信息痕跡也能夠串并案件。

    (四)利用電磁信息痕跡印證其他證據的真?zhèn)尾⒅С诸A審

    犯罪發(fā)生后,通過現場勘查可以收集到多種證據,通過訊問犯罪嫌疑人可以得到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辯解,通過詢問被害人、證人,還可以得到被害人的陳述和證人證言。但是,現場收集到的證據與案件是否有關聯,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與辯解,被害人的陳述和證人證言是否真實、有無隱瞞等,這些都可以通過電磁信息痕跡加以印證。例如,在故意傷害案件中,利用視頻類電磁信息痕跡能夠直觀地了解整個案件發(fā)生的全過程,從而印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辯解以及被害人的陳述是否真實、有無隱瞞。再如,在入室盜竊案件中,利用手機號碼查詢,可以了解到犯罪嫌疑人是否到過犯罪現場,在犯罪現場是否與他人通過話等,從而印證犯罪嫌疑人在日后的供述是否真實。

    眾所周知,犯罪嫌疑人被抓獲后,特別是在預審中總是百般抵賴,不肯如實交代自己所犯罪行。對此,偵查人員通過掌握的電磁信息痕跡記錄的有關內容,一方面可以為預審做好準備,在預審中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可以在預審中適時地向犯罪嫌疑人展示或透露所掌握的電磁信息痕跡的有關內容或信息,揭穿犯罪嫌疑人的謊言,迫使犯罪嫌疑人如實交代自己的罪行,從而起到支持預審的作用。

    三、刑事偵查中電磁信息痕跡應用應注意的問題

    (一)電磁信息痕跡應用必須符合法治原則要求

    法學家曼弗雷德·諾瓦克指出:“人們所不贊成的并不是剝奪自由本身,而是任意地和非法地剝奪。它使國家立法機關有義務準確地界定允許剝奪自由的情況和應該適用的程序,并使獨立的司法機關有可能在行政機關或執(zhí)法公務人員任意剝奪自由時采取迅速的行為。”[2]因此,出于揭露、證實和懲罰犯罪的需要,電磁信息痕跡的應用有其必要性。但電磁信息痕跡的應用也有可能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私有財產和隱私等基本權利,這就要求在應用電磁信息痕跡時必須符合法治原則的要求。具體而言,在應用電磁信息痕跡時必須遵循以下法治原則的要求:

    1.適用對象與適用條件。目前,對電磁信息痕跡的應用我國立法并無規(guī)定,只在《國家安全法》第十條和《人民警察法》第十六條中規(guī)定了可以采用技術偵查措施。而偵查實踐中,偵查機關已經廣泛應用電磁信息痕跡來偵查各類刑事案件,且適用對象范圍廣泛,適用條件也十分寬松,不僅在一些大案要案中應用電磁信息痕跡,而且就是一些比較輕微的案件也使用此類方法。筆者認為,這種適用對象的廣泛,適用條件的寬松,其結果必然導致電磁信息痕跡在偵查過程中的濫用,最終侵犯公民的合法權利。因此,必須在適用對象上加以限制,特別是對一些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等基本權利的電磁信息痕跡的應用加以限制,如通訊電磁信息痕跡、網絡電磁信息痕跡的應用等。

    在適用對象上,應當將電磁信息痕跡的適用對象限定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外的其他公民不應成為適用對象。在適用案件范圍上,應當把通訊電磁信息痕跡、網絡電磁信息痕跡的應用限定在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的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職權實施的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大犯罪案件;追捕被通緝或者被批準、決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也可以應用;其他類電磁信息痕跡可以應用于比較輕的犯罪類型。在適用條件方面,必須是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立案之后,并且是為了查明案情,而且確有應用之必要。

    2.批準程序。如上所述,對于電磁信息痕跡應用的批準程序,我國立法也沒有規(guī)定,只在《國家安全法》和《人民警察法》中籠統(tǒng)規(guī)定了采用技術偵查措施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手續(xù);在偵查實踐中,電磁信息痕跡的應用大多是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的分管領導、主管領導批準,沒有第三方的介入與監(jiān)督。因此,筆者認為,面對偵查實踐中電磁信息痕跡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甚至被一些地方偵查機關濫用的情形,應當通過相關法律明確規(guī)定電磁信息痕跡應用的批準程序,以限制和規(guī)范電磁信息痕跡的應用。在目前情況下,我國不宜采取西方國家通行的司法審查制度,即由法院審查批準偵查機關能否采用技術偵查措施的做法,而是應當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仍然沿用現行由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的做法,但在公安機關的層級上應當限定在市級以上公安機關,由其負責人批準。待條件成熟后,再由法律授權由檢察機關或人民法院批準,即實行司法審查制度。

    3.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嚴格遵守法定程序是偵查機關依法行使權力,公民合法權利得到保護的重要保障。就電磁信息痕跡在偵查過程中的應用而言,所謂的法定程序無外乎獲取電磁信息痕跡措施的種類、對象、期限、次數,以及采取措施后所獲取的電磁信息痕跡的應用與保密問題。這也是目前偵查實踐中存在問題比較多的領域,例如,一些地方的偵查機關迫于嚴重犯罪形勢和“命案”偵破的需要,在獲取電磁信息痕跡過程中常常簡化程序或者不遵守必要的法定程序,隨意擴大措施的適用范圍或者增加使用措施的次數,更有一些偵查人員特別是技偵人員對通過相關措施獲取的電磁信息痕跡不嚴加保密,等等。上述問題的存在,迫切要求偵查機關或偵查(技偵)人員在運用技術偵查措施獲取電磁信息痕跡時,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嚴格遵守使用措施的種類、對象、期限、次數與保密的要求,合法行使自己的權力,在符合法定程序要求的前提下保障公民特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利。

    (二)電磁信息痕跡應用必須與傳統(tǒng)偵查方法相結合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及其在偵查領域的全面滲透與推進,電磁信息痕跡在偵查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偵查效果顯著,但也給偵查工作帶來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即過度依賴電磁信息痕跡,忽視傳統(tǒng)偵查方法的問題日益凸顯。與科技信息不發(fā)達時期一些偵查人員只會依靠“一排二查三突審”的老“三板斧”破案一樣,在科技信息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一些偵查指揮人員、偵查(技偵)人員,只會依靠“手機號碼查詢、視頻監(jiān)控資料利用、痕跡物證網上檢索比對”的“新三板斧”破案,他們不愿意甚至不會做深入細致的調查訪問工作,不愿意甚至不會對案情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判斷,不愿意甚至不會確定偵查方向和偵查范圍,不愿意甚至不會刻畫犯罪嫌疑人的個體特征與犯罪條件,更不用說在偵查過程中使用偵查策略了。他們一旦離開了犯罪嫌疑人的手機號碼查詢、視頻監(jiān)控資料運用、痕跡物證的網上檢索比對,就不知道該如何展開偵查工作。實際上,利用電磁信息痕跡與傳統(tǒng)偵查方法在當代偵查工作中各有所長,兩者是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只能相互補充,而不能相互代替,決不能因為科技信息技術的高度發(fā)達而忽視了傳統(tǒng)偵查方法的價值和作用。在科技信息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偵查指揮人員、偵查(技偵)人員應當重新認識傳統(tǒng)偵查方法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將電磁信息痕跡與傳統(tǒng)偵查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使之比翼齊飛,各顯神通,促進偵查效能的全面提升。

    必須指出的是,科技信息時代的偵查轉型,是指偵查工作由單一傳統(tǒng)偵查方法向傳統(tǒng)偵查方法與電磁信息痕跡應用并存并行,最終形成綜合利用科技信息與傳統(tǒng)偵查方法的新的偵查格局。偵查轉型既不意味著由傳統(tǒng)偵查方法轉向單純電磁信息痕跡應用,更不意味著由電磁信息痕跡應用取代傳統(tǒng)偵查方法。傳統(tǒng)偵查方法與電磁信息痕跡應用相結合,構成了科技信息高度發(fā)達時代偵查工作的總體特征。因此,必須推進傳統(tǒng)偵查方法與電磁信息痕跡應用的相互補充與“無縫對接”。

    (三)電磁信息痕跡應用必須注重保障公民基本權利

    電磁信息痕跡應用可能會侵犯公民的基本權利,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懸崖邊舞蹈的后果”。因此,如何在應用電磁信息痕跡時做到既揭露、證實和打擊犯罪,又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是艱難但又必須回答的問題。

    1.電磁信息痕跡應用與人身自由權。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包括肉體和精神)不受非法限制、搜查、拘留和逮捕。廣義的人身自由,除公民的身體自由不受侵犯外,還包括與人身自由相聯系的人格尊嚴和公民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以及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公民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參加國家政治生活和享有其他權利自由的先決條件。公民失去了人身自由,其他權利自由也就無從談起。因此,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起碼的權利。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偵查機關對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和剝奪,從原來的現實空間發(fā)展到虛擬空間,從主要針對公民身體自由的限制或剝奪發(fā)展到對公民精神、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限制或侵犯。例如,在刑事偵查中,通過技術手段查詢和掌控公民使用的固定電話或移動通訊設備的號碼,手機串號,通話的時間、地點、次數,通話時長等信息資料;通過技術手段提取公民移動存儲設備(移動硬盤)、U盤、光盤、各類軟盤、磁帶、記憶卡上存儲的各種信息和QQ聊天、MSN聊天、網絡游戲中存儲的各種電磁信息痕跡等。科技與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給偵查機關偵破案件提供了利器,但同時也給公民的人身自由權,特別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帶來了潛在的威脅與侵害。因此,在應用電磁信息痕跡偵破案件時,應當處理好此類偵破方法的應用與公民人身自由權利保障之間的關系。

    2.電磁信息痕跡應用與財產權。此處的財產權是指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公民的私有財產權是指公民對其擁有的合法財產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是維持人的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不可剝奪的基本權利。財產權與生命權、自由權、平等權在現代憲政國家被并稱為支撐公民基本權利體系的四大支柱。長期以來,我國立法十分重視公民私有財產權保障。2004年3月14日通過的憲法第四修正案明確規(guī)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薄皣乙勒辗梢?guī)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薄皣覟榱斯怖娴男枰?,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痹撔拚笍母旧峡隙宋覈竦乃接胸敭a權在公民權利體系中的地位,確保了憲法對財產權保護的全面性和嚴肅性。從表面上看,電磁信息痕跡在偵查中的應用并不會直接涉及或者侵犯公民的私有財產權,但偵查中的實際情況卻是,電磁信息痕跡的應用常常會直接或間接地侵犯公民的私有財產權。例如,在應用智能卡類電磁信息痕跡偵破案件過程中,偵查機關常常會查封、凍結或者扣押公民個人的各類智能卡,使公民個人暫時或在較長時間內不能使用智能卡內金錢。雖然這種查封、凍結或者扣押沒有剝奪智能卡所有人或持有人對智能卡內財產的所有權,但卻限制或者侵犯了智能卡所有人或者持有人對智能卡內財產的使用、收益和處分權,仍然構成對公民個人私有財產權的侵犯。

    3.電磁信息痕跡應用與隱私權。隱私權最早由美國學者塞繆爾·沃倫與路易斯·布蘭代斯提出,20世紀中期《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國際人權文件明確了隱私權是一項基本人權。隱私權是人權的一種,人權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即為基本權利,它是指“那些對于人和公民不可缺乏的、不可取代的、不可轉讓的、穩(wěn)定的、具有母體性的共同權利。法律意義上的人權指的就是憲法制度保障的基本權利”[3]。雖然我國隱私權保護立法比較落后,但我國現行憲法也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其他法律、法規(guī)對相關公民的個人秘密、尊嚴、信息等隱私權利及保護也給予了一定程度的規(guī)定,為保護公民隱私權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在刑事偵查中,電磁信息痕跡的廣泛應用,對公民隱私權的干預和侵犯也越來越強。從刑事偵查實踐來看,電磁信息痕跡的應用對隱私權的侵犯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可能侵犯公民個人獨處隱私權。如視頻監(jiān)控通常是在公共場所展開的,雖然其所監(jiān)控的對象主要是公民的外部形體語言,但仍構成對公民隱私權的輕度侵犯;如果是通過視頻監(jiān)控長時間監(jiān)控公民隱私空間,就會窺探到公民個人的“絕對秘密”,構成對公民個人隱私權的嚴重侵犯。二是可能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隱私權。公民個人信息主要包括個人肖像、聲音、過去的經歷(尤其是犯罪記錄)、醫(yī)療記錄、財務資料、一般個人資料、犯罪被害人資料等。電磁信息痕跡應用的核心就是知悉相關對象的個人信息,其應用過程無疑會對公民個人信息隱私權造成某種程度的侵害。三是可能侵犯公民個人談話隱私權、①需要說明的是,隨著現代科技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談話的方式已由傳統(tǒng)的面對面交談、電話交談、書信交談發(fā)展到通過手機短信交談、通過網絡聊天交談等,談話隱私權之保護就提到了議事日程。通訊隱私權。通常而言,公民個人隱私中的“絕對秘密”一般均隱藏于談話及通訊過程之中,因此對談話隱私、通訊隱私的侵犯,就是對公民個人隱私最核心領域的侵犯,就是對公民個人隱私權最嚴重的侵犯。四是侵犯公民個人自主隱私權。公民個人自主隱私權,即個人私生活的自我決定權,包括生育、家庭和個人切身事務等三方面的自主權。由上述可知,電磁信息痕跡在偵查中的應用對公民個人隱私權的侵犯是全方位的,因此,必須從法律層面對電磁信息痕跡應用加以規(guī)制。

    雖然從保護公民基本權利的層面考量,電磁信息痕跡的應用確實存在著侵犯公民基本權利之嫌,反對者也以基本權利需要保障為由對其進行質疑或批判。但實際上,任何權利都是有邊界的,這是權利的本質所在。如果權利沒有邊界,權利將失去應有的作用。

    [1]馬忠紅.電子信息資源的偵查價值和偵查方法[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8,(5).

    [2](奧)曼弗雷德·諾瓦克.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評注[M].畢小青譯.北京:三聯書店,2003:160.

    [3]徐顯明.法理學教程[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397.

    On Electromagnetic Trace in Perspective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WANG Bin
    (Henan Police College,Zhengzhou Henan China 450046)

    As a kind of important investigation method,the tracing of 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and has been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The 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 has different kinds which,if properly utilized,can directly crack the case,or provide clues for the case detected,or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incorporation of cases,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other evidences and serve the preliminary examination.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 may infringe upon citizens’personal freedom,right to property and privacy,and other basic rights,therefore,the process of applying must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ule of law.

    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Acquisition of 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

    DF793

    A

    1008-2433(2012)03-0035-05

    2012-03-05

    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科技偵查及其法治化發(fā)展研究”(122400450289)的階段性成果。

    王 彬(1968—),男,河南淮濱人,河南警察學院偵查系教授,訴訟法學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刑事訴訟法、偵查理論與實務、證據理論與實務。

    猜你喜歡
    隱私權痕跡電磁
    納稅人隱私權的確立、限制與保護
    媽媽,請把隱私權還給我
    學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12
    三維多孔電磁復合支架構建與理化表征
    小偷留下來的痕跡
    谷歌尊重雕像“隱私權”的啟示
    華人時刊(2018年17期)2018-11-19 00:41:21
    掌握基礎知識 不懼電磁偏轉
    積淀歲月的痕跡
    電磁換向閥應用探討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21
    瞬變電磁法在煤礦防治水中的應用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7:41
    論患者隱私權保護
    无极县| 抚宁县| 星座| 洛隆县| 中西区| 镇康县| 滁州市| 达日县| 衡阳县| 余姚市| 峨边| 灵武市| 三穗县| 光泽县| 成安县| 莒南县| 商洛市| 静乐县| 达尔| 哈尔滨市| 肥东县| 赤峰市| 稻城县| 伊川县| 龙井市| 平谷区| 昭通市| 尚义县| 荔波县| 民丰县| 响水县| 博罗县| 陆丰市| 清河县| 翼城县| 泸溪县| 绥江县| 乌兰浩特市| 石渠县| 安化县| 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