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敏
河南襄城縣人民醫(yī)院 襄城 461700
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傳統(tǒng)開腹根治術痛苦大、住院時間長、易發(fā)生腸粘連。2010-01—2012-01,我們對45例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35~82歲,平均62.5歲。右半結腸癌根治術7例,左半結腸癌根治術3例,直腸癌根治術35例(Miles術20例,Dixon術15例)。術后均留置腹腔引流管,平均住院時間7~10 d。
1.2 護理措施
1.3.1 心理護理:大腸癌患者往往對腹腔鏡治療心存疑惑,對疾病康復缺乏信心,擔心人工造口影響生活、工作,擔心巨大治療費用。護理人員應有的放矢進行心理疏導,耐心細致介紹微創(chuàng)手術的優(yōu)越性及成功病例。講解手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手術方式。并采用圖片、實物深入淺出向患者解釋造口的目的、部位、功能、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以及相應的處理方法,必要時可讓術后患者與其交流并示范。介紹國家在新農合及大病優(yōu)惠補貼政策,讓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反應,增強治療信心,配合治療。
1.3.2 腸道準備[1]:術前充分的腸道準備是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重要前提。術前3 d進少渣半流質飲食,術前2 d起進流質飲食,術前12 h禁食,4 h禁飲。術前1 d口服甲硝唑。術前1 d口服30 mL蓖麻油,術前晚1% ~2%肥皂水清潔灌腸。灌腸期間應嚴密觀察患者面色及腹痛情況,如患者出現(xiàn)面色蒼白、劇烈腹痛、出冷汗,應立即停止操作并處理。
1.3.3 術后護理:全麻患者清醒后取半臥位,鼓勵床上活動、做深呼吸。術后第1天,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下床活動。保持胃管負壓引流,注意觀察胃液的顏色、性質和量。術后48 h肛門排氣后可拔出。尿管于術后第1天輸液完畢后即可拔出,以減輕患者的不適。保持腹腔引流管引流通暢,防止折疊扭曲受壓,從引流管的近端向遠端擠捏,1次/2h。嚴密觀察并記錄引流液量、顏色和性質。若引流出混濁伴糞臭味液體,或伴有腹痛、發(fā)熱、白細胞增高時,常提示吻合口瘺,應及時通知醫(yī)師給予處理。結腸造口開放時間為術后2~3 d[1],及時清潔造口分泌物、滲液。用碘伏由外向內擦拭造口周圍皮膚,2次/d。然后在造口周圍處墊一小紗布后接人工肛門袋。在護理過程中注意觀察造口周圍皮膚,如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紅,及時涂銀鋅軟膏。雖患者在術前已告知人工肛門對日常生活造成的不便,但患者在術后還會存在悲哀、失落等消極情緒,護士應耐心傾聽患者內心的真實感受,針對性給予耐心解說。正確指導患者更換人工肛門袋時,盡可能地讓患者及家屬觀看全過程,讓患者出院前熟練掌握造口的自我護理,以適應正常的生活、工作及社交活動。術后密切觀察造口的顏色、造口腸段有無回縮,觀察并詢問患者排便情況。如果血運不良,造口腸段回縮、出血,應及時報告醫(yī)師。如果患者腹脹、大便變細,考慮為造口狹窄,護理人員定時用食指、中指擴張造口,并指導教會患者。密切觀察切口敷料有無滲血,特別是臍部和側腹壁,如有滲出及時換藥,注意無菌操作。開放結腸造口時,注意保護腹壁切口及時更換肛門袋,以免糞便污染切口。每日用紅外線照射切口,促進切口的愈合。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如手術3 d后,體溫>38.5℃,切口局部有充血水腫時,可能切口感染,應報告醫(yī)師給予相應處理。由于保肛術后吻合口距離肛門很近,直腸肛管容量減少,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不良,表現(xiàn)為便頻、便急等。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在術后做縮肛運動,盡快恢復肛門括約肌功能。培養(yǎng)患者每日定時排便習慣,便后用溫水清洗肛門,并用嬰兒衛(wèi)生紙擦干。
本組4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無切口感染。吻合口瘺1例經保持引流管通暢治愈,造口狹窄1例,經定時擴張治愈。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符合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商岣呋颊呱钯|量,同時還減輕護士的勞動強度,護理人員可以用更多的時間利用專業(yè)知識進行術前及術后的心理護理。造口患者心理壓力得到了有效的緩解,能夠真實面對并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和護理。
由于腹腔鏡手術切口小,在造口開放時,無需薄膜隔開,及時更換人工肛門袋,我們用0.5%碘伏擦拭造口周圍皮膚,2次/d,20例患者均無發(fā)生切口感染。
應做好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如造口患者應告知出院后前3個月擴張造口,1次/周,以防止造口狹窄。保肛者飲食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避免高脂肪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結腸造口者少食洋蔥、大蒜等產生刺激性氣味或脹氣的食物,宜進高熱量、高蛋白、豐富維生素的少渣食物,以便大便干燥成型。適量運動,生活規(guī)律,融入社會,定期復查。通過我們嚴密的訓練計劃,出院隨訪6個月,15例保肛患者都能自行控制大便的排出,提高生活質量。
[1]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