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云 王志紅 霍燕嫦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急性彌漫性心肌損害導致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時間內(nèi)急劇下降,排血功能喪失的一組綜合征。發(fā)病急驟,進展迅速,嚴重者表現(xiàn)為急性肺水腫,病死率較高,如能緊急有效的救治與護理,病情可迅速緩解[1]。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對護理質(zhì)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救治效果,應先從預防著手,將意外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并實施嚴密有序的護理。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整體的標準化診療護理模式,能夠大大提高護理效率,降低患者的醫(yī)療費用,提高搶救危重患者的救治率[2]。為此,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收住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6例,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齡38~78歲,平均(56.05±2.15)歲。誘發(fā)急性左心衰竭的基礎疾病包括:冠心病38例,風濕性心臟病22例,高血壓14例,快速性房顫8例,急性心肌炎2例,擴張性心臟病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的診斷標準。按照不同的護理模式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措施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由責任護士按照護理路徑的實施步驟進行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1)入院時(第1 d)。向患者介紹住院環(huán)境及需要的相關檢查,介紹主管醫(yī)師和責任護士及其住院期間的注意事項。(2)疾病急性期時(第2~3 d)。由責任護士協(xié)助患者采取適當?shù)淖?,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給予面罩吸氧,配合醫(yī)師給予鎮(zhèn)靜、強心、利尿、擴血管等藥物治療。由于患者病情兇險,有瀕死感,情緒極度恐慌、焦躁不安,因此,要進行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的焦慮、恐懼情緒。(3)度過危險期后(第4~8 d)。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解釋相關檢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陪同患者完成各項輔助檢查,詳細講解急性左心衰竭的發(fā)病誘發(fā)、常用藥物的使用方法,積極做好避免反復發(fā)作的各項措施。(4)緩解期(第9~10 d)。介紹病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講解堅持長期規(guī)范化治療及避免誘發(fā)因素的重要性,利用宣教小冊子、講座等方式進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5)出院指導(出院當天)。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xù),囑患者適當體育鍛煉,增強心肺功能,避免誘發(fā)因素,定期門診復查。(6)出院后。密切隨訪,介紹左心衰竭急性發(fā)作的應對措施,鞏固健康教育內(nèi)容。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再次住院率和病死率及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知曉、不知曉)和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d,±s)
組別 例數(shù) 住院時間<0.05觀察組對照組t′值P 43 11.83 ±1.58 43 15.65 ±2.33 8.8979值
表1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再次住院和病死率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再次住院和病死率比較 例(%)
表2顯示,觀察組的再次住院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的病死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的疾病知識知曉情況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疾病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例(%)
表3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疾病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4 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比較(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比較 例(%)
表4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急性左心衰竭起病急驟,病情兇險,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患者生命。要減少護理差錯的發(fā)生,降低醫(yī)療糾紛發(fā)生率,醫(yī)護人員必須保持高度的責任心,謹慎的態(tài)度,動態(tài)觀察病情變化,做好充分的急救準備,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3]。因此,結(jié)合本病特點,護理人員要有計劃、高效快捷地實施搶救措施,避免護理工作的盲目性、機械性,規(guī)范救治流程,提高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4]。臨床路徑護理作為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已經(jīng)在諸多臨床科室中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急性左心衰竭護理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措施,能夠有效規(guī)范護理人員的行為,使護理工作標準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從而能夠縮短住院時間。應用路徑化的健康教育措施,能夠使患者得到系統(tǒng)、完整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真正的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增強了患者的自我管理,主動參與到疾病的治療和護理中,治療配合度提高。此外,有關研究顯示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措施,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重視患者的感受,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降低護理工作的盲目性,提高護理效率和護理質(zhì)量,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為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奠定了基礎[5,6]。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臨床路徑護理組的住院時間、再次住院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和治療依從性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即說明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把路徑護理理念切實有效地落實到護理實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倡導護患交流,使患者及家屬對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能夠顯著提高搶救成功率,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促進患者的身心康復,與相關研究結(jié)果一致[7]。綜上所述,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不僅提高了護理服務質(zhì)量,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預后,增加了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增強患者對相關疾病知識的了解,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提高了治療依從性,減輕了患者和社會的經(jīng)濟負擔。
[1]趙 磊,張喜薇.抗風險護理在心衰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醫(yī)藥實踐,2008,11(18):95 -97.
[2]林紫云.4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使用BiPAP呼吸機的護理[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2,19(1):106 -107.
[3]王凱華,馬 靜,巨名飛.20例冠心病并發(fā)急性左心衰的搶救與護理[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9,26(4):403 -404.
[4]賴利英,劉 姣,古玉梅.150例急性左心衰竭急救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8):71 -73.
[5]畢 茹.淺談急性左心衰的臨床搶救及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5):355 -356.
[6]鄧菊香,孫惠金.淺談急性左心衰竭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54 -55.
[7]張瑞芳,胡麗莉,高秀英.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在擴張型心肌病并心衰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1):7601-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