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晨,楊曉倩
(貴州師范大學大學 外語部,貴州 貴陽 550001)
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與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對修辭的影響
韓 晨,楊曉倩
(貴州師范大學大學 外語部,貴州 貴陽 550001)
本文試圖通過對霍爾提出的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和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下的修辭效果進行了比較,結合實例分析了兩種文化在重復、省略、對偶和疊詞等方面的不同之處。掌握不同文化下的修辭差異能夠幫助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減少誤會,促進溝通。
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修辭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霍爾(Hall)提出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和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概念后,許多學者利用該概念分析文化差異,探討文化沖突的解決方案。本文試圖參照前人的研究,運用此模式探討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和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對于中英語的修辭的影響和差異并進行比較。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霍爾于《超越文化》一書中,根據(jù)各種文化的成分中語境含義的多寡,提出了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HC)與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LC)的概念(Hall,1976)。他通過文化中占優(yōu)勢和主導地位的交際活動方式,將意義,環(huán)境和語言編碼歸于一個坐標上,兩端是最典型的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和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中國文化等大部分亞洲文化,拉美文化,非洲文化屬于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而美國,德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的文化屬于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
他在書中指出,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是指在交際時,大部分信息存在于環(huán)境之中或參與交際的人身上,只有少部分的信息表現(xiàn)在話語之中??梢哉f,在言語信號中的信息非常少。而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下的人們習慣于運用語言本身的能力進行交際,信息體現(xiàn)在言語符號之中,蘊含在背景之中的信息很少。
漢語中單音節(jié)文字的特點便于字和詞的重疊,重疊詞使詞語音節(jié)勻稱,形式整齊,也使詞語獲得新的意義和情感色彩,令人浮想聯(lián)翩。重疊是很重要的構詞方法,也是常用的語法和修辭手段;而英語中的音節(jié)大多不齊,通常用于口語等非正式文體,使用有很大的限制。
例一: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I seek but seek in vain.
I search and search again.
I feel so sad,so drear.
So lonely,without cheer.
在李清照的這首詞中,整句連用七個疊詞,表現(xiàn)了一種寂寞清冷的意境,詩人的孤寂苦悶需要讀者自己進行體會,根據(jù)讀者的背景知識形成一幅完整的畫面,詩人想讓人了解的信息在背景信息,而非句子之中得以體現(xiàn),屬于典型的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而英譯文雖然也想表現(xiàn)出原詩的形式和意境,雖然押韻,但是要求句子形式的完整性的特點使得譯文的文采不如原文,也顯現(xiàn)不出原文的境界。同時,英譯文中句子完整,三次使用了“I”,也用“but”,“and”,“without”顯示句子的連接轉折關系,表現(xiàn)了明顯的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特點。
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和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的差異不僅體現(xiàn)在言語信號上,還體現(xiàn)在言語的語法結構上(陳文智,徐建綱:2007)。由于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國家的歷史和傳統(tǒng)很少改變,人們對環(huán)境的反應始終如一,在交際行為中不需要深入的背景信息。而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國家的人們缺乏大量的共同經(jīng)歷,在交際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背景信息,要求言語表達詳盡準確。而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的成員若面對過多的信息時,傾向于煩躁和厭倦。因此,漢語語法是一種意合的語法,詞語之間的組合以達意為準,靠詞序和語義關系表達,不要求形式上的完整,語義關系甚至比句法更重要。而英語邏輯嚴謹,句子結構嚴密工整,句子成分很少省略,尤其是主語,強調動詞的核心作用,遵從主謂機制,注重形合。
從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和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對語法結構的影響,我們還可以得出,在一般情況下,英語句子必須要求完整,很少省略句子成分,以主體為中心,由小到大,強調語法規(guī)則和制約,代詞較多,如果句子中缺少代詞,則會顯得句子結構不完整,句義不清楚;而漢語突出整體與綜合,由大到小,對詞的形式,順序沒有太多特定的要求,由于人稱代詞“他”、“她”、“它”除了發(fā)音相同不便在口語中使用中,在同一句子或語段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類代詞不僅會使指稱混亂,還會讓人感到不太像中國話,因此使用代詞較少,再不造成誤解和歧義的情況下,常忽略人稱及物主代詞。
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和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在修辭手法的不同可以體現(xiàn)在代詞的使用上,如:
例二:He was well-flavored,bright,a good dancer,a fair shot and a fine tennis player. He was an asset at any party. He was lavish with flowers and expensive boxes of chocolate,and though he entertained little,when he did it was with an originality that pleased. ( W. S. Maugham)
他英俊,又聰明,跳舞跳得不錯,打槍不算壞,網(wǎng)球也打得很好。什么宴會都少不了他。鮮花和高價的大盒巧克力糖任意買來送人。雖則很少請客,請起來倒也別致有趣。
從英漢兩段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英語中作者重復使用了代詞“he”,句子完整,無省略成分;而在漢語譯文中,則大量省略了代詞“他”以避免代詞重復。
漢語多用詞匯重復以表達同樣的意義和功能,而英語會使用大量其他詞匯替代,省略和轉換的方法以避免重復,其省略也常常伴隨著英語語法結構特征,如在情態(tài)動詞或助動詞后的實意動詞被省略時,情態(tài)動詞或助動詞仍要保留,如:
例三:We don't retreat,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
我們不后退,我們從沒有后退過,將來也絕不會后退。
例四:我們提倡和平共處的原則,這項原則目前已經(jīng)越來越得人心了。
We have advocated the principle of peaceful co-existence,which is now grow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 world.
在例三中,have和will的保留表明它們后面分別省略了retreated和retreat,而在漢語譯文中,則重復使用了“后退”造成重復。在例四中,重復“原則”一詞,而英語中則使用了從句的形式,將句子連接起來,省略了“the principle”,避免重復使用。
漢語的重復和其屬于音節(jié)文字的特點是分不開的。漢字有不同的聲調,具有抑揚頓挫的音樂美,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寫起來順手,能給人以勻稱整齊,平穩(wěn)流暢的感覺,而英語詞的音節(jié)參差不齊,句子結構長短不一,很難獲得漢語的音樂美。雖然英語和漢語中都有重疊,反復,對偶和排比的表達形式,但相比之下,英語多采取替代,省略,變換等方法以回避漢語中的對偶,排比和反復。
例五:人急造反,狗急跳墻。
Desperation drives men to rebel and a dog to jump over a wall.
例六:他不來,我不去。
If he won't come here,I'll not go there.
例五中英譯文省略了“desperation”避免英語句式重復,意思到了,但是體現(xiàn)不出漢語中的對偶效果;例六中英譯文采用了if 從句形式,說明條件,體現(xiàn)了“如果...,那么...”,句子語法結構嚴謹,屬于明顯的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主句和從句的單詞和音節(jié)數(shù)量不等,體現(xiàn)不出漢語的修辭效果;同時,漢語中“如果”,“那么”的結構本身沒有在句子中出現(xiàn),但是通過語義的表達能夠明顯使人體會出來,顯現(xiàn)了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的特點。
由于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和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的不同,所處文化下的語言句法和修辭效果都有所不同。本文只是淺顯的討論了幾點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和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下的修辭角度和效果,并未深入涉及所有的修辭手段。深入了解中英修辭手法的不同,可以更好地了解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和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的不同之處,幫助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促進兩種文化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1] 霍爾. 超越文化[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
[2] 連淑能. 英漢對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陳文智,徐建綱. 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和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的“面子”準則[J]. 電影評介,2007,(8).
[4] 尤澤順. “強環(huán)境”與“弱環(huán)境”:中美文化差異與沖突[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11).
[5] 趙胤伶,曾緒. 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中的交際差異比較[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9,(4).
[6] 齊秀坤,張瑾. 在漢英語篇中透視強/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差異[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5,(3).
[7] 黃倩. 淺談應漢語言的句法結構差異[J]. 文學教育,2008,(11).
[8] 李平. 淺析跨文化交際中的強交際環(huán)境與弱交際環(huán)境[J]. 云南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9,(3).
Influences on Figures of Spee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 Context Culture and Low Context Culture
HAN Chen,YANG Xiao-qian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the figures of speech from the aspect of Hall's High Context Culture and Low Context Culture,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ultures from repetition, omission, antithesis, etc, with ample examples. Mastering the differences in figures of speech in High Context Culture and Low Context Culture could help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go more smoothly, avoid misunderstanding and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High Context Culture; Low Context Culture; Figure of Speech
H05
A
1008-7427(2012)03-0107-02
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