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存有
(華僑大學 建筑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2)
“云想衣賞花想容”,建筑同樣需要裝飾,這樣建筑才會完美.土樓的木雕,石雕,彩繪等各具特色,很有魅力,可用華麗,精致,細膩來形容.它使土樓既展示雄渾的外表的同時又展現(xiàn)其精微的文化的內(nèi)涵.
徽州的建筑以磚雕,木雕,石雕聞名,尤以磚雕出色,浙江東陽以木雕稱奇,在永定土樓,石雕飾物大多放于門廳等處,精工細致,所貴不貲.在洪坑的振成樓,振福樓的等土樓的大門,中廳等處,用花崗巖雕琢的門框、柱、廊、井欄等,工藝精巧,有的還刻精美圖案;木雕多施用于門罩,軒,門窗隔扇廳堂門上方襻間等處,紋飾豐富多彩,皆不重樣,土樓建筑的木雕也有廣泛施用于木構(gòu)件上的,有臥獅、飛鶴、蓮花、松苞等;大型土樓都有泥塑、彩塑,如有的在樓門上方有泥塑門牌,樓名用陽文,周邊還塑有飛幅,彩蝶及花草等襯托.很多土樓的屋脊兩端祗吻高翹,垂脊下端瑞獸匍匐.檐牙高啄,瓦口流翠,屋脊等處彩塑鮮艷,富麗堂皇;土樓里的壁畫、書法等墻飾也十分發(fā)達,大大增強了土樓的文化氛圍.這些裝飾藝術(shù)在土樓中得到充分展示.歸納起來,土樓的裝飾其藝術(shù)特色主要有以下幾點:
作為藝術(shù),其功能應以認識作用為基礎(chǔ),視覺上美感作用為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也就是說,裝飾通過藝術(shù)形式使人們獲得感官的滿足,心理上獲得怡情的愉悅,文化上有助于認識客觀世界和人自身.就建筑而言,空間環(huán)境對人的習俗、情操、個性、修養(yǎng)的塑造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古典格言有“教不過,父之過”(《三字經(jīng)》),“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孟子.滕文公上》)等.這些都顯示出教育對人精神的作用,土樓的裝飾作用反映出客家人為人處事的原則,內(nèi)容都包含了勸學、治家及祈禱吉祥的意思,都圍繞寓教于樂的目的,目的是警示后人,把后人培養(yǎng)成于家于國有用的人,這些精神以石雕、木雕等的形式出現(xiàn),賦予空間內(nèi)涵與意境,更增加了所要表達內(nèi)容 嚴肅性,發(fā)人深醒,耐人尋味.
楹聯(lián),一種是固定的,俗稱板對.一種是逢年過節(jié)張貼的,也叫春聯(lián).板對多固定在大廳里,或大門兩側(cè).洪坑村振成樓大廳前中石柱鐫:“振乃家聲,好就孝弟一邊做去;成些事業(yè),端從勤儉二字得來”,后廳柱鐫刻;“振作哪有閑時?少時壯時老年時,時時須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樓西過道石柱刻:“振刷精神,擔當宇軸;成些事業(yè),垂裕后昆.”振福樓大門的門楣上方刻:“振衣千仞,福履萬年.橫批:景星慶云”,中廳前向石柱鐫刻楹聯(lián):“振其家聲,忻翰麟趾祥呈,鳳毛德備;福君門祚,定卜鴻疇嘉錫,燕寢香凝”.搌成樓樓后廳堂兩側(cè)以木雕的手法鐫刻一幅對聯(lián):“振作哪有閑時少時壯時老年時時時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說明樓主的修養(yǎng)境界,這些石刻不僅可看出根在中原的客家人耕讀傳家,報效國家的精神追求,也可體察到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山野偏偶的潤澤.
承啟樓內(nèi)珍藏著一件藝術(shù)珍品— —楠木壽屏.這件珍品自乾隆十九年(1754年),為承啟樓創(chuàng)建者江集成次子建鏞七旬時京城尚書,大學士們所贈.壽屏由12塊楠木板連接而成,雕刻面積達15.03平方米,壽屏正面中間雕刻一幅特大的《郭子儀拜壽圖》,壽屏上邊和下邊分別雕有《二十四孝圖》和《四季圖》,下洋永康樓中廳等地雕刻的屏門共有三十扇,中廳隔扇居中的六扇和后廳兩邊的六扇最為華麗精彩,都是鏤空鍍金雙面浮雕,圖案各不相同,每一幅上的人物活動取自歷史故事,,有“桃園結(jié)義”、“五子拜壽”、“福祿壽全”等,形態(tài)逼真,形態(tài)各異;奎聚樓屋脊上和墻壁間有“姜太公釣魚”、“文王訪賢”、“文王推車”、“楊六郎斬子”、“穆桂英保夫”等彩塑.總起來一句話:都緊緊扣住“寓教于樂”之目的,有助于培養(yǎng)自己的子孫能長成聰明好學、勤勞樸素、忠誠老實,有前途有出息的人.建筑被賦予這種裝飾,目的性變得更嚴肅認真更實在 ,因此賦予空間的語言密度提高了,空間內(nèi)涵、空間意境、空間文化程次也相應地提高了,因之使空間的閱讀性加深了、發(fā)人聯(lián)想了、耐人尋味了.所以說,土樓裝飾藝術(shù)不僅給人以藝術(shù)的欣賞價值,還有不可忽視的教育價值.
土樓的裝飾與其他地區(qū)明清裝飾藝術(shù)一樣,很講究疏密效果,這種疏密關(guān)系甚至造就了一種畫境效果,中國畫畫法上有句名言叫做“密不透風,疏可走馬”.在土樓裝飾藝術(shù)中很講究這種對比關(guān)系.在振成樓里到處可見宏觀、微觀的對比關(guān)系.如中堂四周的裝修設(shè)計,站在中堂抬頭朝四周望去,到處可見精致華麗的裝飾,有的欄桿用重復的四方連續(xù)紋樣把磚塊堆積得井然有序,有窗戶隔屏的木雕做工精微,很透氣、靈動地隔開著內(nèi)外空間;這些裝飾近看精致生動,和筆直簡單的木頭圓柱、疏闊的廳堂和整片的白墻形成非常鮮明的對比.湖坑洪坑奎聚樓中廳門前兩側(cè)的分隔墻上還有磚雕飾物,湖坑南中環(huán)極樓門廳前天井兩側(cè)的隔墻上,用青磚砌出直徑1米多的圓形圖案.這些墻上的裝飾物別出心裁,花樣繁多,裝飾師很聰明地把這些飾物圖案置于簡單一體的墻上,使飾物更加突出顯眼;再看撫市的新民村永豪樓,永隆昌福盛下廳天井的兩邊,各立著一個石柱石條構(gòu)成的精致花架,上置大理石的花盒,把天井點綴的十分典雅.樓內(nèi)的石板雕刻精妙絕倫,門扇題寫著“加冕”“晉祿”等吉祥詞,遒勁有力,窗欞雕琢也十分完美.這些飾物要么安置在雄偉的大門之下,要么放置于露天的天井旁,形成大與小,精與疏的藝術(shù)對比,顯示出既精微又空靈、通透的藝術(shù)特色,進而言之,其繁簡疏密的位置也處理的十分恰當,遠看光線較暗的部位,柱子非常簡單,近看圓雕形式雕刻鮮花鳳凰這些精致的物體大多呈現(xiàn)在光線明亮的部位,近看連人物特征和面部表情都歷歷可辨,像能呼之欲出,生動活潑.實虛相生,這屬于疏密對比的畫境效果.
表現(xiàn)在永定客家土樓裝飾上的東西,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琳瑯滿目.就題材之分,有山水人物、花草蟲魚,飛禽走獸等;就層次分,有屬農(nóng)民系列的柴、耕、魚、獵;有屬于楊村白雪的歷史典故、詩詞格言等.有的戲劇故事和人物也被藝人搬到土樓木雕中來,如洋霞村永康樓門廳左右挑梁與副梁間的臥獅,安靜溫順,屋脊下的瓜柱,(俗稱木瓜騎筒與梁架間及其梁柱交接處),都有鏤空的飾物鑲嵌其間;立柱旁的懸柱下端,雕刻著蓮花座.湖坑西片振福樓內(nèi)環(huán)中廳梁間的鏤空蓮花,藝術(shù)內(nèi)容廣泛,層次豐富,無所不包、無微不致,不僅可供幼兒婦女閱讀,也讓文人墨客研習品嘗,工藝精至,各有變化.福裕樓二進廂房的門窗隔扇上,有透雕等較復雜的瓶花圖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福裕樓、奎聚樓的木雕皆為上乘之作,很多建筑物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廂記》等內(nèi)容雕刻,更有意思的是,有的飾物有海洋水族類及田園風情類的內(nèi)容.如“蝴蝶葡萄”、“鳴蟬苦瓜”、“金龜葫蘆”、“松鼠南瓜”、“螃蟹與水草”等等,質(zhì)感強,惟妙惟肖.
福裕樓中廳兩邊堂屋屋脊上泥塑的動物,形態(tài)逼真,前堂中堂屋脊上嵌入漏光琉璃花格,給暗淡單調(diào)的瓦面增添光彩.高坡福陵裕隆樓的屋脊上雕龍塑鳳,還有許多戲文典故的彩塑,色彩艷麗.奎聚樓湖坑洪坑村富裕樓,新南村衍香樓外門兩側(cè)的壁畫,線條流暢,景物鮮明,有梅蘭竹菊等等.福裕樓前廳兩邊墻上有“漁翁釣學”泛舟中流的壁畫.古竹五實樓上的鎮(zhèn)煞雕塑——銜劍獅頭,威風凜凜.洪坑振成樓內(nèi)環(huán)二層的鑄鐵雕花欄桿,典雅高貴,撫市新民永豪樓、下洋霞村永康樓的天井用規(guī)格的石板拼成的圖案,粗曠豪放而不乏優(yōu)雅.在湖坑振福樓中廳柱磚的浮雕,用圓刀雕刻,皆形象生動,并且打磨得光滑雅致.中廳有的雕飾還敷以濃墨重彩,顯得更加鮮艷奪目.湖坑洪坑奎聚樓中廳的梁飾色彩鮮明下洋富川榮祿第大廳的臺、柱、雕鏤的龍鳳、飛禽和花木各具神態(tài).福裕樓用木雕和如意斗拱來裝點門樓的,顯得氣派堂皇,土樓木雕在明清以前的建筑上頗有成績,但形式和內(nèi)容都較簡單這些藝術(shù)品是客家人集體智慧的閃現(xiàn),總而言之,整體土樓的裝飾藝術(shù)不溫不火,不刺激,不奪目,是一種慢慢滲透的美,人們幾乎是在 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土樓的境界之中,這些藝術(shù)實為土樓增添了不少光彩.
[1]洪鐵城.東陽明清住宅[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0.
[2]黃漢民.福建土樓奇觀[J].福建建筑科技,1991,(4).
[3]福建土樓編寫組.永定土樓[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