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俊斌
竹垞愛情詞清新醇雅風格探析
解俊斌
朱竹垞填詞追求醇雅,在詞風方面提出要學習姜、張,宗法南宋,以醇雅為尚?!鹅o志居琴趣》是其自傳性的愛情詞卷,詞集中八十三首愛情詞都是圍繞一人一事而寫的,其人是端莊嫻靜、能詩善畫的妻妹馮壽常,其事是竹垞與馮壽常之間感人的愛情故事?!鹅o志居琴趣》是真情與曲筆的抒情畫卷,是他集前人多種優(yōu)秀抒情藝術(shù)手法的集大成之作,別具風韻,是尚雅的體現(xiàn),是尊體的結(jié)果,真正實現(xiàn)了從艷詞到愛情詞的轉(zhuǎn)變,給當時的綺艷詞壇吹進了一股清新淡雅的幽香。
朱竹垞;清新;醇雅;風格
朱彝尊,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行十,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浙江秀水人,是清初著名的學者、文學家。他出生于崇禎二年(1629),逝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竹垞早年以詩而出名,但以他晚年親自刪定的《曝書亭集》來看,其詞作也是相當豐碩的,共收錄了詞集四種七卷:《江湖載酒集》三卷,計210首;《靜志居琴趣》一卷,計83首;《蕃錦集》一卷,計109首;《茶煙閣體物集》二卷,計114首。此外,還有早年所作未加以收錄的《眉匠詞》一卷56首,所填詞共約500多首。由于這些詞是朱氏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內(nèi)容亦有所不同。因而學界對朱彝尊詞的評論,往往因?qū)δ骋痪唧w詞集的認定不同而評價所異。他的愛情詞卷《靜志居琴趣》一卷寫成于康熙六年(1667),成集最早,一般認為是描寫詞人自己的情事經(jīng)歷,憶念自己早年與妻妹馮壽??鄳俚淖髌罚撬角榈挠涗?。
朱竹垞作為浙西詞派的巨擘,填詞追求醇雅是他詞論的核心。他在《群雅集序》中說:“蓋昔賢論詞,必出于雅正,是故曾慥錄《雅詞》,鲖陽居士輯《復雅》也?!保?]在《樂府雅詞跋》亦說:“蓋詞以雅為尚,得是編《草堂詩余》可廢矣?!保?]在《靜惕堂詞序》中亦說:“念倚聲雖小道,當其為之,必崇爾雅,斥淫哇?!保?]
所謂醇雅,朱則杰先生在《朱彝尊研究》中解釋為:“醇和雅各都涉及思想內(nèi)容和以語言為主的藝術(shù)形式這兩個方面。所謂醇,主要指內(nèi)容‘醇正’,語言純凈?!^雅,主要指內(nèi)容‘高雅’,語言典雅。”[3]黃天驥先生在《朱彝尊、陳維崧詞風的比較》中解釋為:“以典雅而非俚俗的語言,和諧而非突兀的形象,表現(xiàn)深沉的情致?!保?]
縱觀艷詞的發(fā)展歷程,詞之雅俗風格在不斷變化著。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學意識中,向來是詩莊詞媚,詞為艷科。詞是隨著隋唐燕樂的興起而產(chǎn)生的一種新的文學體裁。晚唐五代,詞這種文學樣式適應了士大夫們的生活要求,再加上當時的唱詞者都是女子,男性詞人在填詞時往往取材于當前情事,多敘寫歌妓的容貌、才藝以及詞人與歌妓的歡聚愛慕、傷離怨別之情,形成了“男子作閨音”[5]的普遍現(xiàn)象。這一時期的作品在《花間集》中得到了具體而集中的體現(xiàn)。《花間集》詞作基本上都是男歡女愛、綺情艷思之敘寫,字面亦多堆金疊翠,香弱綺艷,有濃艷之風。
北宋初期延續(xù)了晚唐五代的影響,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等人,在男女情詞的題材及風格上,大抵不脫應歌之詞的風貌。尤其是晏幾道,吳世昌先生認為:“陳振孫稱贊晏幾道的詞‘在諸名勝中,獨可追逼《花間》。高處或過之’?!保?]柳永的作品也多以艷詞為主,由于他平生落拓失意,多與市井間勾欄瓦肆之妓女相往來,詞作更多取向民間,有民間詞質(zhì)拙、粗肆之風,雖然也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妓女的生活和思想,但畢竟是俗文學,被當時的正統(tǒng)文人所否棄。蘇軾的“以詩為詞”可以說是詞之雅化的結(jié)果?!耙栽姙樵~”,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詞在蘇軾的手中成為與詩一樣可以抒寫胸襟的文體,可以開懷言志,蘇軾開拓了詞的境界,推動了詞的雅化,但同時也帶來了直白淺率的弊端。周邦彥則以賦化之詞改變了中國詩詞重視直接感發(fā)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出以思力安排勾勒為之的特色,但多寫與青樓女子的情感,哀婉凄惻。
南宋時期,雖然內(nèi)憂外患很是嚴重,但社會上醉生夢死之徒較之以往更多,奢侈淫靡之風較之以往更盛。姜夔繼承了柳永、周邦彥用長調(diào)來寫艷詞的手法,進一步推動了詞的雅化。他是耿介清高的江湖雅士,寫艷詞大多以側(cè)筆為之,“往往過濾省略掉纏綿溫馨的愛戀細節(jié),只表現(xiàn)離別后的苦戀相思,并用一種獨特的冷色調(diào)來處理熾熱的柔情,從而將艷詞雅化,賦予柔思艷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塵脫俗的韻味?!保?]吳文英則繼承了周邦彥詞結(jié)構(gòu)的跳躍性,其詞時空場景的跳躍不受理性的約束,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麗深幽的風格,但雕琢過甚,有堆砌之病,晦澀之失。與此同時,南宋詠物詞也很盛行,這樣就讓一些詞人把女性也視為“物”來加以題詠,如劉過以《沁園春》的詞調(diào)來詠美人指甲、美人足等。
晚明以來,由于統(tǒng)治階級的日益腐朽,社會風氣的日益敗壞,加上士大夫門往往借口解放性靈以恣意放縱,再加上明代大量刊行《草堂詩馀》,詞壇又刮起了非常濃烈的香艷之風,艷詞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清初人沿襲明末詞風,特別推崇《花間集》和《草堂詩余》等選本,集中地體現(xiàn)在清初王士禎和鄒祗謨編選的《倚聲初集》中,這本以明末清初詞人作品為主的詞集,相當一部分詞是描寫艷情的,風格以綺艷為主,直接反映了當時詞壇的風尚。這種傾向的進一步發(fā)展,就是對南宋劉過專詠女人體貌的變本加厲。如彭孫遹《鷓鴣天》(美人眉)、董以寧《沁園春》(美人鼻)、俞汝言《沁園春》(美人耳)等等,雖然刻畫細膩,表現(xiàn)具體,但情趣卻未免無聊。艷詞發(fā)展到這種程度,已完全走入了歧途,完全脫離了詞雅的風格。
為了徹底改變明代以來的詞壇風氣,朱彝尊不僅提出了鮮明的詞學主張,而且還針對明代以來詞壇最為流行的詞選本《草堂詩余》而選編了《詞綜》,意欲清除《草堂詩余》的影響并取而代之。蔣兆蘭《詞說》中就說:“清初諸公,猶不免守《花間》、《草堂》之陋。小令競趨側(cè)艷,慢詞多效蘇、辛。竹垞大雅閎達,辭而辟之,詞體為之一正?!保?]竹垞在《詞綜·發(fā)凡》中亦說:“言情之作,易流于穢,此宋人選詞,多以雅為目……填詞最雅無過石帚。”[8]在《解珮令·自題詞集》中說:“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彼岢鰧W習姜、張,宗法南宋,反復闡明詞應以醇雅為尚。
竹垞《靜志居琴趣》一卷,能出之以深厚而又纏綿的情意,婉轉(zhuǎn)曲折、吞吐不盡,實在是因為他與壽常的戀情之深刻入骨而又隱晦難言,故發(fā)之為詞,并顯得如此纏綿深曲,這是竹垞尚雅的體現(xiàn),是尊體的結(jié)果,真正實現(xiàn)了從艷詞到愛情詞的轉(zhuǎn)變,給當時詞壇吹進了一股清新的氣息,無怪乎陳廷焯說:“艷詞至竹垞,仙骨珊珊,正如姑射神人,無一點人間煙火氣”[9]“吾于竹垞,獨取其艷體”,[9]并評價《靜志居琴趣》“盡掃陳言,獨出機杼”。[9]
我們讀《靜志居琴趣》這卷愛情詞,可以發(fā)現(xiàn),竹垞忠實地遵循著醇雅的創(chuàng)作原則。首先,詞人感情真摯純雅。竹垞之愛情詞是敘述其與妻妹馮壽常之間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不同于歷代文人對女性的狎玩態(tài)度,在竹垞的筆下,艷詞不再是放蕩無羈的愛情游戲,主人公也不再是煙花巷陌的歌妓,而是出現(xiàn)了能詩善畫的淑女,心心相印的愛侶,并且女主人公是優(yōu)雅脫俗的,竹垞對戀人有一份尊重,有一份憐惜,其情感的真誠深痛與以往文人對女性的感情大不相同。其次,在手法上,竹垞含蓄蘊藉,不像有的艷詞那么露骨、那么赤裸。《靜志居琴趣》達到了真情與曲筆的微妙結(jié)合,竹垞在借鑒學習前人的基礎(chǔ)上,融匯了很多優(yōu)秀的抒情手法。用借景抒情、對面著筆、以夢寫情、運用隱語等抒情方式來抒寫自己的真情,并且竹垞下筆用字清雅有味,質(zhì)樸自然,很少有金碧的色彩與綺艷的意象,而選用清新淡雅之意象,用白描手法來勾勒意境,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如《摸魚子》:“算只有當時,一丸冷月,猶照夜深路?!边@樣凄艷入骨之境,需要由內(nèi)在真摯的情意盤旋而出,才能“擺脫綺羅香澤之態(tài),獨繞仙絕”,[9]才能體現(xiàn)出竹垞醇雅的風格。因此,《靜志居琴趣》中以“冉冉行云,明月懷中半霄墮”(《洞仙歌》四)、“明月重窺舊時面”(《洞仙歌》十五)這樣脫離了人間氣息、清新淡雅的詞句,來寫詞人與佳人的重聚,與其他樽前酒筵的艷情之作有很大的區(qū)別。
又如:
殘夢繞屏山,小篆消香霧。鎮(zhèn)日簾櫳一片垂,燕語人無語。庭草已含煙,門柳將飄絮。聽遍梨花昨夜風,今夜黃昏雨。(《卜算子》)
這首詞寫被相思所困的戀人百無聊賴的春日時光,戀人的淡淡情思蘊含在所描繪的景物之中。開篇從夢來寫起,這夢亦真亦幻,由屏山想到了對方所在的地方,再加上裊裊升起的香煙給閨閣平添了一股迷離之氣。簾櫳整日低垂,無人將它卷起,暗示了戀人無心玩賞春景?!把嗾Z無人語”借群燕之呢喃來反襯出閨閣中“人無語”的寂寞冷清。“庭草已含煙,門柳將飄絮”表明戀人對景物的變化有敏銳的感受,“已”“將”傳達出戀人對時間流逝的無奈與悲哀?!奥牨槔婊ㄗ蛞癸L,今夜黃昏雨”,借聽覺描寫,將戀人聽遍風雨之聲的無眠與無奈的情狀生動地呈現(xiàn)了出來。整首詞沒有選取濃艷的意象,也沒有用華麗的語言,而選取清新淡雅之意象,表達出了戀人無盡的情思。
又如:
一鉤斜月,一聲新雁,一庭秋露。黃花初放了,小金鈴無數(shù)。燕子已辭秋社去,剩香泥舊時簾戶。重陽將近也,又滿城風雨。(《憶少年》)
斜月、雁聲、秋露、菊花,一片秋天的景色,秋社過后,燕去巢空,蘊含著濃厚的物是人非之感,這里“當然不是真寫燕子,而是寄寓了詩人對少年時代那場愛情悲劇的無限傷懷?!保?0]“重陽將近也,又滿城風雨”化用了宋代潘大臨“滿城風雨近重陽”的名句,[11]點出了重陽佳節(jié),“又”字也表明了往年的重陽節(jié)也是風雨交加,然而當時戀人仍在,而今卻只剩詞人自己面對這滿城風雨,怎能讓詞人不感到孤獨寂寞呢!整首詞在淡雅的景物描寫中,蘊蓄了詞人懷念戀人的凄涼心情。
又如:
舊事凄涼,化夢里、雙飛蝴蝶。剩有輕綃十幅,曾圍秀靨。(《三姝媚》)
階面青苔,不雨也生遍??v余一縷香塵,襪羅曾印,奈都被、西風吹卷。(《祝英臺近》)
煙水空存桃葉渡,依然蘭月如鉤。十年霜鬢不禁秋??蓱z新蝶夢,猶戀舊蚊幬。(《臨江仙》三)
起折贈、黃梅鏡奩邊,但流睇無言,斷魂誰省。(《洞仙歌》五)
舍舊枕珊瑚更誰知,有淚雨烘干,萬千愁夢。(《洞仙歌》十三)
奈飛龍骨出,束竹腸攢,月額雨,持比淚珠差少。羅囊針管就,絡以朱繩,淡墨疏花折枝裊。中有錦箋書,密囑歸期,道莫忘、翠樓煙杪。枉姑負劉郎此重來,戀小洞春香,尚余細草。(《洞仙歌》十六)
自化彩云飛,蟲網(wǎng)蝸涎,又誰對、芳容播喏。盡沉水煙濃向伊熏,凱萬一真真,夜深來也。(《洞仙歌》十七)
以上諸詞感情真摯,意象清新淡雅,語言質(zhì)樸自然,格外體現(xiàn)了竹垞清新醇雅之風格。有的寫出了戀情遭阻之無奈,有的道出了相思使人形銷骨瘦,更多的是寫在戀人去世后,天人永隔之悲,竟使癡情的詞人有癡想、作癡語,希望壽常能從畫像再轉(zhuǎn)回人世,而終日以沉水煙香熏之,著實令人感傷!另有舊地重游,然而只見青苔遍地,更多的是向夢中追尋卻追尋不到,凡此種種,皆擺脫了一般艷詞的妝奩香艷之氣,表現(xiàn)出了清新醇雅之風格。
因此,陳廷焯說:“艷詞有此,匪獨晏、歐所不能,即李后主、牛松卿亦未嘗夢見,真古今絕構(gòu)也?!保?]羅仲鼎、陳士彪在《朱彝尊詩詞選》中亦說:“陳廷焯《詞則·閑情集》卷四:‘《靜志居琴趣》凄艷獨絕,是從《風》、《騷》、樂府來,非晏、歐、周(邦彥)、柳(永)一派。’這些評論概括了朱彝尊艷詞的主要特點:沒有傳統(tǒng)‘艷詞’的‘綺羅香澤’之態(tài),純以感情真摯、詞意貼切取勝;繼承了《風》、《騷》、樂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真正是有感而發(fā),與某些‘為文造情’的俚俗艷詞有很大的區(qū)別?!保?0]
[1]朱彝尊.曝書亭集[M].上海:世界書局,1937:492,521.
[2]陳乃乾.清名家詞(第一卷)[M].上海:上海書店,1982:99.
[3]朱則杰.朱彝尊研究[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40-41.
[4]黃天驥.黃天驥自選集[C].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386.
[5]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1449,4637.
[6]吳世昌.宋代詞中的“豪放派”與“婉約派”[J].文史知識.1983(9):18-19.
[7]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卷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6.
[8]朱彝尊.汪森,編選,李慶甲,校點.詞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4.
[9]陳廷焯,著.杜未末,校點.白雨齋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98,第三卷70.
[10]羅仲鼎,陳士彪,選注.朱彝尊詩詞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199,17.
[11]李富孫.曝書亭集詞注(卷四)[M].臺北:廣文書局,1978:29.
Analysis of Fresh and Elegant Style of Zhu Zhucha’s Loving Poetry
Xie Junbin
Pursuing a fresh and elegant style of poems,Zhu Zhucha,who is a famous poet,held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other schools of in writing style of poem.The book Collection of Poems From Qingzhiju is an autobiographical collection of poems about loving affairs.The 83 pieces of poems in the collection all centered around a young woman Feng Shouchang and the loving story between she and Zhu Zhucha.In this collection,his genuine feeling is presented in an implicit way.Collection of Poems From Qingzhiju is a great work for it is a collection of a variety of excellent lyric writing techniques created by the predecessors.This collection realizes exactly the change from gorgeous poetry to real love poetry,it is very special at that time.
Zhu Zhucha;freshness;elegance;style
I207.23
A
1672-6758(2012)05-0105-2
解俊斌,碩士,助教,山西陽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山西·陽泉。郵政編碼:045200
Class No.:I207.23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