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昌 田多利
(安徽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3)
冷戰(zhàn)后歐盟沖突預防政策研究綜述
張士昌 田多利
(安徽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3)
冷戰(zhàn)后,沖突預防成為歐盟共同外交安全政策的主要目標。有關沖突預防的一系列官方文件陸續(xù)出臺,使沖突預防已經成為歐盟共同外交安全政策的重心。歐盟一直以來注重逐步健全沖突預防機構建設,實施早期預警,加強軍事能力建設,進行預防外交,推進信任措施建設,加大包括發(fā)展援助,睦鄰友好等在內的相關政策支持力度,以及加強和國際社會的合作。這樣就使歐盟的沖突預防機制逐步得到完善。
歐盟;沖突預防政策;預防機制
戰(zhàn)爭與和平是國際關系史的主旋律,而預防沖突的理念和研究則隨著國際沖突的產生而隨之出現(xiàn),但“沖突預防”這一概念的產生則是冷戰(zhàn)后的事、而且此概念的確切定義尚存爭論。瑞典國際和平研究所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編纂的《和平、安全與沖突預防》手冊把沖突預防定義為:“預防爭端升級為武力沖突,避免過去的沖突復發(fā),預防現(xiàn)有沖突的擴散?!盵1]2001年,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安南發(fā)表了 《關于預防武力沖突的報告》,報告中將沖突預防分為操作性和結構性兩類。操作性的沖突預防指為應對迫在眉睫的危機而采取的短期措施;結構性的沖突預防指為確保危機不爆發(fā)或復發(fā)而采取的長期措施。[2]
當前學術界關于沖突預防的研究可以說是剛剛處在起步階段,單獨的研究較少,主要是圍繞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或安全機制展開的。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出臺后,圍繞其發(fā)展的研究越來越多,但從沖突預防角度來研究的很少。本文旨在梳理一下目前國內外學者有關歐盟沖突預防政策的研究成果。
國外學者涉及歐盟沖突預防政策的研究,出版的相關專著很少,相關的論文也并不是很多。不過具備獨特的國際行為體性質的歐盟的產生和發(fā)展為新的國際安全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一些與安全相關的研究機構倒是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其中以“哥本哈根學派”和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最為搶眼。
隨著歐洲一體化的深入發(fā)展,歐洲安全形勢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傳統(tǒng)的以軍事安全為核心的研究已無法滿足時代的需要。有的學者開始跳出傳統(tǒng)思維的窠臼,尋求新的研究視角。
“哥本哈根學派”的代表人物巴里·布贊教授就提出了區(qū)域層次分析和領域分析的方法,創(chuàng)立了他的地區(qū)安全復合理論(RSCT)。早在1983年出版的《人民、國家與恐懼:國際關系中的國家安全問題》中,布贊就指出,現(xiàn)實主義并沒有把“安全”和“權力”區(qū)分開來;而批評現(xiàn)實主義在安全的概念方面也沒有什么建樹;行為主義的科學分析、價值中立和量化的特征都是與安全概念相矛盾的,干擾了安全研究。布贊教授通過分析整合各流派的觀點提出了一種新的安全觀念和一種新的安全研究方式,即以區(qū)域層次分析和領域分析為研究方法創(chuàng)立的地區(qū)安全復合理論(RSCT)。此種安全理論推動了安全研究的拓展。他后來與人合著的 《安全:一個新的分析框架》(1998 年)和《地區(qū)與權力》(2003 年)都是在這本書基礎上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升華。布贊教授的這些安全理論很多情況下就是以歐洲一體化進程對國際安全產生的新的影響為平臺而研究的。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是瑞典研究和平與安全等重要問題的學術機構。該研究所是在瑞典前首相塔格·米爾達的倡議下,于1966年建立的。自成立以來,該研究所集中對全球各國或地區(qū)軍備和裁軍問題進行了研究,其主要研究領域是:技術軍備競賽、軍費和武器貿易、化學武器、裁軍和軍控談判與建議,以及軍事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該所每年就若干課題召開學術討論會,并出版《世界軍備與裁軍年鑒》、《斯德哥爾摩文件》、《研究報道》等。特別是《世界軍備與裁軍年鑒》的影響很大,其中有一部分是專門論述歐盟安全態(tài)勢及與歐盟切身安全利益相關的事態(tài)發(fā)展。該所研究成果已成為瑞典和國際政治界以及新聞記者和研究人員經常使用的權威性資料來源。不過該所的研究側重于軍事力量的變化對維護安全的影響,而對民事力量的重要性關注不夠。
歐盟出臺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以后,國外學者們也一直在跟進分析歐盟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的發(fā)展。 《國際維和》(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雜志2004年第3期曾就歐盟與國際維和行動進行過專題討論,對于其政策機制、能力資源、軍事理念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了一定的研究。而在專著方面,杰出的研究成果是英國貝斯大學 (Bath University)豪沃斯(Jolyon Howorth)教授的《歐盟安全與防務政策》(Security and Defense Policy in the European Union ,Palgrave Macmillan,2007)。 這部著作從政策緣起、決策機制、行動能力、美歐關系、戰(zhàn)略文化、域外行動等方面論述了歐盟的安全與防務問題,可以算是到目前為止較新與較全面的專門研究成果。這些研究實際上也就涉及到了歐盟沖突預防政策的緣起、決策機制、行動能力建設等多方面內容,但還缺少以沖突預防為主題的專門指向性論述,故對歐盟沖突預防政策論述不夠充分。[3]
目前國外學者們大多介紹歐盟相關機構出臺的與沖突預防相關的政策內容,簡單闡述歐盟沖突預防活動的特點。歐盟開展沖突預防活動的一大特點就是把發(fā)展援助作為其重要手段。Martin Holland在《歐盟與第三世界》一書中就以1996年6月20日歐盟部長理事會制定的第1257/96號法規(guī)來說明。此法規(guī)對歐盟人道主義援助政策作了清楚的界定,規(guī)定歐共體人道主義局的職責為:1、在緊急時期(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救助生命,并幫助他們解除由此帶來的后患;2、為在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危機期間(諸如戰(zhàn)爭)受到影響的人們,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救濟;3、為救援性交通工具提供資助,以確保援助用于那些真正需要它的人們;4、處理與難民、流亡人群和重返家園相關的援助事務;5、進行短期性恢復與重建任務,以幫助受害者恢復最低限度的自足,在條件允許的地方,還應該考慮長期的發(fā)展目標;6、為災難作準備,特別是在一些高危險地區(qū),建立早期警報系統(tǒng),并且從財政上資助以采取預防措施。作者注重分析歐盟通過對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qū),特別是與歐盟有重大地緣政治關系的國家和地區(qū)實行大量而有效的發(fā)展援助以改善當?shù)氐陌踩h(huán)境,進而達到沖突預防的目的。歐盟在發(fā)展援助方面的確做出了很大的成績,這就有力地支持了其沖突預防政策的實施。[4]
William Wallace也在文章中涉及歐盟注重發(fā)揮發(fā)展援助對沖突預防的作用。它在《歐洲,必不可少的伙伴》一文中指出在科索沃問題上歐盟所起到的作用。在聯(lián)合國針對科索沃重建成立的聯(lián)科團,將科索沃在經濟方面的重建和發(fā)展交由歐盟負責,歐洲國家提供了戰(zhàn)后80%的維和地面部隊和70%以上的重建資金。這樣歐盟就成為科索沃經濟重建的支柱,科索沃往后的經濟發(fā)展,也在歐盟的努力下而漸有起色。作者在這里為歐盟找到了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來說明歐盟對維護本地區(qū)的和平與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為之所付出的努力也是有效果的。[5]
除了發(fā)展援助政策的支持,歐盟還有其他的相關政策在支持沖突預防活動的開展。這其中就包括睦鄰政策和東擴政策。埃米爾·J·科什納在《歐盟安全治理的挑戰(zhàn)》一文中就認為歐盟的預防沖突功能體現(xiàn)在一系列的政策中,如歐盟睦鄰政策旨在防范源自鄰國沖突的擴散,再如歐盟三國與伊朗的核談判主要針對伊朗的核武器計劃,歐盟的東擴加速了新成員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向歐盟靠攏,提升了歐盟地區(qū)安全系數(shù)。[6]
瑞典學者英·基佐在《建立信任措施:歐洲經驗及其對亞洲的啟示》中闡述了歐洲“建立信任措施”(CBMs)的沖突預防經驗?!敖⑿湃未胧笔且环N涉及軍事與安全領域的多邊機制,它在上世紀70年代被廣泛應用于歐洲安全合作進程中,并對歐洲各國建立相互信任、推動一體化發(fā)展起了積極作用。“建立信任措施”已成為預防沖突、管理沖突以及解決沖突的重要工具,這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7]
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的深入,學者們逐漸趨同認識要達到沖突預防的目標,必須采用綜合措施。J.W.Rolliis在《應對危機行動的軍事民事合作:北約的啟示》一文中指出自2000年以來,歐盟的非軍事能力發(fā)展甚為可觀,再加上各大國際組織在處理后冷戰(zhàn)時期的區(qū)域沖突時,逐漸明了解決沖突過程中非軍事面向的重要性。非軍事與軍事面向的并重,成為解決沖突問題的關鍵。[8]
目前國內學者以“歐盟沖突預防政策”為主題的直接研究成果還沒有,大多在相關研究中零星涉及。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和中國歐洲學會是國內學者研究歐盟的主要機構,自1997年以來每年出版《歐洲發(fā)展報告》,逐年對歐洲形勢進行跟蹤介紹和分析,其中關于歐盟外交與安全領域的研究有著較為豐富的內容。在2006一2007年度的《歐洲發(fā)展報告》中就重點論述了歐盟與國際危機管理這一主題。
在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中,有的學者介紹了歐盟沖突預防政策的發(fā)展歷程。沖突預防屬于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范疇,目前圍繞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發(fā)展的研究中就涉及到沖突預防政策發(fā)展的內容。
高望來在《沖突預防與歐盟共同外交安全政策的制度化》一文中就介紹了歐盟自成立以來有關沖突預防政策的變化:1992年6月,歐盟發(fā)表共同外交安全政策共同行動的報告,將預防暴力沖突定為歐盟的目標。科隆會議和赫爾辛基會議明確了歐盟的沖突預防使命。2000年6月,歐盟費拉首腦會議要求歐盟委員會、秘書長和高級代表向尼斯會議提交加強歐盟沖突預防能力的具體建議。2001年4月,歐盟委員會發(fā)表關于沖突預防的政策文件,把危機處理作為短期的沖突預防納入了政策框架。2001年6月,歐盟哥得堡首腦會議通過《歐盟預防暴力沖突計劃》,明確了28項包含具體目標和執(zhí)行措施的沖突預防承諾。2003年底,歐盟布魯塞爾首腦會議通過重要安全戰(zhàn)略文件《更美好世界中的歐洲安全》。預防成為安全戰(zhàn)略的核心內容,主要針對五大威脅:恐怖主義、擴散、有組織犯罪、區(qū)域沖突和失敗國家。《歐盟憲法條約》明確提出維持和平、預防沖突、加強國際安全的目標。從有關沖突預防的一系列官方文件陸續(xù)出臺,可以看出沖突預防已經成為歐盟共同外交安全政策的重心。[9]
鄭啟榮主編的《全球視野下的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一書介紹了進入21世紀以后,歐盟在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加快了沖突預防的發(fā)展。先是在2000年12月的尼斯會議上提出的將沖突預防作為歐盟對外事務的優(yōu)先事項,并詳細列舉了歐盟發(fā)展沖突預防的政策分工。之后是歐洲委員會于2001年4月提出了沖突預防的政策指針文件,提出了四項目標:1.運用歐盟能運用的所有手段來消除沖突的產生根源;2.更有效的應對毒品、小武器走私、販賣人口、環(huán)境惡化等問題;3。為了增強沖突的早期應對能力,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早期預警系統(tǒng);4.增進同伙伴國家、聯(lián)合圍、歐安組織、非政府組織的國際合作。另外,新世紀里歐盟更是積極發(fā)展除傳統(tǒng)的經濟手段之外的綜合性沖突預防。[10]
在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中,有的學者涉及了歐盟沖突預防相關機構的研究,大多是在闡述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決策機構和決策機制時涉及了沖突預防相關機構的論述。
鄭啟榮主編的《全球視野下的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介紹了歐盟在2000年12月的尼斯會議上對發(fā)展沖突預防政策進行的機構分工:外長理事會負責討論沖突的早期預防事項;高級代表和歐洲委員會負責政策的監(jiān)督執(zhí)行;政治安全委員會(PSC)負責政策的實施;歐洲委員會負責確定沖突預防的政策指針;理事會和歐洲委員會負責討論預算、手續(xù)、手段等問題;強化歐盟同聯(lián)合國、歐安組織、國際紅十字會、學術界和非政府組織在沖突預防領域的對話與合作。[11]
武廣震《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由來、機制及問題》一文從分析歐洲理事會、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及歐洲議會等主要決策角色入手指出:體現(xiàn)政府間主義的歐洲理事會、歐盟理事會地位突出,權力重大,其中歐盟理事會處于這一支柱決策過程的核心,參與決策各方(包括成員國、歐盟理事會、美國及西歐聯(lián)盟等)的利益和要求都在此交匯、協(xié)調,并形成最終的結果。但是,體現(xiàn)超國家主義的一體化機構——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的權力則相當有限,主要是建議、監(jiān)督和協(xié)商權。[12]
楊豫在《科索沃危機以后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的變化》中也介紹了歐盟有關沖突預防的機構建設:成立政策計劃和預警署,設立“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一職,負責指導政策計劃和預警署的工作,在危機管理中的作用不僅表現(xiàn)為依據相關法律增強危機預警能力,而且能夠改進監(jiān)督小組的工作。第一任高級代表由前北約秘書長索拉納擔任。[13]
李世安、劉麗云等著的《歐洲一體化史》介紹了自從馬約確立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以來,歐盟新建了一系列相關機構,如建立了包括政治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參謀部三個機構的歐盟最高防務機構。政治和安全委員會負責從戰(zhàn)略高度協(xié)調歐盟的安全行動,可以說是沖突預防的核心機構。軍事委員會成為歐盟各國加強軍事磋商與合作的論壇。軍事參謀部著重發(fā)展歐盟的快速反應能力。[14]
還有一些學者從歐盟沖突預防能力建設及實踐方面進行研究。
陳舟在 《歐洲建立信任措施的理論與實踐》中介紹了歐洲建立信任措施的發(fā)展階段和歐洲建立信任措施的主要內容,其中軍事領域建立信任與安全措施主要有:增加軍事透明度,限制軍事部署和軍事活動。另外聯(lián)合國建立軍事開支報表和國際常規(guī)武器轉讓登記冊制度,一些地區(qū)組織也提出建立地區(qū)軍費、軍備登記制度和各國公開國防政策文件等建議;一些國家宣布承擔某種義務,以表明沒有敵對的意圖,如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宣布互不使用武力。[15]
早期預警是歐盟沖突預防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栋⒛匪固氐l約》確定建立政策規(guī)劃和早期預警署,監(jiān)控各地形勢和潛在危機的發(fā)展,形成了歐盟第一個沖突預防的機制。2000年初,歐盟軍事參謀部與政策規(guī)劃和早期預警單元共同籌建了聯(lián)合情報中心,并與聯(lián)合國、北約和歐安組織都建立了合作關系,隨時與歐盟的衛(wèi)星中心和各成員國交流情報,全天候監(jiān)控世界形勢。高望來在《沖突預防與歐盟共同外交安全政策的制度化》中介紹了歐盟早期預警機制的進展,容敏德、嚴江楓主編的《區(qū)域合作歐洲經驗與東亞》中也通過分析提出早期預警是歐盟沖突預防四項指針之一。[16]
預防外交也是歐盟沖突預防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歐盟任命了共同外交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并向潛在沖突地區(qū)派出大批外交人員開展預防性外交。有效的沖突預防最終還是要以軍事能力為依托,因而歐盟在不斷加強自身是軍事能力建設。歐盟赫爾辛基峰會要求歐盟應該能夠在60天之內部署6萬人的快速部隊,執(zhí)行歐盟的彼得斯堡任務,歐盟還建成和加強了政治和安全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和軍事參謀部三大軍事機構的建設。這些方面,國內的不少學者在文章中有所提及。
歐盟與其他國家和組織的合作也是學者們的關注點。張茂明著《歐洲聯(lián)盟國際行為能力研究》介紹了聯(lián)合國在促進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負有獨特的責任,是歐盟進行沖突預防的主要伙伴。歐盟積極地參與了聯(lián)合國框架下的維和行動,預防沖突復發(fā)。歐盟支持聯(lián)合國建立早期預警系統(tǒng),以及聯(lián)合國秘書長開展預防性外交的努力。歐盟參與了一系列國際合作行動,促進軍備控制與裁軍,歐盟采取措施支持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所確定的目標,并強調要使國際社會都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度娼购嗽囼灄l約》于1996年成功締結后,歐盟積極地為促進該條約盡早生效而努力。1999年7月29日,歐盟成員國通過共同立場,決定加強合作,促進該條約早日生效。歐盟還為在中亞、非洲建立無核區(qū)做出貢獻。[17]
丁銀河、張曉京在《冷戰(zhàn)后歐盟多邊外交的層次分析》一文中闡述了冷戰(zhàn)后歐盟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開始從地區(qū)性力量向全球性力量過渡。為此,歐盟實施了多邊外交戰(zhàn)略。全球層面主要是加強與聯(lián)合國的合作及增強歐盟在聯(lián)合國的影響力,歐盟對聯(lián)合國的參與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涵蓋了從發(fā)展援助、人權、貿易到人道主義、維和、裁軍、防擴散和反恐等各個領域。[18]
總體來說,國內學者對歐盟沖突預防政策的研究主要關注其發(fā)展歷程,如何逐步健全沖突預防機構建設,實施早期預警,加強軍事能力建設,進行預防外交,推進信任措施建設,以及加強和國際社會的合作等,從中可以看到歐盟的沖突預防機制在逐步得到完善。
綜上所述,目前學術界對歐洲一體化的研究熱度很高,學者們都想通過各自研究從中總結歐洲一體化發(fā)展的經驗與教訓。但由于各方面復雜的原因,歐洲一體化在外交與安全領域發(fā)展比較晚、進展比較慢,學者們的跟進研究成果也就比較少,具體涉及到歐盟沖突預防政策范圍的研究成果更是顯得稀少而零散,缺少系統(tǒng)化的梳理和更深入的探討。
[1]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Peace,Security and Conflict Prevention[M].SIPRI-UNESCO Handbook,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United Nations,General Assembly.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on the Prevention of Armed Conflict[J].A/55/985-S/2001/574,New York:United Nations,June 7,2001,Para.8.
[3]Jolyon Howorth.Security and Defense Policy in the European Union[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7.
[4]Martin Holland.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Third World[M].New York:PALGRACVE,2002.
[5]William Wallace.Europe,the Necessary Partner[J].Foreign Affairs,May/Jun2001,Vol.80,Iss.3.
[6]埃米爾·J·科什納.歐盟安全治理的挑戰(zhàn)[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1).
[7](瑞典)英·基佐.建立信任措施:歐洲經驗及其對亞洲的啟示[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5,(12).
[8]J.W.Rolliis,Civil-Military Cooperation in Crisis Response Operations:The Implications for NATO[J].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Vol.8,No.3,2001.
[9]高望來.沖突預防與歐盟共同外交安全政策的制度化[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7,(5).
[10]鄭啟榮主編.全球視野下的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
[11]鄭啟榮主編.全球視野下的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
[12]武廣震.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由來、機制及問題[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3,(1).
[13]楊豫.科索沃危機以后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的變化[A].胡瑾、王學玉主編.發(fā)展中的歐洲聯(lián)盟[C].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277.
[14]李世安、劉麗云等著.歐洲一體化史[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15]陳舟.歐洲建立信任措施的理論與實踐[J].軍事歷史,1999,(6).
[16]容敏德、嚴江楓主編.區(qū)域合作歐洲經驗與東亞[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17]張茂明.歐洲聯(lián)盟國際行為能力研究[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3.
[18]丁銀河,張曉京.冷戰(zhàn)后歐盟多邊外交的層次分析[J].國際論壇,2007,(2).
A GENERAL REVIEW ON EU CONFLICT PREVENTION POLICY AFTER THE COLD WAR
ZHANG Shi-chang TIAN Duo-li
(College of History and Society,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3)
After the Cold War,conflict prevention came into being the main objectives of EU’s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With the continuous introduction of a series of official documents about conflict prevention.the conflict prevention has become the center of EU's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EU ha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building about conflict prevention, implement early warning, strengthen military capacity-building, implement preventive diplomacy,promote the building of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policies including development assistance policy, good-neighborly friendship policy and others,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o that the EU's conflict prevention mechanism has been improved gradually.
EU;Conflict prevention policy;Prevention mechanism
K505
A
1672-2868(2012)04-0013-05
2012-05-18
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項目編號:AHSK07-08D96).
張士昌(1965-),男,安徽肥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歐美史、歐洲一體化。
責任編輯:澍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