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平
(赤峰學院 美術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對于美術教育教學的一點看法
楊繼平
(赤峰學院 美術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通過對高校學前美術教育專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的分析,總結出通過改革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等方式來適應學前教育綜合性、實用性的專業(yè)特點.
學前教育;美術課;現(xiàn)狀;應用型人才
2010年11月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yè).辦好學前教育,關系億萬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通過溫總理的講話,我們可以看出國家把幼兒教育的發(fā)展當成國民教育的根本來予以重視.
幼兒園教學中,美術的課程并不是單獨進行,而是和其他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共同滲透到孩子的學習中去.目前,高校學前教育中的美術課程只能滿足學生畢業(yè)后能教幾筆簡筆畫,做一些手工,這顯然不能適應當前幼兒教育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可以通過改革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等方式,探索適合美術教學的授課方式,以適應學前教育綜合性、實用性強的專業(yè)特點.
學前教育專業(yè)中的美術教育要求與職業(yè)教育相結合,在建立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礎上,尤其要樹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美術教育教學觀念.當代學前教育專業(yè)對教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所學范圍也比較廣泛.教師不僅要具備較為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還需要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如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衛(wèi)生學、美術教學法、音樂教學法等各種技能,其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在畢業(yè)以后能全身心投入幼兒教育.現(xiàn)階段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美術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如教材內容設計與學前教育的實際不相適應、學生對幼兒美術教育不夠了解,忽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些都不利于學生未來從事幼兒美術教育教學工作.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音樂、舞蹈、美術和口語表達等能力是教育活動開展的重要因素.技術性活動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美術課程向幼兒提供了技術性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勇于實踐和善于實踐的心理品質[1].全國許多高等師范學校都設置了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大都為三年,一周課程為2學時,一學期36學時.課程內容由素描、色彩、兒童美術和手工制作等內容組成,分別為,素描:素描基礎知識、透視、結構素描、全因素素描、素描的臨摹與寫生;色彩:色彩基礎知識、色彩的調和、單色水粉臨摹寫生、多色水粉臨摹寫生;兒童美術:簡筆畫、兒童畫、卡通畫;手工制作:玩教具制作、剪紙、布貼、泥塑、廢舊物利用.
可見,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的內容還是較多的,時間分配下來學生只能以囫圇吞棗的方式消化所學內容.這是影響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授課質量的關鍵原因,嚴重影響學生獲得比較扎實的美術基本技能.
現(xiàn)階段適合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美術教材非常少,一些教材內容覆蓋面過于廣泛,有些應用性不強并且過于復雜,而需要學生深入學習的內容又過于淺顯.如果讓學生再去購買相關書籍,一方面違反相關制度,另一方面又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學前教育專業(yè)針對性很強,學生畢業(yè)后大多從事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由于教材對學生在美術課程學習中學什么、怎么學等內容缺乏相關說明,學生的“學”缺乏具體目標,而教師也只能根據(jù)經(jīng)驗側重進行相關內容的安排,一定程度上存在被動的問題.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實習一般集中到第七學期,因為學校的不同其時間長短也不盡相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孩子的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家長的重視.“贏在起跑線”是每個家長重視學前教育的關鍵.如今的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可以獲得相對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實踐能力卻嚴重缺乏.在實習過程中,學生都是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到指定的幼兒園進行實習觀摩.因為沒有專門的實習基地,所以學生只能觀看幼兒園的老師是如何上課的,沒有親自實踐的機會.在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實用型人才,學生從大學畢業(yè)后就可以在工作崗位上應對自如,只有這樣的學生才是社會發(fā)展真正需要的.
如今許多高校都在圍繞應用型人才進行各種形式的改革,以適應社會對這種人才的廣泛需求.這就要求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和內容應是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為前提.
課程主要圍繞素描和色彩基礎展開,以靜物的寫生和臨摹為主.由于該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幼兒園教師,所以在教學內容上就應該和美術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方式相區(qū)別.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會通過一系列的美術活動鍛煉孩子手、眼和腦的配合,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作潛能,達到開發(fā)智力的目的.那么,在針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教學上就要以此為前提.
美術專業(yè)強調臨摹的重要性,教師在給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上課的時候可以采用風格各異的作品供學生參考,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例如畫“牛”,可以用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各種風格的“?!焙吞拼嫾翼n湟的《五牛圖》的“牛”,以及兒童畫風格的“牛”分別做一下對比,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美術功底還是比較薄弱的,如果一年級就讓他們學習素描和色彩靜物的臨摹與寫生既不容易出成績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學內容的安排應該是在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美術訓練的同時,把東西方藝術的精髓融入到他們的教學內容中.與單調的臨摹寫生相比,這樣的方式在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對東西方藝術認識的同時,以一種鮮活明了的方式學習到了知識,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美術課程內容安排應該積極和實際結合起來,考慮內容的實用性.教師更多的參與到基層幼兒園教學中,了解學生所學知識的實用性,真正讓學生認識到學有所用.
在教學中,教師應以科學的發(fā)展觀為指導方針,堅持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素質教育、美術能力教育和幼兒美術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根據(jù)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基礎教育的規(guī)律和特點,注重基礎教育與實際應用的緊密聯(lián)系,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突出學生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整體藝術素質的提高[3].因此,教材的選擇也應該與這種新的美術教育理念結合起來.首先,藝術性.學生對美術的積極性有階段性的變化,大約9歲以后他們對美術的興趣會逐漸發(fā)生轉移,甚至喪失.在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美術培訓的同時,應著重培養(yǎng)其對藝術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重拾對美術的興趣.其次,針對性.教材與幼兒教師的培養(yǎng)目標相一致,素描、色彩、簡筆畫和手工制作等課程安排應該針對基層教學.再次,現(xiàn)實性.學生自己可以通過教材上的知識拓展視野、陶冶情操,同時自學一些教師在課堂上涉獵不到的知識點.只有這樣的教材,才是真正適宜于學生使用的教材.
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是德、智、體、美育的全面發(fā)展,是身心的和諧發(fā)展.美術作為幼兒教育的一部分,要注意與其他教育方式融會貫通.在美術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作品講故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傳達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中國近代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游戲是兒童的生命”[3].學生運用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做游戲,在游戲讓學生體驗快樂、知識、健康等等,這也是兒童教育的主要方法.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專門研究3—7周歲適齡兒童美術的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此階段是幼兒從涂鴉期到圖式期的重要轉折時期,也是大腦最為活躍的時期.通過孩子很多作品,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年齡段的兒童畫,其畫面往往充滿了想象力.實習階段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xù),是學生了解本專業(yè)前沿動態(tài)的最直接的途徑.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消化在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成為真正的應用型人才.
通過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教學方法的調整,使學生在學習中提高了審美水平和能力,調動了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鍛煉了綜合知識和動手等的各方面技能,使學生能熟練運用基本的美術知識技能服務于幼兒園教學,成為在幼兒園和學前教育相關機構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陳小珩.美術基礎——造型與鑒賞[M].上海:華東師范出版社,2009.
〔3〕陳鶴琴.兒童心理之研究[M].上海:上海書店,1996.
G642
A
1673-260X(2012)10-02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