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珂
(江蘇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由算命現(xiàn)象談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李 珂
(江蘇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大學生算命主要是因為缺乏信念支持以及認同感,心理素質低下.學校需要在大學生的日常管理中要加強心理素質教育.
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算命現(xiàn)象
前不久聽聞某個即將畢業(yè)的學生突然將自己的名字改了,一時間感到十分納悶,畢業(yè)期間各種手續(xù)繁雜,突然更名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后來聽說,這個學生竟然是聽信算命先生的話,為了更好地找到工作,從而突然更改了名字.并且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拿出了幾百甚至上千的錢財為自己算了命.
現(xiàn)今,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算命的現(xiàn)象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更加普遍.算命的形式變得多樣化、公開化,起名館、測字館、堪輿館等都是公開營業(yè),生意火爆,網絡算命也非常受歡迎.接受算命人群的受教育程度也在提高,學生、教師、公務員的比例飛速增加.大學生接受算命的現(xiàn)象也不僅僅是存在于一、二所學校之中.一種現(xiàn)象能夠長期存在,必然有其滋生的土壤,生存的空間.學生在學校里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時,明確地被灌輸了“反對封建迷信”的思想,不會不明白算命是封建迷信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現(xiàn)象.可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會對這些老輩的玩意這樣地感興趣呢?
究其原因,從好的方面說無非是希望去除彷徨和猶疑,更輕松地去面對學習生活,不為揀倒元寶只為找到一絲希望,讓自己更理性平靜看待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從另一個方面卻反映出部分大學生缺乏信念支持以及認同感缺失.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無數(shù)美好的愿望,于公希望國家富強,民族昌盛;于私希望自己一生能夠平安如意.一些人懷揣著許多美好的愿望,卻缺乏去實現(xiàn)的勇氣,懷疑自己的能力,而更多的是相信自己對未來的不可知與不可把握.這實際上是心理空虛,沒有信念和精神支撐的表現(xiàn).于是他們更加渴求肯定與支持,但是連面對挫折的勇氣都缺乏的人又如何能夠取得他人的認同.因此,他們便會處于一種惡性循環(huán)之中.缺乏信念支持以及認同感缺失使得部分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低下,甚至會產生心理疾病.
大學生進入象牙塔之后所接受的教育可分為兩類,一類且稱之為硬教育,即專業(yè)理論、專業(yè)技能教育,這是將來步入社會能否找到飯碗的基本條件;另一類對應地稱之為軟教育,即思想道德、心理素質的教育,這是將來飯碗能否捧得長久、捧得牢的保障.經過中學時代的教育,大學生已在自己的心中樹立了模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入大學后,就需要將其明確化、堅定化.而這一點又不能在思想政治課有限的學時中就得以實現(xiàn),因此需要在大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加強心理素質教育.
從生理健康來說,大學生被認為是最健康的群體,但是從心理方面來說,大學生正處在從不成熟向成熟快速過度的發(fā)展階段,并且或多或少的出現(xiàn)發(fā)展不平衡,從而導致種種心理矛盾和不了情緒的產生.同時,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激烈的競爭、就業(yè)壓力等也增加了他們的壓力,加劇了他們的心理矛盾.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心理素質教育能使大學生排除心理困擾,減輕心理壓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學生接受其他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條件.同時,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也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得以整合與實現(xiàn)的基礎與橋梁,只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確保了完整的高校德育內容,才能進一步實現(xiàn)高校德育效果的有效性.
在進入大學前,大部分學生在自己的心中已經樹立了模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大學生活中的壓力、矛盾使學生的心理產生激烈的變化,模糊的認知是否能夠順利的轉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人也許可以給與一定的指導,但決定性的因素主要還是自己,而心理素質教育可以為之提供必要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幫助.另一方面,大學生尤其是新生的心理不夠成熟,情緒變化劇烈,不容易控制自我,高興歡愉的時候固然能夠為學習生活增加活力,但更多的是因為苦惱、憤怒、厭倦等情緒而產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興趣不濃、做事易出錯等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影響身心健康.而幫助大學生們盡快成熟、學會自我調控,也是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就是幫助大學生順利的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他們逐步走向成熟與獨立.
利用廣播、報刊、條幅、網站等媒體加強日常的宣傳力度,使學生們經常能夠接受到各種心理教育,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同時,通過大量的宣傳,使大學生充分的認識到加強心理素質教育的積極意義,以喚起大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覺要求,引導其主動開展自主性的心理素質教育.
在各學科中,不失時機地滲透心理素質教育,形成一個良好的教育體系.心理素質教育蘊涵豐富,授課者只要有心,都是可以索尋到相關的教育材料穿插到課堂教學中去的,尤其是思政課、生涯規(guī)劃課、就業(yè)指導課等,專業(yè)課中也可以滲透職業(yè)心理教育.要注意防止空洞說教,脫離實際;滲透只有做到水乳交融,恰到好處,才能收到實效.
高校教師要發(fā)揚對學生全面成長高度負責的精神,結合大學生實際情況,針對如何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yè)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廣泛深入的開展談心活動,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優(yōu)良品格,增強大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在學校和院系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專門機構,培養(yǎng)和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輔導,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
第二課堂是心理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是優(yōu)化知識的窗口、培養(yǎng)能力的平臺和塑造靈魂的基地.心理素質教育第二課堂的開展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體育鍛煉和趣味體育活動.健康的體魄是心理健康的前提,而趣味體育活動對團隊協(xié)作、釋放情緒等方面有很大的幫助;社會實踐活動.參加社會實踐可以使心理素質逐漸發(fā)育和成熟起來;社團活動.參加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不僅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可以擴大社交范圍,提高交際能力;專題講座.組織各種專題講座,可以在擴展學生知識和視野的同時,培養(yǎng)其科學的人文觀;心理健康活動節(jié).這類活動形式多樣,演講、朗誦、繪畫等,給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臺,也豐富了校園文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高校理所應當?shù)匾獡撈鹋囵B(yǎng)大學生健康心理的重任,切實有效地普及和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時還需要社會的普遍關注及學生家庭的支持與配合.
迷信之所以被稱為迷信,是因其缺乏科學的理念與依據(jù).因此,需要幫助學生為其模糊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找到科學的依據(jù).這依據(jù)并無現(xiàn)成條文可循,故而這種幫助主要是指介紹一些成功案例并鼓勵學生多閱讀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圖書,沿著前人的足跡找尋自己的寶石,從而達到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
大學生的心理教育不是靠開設一門課兩門課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長時間的共同努力,需要老師的贊揚、肯定與支持,更需要學生的自我肯定與清晰的頭腦.現(xiàn)在流行一個詞叫做“生涯規(guī)劃”.在大學生剛步入校門時,幫助他們?yōu)樽约旱奈磥硪?guī)劃一張藍圖,并在大學期間逐漸地將這張藍圖細化.當藍圖越來越細致時,大學生人生的目標也就越來越明確,為實現(xiàn)這目標該做的準備也將越來越充分.
〔1〕郝德榮.重視素質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德州學院學報,2011(S1).
〔2〕王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實效性研究.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11(4).
〔3〕王磊,黃盛.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模式研究.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0(05).
〔4〕張建.有人為什么愛去算命.成功,2007(02).
G645
A
1673-260X(2012)10-0163-02
2011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2011JSJG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