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愛瓊
(廣東培正學院 外語系,廣東 廣州 510830)
教師形象設計探析
許愛瓊
(廣東培正學院 外語系,廣東 廣州 510830)
本世紀初,當人們意識到注重形象可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極大滿足人類精神需要的同時,對教師形象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教師形象包含哪些內容,需要從哪些方面進行教師形象設計,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教師形象;形象要求;形象設計
20世紀90年代以來,教師形象成為教師研究中的一個新的熱點.現(xiàn)代教師職業(yè)化和專業(yè)化的發(fā)展,使得教師形象的內涵不斷地擴大,早期留存于人們心目中的教師形象標準也相應發(fā)生了改變.如何通過對教師形象的理解和把握,展現(xiàn)出教師的形象美,努力滿足各方面對教師形象的新要求,適應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是當前教師面臨的重大任務之一.
要想擁有良好的教師形象,首先就要對教師形象的內容及要求有清楚的了解.那么,什么是教師形象?新時期下的教師形象又有哪些新的內容和要求呢?
教師形象就是教師社會地位和教師素質、能力等的總稱,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xiàn)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印象或評價,具有高度的示范性和教育性.禮儀專家金正昆教授指出教師的形象問題實質就是教師知名度與美譽的問題.[1]好的教師形象是在人們的贊揚聲中美名遠揚的.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懂得如何通過對自身形象進行計劃、定位,將其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提高,以期實現(xiàn)高度完善卓越教師人生所具備的形象.它不僅是應用時尚、色彩,禮儀的知識,簡單的搭配服裝,更是容納了成功心理學、哲學、公共關系學等學科的知識,傳授給人成功學的原理,建立尋求卓越的成功概念,培養(yǎng)高尚的品味.它既包括教師的服裝儀表、言談舉止等外在形象,也包括教師個人氣質、道德意識、精神境界、學時才能等內在形象.
我國傳統(tǒng)的教師形象是師道尊嚴,教師要不茍言笑、精通業(yè)務、善于教化;要高高在上、拉開距離、維護尊嚴、嚴格要求學生.而新形勢下的現(xiàn)實教育活動中,傳統(tǒng)以學識為教師形象的評價標準已發(fā)生了改變.
學生對教師形象的基本要求主要涉及到人品、學識、敬業(yè)精神、教學技能、個性、儀表等方面,包含對教師的知識素質、教學能力、職業(yè)道德與人格特征,特別是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與人格魅力的要求.[2]總的來說,學生希望教師能與自己平等相待、如朋友一般相處、充滿活力.
1.2.1.1 平等相待
現(xiàn)代意識講求平等,只有在平等條件下的溝通、交流,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比如現(xiàn)在在大學生的成績構成中,有一項是由任課教師給出的平時成績,一般占總成績的20%-50%.少數(shù)教師在給平時分時,沒有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分原則,而是摻雜個人感情因素給分,更有甚者通過這種方式使不喜歡的學生的該門課程成績不合格.這種不平等的評分現(xiàn)象嚴重損害了教師形象.
1.2.1.2 朋友關系
朋友即能推心置腹之人.俗話說,為了朋友可以兩肋插刀.中國人終身受益、不可缺少的關系便有師生關系,正所謂良師益友.現(xiàn)代大學生更渴望心理方面的滿足.一個學生接受的好老師,不是居高臨下、氣指頤使的,而是能和學生平等相待,建立起朋友關系的.我們大都有這種經驗,如果我們覺得不太喜歡自己、不太關注自己的老師某一天微笑著象朋友一般對待自己,便會有欣喜之感,也會漸漸地喜歡這個老師及其所授的課程.
1.2.1.3 充滿活力
沒有人喜歡與老氣橫秋、垂頭喪氣的人打交道.在山東臨淄市稷下小學開展的“我喜愛的教師形象”的調查活動中,顯示喜歡“年輕、漂亮、有活力的老師”的學生比例高達87%.[3]當該校的一位年齡上不再年輕的教師在公開課上化了淡妝、衣服搭配比平時更講究一些出現(xiàn)在講臺時,學生不約而同的“哇,老師今天好漂亮”的贊美聲,讓這位老師感覺自己特別年輕、有活力,也特別有激情.該堂課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學者未必是”良師,如果僅能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而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的教師,就很可能不受學生歡迎.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要和學生尋找共同點.只有有共同的話題,才能達成共識、共同交流.
家長因經濟狀況、教育水平、政治觀念等差異,對良好教師形象有不同的見解.總的來講,家長對一個好教師的要求是既要書教得好,能傳授給自己孩子豐富的知識,同時又能善待自己的孩子.
1.2.2.1 書教得好
家長對教師的要求,首先就是要書教得好,最注重教師的能力形象.教師要有“智能”、“教學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有較強的表達能力,能夠將問題直截了當?shù)倪M行解釋.常常會聽到家長這樣講,“只要孩子學習好,我就放心了.”文化成績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很大,普通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教師時,首先便會考慮教師的授課能力,通常會用孩子在考試中的成績來評價教師的能力.特別是在農村,有較強的教學能力的教師,他的教學形象基本上可以掩蓋他在其它方面的不足.
1.2.2.2 關心、愛護學生
人都有私心.從家長的角度出發(fā),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老師能特別關注、照顧自己的孩子.如果這一點做不到,那么教師最起碼要做到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要能“抽空摸摸孩子的頭”.家長希望教師要公平對待學生,給每一個學生各種各樣的機會.比如有家長這樣說,“我們每天在家里伺候著孩子,他覺得理所當然,但老師偶然摸了一下他的頭,他卻高興得找不著北.其實老師摸一下孩子的頭成本很低很低,而效益卻很大很大.”
1.2.2.3 注重儀容儀表
儀容儀表是外界感知的最生動、直觀、具體的形象.越是低年級的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越是來自于最直觀的儀容儀表.教師的衣著舉止是人格魅力的折射,在迅速提高的生活水平下,要求教師穿著整齊些、干凈些并不過分.教師的儀容儀表對學生有很強的感召力,一旦毀了自己在學生中的形象,其教學能力將是極其有限的.
當前社會上對教師形象的要求,比實際上教師的自我評價要高,有過高的附加值,甚至讓教師有不堪負重之感.教師對更高的要求不要理解為苛刻,而應是一種希望,努力滿足黨和國家、社會和人民、家長和學生對教師新形象的期望.
1.2.3.1 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
教書育人,教師以教在先,必須具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和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現(xiàn)代社會要求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和現(xiàn)代化的社會科學視野,要能與時俱進、精通業(yè)務.當代社會對教師形象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良知、真知和廣博的知識,要具有專業(yè)的知識準備.沒有深厚的、扎實的文化功底,是無法滿足學生那雙渴求知識的眼睛的.
1.2.3.2 愛護學生,有責任心
友善待人、愛護他人是人際交往的基本要求.教師在工作中,要愛護學生、有責任心,以學生為自己的中心目標,不厭其煩,理解、關心、愛護學生,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滿懷熱心、愛心和耐心,要了解學生,知道學生的所思、所慮,有氣質、富有親和力和開放的心態(tài).所謂禮者敬人也,交往雙方相互間有了了解,才會有尊重可言.
1.2.3.3 有正義感和使命感
教師是以提高我們民族素質為使命的,任重而道遠,“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要有明晰的社會定位,要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國家.要有正義感與使命感,在大是大非前要涇渭分明,主持公道、堅持正義,不能偏離黨的教育事業(yè),同時還要有使命感,要用一顆博愛之心,用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規(guī)范約束自己,教育學生,正視社會中的不良現(xiàn)象.
要獲得良好的教師形象,必然需要進行個性化的教師形象設計.形象設計理論用于教師這一社會職業(yè),是企業(yè)形象設計的擴大和延伸,是個人形象設計向高層次的發(fā)展.教師形象的設計,就是針對教師職業(yè)的教育性和示范性,以教師禮儀為原則,將教師的外在形象和內在形象進行定位,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家長和學生對教師形象的新要求,其實質就是進行教師印象整飾,促進教師個性和精神風貌的提升或改善.
教師是“做人的典范”,必須具有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師要有良好的道德人格形象,為人師表,熱愛教育事業(yè),用心去從事教育工作,以獻身教育事業(yè)為榮;要一視同仁地關心、愛護、尊重、理解和寬容學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與學生共處,要善于把“情”作為連結學生心靈的紐帶,啟之以思,曉之以理,把“情”作為通向學生心靈的橋梁,頌揚良好的道德行為,喚起學生的愛慕和敬仰;要有寬厚的胸懷,置個人私利于度外.
教師能力包括組織教育教學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我調控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一個新型的好教師不僅會編寫教案、使用教材、很好地組織課堂教學,語言表達準確、精練、流暢、形象、傳神,還應該是一個創(chuàng)造型的教師,具有鉆研教育現(xiàn)象、獲取新信息以及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對教育教學的新內容和新方法、新趨勢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和密切的關注,喜歡嘗試新的教育教學方式,時時對自己的素質保持提升和完善的趨勢,在踏進教室的一剎那,要讓自己的苦悶和煩惱埋藏到心底最深處.
教師在家長和學生的心中是知識寶庫的化身、活的教科書和知識的權威者,所以在某一領域缺乏較深造詣的教師是扮演不了智者角色的.發(fā)展才能成就未來.教師作為知識技能的傳播者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者,必須具有較深的學術造詣、較高的教學水準,要有良好的學識形象,必須具備孜孜不倦、勤奮刻苦、謙虛好學的精神,具有學習新知識、吸取新信息的良好習慣.教師只有在不斷充實自己的同時,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用豐富的學識為師德充值,是教師的職責所在.
教師的外表與學生人格的重建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衣著得體、言談高雅、舉止得當是教師外在修養(yǎng)的基本要求.教師擁有良好的儀表風度和精神狀態(tài),可以為學生提供外在的形象楷模.它是“無言之言”、“無言之教”,常常受到學生的模仿和批評,影響到對教師其它品質的判斷.教師應做到:衣著得體、儀表端莊、語言文明規(guī)范、舉止文明禮貌;作風正派、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弄虛作假、營私舞弊;工作中有原則、生活中講道理、交往中守誠信,達到內在學識與外在形象的統(tǒng)一.
“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是新時期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當代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在社會、時代提供的有限空間里,挖掘自身優(yōu)勢,差異化地“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設計并塑造出具有獨特魅力的教師形象,盡可能地提高自已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打造出良師品牌.教師作為社會的“人”,只有通過外在形象的設計和內在素質的提高在趨向“美”的角度上的結合,才能對學生、學校、社會和國家產生積極的影響,與時俱進,傳承文明,奠定社會進步發(fā)展的基石,成為社會文化健康主流的引導者,同時具備內在的人文內涵和外在的形象氣質,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1〕金正昆.教師的形象[M/CD].教師禮儀,2007.
〔2〕李瓊.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形象:一個跨文化的比較[J/OL].教育科學文摘,2008(1).
〔3〕李靜.把美麗送給孩子[J/OL].小學語文教學,2007(9):8.
G645
A
1673-260X(2012)10-0145-03